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二集▪P6

  ..續本文上一頁,若成就願中,各各安立,普利世間。所以願者皆以大悲大智而安立,廣利有情而安立,所以非是造作分。心、願二法希望大家要善思維,要不然我們不明自己的心,更不知道自己的願。這個心要是強製的心、分別的心、虛妄的心,那就是苦難的心哪。所以其心本源清淨,但被我們遮蔽了。所以說虛作住持,不能如實地住持,這是一個對比說。

  好我們來看下邊的文字。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薩也。“寂滅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爲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爲寂滅平等法也。此菩薩得報生叁昧,以叁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衆海。能于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衆生,常作佛事。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是故此身名爲平等法身,此法名爲寂滅平等法也。

    “未證淨心菩薩”者,初地以上、七地已還諸菩薩也。此菩薩亦能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要須作心入叁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爲未得淨心。此菩薩願生安樂淨土,即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時,與上地諸菩薩,畢竟身等、法等。龍樹菩薩、婆薮槃頭菩薩輩,願生彼者,當爲此耳。

    問曰:案《十地經》,菩薩進趣階級,漸有無量功勳;經多劫數,然後乃得。此雲何見阿彌陀佛時,畢竟與上地諸菩薩身等、法等耶?

    答曰:言“畢竟”者,未言“即等”也。畢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

    問曰:若不即等,複何待言?菩薩但登初地,以漸增進,自然當與佛等。何假言與上地菩薩等?

    答曰:菩薩于七地中,得大寂滅。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衆生可度。欲舍佛道,證于實際。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菩薩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是故須言“畢竟平等”。

    複次《無量壽經》中,阿彌陀如來本願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案此經推,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于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無超越之理,未敢詳也。譬如有樹,名曰“好堅”。是樹地生,百歲乃具。一日長高百丈,日日如此。計百歲之長,豈類修松耶?見松生長,日不過寸。聞彼好堅,何能不疑?即同有人聞釋迦如來,證羅漢于一聽,製無生于終朝。謂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聞此《論》事,亦當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謂之不然,亦其宜也。

  這段文字可能是量比較大一些啊,因爲這個是談菩薩事。我們大衆可能就是來嘗試著來談一談,若是隨順隨喜也不妨談。若是堅持自己所證、所知見、所有量,那這個地方可能很難談。那我們不妨隨順隨喜來談一談。

  即見彼佛

  那你說我沒見彼佛啊,聞彼願,聞彼名,即見彼佛。阿彌陀佛以名號功德普利十方,住于法界這個無盡刹土,就是無盡光佛刹土,照十方有情無所障礙,那麼他這個光明誓願就是他的報德所顯。你說我這個地方我見不得,所以不得見正是清淨心哪,你不要害怕。

  那這我們下邊來看他的文字,怎麼來切入這個平等智呢?

  

平等法身寂滅平等

  未證淨心菩薩

  我們就開始造作了、作意啊,你總是要想對待的法則的,總是要作意:善惡是非、度人不度人、修證不修證的。

  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這是阿彌陀佛所有誓願的回施,“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叁種忍,即得不退轉”。那就是你登地不登地他是不管你的,聞到阿彌陀佛的殊勝名號,即得不退轉。不退轉者,八地菩薩。這個我們都知道他是報德所攝,非修持所成,就是說非不淨心造作而建立,所以說沒有退轉的。

  走過般舟叁昧的人他就知道,般舟叁昧攝八地事,那麼就是說我們這一生想得不退轉,那麼現前諸佛悉皆現前立是十分重要的修持。若是我們常行此道,必于佛法得不退轉。就是說證叁昧這個常行道也,常行其道,令其必然心智有究竟所歸處。那麼這個般舟行法看似簡單,實在是令無量有情得無上的大利。佛授記的那個大本本的《大集經》,我感覺需要讀一讀,有時間我們可以在一起讀一讀。它十分詳細的解釋了我們末世之中,就是在這個末世之時,般舟行法對我們的這種攝化,就是能令一生得不退轉的這個攝化的機製,講了許多。

  那麼淨土一法亦複如是啊,“與淨心菩薩,與地上菩薩畢竟得平等寂滅,這樣的法則。”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平等法性生身菩薩也。

  這是他給我們做的一個判,教判。我們可以隨喜的觀察。

  寂滅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

  八地菩薩遠離功用,所以無功用心智一時生起,無造作無對待,清淨安立。他這個對待的心智已經散壞了,就是我們說這個染著分別的心智已經在他這個生命中沒有建立了。此類菩薩心智寂滅,廣大安樂平等回施,這是不可思議的。

  即此法身菩薩所證寂滅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滅平等法故,名爲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薩所得故,名爲寂滅平等法也。

  他這是互說的,讓我們來了知這個平等寂滅、寂滅平等,由生而現、由生而用,得到這個法則。

  此菩薩得報身叁昧

  不出叁昧。我們知道諸佛如來世尊,一切行處不離叁昧,在十八不共中有說,我們會看得到。那麼此類菩薩報身叁昧,就是無量叁昧自然現前,非假修持了,就是果地叁昧一時圓具啊!那麼在這以下的菩薩都需要修持的,作意修持,就要有願的,所以我們現在作願、不作願、隨順願,都能安立法則的。

  以叁昧神力,能一處一念一時,遍十方世界,種種供養一切諸佛,及諸佛大會衆海。能于無量世界無佛、法、僧處,種種示現,種種教化,度脫一切衆生,常作佛事。初無往來想、供養想、度脫想。是故此身名爲平等法身。

  一切對待想已經消融,這個菩薩中有行願,我們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行願,在如是行願中,那麼他以行,令願住世。

  阿彌陀佛不是這樣,他願力成就,願力但顯法性,顯清淨平等法性,無對無待。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的回施能令我們心智中消融一切對待法則,得平等安樂住。所以我們讀《無量壽經》說“清淨平等覺經”,大家都會讀這個“清淨平等覺經”,他的回施主要機製就是攝我們歸依清淨平等法性身,歸于這個清淨平等法性,隨順清淨平等法性,遠離一切造作與對待,他是建立這樣的機製。

  阿彌陀佛圓滿報德的回施,就會令我們清淨平等,清淨平等遠離造作的這種隨順與守護,在這個地方生起無畏,要不然我們這個造作的心永遠不能停止下來。七地以下的菩薩還尚在這個作業中呢,那我們作爲凡夫地有情,怎麼來一時歸入清淨平等安樂住呢?所以這個回施是十分重要的。

  此法名爲寂滅平等法也

  那阿彌陀佛的回施決定是這樣的,阿彌陀佛的誓願、報德的成就。所以“即見彼佛”有他的報德成就,若能得見,以此令一切衆生分別對待心智悉滅。

  阿彌陀佛的願望是這樣子的,他的報德回施是這樣子的。令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得平等住,于佛法得不退轉。這個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機製。要不然我們觀察不到,阿彌陀佛爲什麼說清淨平等啊?他的報德爲什麼回施衆生,令衆生一生得不退轉呢?這唯有八地菩薩住不退轉,而我們作爲一個凡夫一生怎麼得阿毗跋致呢?所以淨土一法令衆生得阿毗跋致,實在是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呢,可能真是,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時間又到了,也是我們的機製。我感覺這個文字還要反複地去深入、實踐、觀察、對比、正思維啊,以經、以了義教來觀察審視、來實踐它,若不如是,可能不敢輕易帶過,因爲時間到了,我們也帶不過去了。

  明天接著學習,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