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七集▪P5

  ..續本文上一頁麼呢?能失去什麼呢?人爲什麼爲這忙忙碌碌的?那我們就如觀電影一樣地來看這一出戲啊,你就會超出世外,有頓然超世之感。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經常要站在法性之高山上觀察世俗之因果,有超越之志,你于世俗的染著之心就會清晰地蕩滌一盡。我們要不站在這個法性的國土的高山上來看這個世俗之因果得失啊,往往我們會被這個得失的影相、好壞的影相所侵害、所侵奪,使你昧失智慧之心。所以“此影爲佛事,安可思議?”

  那麼這個水功德是水爲佛事,地功德是讓我們高瞻遠矚地可以看得到這些安穩的究竟無所染的大地,無所染的安穩心地。這個心地啊,使一些如幻影相必無得失,頓除這種世間染著。我們要是不站在法無自性的這個抉擇上,這個高地高山上來看世間啊,往往我們就會昧在其中。

  以前在福建住的時間,我住在一個山上,很高,剛剛能看到福清寺,福清寺就在那山下面。我經常是兩點、叁點爬到山上坐著等到天亮,看到他們人來人往,一直不願意下山,哎呀,這人太螞蟻了。人看螞蟻的時候你沒感覺了,因爲我們人看螞蟻的時候就感覺你肯定超越在外了,對吧?因爲你是個人啊。但是你要是站在高山上看那個樓群的螞蟻窩裏拱來拱去的時候,你就感覺到也要超越了。

  那我們站在法界體性智的高度來看十方法界,那你頓然你也會超越的。上無諸佛可求,下無衆生可度,中無諸法可修,智慧心自然現前。你會觀一切無得無失啊,一切如幻。那你要站在這樣的高山上來觀察,那就很好啊。要不然,我們可能就會像螞蟻一樣的生活,也可能是人螞蟻,也可能是蟲螞蟻,種種的沒有離開這個環境,沒有離開這個心智。

  所以此影爲佛事,安可思議?

  

3、莊嚴虛空功德成就

  莊嚴虛空功德成就者,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故。

  怎麼說不可思議呢?無量的鈴宣吐妙法音。實際上前面說的這種拿音聲做佛事啊,就像這個風聲、雨聲皆是念佛聲、無常聲、無我聲、叁十七道品聲,種種都在宣化著諸佛甚深教言,令衆生得以趣入佛法不可思議利益。

  雲何不可思議呢?無量寶交絡,彌覆佛土,皆以……

  它這個珍寶啊,雜色之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這倒不以爲貴,最主要的是令衆生聞到妙法之音,脫離這種所謂的染著。所以彼國妙相莊嚴不可思議,衆生亦受種種之樂,而無染著,這個無染著就是宣吐妙法音的回施。極樂世界……《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中有那樣的文字,說彼國的妙相莊嚴,種種嚴飾不可思議,衆生多生種種法味之樂,但無染著,無染無著。

  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最糟糕的是什麼呢?好東西!哎呀!這是珍寶啊,這是珍寶啊,抓到手裏都不舍得丟了。他不知道他就是被這個珍寶困住了,所以說珍寶珍寶珍寶啊,這是珍寶這是珍寶,被困住了,就困那了,就被它困住了。你說土地是不是珍寶呢?你看沒有土地我們就沒有糧食吃了,你說什麼不是珍寶呢?誰在這個世上能找到不是珍寶的東西?哪個人能找到呢?沒有不是珍寶的。只是說我們這個分別心,什麼是珍寶啊?你感覺那是珍寶,你就把它供起來,你就把它守護起來,壞東西就想把它處理得遠遠的。哪個不是珍寶啊?你說毒藥不是珍寶啊?有的人治病,沒有毒藥是不行的。很多你要是一轉換都是珍寶了。

  我們說宣吐妙法音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昙鸾法師舉這個例子說是珍寶莊嚴啊、虛空成就啊,是嚴飾莊嚴。那我們這個虛空中莊嚴不莊嚴呢?假設我們的心智無所障礙,無染無著,亦是莊嚴處!若染著了,莊嚴不爲莊嚴,是爲所縛啊!它把你纏縛起來了,把你心智昧起來了,珍寶牢獄給你塑造起來了,那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衆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

  他說的這個“演發無量妙音”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了,他這個珍寶的莊嚴是引發之處罷了。我們珍惜法則之時,我們虛空的心智也具足妙音這種設置。對我們多吹這種微妙法音,流布十方。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我們要尊重佛法,佛法中的恭敬修,跟這個虛空莊嚴功德是如是如實說的。我們經常說四修中:恭敬修、無間修、無雜修、畢命修。這個恭敬修就是這種羅網莊嚴,就是這種風吹,不饑、不寒、不涼、不遲、不疾,演發無量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這萬種溫雅德香幹什麼呢?實際就是恭敬修,它就能得到這樣的利益。你那恭敬的心智就像虛空一樣,就能容納種種珍寶,隨喜種種功德,受到種種功德的加持,所以“塵勞垢習,自然不起”,我們妄想執著的這個垢習就不會蒙蔽我們了。

  學佛之人的這個恭敬心十分地重要。在這一段文字中,就是我們的恭敬心一旦生起,那就是這個虛空成就的功德,那自然會現前的。所以我們的心智中具足珍羅妙寶,布滿虛空,何以故呢?只要你有隨喜心,那無量的衆生在做無量的善緣,不管一點一塵,乃至從衆生到諸佛菩薩,所有的善緣善功德我皆隨喜,那就會吹有這樣的萬種溫雅德香,來使你的塵勞垢習得以消除,就是我知我見的塵勞垢習、我得我失的塵勞垢習,那你就會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

  風觸其身,皆得快樂此音聲爲佛事,焉可思議?”

  就是虛空帶來的音聲傳達,微妙法音的這個流布,(法師聞窗外鳥叫聲)你看那是不是阿彌陀佛?哎,雲南都有這種鳥,可能是這個山上的比較多一些,這個“阿彌陀佛——”,(指鳥叫聲)這也在做佛事。

  佛事離我未遠,離我們也不近。你要是用煩惱業習、得失之心蒙蔽自己,那佛法就離開你了;那要是我們隨喜恭敬,那佛法就在我們的生命中表現出來了。這地方一定要看我們自己的擇取了,佛法的擇取,你怎麼來擇取,你擇取哪一點了。

  音聲爲佛事,風觸其身,皆得快樂。他這一段文字寫的特別美啊,令人欣喜。所以“塵勞垢習,自然不生,風觸其身,皆得快樂。音聲爲佛事,焉可思議?”

  那麼這個叁種事功德成就引用的文字量比較大啊,實際這也就是我們的家珍啊!一切衆生順性之家珍,阿彌陀佛給予我們的恩德與果報,也是我們未來的果報,我們現下應該信順、隨順的一個國土機製,應該愛樂、稱念、稱贊的一個機製。若做因若做果:果者,受用此處;因者,向往之處,無隔無離。你這樣的現下安心,數自己家的家珍,你怎麼不意樂呢?這都是我們自性中所現的清淨功德。

  這叁種事功德成就,莊嚴叁種功德成就。

  我們看第九,莊嚴雨功德成就。念一念。

  九、莊嚴雨功德成就

  莊嚴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故。

    此雲何不思議?經言:“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複如故。華用已訖,地辄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返。又衆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暐晔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華爲佛事,安可思議?

  雨功德成就,莊嚴雨功德成就,就是普同供養這種不可思議的利益。天上降雨我們是感覺得到的,這個無處不洽啊,普潤普利的意思。

  莊嚴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

  就是普遍地供養這個東西,或者說普降華衣。在我們中國沒有這個習慣啊,中國人的衣服沒法……可能在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衣服也是裙,也是布。漢朝以後,這個胡服射騎,胡服以後就開始變成這樣的衣服了。最早我們中國人的衣服和印度人的衣服有相似之處的,也就是布、裙。在印度他這個衣啊,就是現在我們這個衣啊,他稱爲大梵之衣,就是比較自由呗,什麼都可以用。你看這個衣什麼都可以做,可以做被子,可以做單子,可以蒙頭,可以做傘,可以防風、防灰塵,也可以……什麼都可以做,他這個就是很好用,這個衣什麼都可以用的,萬能一樣的,但我們現在身上這個衣就不是萬能的,只能有一種用處,你要做其他用處就顛倒了,對不對?他這個衣太多用處了,

  所以他這個“雨華衣”,在印度有尊貴的客人來了,他們就把布,把這個衣鋪在路上,讓人踏著這個衣服過來了,然後他再穿就會感覺到受到加持啊、尊貴。說我這個衣是某某某尊者從上面走過的,他們就會生喜悅的。我們釋迦佛的因地啊,他就用他的頭發鋪地,讓定光如來從上面走過去。如來就給他授記說:此人未來世當作佛,號釋迦文佛。他爲什麼呢?就是他這個供養的心智。我們中國人沒有這個概念啊,當然鋪地毯還是有的啊。我們的衣你解下來誰也不願意踩,對不對?你也不敢脫你這個衣服。這是一個當一個用呗,但是在印度他這個衣就真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過去,像世尊回到他的出生國,叫迦毗羅衛國,回到他國土的時候,整個國家的上下人民就把這個屋子下邊的土挖出來以後,和香粉啊,把這個路上鋪一層,然後灑淨水把它捶打,散花,鋪衣,鋪華衣。他這個民俗啊,在這個地方表現得十分地清晰,就是撒花,撒了花以後,再把衣鋪上,讓佛陀從這個鋪滿新鮮的土、香、鮮花與衣的道上走過來,來迎接世尊。他有這麼個風俗啊,就是“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你看這個有香啊。我們中國人燒香的機製要弱得多,基本上是佛教比較在意這個。這個香的種類是很多的,它有熏香,這個熏香啊……世尊開法會時不能說:“去,阿難去通知人去,我要開法會。”他不能這樣說,對吧?他怎麼辦呢?他說:“阿難,燃一碗香。”就是拿一碗香,一燃,這些菩薩、這些人都聞到了,說世尊要開什麼法會,就來了,循香而至。就不用下通知,從他方國土、從周邊城市、從禅定的山洞、從正在遊走的地方,說哎呀世尊要開法會了,他們就以種種力量走過去或者怎麼樣過去,去參加法會了。

  我也不知道……有時候我們念佛的時候,走山路,靜下來的時候也會聞到香氣,主要是你不知道從哪來的,你要知道是從哪來的,那也是下通知啊。你不知道從哪來的,哎呀怎麼聞到香味呢?因爲我經常在這裏邊走啊,走慣了。那香味是經常聞到的,不知道是從哪來的,也不知道誰下的通知,沒辦法去參加。那我們要是知道呢,那真是很有意義的。要是有通力的人就簡單了,循香而至就對了嘛,說乘風而去,對吧?循香而去。這能聽得懂,你要有通力的,你要有如意通,找到香源呢,就到會場了,釋迦佛在那開法會呢。

  那我們說這個“無量香普熏”,這些諸佛如來啊,以香做佛事,做傳達的方式。那我們開法會點香起不起作用?一樣起作用。我這麼多年不知道燃了多少香,我真是不知道,反正越燃越多。我們那一年打七,可能燃香燃的有十幾萬塊錢的香了,真是那樣的,燒了很多很多的。那你供養佛菩薩啊,你供養天地之間啊,你怕什麼呢?你那個心願是這樣子的。那你說你那個香一燒沒了,你說太可惜了。有個老和尚見到我就說:“法師,你點這麼多燈,點這麼多香,太花錢了,浪費不浪費呢?”我說:“你啥不浪費?啥叫浪費?”

  我們這個點香點燈啊,就是照亮昏暗之處,是我們點燈的願望,令一切衆生生起智慧;點香呢,普供養一切智者成就者,令他們的傳法的機製廣大,普傳十方。那都是很好的供養啊。所以“無量香普熏”故。

  此雲不思議,經言:“風吹散華,遍滿佛土。”

  實際這個散花就是……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很難見到的。過去啊,象達摩祖師來的時候啊,中國的講席上啊,就是法宴不斷,就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法師出世,一講經,地湧金蓮,天降瑞華。這沒有什麼啊。但我們現在的人啊,一個是道德修持,再一個就是大家的集體因緣都不夠了,現在要真是地湧金蓮,不知道我們這些人還聽得下去聽不下去呢?天降曼陀羅,不知道大家還會聽不聽呢?說不定都拿花去了,對不對啊?這是因緣果報的差別。

  那麼爲什麼這樣說呢,就是說,極樂世界這種日夜六返。極樂世界是光明遍照啊,無有初夜、中夜、後夜,也沒有晝夜之別,怎麼六返呢?爲了順應我們的習氣,隨應十方世界人的習氣罷了。要不然我們突然去了,你不習慣了,哎,怎麼不天黑呢?你到時候問,怎麼不天黑呢?對不對?那個地方沒有天黑。爲了給我們習氣重染之他方有情帶來方便,所以說日夜散花六返,實際就是讓我們感覺有差別有變化,不讓你迷茫罷了。實際是順應說,肯定不會是這樣子。

  所以說現下馨香芬烈,柔軟光澤,次第不雜亂。他這種表現呢,也不需要我們掃地,你看我們現在散花,幹在地上還是要掃的。他這種“以次化沒,華用已訖”,地自然就裂來了,自然化沒。

  到彌勒佛降世的時間呢,我們人類還有叁個疾病,飲食是一個疾病,便溺是一個疾病,死亡是一個疾病,就是這叁個病啊,其他病都沒的了。我們現在有四百四十個病,就是我們人類啊,現在面臨四百四十個病,四大不調,各建立一百病,是四百零四病啊,四百四十個病。這麼多病,到彌勒佛降世的時候就沒有了。只剩下叁種病:飲食、便溺、死亡。因爲那時候人的福報大呀,自然開裂,就是人飲用完了,産生便溺了,在哪個地方便溺,這塊地就裂開,像蓮花一樣裂開,然後就自然合沒,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我們建立衛生間啊、化糞池,這個那個的很羅嗦啊,沒有了。因爲福德所積,自然清淨。到彌勒佛降生的時間我們的世界就這樣了。現在我們太苦了,五濁惡世,甚爲渾濁,處處都渾濁不淨。

  時間到了。好,那我們今天就學到這個地方了。明天再接著學習。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曙光

  

《往生論注講解 第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