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家天天念佛,習慣了,一般的進去一個人,頭七天,都能有個境界什麼征兆的,來講一講,一般我製止他們講。象見西方妙境之人,不願意往生的人很少的。後來就執著這個、亂說這個的,遭到磨難的也有;但是密護口業的人,很容易生起不可思議的法樂,就是猶如秘密藏,爲拿著秘密鑰匙的人所擁有。這個秘密的鑰匙就是密護身口意,不妄自生增上慢。所謂的增上慢以爲有所得,實際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皆因緣而生。那麼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勝妙境像呢,亦是不可言說的,一旦言說,就有增上慢蒙蔽,就會産生苦果。
以前我們這裏來了一個法師,名字我也不說了,昌宏師認識的。這個法師來到這個地方跟我講啊,他以前念佛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見到種種境像,現在見不到了,很苦惱。我說見到阿彌陀佛沒有什麼啊,見到阿彌陀佛,就是因爲你念佛相應罷了,這也是無常法啊。什麼叫無常法啊?就是因緣所現啊。現在不見也是因緣法,也是無常所現,這跟阿彌陀佛的願力不相幹。你要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力你就會真正的安心,一切業相處都能安心,見與不見鹹得安樂,顯加冥加皆爲自在。你這時候才能真正了解自心的究竟清淨,所謂的究竟清淨就是于一切相緣之處無動無搖。這樣講呢,他已經聽不進去了,他說我還想見佛,我就想見佛,其他的我不想說。我說你要這樣你把自己苦了,你這個心反而産生自我蒙蔽了。就是認爲現前種種境像是苦,見阿彌陀佛是樂。這個行不行呢?要按初發心來說,這樣鼓勵一下行,但是要守護這樣的機製,人是很苦的。那我老實念佛,我因緣清淨的時間,佛來見我,我歡喜;佛不見我,我歡喜念佛。這樣的人就得真正的安樂、念佛的安樂,就是見與不見,鹹得清淨的心智。這樣的人會生起無畏的心智,就是真正法身所攝的心智。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修持。
那爲什麼會産生過失呢?就是增上慢心,或者染著于有一法可得了。在念佛中有這樣的危險,所以,一切觀想、觀像聖義谛的修持法中一定要密護身口意的。象持咒、念佛、作觀,都要密護叁業的;要是不密護叁業,必然出麻煩。這是十分重要的。
因爲這個事情我以前遇到的特多啊,以前在叢林裏跟大家交流得比較多。尤其是專門念佛的人,他進趣心就比較強,很容易出現境界,但一跟別人說就遭磨難。很多很嚴格的修持者,見了佛以後就情不自禁的跟別人說,說了以後就遭磨難,就遮蔽,再也不見佛了。
這個事情在唐朝時間,善導大師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他參見道綽禅師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人念佛見到這個境界以後生增上慢心,就是貪染這種境像以後被苦所逼,起嗔恨心,乃至誤解佛法的都有。因爲善導大師我們都知道,他是以《觀經》入手的,證得念佛叁昧,他是親證者。他教的學生得叁昧的人比比皆是,後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他就不知道結在什麼地方,他就參訪道綽禅師。當時道綽禅師就在玄中寺,就是昙鸾法師的道場。他到玄中寺參訪道綽禅師來解決這個問題。道綽禅師一聽,就知道他是在自力證量上所得到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力,但這個功德力稍有染著就會墮落,稍有染著就會退轉,所以他就把《無量壽經》付囑給他,給他之後,善導大師聞了《無量壽經》一坐就是七日,沒有起座。道綽禅師看到這麼深的禅定還問他很多事情,就是在定境中所産生的一些善巧,那道綽禅師是沒有的,但道綽禅師把“見佛不見佛,鹹得歡喜念佛”這樣的抉擇給他了,凡聖同修的抉擇給他了,給善導大師了,就是不能執著于自己現前的量的這種究竟教言給他了,就是以佛果究竟智德得究竟安樂的教言回施給他了。
所以善導大師後面就提倡持名念佛、順願念佛,以阿彌陀佛願力爲增上緣,一切往生皆是如是,入于正定之聚,這是他後來極力提倡的。我們都知道善導大師的《觀經四貼疏》是楷定淨土法門的教言機製。這古來以久大家都是認取的。淨土法門的整個教典的依止完全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貼疏》,這後人都是知道的。他在《觀經四貼疏》中,歸結到後面就提倡持名念佛了。
那爲什麼這樣子呢?衆生在念佛、念佛名號願力功德時間很容易得到境像,尤其是作觀。以前我在這個地方比較謹慎。有禅定的人專門不遠千裏跑這來見我,我說我這個窮和尚你見我幹什麼?他就磕頭,“砰砰”的磕頭,我問怎麼回事?他就是在座中看到這麼個人怎麼樣怎麼樣,我說不是,這跟我沒關系。他只是說在作觀的時候,好比說以前在作觀的時候比較相應,會出現一種相應的感知,其他人有禅定功夫可以看得到。這個你若認爲自己有所得就會墮落,就以爲自己真是怎麼樣了,自己怎麼怎麼樣了,就會很容易墮落的。這個事情我是比較警覺的,不警覺這樣的事情就會上當的。
剛到東北的時間,有一幫菩薩來了,說了很多,就是我還沒有去,他們就見到了一些說法:有的是依止鬼神、有的是有禅定。以前因爲我自己持念阿彌陀佛,包括往生咒,也給別人提倡,到處提倡,也感覺到佛陀的慈悲與加持,有點相應的感知,那麼有些有禅定的人就以爲你有所得了,怎麼樣了。實際我說真不是,我只是在持往生咒中……往生咒說,若人持過叁十萬遍往生咒,阿彌陀佛常住其頂,令其不得惡緣的逼迫,臨終任運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因爲以前我持往生咒也是一百萬一百萬持的,這沒有什麼。關鍵是的確無有一法有實,無有一法真正可得的,無有一法不是無常的。這你要不抉擇了你會有增上慢心,那我們學佛法很危險的,尤其是念佛法門。
這麼多年我見到許多出家師父,或者說在家的居士、出家的法師,跌跟頭都跌在這個地方了。別人一吹捧說:哎喲!你怎麼樣怎麼樣了,他自己也認爲自己怎麼怎麼樣了。好,增上慢一生起,惡果報就現前了,沒有一個能逃出去的。遇見的多了,要不是多了,我對佛陀的無有一法、實無一法可得,“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這個抉擇我還真是不敢抉擇的。就是在這個地方只能說,可能是這個樣子的。遇見的事太多了,就不是可能是這樣子的,是決定是這樣子的——無一法可得。但是我們可以行一切法作爲妙用善巧,好比說我們行善法就有善報,行惡法就有惡報,惡報善報你只要能受得住,都是妙報,關鍵是怕你受不住。所以一定要審視清晰,一塵不染中,于善惡報中都作利益世間回施了。那些大菩薩惡報也作回施,善報也作回施。爲什麼呢?令世間人警悟而成就菩提。但要是我們不清晰的情況下呢,惡報自己會埋沒起來,會沈浸進去;善報會驕慢,會增上慢。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一點。
所以願生阿彌陀佛國,這個願生就是意樂的問題了。意樂這個法則一定不能染著,密護于叁業十分重要。
時間,真是剛剛講出來一點什麼,剛剛開頭又到點了。行。
錄音記錄:寶箧
《往生論注講解 第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