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一集

  

雲南雞足山華首放光寺丙戌年夏安居

  

慈法法師講解昙鸾法師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

  

  此次法師講解的順序,是先從下卷的長行開始,再回到上卷的九十六句偈的部分。

  第一集

  講解:

  我們打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打開第一頁,我們先看經題。因爲講《往生論》也沒什麼准備和想法,只不過機製成熟了。所謂講,剖析在個人,每個人剖析的方法與心智各有異同。那我們在這個無說法中,說一音聲,我們各人隨自己的現量、現狀、一種心態來延續一個法則,是自己的擇取。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無一字說,宣化八萬四千法,令無量煩惱執著有情得以度脫。《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亦複如是,無一文字可立,標立這個文字也是爲了使迷茫有情有法可依,有法可從,此法非有一法可得,但是爲了治療我們。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經題本來也是無名,無名(但)因大家需求來講一個名,使我們大家明白自己現前的這個心念。就象這個天地本來無有陰晴,趕到這個地方就開始下雨,標志著我們這個雨季已經開始了。我們安居的第一天下雨,很吉祥,這是很好的征兆,滋潤著世間,象征著僧法的未來的利益是廣大的、周遍的、是充分的,有雨有霧嘛。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經題本來是無名,也是無所得失的。因爲衆生在無常無我中不知此一切相皆是無常無我,不知其本質是空,所以世尊給我們標立一個順應衆生心智的名字——無量壽。無量壽的路子是一切衆生所向往,但這個路子怎麼來成熟呢?所以世尊說《無量壽經》。

  象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無量壽經》最初在印度這個國土,不象我們中國,在印度這個國土沒有我們現在的淨土五經,沒有這樣說,也沒有我們後面延續的很多東西。當時天親菩薩作《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個文字的機製是依止《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樣的機製來敘述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就是依正二報的殊勝莊嚴、阿彌陀佛自他二種受用的真實功德,令無常無我衆生在沒抉擇心智之時有一個歸向,所以彼國是次于泥洹之道。

  因爲一切智者、聖者親證無量壽,這無量壽在無常無我這個空性心智上表現出來,無自性抉擇而成就。那麼衆生在無常無我中掙紮,希望得到一個常,希望有個常的事實,豈不知無常、無我、空、寂靜本來如是。什麼如是?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佛建立這個極樂國土,乃至發四十八弘願,是爲了令衆生在沒有抉擇涅槃之道(之時)建立這樣一個次于泥洹之國,令衆生可依可從、可依可歸。

  這個經題是十分重要的,經題表達了整個論的實質內涵、實質內容。過去開經題需要很長時間的,象當年智者大師在講《妙法蓮花經》這一部經典的時間,講一個“妙”字講了叁個月,我們講《無量壽經》,這個“無量壽”,要是以贊歎之口氣、如實之言說,一劫二劫難以說盡。何以故呢?一切萬事萬物的幻化生滅皆是無量壽!皆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揭示了一切事物無常無我之壽,這個“壽”是無量壽,這個實質的真谛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之真谛、寂靜涅槃之真谛,就是無量壽!就是無量光!那在凡夫有情這個學佛機製上對這個無量壽無量光是無以認取的,所以極樂世界以有形的、無形的、清淨的、莊嚴的法則來安穩安樂我們,提示有情,令入不可思議境界,就是諸佛解脫莊嚴清淨威德自在境界。

  這個《無量壽經》是釋迦佛在方等會上所宣化的經典,所謂的方等會就是順應衆生各類機製,引發不可思議的殊勝教言,令衆生各個取用。大家有機會能遇到《無量壽經》這樣的教言,或者淨土法門的教言,實是可贊,實是應該珍惜它的。佛教無有任何的誇耀之語,它是如實地、誠實地、平實地、真實地給我們反映了一種衆生心地的渴望、心地如實之狀態、平實之狀態、真實究竟之狀態。

  所以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乃至說無量無邊的教言,度脫無量無邊的種種思想、種種願望、種種感知,所謂的度脫並不是說我們真有可度、可脫者,而是讓我們如實地認知一切善惡無記本無實質,如夢如幻,因緣而現,緣謝法謝,緣滅法滅,緣生法生。在我們佛教的叁乘教言中,緣生緣滅法是公認的,無生無滅法是究竟的。那麼在俗谛與真谛的運用過程中,顯示了出世入世二種方便。

  《無量壽經》正是導引我們趣入無上道的一個最直接的捷徑。捷徑不是爲了引發我們的偷心,而是爲了使我們生命短暫的五濁惡世減劫有情因短暫之機而得度脫,因聽聞之機而得度脫,因現緣之機成熟而得度脫。這正是世尊大慈悲不舍一切苦惱衆生的無上尊聖法門、無上不可思議的一個法門、無上威德的一個法門,感動著法界的一切有情——聖者、凡者、智者、愚者、知法者、不知法者、贊法者、謗法者。

  阿彌陀佛以其大願普攝普利,絕不舍一個有情。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講一切蜎飛蠕動之類,鹹因此法而得度脫。(編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大教緣起第叁》:于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爲哀愍利樂諸衆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何以故呢?佛誓願中,無量壽無量光普攝十方盡于塵刹未來劫不舍苦惱衆生,令其現緣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一生得不退轉。是名無量壽無量光所攝所照,是本質所現,也就是我們說稱爲稱性所現。那我們在現緣的熾盛煩惱中、顛倒妄想中、人我是非中、善惡差異中,我們怎麼來抉擇無量壽無量光呢?這正是《無量壽經》所宣所化,說于事實真實功德。

  我們這一百二十天要是真正地把這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作爲一個學習、實踐、修證、觀察的一個過程,那我們會生起對淨土法門,通過對淨土法門,會進趣對整個佛法,乃至對整個世尊的教言有一個徹底的、清晰的認識,那真是一個可喜可賀的事情。

  《無量壽經》是度脫一切衆生的抉擇法門、抉擇的一個教誨、抉擇的一個整個清淨的體系的一個大的機製,所以淨土法門一般稱爲大機大用、大機大象,所以無量壽佛又稱爲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編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光明遍照第十二》: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實際這十二光明的稱呼我們人人都是知道的,這只是一個揭出我們衆生(本源)心智的一種善巧說、方便說。若說其光即爲無量光,其光不可言說,不可窮盡,其名稱亦不可窮盡,其威德善巧亦不可稱說,不可稱盡所以是爲《無量壽經》,就是窮于未來,饒益有情,無有間斷;窮于未來,攝化衆生,成就菩提,無有休息;是爲無量壽。以此自得自願普利十方,大悲成就。

  我們一般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若不了解無量壽無量光正是一切衆生之本源、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本源、一切有情之本源,那我們就很難趣入《無量壽經》的教言。那《無量壽經》的的確確表達了一切衆生本源心智,所以無量壽是一切衆生的心智,無量光是一切衆生心智的成熟、運用,現下的運用。那我們在世俗中顛倒妄想,與無量壽無量光能作同源嗎?究其本質莫不如是啊!若智若愚、若聖若凡、若善若惡,其本質一如,正是“無量壽”!此知見抉擇,正是“經”!

  《無量壽經》就是本性之抉擇、自性之抉擇、利益之抉擇、正見之抉擇、法則安住當下之抉擇。所以不管他智愚、善惡、凡聖,在此一旦抉擇,無量壽的本質自然坦露,自性自然暢明,即是十二種光明,或者說無盡光明,延續于未來,窮于未來,是爲無量壽。此自性無染無著,無來無去,非于造作,攝一切造作。雖非造作,在一切造作中,可用可見,皆以無量壽無量光而延續,其本質說如是。其方便說有凡有聖,其方便說、對待說,就是生滅門中說有善有惡、有苦有樂、有淨土有濁土。

  那麼《無量壽經》給我們宣化的這種實質的內涵,就是讓我們抉擇一切法之本質,抉擇正見,那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清晰的感知、清晰的思維,那就是“優婆提舍願生偈”,那麼這個“優婆提舍”的內涵就出來了。“優婆提舍”就是如佛宣化之法則,就是佛對法的論述。“優婆提舍”沒有翻譯啊,“優婆提舍”找不到很恰當的文句來翻譯它。有五種不翻,這是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文句來翻譯它。要是此土沒有,可以不翻,那麼這個“優婆提舍”用我們中國的漢語來找一個對待的名詞,很難翻譯,所以古來已久就沒有翻譯它,簡單的翻譯就是“如佛所論述”。

  那麼世尊所論述的無量壽與無量光,或者說《無量壽經》,爲什麼作者是天親菩薩呢?因爲天親菩薩在他整個一生中造論千部,于聲聞乘及大乘教言透達無礙。我們知道他和無著菩薩是兄弟,無著菩薩與天親菩薩在唯識宗,我們中國的唯識稱他爲祖師的,他的許多教言在大乘教言中是唯識圓宗之透徹者,是無礙的。那麼在聲聞乘,象《俱舍論》,許多人都看過《俱舍論》,我們中國以前有俱舍宗的,有這樣一個宗派,有這樣一個教言機製,他在聲聞乘與大乘教言都是通達無礙的。他說《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之時是他生命機製中極純熟的一個階段,就是文字之精粹爐火純青,難以減增——你增添了文字,整篇文字就感覺到畫蛇添足一樣;你減少了,就感覺到如鼎缺足,不能安立。

  所以…

《往生論注講解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