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佛之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得清淨道業。(編注:《妙法蓮華經》: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那麼這個道業是什麼呢?是佛慈力所成、佛力所成、佛所親證。我們這個自力,九界自力之中,若凡若聖、若善若惡,皆是自力之表達,此自力皆有一定的量,這個量,就是凡聖量、智者量、愚者量、聖者量,這個差別,雖有善有惡,有凡有聖,但皆不及佛之究竟功德力。

  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所以九界自力是如何?佛力是如何?若不審視,多造成混亂的修法概念,或是對一個法門的傳承知見不清晰,就會造成倒見,這個倒見就會使你修法不得力,修法不能相應。說這個“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

  後面講到:

  天親菩薩,廣造諸論,宏闡佛乘。

  佛乘是什麼呢?但說一乘。淨土一法,是徹宣一乘之教言。那有人說我對一乘教言是認識不清楚的,那你還可以設一個疑問,什麼是一乘教言?

  所以唯宣佛乘啊!現在學習佛法的機製中,大家要是對了義不了義這個教言中、傳承中的認識問題不透徹,往往就會混淆,把叁乘教言混淆到一起,甚至把人天福報混到一起。所以“宏闡佛乘”。

  複宗無量壽經

  依止《無量壽經》,來作爲一個心智的闡述。

  作願生偈論。

  後面長行來作解釋,還是天親菩薩來作的。前面是願生偈,後面是長行來解釋九十六句偈子。

  示五門修法。

  現在的淨土行人,多不知五門修法。我問了許許多多念佛人,我說你怎麼念佛的?“我就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就這一句話,殺遍天下人。實際他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呢?不是!若依次第修,不知;若不依次第修,不知。就以一個虛妄語來欺騙自己,欺騙他人。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你是不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呢?你是不是就行了呢?是自欺的?還是欺他的?多在自欺份上,延續這一句話,給淨土法門帶來了極大的違緣與蒙蔽,使大量學佛有情對淨土一法産生歧視、誤解,甚至诋毀。

  示淨土五門修法。曆代淨土法門的傳承善知識,莫不以五門修法而趣入的,沒有不這樣做的。何以故?他的教言的綱宗在于《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法門的心智的眼目就在因門、果門的五門修法中建立起來的,延續出來的,傳播出來的,成就出來的。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在這個地方延續著禮拜、作願、贊歎、觀察、隨順的機製中、回向的這種機製中。

  要是不了解這個法門的關鍵所在,很難趨入真正的淨土法門的修持。盲從于所謂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這樣一種草率的、不負責任的、自他二欺的一種說法中,不能正確地依法、依教、依經、依傳承無疑地修持。雖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但是自他二種疑慮——自己說不能往生,他人亦說不能往生,相互欺辱,不能信順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殊勝功德名號的回施,亦不能隨順阿彌陀佛“聞我名號,俱來我刹”的殊勝願望,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根本願望。诋毀阿彌陀佛的願望,那麼你怎麼來修行呢?與阿彌陀佛乃至諸佛願力相違,何以修持?

  現在“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殺遍了淨土行人,予許許多多愛樂佛法、向往佛法機製的人作極大遮蔽,相互欺辱,以不能往生作爲遮障,遮障衆生善根之成熟,就是清淨地稱念阿彌陀佛殊勝名號,往生阿彌陀佛清淨國土,無疑無慮,這是阿彌陀佛願望與功德的加持,予以隨順成就,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

  所以一切思議之智,一時忏悔,但隨順阿彌陀佛的清淨願力,無疑無慮。這個修持是十分簡單的、十分直快的、十分究竟的。曆代祖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無挂無礙,任運往生,暗合道妙。那過去的人道德心智淳厚,現代人多有疑慮,多以情計相互推導,傳說不能往生之惡意、惡願,相互遮蔽,扼殺淨土廣大教言,實在是沈重啊!

  本來阿彌陀佛無礙的光明、清淨的光明、喜悅的光明、超日月的光明、不思議的光明,普照十方,令一切衆生走出顛倒見。這樣的廣大清淨功德的回施,被這一些妄自推導者所遮蔽,扼殺了許多衆生得遇淨土一法的清淨機製,大家實在應該在這個地方警覺起來,實在應該對自己、對他人負起這個責任,應該愛樂這個法則,隨順《無量壽經》、隨順阿彌陀佛、隨順十方諸佛的教言、隨順淨土法門曆代的傳承,以五門修法清淨修持。這個清淨平等的修持,就是所謂淨土法門的教言,就是果地覺因地心的隨順。

  果地覺因地心就是徹底地隨順,這個信順二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個事情。所以在阿彌陀佛的願力中,就是名號願力中,處處講到“聞我名號”得到的利益,來泯除衆生自我疑惑、揣度、現量的修持,或者在這種狀態下的見聞覺知性的一種自我限製帶來的困惑,予以究竟覺的加持,令人走出困惑。

  所以這個五念門,皆是講信順得入之法則,或者隨順滿足之法則。我們現在可以觀察觀察這個世間傳播淨土法門的,對五念門的宣化極爲地稀少,甚至多有遮蔽。

  示五門修法。令畢竟得生。具顯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之法。

  這五門修法,就是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也就是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所修法則,這個法是淨土法門傳承的整體機製,就是所謂的往返二種往生的修行機製。這個機製,不管是往生——返向往生、往向往生,皆是修法機製,而不是人的生死機製,它遠超了生死概念,它是在修法上,在心智的抉擇上了觀了無生死可得,在生死之中無來無去,往生彼國。生者實無生,生者即是無生處。

  這樣就不再會被其他的學禅、學密、學教的人輕易地诋毀,要不然就會沈淪在生死輪回的邊緣,但說生死之法,而不說究竟心智之教,所以多是墮入所謂的臨終之說。這個臨終反而是死亡之說,死亡之說而不追究心智,不追究業相的延續,但追究所謂的色身的生存狀態。這樣把佛法、把淨土一法摧毀到一個邊緣地帶,令許多有緣有情敬而遠之。

  所以這個法

  于觀察門,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

  因爲這二十九種功德莊嚴的示現、表述,令一切衆生,乃至一切賢聖,普皆回向,願生彼國。這實在是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的殊勝的利益的回施。所以“悉願往生。”

  昙鸾法師撰注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辨,何克臻此。夫淨土一法,爲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你還可以提出質疑,你說印光法師說“淨土一法是一切法的歸趣”,你依什麼樣的說法呢?

  時間又到了。我們下去自己去審視審視。爲什麼說淨土一法是一切法之歸趣?我們下去可以自己去審視,或者交流交流,是不是過譽之說。不要輕信,不要無端地把它放下,要好好地得遇而思維,是爲福德成熟。

  好,今天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德劍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