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原文: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以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耳。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
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
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
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
复次《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
▲观菩萨者
〖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体唯一如,而义分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统之。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
“无垢轮”者,佛地功德也。佛地功德,无习气烦恼垢。佛为诸菩萨,常转此*轮。诸大菩萨,亦能以此*轮开导一切,无暂时休息。故言“常转”。
讲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注》文字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净土一法广传于世,闻者莫不得佛法不退转之摄化,净土一法实是诸佛了义究竟之教,欲使一切善恶有缘、凡圣有情同成无上菩提的究竟、平等、广大、无有疏漏的教化,这是十方诸佛同宣同化。我们有幸有这样的学习机遇,实在是难得。
我们还接着昨天的文字来回顾昙鸾法师对净土一法的教言机制的提示。
平等法身寂灭平等
昨天的文字我们提到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
这种法性身就是法性生身菩萨,所谓的报德寂灭,不出三昧,报身三昧。以这三昧力,乃至说一切时处,无造无作,普利十方有情。那么这是一个特定的于佛法不退转的一个机制。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一个守护者、实践者,得到的利益是什么样呢?所以呢,未净心菩萨分是必摄的。所谓令他方钝根有情闻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必获菩萨二种法忍。(编注:《无量寿经》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我们在学习净土法门的机制中,皆因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令我等心智一时畅明,就是本源心智得以畅明。无始以来一切善、恶、无记业的蒙蔽,一时得以有力走出。这实在是佛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法性力不可思议,相应力不可思议,我们自身的抉择力亦不可思议!在这种种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那我们随顺佛力、佛愿,来随顺法性之力,了晓自性与佛本来无二的这种抉择与安乐住。也就是所谓的净土得以往生的现下的利益。所以即得往生之大利,住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
这个得不退转实是八地菩萨所摄,机制所摄,这也是我们学佛的一种所谓的渴望得到的善良的心智,或者说一个大的因缘。那么昙鸾法师在天亲菩萨《往生论》这篇文字中,他把阿弥陀佛、释迦本师、乃至说龙树、天亲菩萨,一代一代这些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诲清晰地、无有掩盖地和盘托出,欲令一切见闻有情全盘地能接受释迦文佛、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的教诲。得到这个教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能得究竟的安乐住。
这篇文字实际也是我们福德因缘的成熟,才能接触得到。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初地以上、七地已还。我们接着昨天的文字。诸菩萨,是“未证净心菩萨”,那么初地到七地这样已经断除烦恼之人入十圣位,我们说三贤十圣,圣者断诸烦恼,初入欢喜地,已断诸烦恼,心生大欢喜。那么像这个初地到七地呢,象后面讲啊。
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
这个跟报德三昧是有差异的,报德三昧不假思维,不假作愿,能任运度化众生,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机制的差别。他是解释为什么未净心菩萨与八地菩萨同得寂灭、平等的法身,这样的一个净土教言机制。、
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
入了三昧可以不作心了,可以在三昧力中自在度化众生,所以说呢,乃能非不作意心,以不作心故。
名为未得净心菩萨。
因为他入三昧才能得到这个不作意的善巧与功德。因为我们作意中,多是有可思议分,其力量必有限。三昧之力广大清净,究竟得利于世间,所以能真实地利益有情。所以“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菩萨。”
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
他举例子。
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
也就是天亲菩萨。
辈。
他这个“辈”就是此类有情。
愿生彼者,当为此耳。
象我们现在行般舟的这个修法,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乃至有人修观念佛的方法,好比说以《观经》来修持;或者说以念佛得念佛三昧来见诸佛悉皆现前,手赐加持;或者说听闻诸法,虽在浊土,无浊土与净土差别,一时见十方诸佛安住无疑,得见法性。那么这样的修持呢,是无有中阴的。好比舍报之时,于十方刹土乃至阿弥陀佛刹土得以清净自在回归,无有疑虑。此处没,彼处生。刹那间就得这种不可思议的莲花开放,花开见佛,闻种种法与教义,这是所谓的舍报之往生。
那我们现前的修持,若证得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这样的三昧,或者是我们得种种的念佛三昧善巧,亦得见佛闻法,消除疑虑,那么于现世即得往生殊胜功德与大利。这实在是我们每一个净土法门的实践者应该关注、应该审视、应该实践的一个法则。那你要说我是在法性平等分来修持,见佛不见佛,色身见不色身见,非是我的执着,那你得寂灭心智,平等守护,现身即被法身所摄,毕竟无所挂碍,与生死、乃至一切烦恼业习必然无畏无惧。这个可能是我们每一位善知识可以观察、可以审观的一个法则。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
这二个等——身等、法等,昙鸾法师解释的很清晰了。
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