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
我們要是對一個法,一而再,再而叁地向往,一定會發起歸命與行持。若是一般一請一問,沒有答複,就作放舍,在末法時代這樣的因緣還是比較多一些。現在人多生驕慢,輕法重機,一般地就是問一問,不作答複也就算了。我們知道臨濟祖師去見黃檗祖師,叁次都是棒,迎頭一捧,別無他物!不得饒益,種下一個虔淨真實學法的種子。現在人學法,爲法捐軀、爲法舍身的意識比較弱一些。
終而複始
就是一次一次地這麼做,一次一次這麼地祈請,一次一次地這麼地爲我們末世衆生啓發教義,使我們有所法的依祜。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
佛所發出來的任何言辭皆從光明藏中流出,非是過分之語。如是善哉善哉,就是自利利他的因緣,鹹因此問而得成就;如是善哉善哉,就是所謂地一切凡夫、一切賢聖皆因此法而成圓覺;如是善哉善哉,能使一切未來、現在衆生得以饒益;如是善哉善哉,能接度正定聚與邪定、不定聚衆生;如是善哉善哉,若有正見,若有種種差別之見,皆作真實回施;是爲善哉,善哉!。
善男子!
丈夫爾!我們人人本丈夫,所謂頂天立地者是,出離生死大願者是,所謂欲作世間眼目,欲饒益有情者是,所謂善男子是歸依叁寶者是,所謂善男子是能成就圓覺真實教化利益者是。
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
如是者,傳法清淨,不相隔離,如一器傾一器。方便者,是諸佛親教,給予成就。
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大饒益是施于衆生,決非衆生自我能産生、發明。這個概念,我們能從四相上把它轉變過來,那就會走出自我、人我與法我的執著,歸向于佛道,歸依于佛道,隨順教誨,成就法益;而不會作自己的、妄想的、所謂的自以爲是的修法。
佛法之所以末世,多不知佛力,但知自力,不得諸佛菩薩的加被、給予,法的真實饒益之處不能得顯,多雖有相似修行,多增驕慢,多增四病。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聽者,聽許,隨順之意;聽者聽聞,承受之意。在佛教這個聽,有順忍之意,有歸命之意,有贊許之意。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
可能說的現在這個時代吧!佛住世可能說的是正法,佛滅度像法,法末世就是現在這個時代吧!我們要審視,事實爲定,共業所定,這不是死的;正法、像法、末法也不是死的,若能得正見、正知見、正修行之人,佛滅後末法之時,亦可以行正法。釋迦佛告訴我們:此閻浮提若有五持律比丘住世,就是正法住世。
有諸衆生具大乘性
大乘性最主要是爲了別于所謂地自力心、人天福報心。大乘者就是無上乘,但看發心,發心就是所謂地得見大乘心,或者二乘根性,或者說衆生心性——就是六道輪回,這個地方依發心而表現的。
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
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圓覺菩薩最主要就是啓問修行的方法。
若在伽藍
寺院,就叫伽藍。
安處徒衆
修法者多有比較堅固的道心,或者說穩固的發願,所以稱爲安處徒衆。
有緣事故
假如是操勞大衆、攝護大衆、住持寺院,這說的是有緣事故。
隨分思察
這個地方可隨自己的這種攝衆、建設寺院、或者護持寺院的因緣,來隨分思察。
如我已說
前面這十種菩薩的啓問,都可以來隨分、隨緣的行持與觀察、思惟、運用。如我已說,即如上所說。
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
這又是一種因緣。假設自己所應做的事情已經圓滿,就可以發生這種另外的因緣:建立道場、立期限,就是現在所謂地閉關之說。
我現在遇到許多一發心就要閉關的學佛者。因爲自己沒有這種基礎——對法的認識基礎、衆緣和合的基礎、人份的基礎、地緣的基礎、福慧的基礎,就要閉關,基本上是自殺性的學佛,下面就是煩惱、或者是舍棄佛法,就是越次第的修持,往往不能建立真正的法益。這基本上是驕狂心,特別地普遍。
學法要有次第,就象現在我們國家法定二十幾歲能成家了,可以做父母了,你才七、八歲,就想作父母,就想做大人的事情,看著挺好的,實際做不來,做不來就會産生懊惱,或者是诋毀,或者懷疑佛法對你無益、無緣。這個時代的人不知先後,不知自己。這個因緣特別的普遍。一般的沒有吃過虧,沒有跌過跟頭,八歲就想做父母,做不來,自己生活也都不能自理。
所以前面那個說法——安處徒衆,乃至說在伽藍的種種這種建設運用,下面才有這樣的因緣。過去寺院的閉關者,多是方丈、住持、當家,這些大執事,做到某種狀態以後,有個歇心、調養、運用的因緣,才可以說這個事情;或者說某一法師到了某種特定的境界,一些特殊的因緣處理不幹淨,也可以閉關。
所以,閉關一定要因緣成熟,決不能仗自己的一時的勇氣、勇猛,發生這種虛狂的向往與作業,多受傷害。現在住山的有許多這樣的,跳崖的、瘋掉的、自殺的、還俗誹謗佛法的,都是比較勇猛的人。主要是基礎,對佛法尚無一個清晰的認識,自以爲自己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就去做這些事情,反遭其害。
所以學法、行持要有這種次第是比較安穩的。但是除大根性人、極特別的人那又是另外一個因緣,這樣的人比較少一些,尤其是末法時代更爲稀有。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做成一個普通的因緣,就會踏踏實實地遵循這種法度,不越次第,就不會受過分的傷害!
若立長期百二十日
釋迦佛是對這些菩薩乃至說我們末世衆生提醒一個修持的方法,長期是一百二十日,也就是四個月的期限。從《梵網經》上看,印度每年分成叁個季節,每一個季節四個月,即春、夏、冬季,無秋季之說;每個月又分黑白二月,爲二十四個月,從初一到十五稱爲白月,從十五到叁十稱爲黑月。
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靜居
安置靜室,把房間整理得條條理理,打掃得幹幹淨淨。這個幹淨不是說其它的幹淨,最主要地是于法發起修法的因緣要幹淨。
若佛現在
就象佛如對目前。
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
亦如佛在世,如對目前。
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旛華
旛華的供養是表彰自己向往法益的一種表法正相。就象我們過去的人要做一個什麼事情,就要有一個標志,打一個旗幟,立一個東西來標顯自己的心意與作爲。過去農民起義叫揭竿而起,揭竿二字就是樹立一個旗幟,使大家明確他要幹什麼,本身有一個召喚之力,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懸諸旛華,你要是一個動態的在外面的行持,比如部隊行軍,有軍旗作爲標志。你這個安居、閉關的因緣,不管是一百二十日、百日或者八十日這叁個期,以哪一個限,你要有一個穩定的環所。這個穩定的環所,它就以旛華爲標志,以一個穩定的懸諸旛華這種因緣作個標志,使一切神靈、一切諸佛菩薩、一切護法,有個得見攝護的因緣,要不然你不能得見。
你好比說我們打五彩的旛子,有神通的人都能看得到,他都能攝護這個地方,我這麼講,不是泄漏天機,是大家的法緣。旛子的用處特別地大,象我…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