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
我们要是对一个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往,一定会发起归命与行持。若是一般一请一问,没有答复,就作放舍,在末法时代这样的因缘还是比较多一些。现在人多生骄慢,轻法重机,一般地就是问一问,不作答复也就算了。我们知道临济祖师去见黄檗祖师,三次都是棒,迎头一捧,别无他物!不得饶益,种下一个虔净真实学法的种子。现在人学法,为法捐躯、为法舍身的意识比较弱一些。
终而复始
就是一次一次地这么做,一次一次这么地祈请,一次一次地这么地为我们末世众生启发教义,使我们有所法的依祜。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
佛所发出来的任何言辞皆从光明藏中流出,非是过分之语。如是善哉善哉,就是自利利他的因缘,咸因此问而得成就;如是善哉善哉,就是所谓地一切凡夫、一切贤圣皆因此法而成圆觉;如是善哉善哉,能使一切未来、现在众生得以饶益;如是善哉善哉,能接度正定聚与邪定、不定聚众生;如是善哉善哉,若有正见,若有种种差别之见,皆作真实回施;是为善哉,善哉!。
善男子!
丈夫尔!我们人人本丈夫,所谓顶天立地者是,出离生死大愿者是,所谓欲作世间眼目,欲饶益有情者是,所谓善男子是归依三宝者是,所谓善男子是能成就圆觉真实教化利益者是。
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如是者,传法清净,不相隔离,如一器倾一器。方便者,是诸佛亲教,给予成就。
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大饶益是施于众生,决非众生自我能产生、发明。这个概念,我们能从四相上把它转变过来,那就会走出自我、人我与法我的执着,归向于佛道,归依于佛道,随顺教诲,成就法益;而不会作自己的、妄想的、所谓的自以为是的修法。
佛法之所以末世,多不知佛力,但知自力,不得诸佛菩萨的加被、给予,法的真实饶益之处不能得显,多虽有相似修行,多增骄慢,多增四病。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听者,听许,随顺之意;听者听闻,承受之意。在佛教这个听,有顺忍之意,有归命之意,有赞许之意。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
可能说的现在这个时代吧!佛住世可能说的是正法,佛灭度像法,法末世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吧!我们要审视,事实为定,共业所定,这不是死的;正法、像法、末法也不是死的,若能得正见、正知见、正修行之人,佛灭后末法之时,亦可以行正法。释迦佛告诉我们:此阎浮提若有五持律比丘住世,就是正法住世。
有诸众生具大乘性
大乘性最主要是为了别于所谓地自力心、人天福报心。大乘者就是无上乘,但看发心,发心就是所谓地得见大乘心,或者二乘根性,或者说众生心性——就是六道轮回,这个地方依发心而表现的。
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
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圆觉菩萨最主要就是启问修行的方法。
若在伽蓝
寺院,就叫伽蓝。
安处徒众
修法者多有比较坚固的道心,或者说稳固的发愿,所以称为安处徒众。
有缘事故
假如是操劳大众、摄护大众、住持寺院,这说的是有缘事故。
随分思察
这个地方可随自己的这种摄众、建设寺院、或者护持寺院的因缘,来随分思察。
如我已说
前面这十种菩萨的启问,都可以来随分、随缘的行持与观察、思惟、运用。如我已说,即如上所说。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
这又是一种因缘。假设自己所应做的事情已经圆满,就可以发生这种另外的因缘:建立道场、立期限,就是现在所谓地闭关之说。
我现在遇到许多一发心就要闭关的学佛者。因为自己没有这种基础——对法的认识基础、众缘和合的基础、人份的基础、地缘的基础、福慧的基础,就要闭关,基本上是自杀性的学佛,下面就是烦恼、或者是舍弃佛法,就是越次第的修持,往往不能建立真正的法益。这基本上是骄狂心,特别地普遍。
学法要有次第,就象现在我们国家法定二十几岁能成家了,可以做父母了,你才七、八岁,就想作父母,就想做大人的事情,看着挺好的,实际做不来,做不来就会产生懊恼,或者是诋毁,或者怀疑佛法对你无益、无缘。这个时代的人不知先后,不知自己。这个因缘特别的普遍。一般的没有吃过亏,没有跌过跟头,八岁就想做父母,做不来,自己生活也都不能自理。
所以前面那个说法——安处徒众,乃至说在伽蓝的种种这种建设运用,下面才有这样的因缘。过去寺院的闭关者,多是方丈、住持、当家,这些大执事,做到某种状态以后,有个歇心、调养、运用的因缘,才可以说这个事情;或者说某一法师到了某种特定的境界,一些特殊的因缘处理不干净,也可以闭关。
所以,闭关一定要因缘成熟,决不能仗自己的一时的勇气、勇猛,发生这种虚狂的向往与作业,多受伤害。现在住山的有许多这样的,跳崖的、疯掉的、自杀的、还俗诽谤佛法的,都是比较勇猛的人。主要是基础,对佛法尚无一个清晰的认识,自以为自己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就去做这些事情,反遭其害。
所以学法、行持要有这种次第是比较安稳的。但是除大根性人、极特别的人那又是另外一个因缘,这样的人比较少一些,尤其是末法时代更为稀有。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做成一个普通的因缘,就会踏踏实实地遵循这种法度,不越次第,就不会受过分的伤害!
若立长期百二十日
释迦佛是对这些菩萨乃至说我们末世众生提醒一个修持的方法,长期是一百二十日,也就是四个月的期限。从《梵网经》上看,印度每年分成三个季节,每一个季节四个月,即春、夏、冬季,无秋季之说;每个月又分黑白二月,为二十四个月,从初一到十五称为白月,从十五到三十称为黑月。
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静居
安置静室,把房间整理得条条理理,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干净不是说其它的干净,最主要地是于法发起修法的因缘要干净。
若佛现在
就象佛如对目前。
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
亦如佛在世,如对目前。
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旛华
旛华的供养是表彰自己向往法益的一种表法正相。就象我们过去的人要做一个什么事情,就要有一个标志,打一个旗帜,立一个东西来标显自己的心意与作为。过去农民起义叫揭竿而起,揭竿二字就是树立一个旗帜,使大家明确他要干什么,本身有一个召唤之力,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悬诸旛华,你要是一个动态的在外面的行持,比如部队行军,有军旗作为标志。你这个安居、闭关的因缘,不管是一百二十日、百日或者八十日这三个期,以哪一个限,你要有一个稳定的环所。这个稳定的环所,它就以旛华为标志,以一个稳定的悬诸旛华这种因缘作个标志,使一切神灵、一切诸佛菩萨、一切护法,有个得见摄护的因缘,要不然你不能得见。
你好比说我们打五彩的旛子,有神通的人都能看得到,他都能摄护这个地方,我这么讲,不是泄漏天机,是大家的法缘。旛子的用处特别地大,象我…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