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手,清净平等智下手,就是一切众生咸能往生,大光普照,令一切众生归入平等智,就是心地寂灭,无亏无欠。
我们作为凡夫总会感觉到我们自己有亏欠啊,一感到亏欠它就不安乐住了,阿弥陀佛的誓愿令十方法界有情一时得平等安乐住,就是说阿弥陀佛的誓愿来回施,令我们平等心性得以印证,得以得见,得以运用,你敢运用它了。所以清净平等觉之回施,令众生必住不退转位。
我们要善思维,存念阿弥陀佛本师来作为我们的导师,作为我们的本土导师。释迦师是劝化我们的导师,阿弥陀佛是我们真正的现在佛,住持教言,令我等成就无上菩提的真正本师。这样我们就无畏无惧。
八句次第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
在如来自利利他八种庄严功德中,来作一个次第说,以导引众生深入观察阿弥陀佛自他二利的善巧。因为二十九种观察门欲令我们进趣愿往生之意乐,这个意乐就是在你作意分中彻底泯除你一切疑虑,不能生模糊的这个概念。所以产生愿往生彼国之决定意乐与誓愿,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旦产生了决定往生彼国,愿意往生彼国的誓愿与意乐,那你现世中会得大安乐,这安乐能令你生喜,喜能得定,定能生慧,慧能生种种不可思议的善巧,那么与佛法相应,现世中得佛法真正的安乐具、安乐住。我感觉到诸位善知识,一定要在这个次第观中生起相应的感知。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如来自利充盈,有利他善巧,犹如日轮,日轮之光,满足故,能照耀十方。要是我们自利不充盈,欲利他者是不可产生的,所以利他亦是自利分,菩萨行为。诸佛如来自利充盈故,可以普利十方有情,自利充盈。在八种自在功德中,充盈是首分。
有人说我在帮助众生有情啊,帮助别人啊,给他们带来利益啊。不是,你给他们带来利益都是自利分,都在利益自己。因为啥?你是不是真正的充盈了?充盈了,“他”尚不可见,况且“利他”呢?这不是充盈的,是造作的、对待的心智业缘产生所出来的所谓的利他业。所以菩萨行法以利他为自利,从绝待上说无有利他善巧,只是说以利他为完成自利修持罢了,是这样一个机制。
这样呢,我们把佛菩萨作一个无分别的分别,令我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土,要不然你说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作菩萨挺好的,一生成佛不成佛不重要,不是这样子。这就是无上菩提之愿还是坚持己愿——羸弱之愿呢?很重要的。实际整个净土的教言中,无外乎是引发我们无上的菩提心、无上的信心、无上的往生的抉择心,这个无上就是不能退转,无有退转之余地。
“自利利他庄严功德次第成就,应知。”这个应知,实际就是昙鸾法师依止天亲菩萨的教言一直在引导我们逐步地进趣,前十七种观察已经进趣国土庄严,让我们来观察彼国稀有难得之相,种种安乐自在之利,莲花化生之庄严。后面如来八句自他二利功德,是进趣情世间之体,就是众生之体。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
国土相是载负有情令得安乐住之大机,无量光佛刹普涵十方有情,醒悟者即得度脱,听闻者即得醒悟,闻即脱。那你说我天天听闻怎么没有度脱呢?烦恼这么大呢?还是听闻了,只是说你尚被业习蒙蔽,执着分别蒙蔽罢了,一旦此蒙蔽在弥陀的誓愿、无碍誓愿力中轻轻地一随顺就得度脱了。
1、观座
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
他第一个说“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来抉择阿弥陀佛因地殊胜。
所以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
你要是想知道阿弥陀佛的座子,你要读一读《无量寿经》或者《观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之座皆有所解释,一个是相的解释,再一个就是法则的解释,令我们得见阿弥陀佛清净广大的缘起、不可思议的缘起。
2、观佛庄严身业
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
“相好光一旬,色相超群生。”阿弥陀佛以《观经》说圆光普照百亿大千世界、百亿佛土,实际这是一个说法。什么“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可能是一个说,这个说你怎么来用呢?来运用呢?我们在念佛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机制,有人念佛能见佛之高大身、无穷身、极致身,有人就好比说在念佛中身体会进入极致状态,就是说周遍身相,或者见到极致佛身,这个都不算什么,没有什么,就是一个幻缘幻相,都是无常相。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呢,来观佛身业庄严,什么样的身业庄严呢?
3、观佛庄严口业
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
实际名声者,法无自性之抉择,广利十方,无染无垢。我们听音声比较好感知。“啪!”听到音声了,这个音声也就消失了,听到了也就消失了,亦没有得也没有失,但它能唤醒众生。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亦复如是,圆满宝号亦复如是,具足功德愿力名号亦复如是。令听闻众生得到愿力,得到功德,得到无碍,得到智慧,得到光明,得到无所对待,一时满足。无得无失,本性如是。所以呢,阿弥陀佛殊胜摩尼宝号直揭众生本性所在,令众生得安乐住,就是不增减住、清净住、智慧住、方便住、庄严住。这一切经教所有的解释,莫不如是,来洗涤我们心灵的尘垢,坦露法性之真实,无得无失,在这个地方抉择,不断的抉择,来显现他不可思议的功德相。
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
阿弥陀佛的口业来自于他的誓愿,名声传十方,令十方听闻众生一时得无量法益清净布施,得以满足。予法得满足,安乐住。阿弥陀佛的布施就是以广大,以名声、名号广传十方,令称名的有情、闻名的有情得于无上菩提,就是具足福慧,彻见法性。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你不相信可以试一试啊,你可以闭闭关,念念佛,闭一百天关,找一个静地方去念念佛,你就发这样一个愿——阿弥陀佛如是的名号能普利凡圣十方九界有情,我亦如是守护此名号功德。你念一百天的佛,你看看有什么样的周围依报环境的改变,十分震撼人的,十分不可思议的!你依正二报的改变都是难以言传的。但你要守护这样的誓愿,那你要说我念阿弥陀佛是要为了挣一点钞票,我念阿弥陀佛是求人天福报,那行不行呢?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个地方呢,所谓的名闻普利有情。
4、观佛庄严心业
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
阿弥陀佛的名号传播能令我们的心业一时与阿弥陀佛名号相应,何以故?此名声能荡涤众生尘垢、心地尘垢,令众生心业清净啊。我们无始以来的所谓的妄知妄见——以为常啊,以为无常啊,以为善啊,以为恶啊,以为是啊,以为非啊,在这无尽的业缘刹海中,沉沦不能出离。阿弥陀佛以清净法性名号、如意摩尼宝号,梵音传播于十方,净化洗涤一切众生心智,令你一时得见,什么呢?清净心智,如佛无异。这就是我们的心业,要看心业,看阿弥陀佛的心业来照见自己的心业,所以呢,次观心业。
5、观大众功德
既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
所以,昙鸾法师讲啊,“以佛愿为我命,岂可思议啊!”那你身在凡位,念阿弥陀佛可以利十方九界凡圣有情,令其同趣寂灭平等真实法界。那你是个什么人呢?你自已应该观察的。
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
一切有情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广传广布啊,令一切众生咸入清净海会!那我们咸入莲池海会啊。所以呢,进趣这种无上菩提,见佛闻法,清净法会。
6、次观上首
即知大众有无量功德,是故次观大众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
昙鸾法师在这开了一个玩笑啊,这个玩笑真的不大不小。所有的经典上讲啊,不管是《药师经》、《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或者他方佛土的经典都说,此国眷属上首者,好比说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上首菩萨——日月二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菩萨,是药师佛的上首菩萨。那释迦佛的报身佛,也有二菩萨——普贤、文殊是他的上首菩萨。
那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明明观世音、大势至。在此处说,“次观上首,上首是佛”。这真是悲心彻骨之说啊!泯灭悲智对待,一时汇入圆满。所以上首是佛啊!泯灭对待心智,令众生归入究竟心智安乐住。这实在是悲心,不是悲心难以宣化此语,他不会这样说。因为经典讲的分明啊,说上首观音势至嘛,《观经》也是这样讲的。此处他讲上首是佛,这实在是很感人的。象在一些特定法本中,讲阿弥陀佛,讲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莫不是阿弥陀佛清净化现,清净运用。所以极乐世界所有的国土,乃至什么共命之鸟皆是阿弥陀佛化现,这是真实不虚的。所以“上首是佛”。
7、次观主
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
上首是佛,主何安立啊?这个主啊,是我们现前每一个大众啊,你要做的主的,你要住持你那个清净的法界、无碍的法界,佛陀一样的法界,你做得这个主,就是以佛愿为自命啊。所以呢,昙鸾法师把这个主位呢,让给一切有情了。
大众们啊!我们学佛的目的,一…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