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二集▪P6

  ..续本文上一页,若成就愿中,各各安立,普利世间。所以愿者皆以大悲大智而安立,广利有情而安立,所以非是造作分。心、愿二法希望大家要善思维,要不然我们不明自己的心,更不知道自己的愿。这个心要是强制的心、分别的心、虚妄的心,那就是苦难的心哪。所以其心本源清净,但被我们遮蔽了。所以说虚作住持,不能如实地住持,这是一个对比说。

  好我们来看下边的文字。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以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耳。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

    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

    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

    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

    复次《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这段文字可能是量比较大一些啊,因为这个是谈菩萨事。我们大众可能就是来尝试着来谈一谈,若是随顺随喜也不妨谈。若是坚持自己所证、所知见、所有量,那这个地方可能很难谈。那我们不妨随顺随喜来谈一谈。

  即见彼佛

  那你说我没见彼佛啊,闻彼愿,闻彼名,即见彼佛。阿弥陀佛以名号功德普利十方,住于法界这个无尽刹土,就是无尽光佛刹土,照十方有情无所障碍,那么他这个光明誓愿就是他的报德所显。你说我这个地方我见不得,所以不得见正是清净心哪,你不要害怕。

  那这我们下边来看他的文字,怎么来切入这个平等智呢?

  

平等法身寂灭平等

  未证净心菩萨

  我们就开始造作了、作意啊,你总是要想对待的法则的,总是要作意:善恶是非、度人不度人、修证不修证的。

  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这是阿弥陀佛所有誓愿的回施,“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即得不退转”。那就是你登地不登地他是不管你的,闻到阿弥陀佛的殊胜名号,即得不退转。不退转者,八地菩萨。这个我们都知道他是报德所摄,非修持所成,就是说非不净心造作而建立,所以说没有退转的。

  走过般舟三昧的人他就知道,般舟三昧摄八地事,那么就是说我们这一生想得不退转,那么现前诸佛悉皆现前立是十分重要的修持。若是我们常行此道,必于佛法得不退转。就是说证三昧这个常行道也,常行其道,令其必然心智有究竟所归处。那么这个般舟行法看似简单,实在是令无量有情得无上的大利。佛授记的那个大本本的《大集经》,我感觉需要读一读,有时间我们可以在一起读一读。它十分详细的解释了我们末世之中,就是在这个末世之时,般舟行法对我们的这种摄化,就是能令一生得不退转的这个摄化的机制,讲了许多。

  那么净土一法亦复如是啊,“与净心菩萨,与地上菩萨毕竟得平等寂灭,这样的法则。”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平等法性生身菩萨也。

  这是他给我们做的一个判,教判。我们可以随喜的观察。

  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

  八地菩萨远离功用,所以无功用心智一时生起,无造作无对待,清净安立。他这个对待的心智已经散坏了,就是我们说这个染着分别的心智已经在他这个生命中没有建立了。此类菩萨心智寂灭,广大安乐平等回施,这是不可思议的。

  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他这是互说的,让我们来了知这个平等寂灭、寂灭平等,由生而现、由生而用,得到这个法则。

  此菩萨得报身三昧

  不出三昧。我们知道诸佛如来世尊,一切行处不离三昧,在十八不共中有说,我们会看得到。那么此类菩萨报身三昧,就是无量三昧自然现前,非假修持了,就是果地三昧一时圆具啊!那么在这以下的菩萨都需要修持的,作意修持,就要有愿的,所以我们现在作愿、不作愿、随顺愿,都能安立法则的。

  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

  一切对待想已经消融,这个菩萨中有行愿,我们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行愿,在如是行愿中,那么他以行,令愿住世。

  阿弥陀佛不是这样,他愿力成就,愿力但显法性,显清净平等法性,无对无待。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回施能令我们心智中消融一切对待法则,得平等安乐住。所以我们读《无量寿经》说“清净平等觉经”,大家都会读这个“清净平等觉经”,他的回施主要机制就是摄我们归依清净平等法性身,归于这个清净平等法性,随顺清净平等法性,远离一切造作与对待,他是建立这样的机制。

  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回施,就会令我们清净平等,清净平等远离造作的这种随顺与守护,在这个地方生起无畏,要不然我们这个造作的心永远不能停止下来。七地以下的菩萨还尚在这个作业中呢,那我们作为凡夫地有情,怎么来一时归入清净平等安乐住呢?所以这个回施是十分重要的。

  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那阿弥陀佛的回施决定是这样的,阿弥陀佛的誓愿、报德的成就。所以“即见彼佛”有他的报德成就,若能得见,以此令一切众生分别对待心智悉灭。

  阿弥陀佛的愿望是这样子的,他的报德回施是这样子的。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平等住,于佛法得不退转。这个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机制。要不然我们观察不到,阿弥陀佛为什么说清净平等啊?他的报德为什么回施众生,令众生一生得不退转呢?这唯有八地菩萨住不退转,而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一生怎么得阿毗跋致呢?所以净土一法令众生得阿毗跋致,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个地方呢,可能真是,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时间又到了,也是我们的机制。我感觉这个文字还要反复地去深入、实践、观察、对比、正思维啊,以经、以了义教来观察审视、来实践它,若不如是,可能不敢轻易带过,因为时间到了,我们也带不过去了。

  明天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明璃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