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間雲“論”,直是論議而已,豈得正譯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稱“母”,于兄雲“妹”,如是等事,皆隨義各別。若但以“女”名,泛談母、妹。乃不失女之大體,豈含尊卑之義乎?此所雲“論”,亦複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優婆提舍”。

  

此《論》始終凡有二重:一是總說分,二是解義分。

  

梵言優婆提舍,此間無正名相譯,若舉一隅,可名爲論。

  

稱爲論。

  

所以無正名譯者,以此間本無佛故。

  

我們這個華夏東土啊,我們都知道世尊是出現于印度,應化這個閻浮提世間。所以說此間本無佛故。

  

如此間書,就孔子而稱“經”;余人製作,皆名爲“子”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四書五經之說。

  

國史、國紀之徒,各別體例。然佛所說十二部經中,有“論議經”,名“優婆提舍”。

  

有論議經,就是議論、論議啊,就是廣泛地解釋一些教言、教理,名“優婆提舍”。

  

若複佛諸弟子解佛經教,與佛義相應者,佛亦許名“優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間雲“論”,直是論議而已,豈得正譯彼名耶?

  

就是沒有翻譯。《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優婆提舍”,他舉了一個例子,說這個優婆提舍不好翻譯。那怎麼舉的例子呢?

  

又如女人,于子稱“母”,于兄雲“妹”,如是等事,皆隨義各別。若但以“女”名,泛談母、妹。乃不失女之大體,豈含尊卑之義乎?

  

他是提示這個“優婆提舍”。

  

是以仍存梵音,曰“優婆提舍”。

  

此《論》始終凡有二重:

  

這是他對這個“優婆提舍”作了一個解釋。

  

一是總說分,二是解義分。

  

原文: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婆薮槃頭菩薩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

  

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禅叁昧爲食。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天人不動衆,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天人丈夫衆,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

  

我們看一看這個經文。“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前四句……還有“婆薮槃頭菩薩”這個名號,“婆薮槃頭菩薩造”這一段文字再提示一下。“婆薮槃頭”一直沒有翻譯,婆薮槃頭我們翻譯過來就是世親菩薩,世親,也有人稱天親。實際這天親是姓,以前我查過這個資料,像無著菩薩、師子覺菩薩,他們皆姓天親,名字各稱無著、世親、師子覺,他們的姓就像我們中國姓張、姓王、姓李,是這樣子,那麼我們中國許多論史裏把他稱爲世親或者天親,因爲他不混淆。

  

“婆薮槃頭”沒有翻譯,要是翻譯它的義是世親或者天親都是可以的。這個“造”字啊,就是有一定有規格、容量、氣勢磅礴,含納一切教言,尊勝無缺,不可增減。那麼這個是菩薩所造,“造”就是具足功德義。

  

元魏菩提流支譯。那麼菩提流支是從印度過來的一個叁藏法師,他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來譯傳于昙鸾法師。當時昙鸾法師沒有參加這個譯經,但是這個經典譯過以後呢,他直接囑累給昙鸾法師。昙鸾法師沒有作爲中國淨土法門的一個祖師,後人感覺十分不公。這是後話,我們慢慢再說。

  

我們來看: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那麼這四句話呢,可以作爲把五念門中的所謂的禮拜門、贊歎門、作願門,這四句話中徹底彰顯一下。“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世尊我一心歸命,這是所謂的禮拜門。你可以作爲一個提示,就是這兩句話是禮拜門。

  

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那麼可以說是贊歎門,就是口業贊歎門。

  

願生安樂國,是爲作願門,這是一個提示。

  

我們先把這個偈誦讀一遍,後面天親菩薩自有解釋,我們也可以用昙鸾法師這些文字作一個輔佐的解釋。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這是一個承前啓後的文字。“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那麼這個是前叁念門(禮拜、贊歎、作願門)與觀察門的一個承前啓後的過度,因爲後面天親菩薩對它有詳盡的解說,所以說就不勞我在這個地方解說。

  

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下面進趣到一直到“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乃至說“無有分別心,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這一段文字全部都是觀察門,這觀察門的量是最大的了。

  

好,我們來讀一讀吧。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 除世癡闇冥

  

梵聲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衆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禅叁昧爲食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衆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是故願生彼 阿彌陀佛國 無量大寶王 微妙淨華臺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如來微妙聲 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衆 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夫衆 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華衣 妙香等供養 贊諸佛功德 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願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衆生 往生安樂國

  

那麼這一段文字中九十六句偈子,都是五言句,這四百八十個字呢,把極樂世界淨土教言徹彰無疑、氣勢磅礴、充分具足,我們在後面的文字學習中會看得到的,也會了解的到。因爲這個天親菩薩的文字極爲簡練純熟,那九十六句偈子呢,要是真正學淨土法門的人呢,要是能來念誦八萬遍、十萬遍的,真是很稀有的一個內容,它會在我們生命中純熟它的這種莊嚴機製。

  

因爲這裏面描述了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十七種國土莊嚴,就是所謂的器世間莊嚴;八種阿彌陀佛如來自受用莊嚴與他受用莊嚴,四種菩薩正修行莊嚴稱爲情世間的修持。那麼他作了這二十九種莊嚴的細致的描述,令我們對極樂世界依正二報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完整的感知性。那我們要是對它有一個透視呢,這二十九種莊嚴在我們心智中孕育成熟。若是以可知之智,若是以正思維之智呢,亦得願生往生阿彌陀佛國土。因爲稀有故,莊嚴故,不可思議故,非造作故,皆是順性建立故。

  

那我們能這樣的念誦啊,能會給我們帶來心開意解的機會。我還是提倡這九十六句偈子能讀一讀、背一背,因爲四百八十個字很短,又很流暢,的確把這個淨土教言徹底彰顯,和盤托出,無遮無蓋,具足、豐滿。不是說他這個講法有什麼虧欠,這雖然是四百八十個字,你看就是兩頁半紙吧,很少的文字,但是能把這個講得十分清晰。

  

我們看它這個第四頁的第一句話: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

  

天親菩薩有十分的信心、十分的智慧來表述修多羅章句。修多羅了義教,回施衆生,無有畏懼。他講說修多羅章句,就是世尊所說的了義教言,普利世間。

  

“我以偈頌總說竟”,這個“我”啊,非是天親菩薩,誦者即是!這個“我”非是某一人,你若能信順此教,即是!這個“我”字可能是一個流布我,在這個偈中呢,這個“我”字,所有的出現,是引導我們于法勇猛,作菩薩之行。這個“我”不要把他推到天親菩薩邊,把自己排斥在這個教法之外,所以這個“我”稱爲流布我,因爲在這個“我”的說法中啊,昙鸾法師講,這個“我”,世間有驕慢我、邪見我、有自大我、也有流布于我。所以天親菩薩爲了使這個教化因緣廣傳世間,所以用法之流布于世間,非是自大,非是妄語,非是邪見。

  

我們做爲一個薄地凡夫,往往以爲色身爲我,以現前意識、妄想依附爲我,那麼天親菩薩這個“我”,實在是爲導引一切現前有情進趣菩提的一個善巧。

  

時間又到了,我們明天接著學習。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明峰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