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們這個地方,他要沒有特殊的神通,就不能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特殊的神通或者有與法相應的因緣,可以坐在很遠的地方聽我們這樣的宣化。

  

有人有這樣的境界:在打坐的時候,聽到講經、讀經,或者是看到一個什麼環境,有幾個人在學習什麼,他也可以加入學習,就是這麼個事情。時空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心靜不來時間,或者說心胸狹隘時間,福德不具時間,那麼我們就被這色身所局限。這一個幡、蓋、花,就可以超越打破這些東西,主動地使這些東西舍裂。

  

一般有禅定功夫的人,經常坐在自己不動的本位上,可以到種種道場參加種種法會,或者說目睹種種法會。因爲法會都有幡蓋之類,都有這種明顯的標志,象燈塔一樣,大家可以看見光明的標志,幡蓋也是在這個世間的一種光明形象的標志。一些有這個方便的因緣,可以透過這個標志知道這個地方在做什麼,會加持攝護這個地方。

  

象很多經典的修持,都有無量的菩薩、無量的護法發過願:若有人建這樣的道場,我們就會去不分晝夜地攝護這個道場,成就利益這個修道之人。如果我們要真正知道有這樣的加持力情況下,會于法益迅速得不退轉的這種利益。現在人一般都相信自己,不相信這樣的事情。

  

所謂說你就是一塊金礦,如果沒有熔爐,你也很難把自己溶化,成爲純金。我們就是有佛性,我們也象一塊礦石一樣,善惡雜織在一起,不能運用,就要通過“法”這個大火,固定的因緣這個熔爐能把我們熔化掉,提純出來,使我們可以方便的運用。

  

人往往相信自己這個妄想執著,不相信道場的加持、護法的給予、佛菩薩的提攜,只相信自己,這是末法時代修法的一大障礙,也是最大障礙,就是因爲驕慢而成就的因緣。有的人相信上師、佛的加持,反而墮入迷信,何以故?不相信自己有這種本質。

  經叁七日

  

那麼二十一天或者是七天,這種忏悔是個約說,是根據自己的因緣一個大概的說,比較根利的人一般叁七日都能見到瑞相——見佛、見菩薩、見種種聖相;比較弱一些,可能要長久一些。

  稽首十方諸佛名字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顯、密的修持,拜忏多是拜千佛萬佛,或者說叁十五佛,或者是八十八佛,以祈求佛力的加被。佛不加被你,你沒法改變自己,現在許多忏悔的人一張嘴,“我忏悔”,多是誹謗,多是自害,不知道什麼叫忏悔。諸佛菩薩不憶念我們,爲我們作證來加持我們,使我們善法增上,我們沒法忏悔。忏悔了繼續做,不叫忏悔,那叫後悔,那叫欺騙對方,爲了一時的安穩,以委曲心欺騙對方罷了。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忏悔的詞說:“我忏悔,以後不再做了”,第二天會做得比這個還要凶猛!爲啥呢?因爲沒有善知識的提攜,沒有諸佛菩薩的護念,沒有增上的接度,這個業力他根本超越不了的。這種習慣的慣性第二天自然而然的又浮現出來了,又重複,如是重複無窮無盡,所以不知忏悔。

  

我們持念佛菩薩的名號這種忏悔,這些佛菩薩會通過種種因緣,就會來憶念我們、提攜我們,通過種種的力,使我們超越自己的習性與慣性、或者說這種過失,使我們逐步地能得到改變,或者說迅速得到改變,或者說當下一次性得到改變。現在哀求忏悔的人太少了,哀求忏悔的利益可以使我們迅速得安樂,迅速出離這種錯誤的傷害、或者是過失的傷害。

  

現在人一般後悔起來還是要命的,還是痛哭流涕,那叫後悔,沒有人爲你作證,不發生功用。所以要是諸佛菩薩不存念我們,我們一切善根都會散壞,這是決定無疑的,這沒有什麼質疑的話。你也不要徘徊,也不要彷徨,你說我自有善根,自然會引發,沒有用。諸佛菩薩不存念我們,我們的善根沒法成熟,決定會散壞,這是決定說,沒有什麼可疑的,也沒有什麼遲疑的地方。

  

存念和不存念,差別大得很。這個存念的因緣特別重要。

  

那麼爲什麼要稽首十方諸佛的名字?就是強的生命狀態、強的智慧狀態可以提示加被弱者,這是決定無疑的。哪天我們做父母了,你就會有這樣的體會。就象小孩子,父母要是多一分身心照顧自己的孩子,孩子身心特別穩定、健康;要是不管他,放逸、過失迅速都會出現。出家人亦複如是。

  

這個地方,驕慢是要不得的。的確我們這些薄地凡夫衆生,若沒有諸佛菩薩的存念與加持,我們是不能成就法益的。所以在密教中,誹謗上師,法益當下就散壞,徹底散壞,一切福德散壞,這是決定的。很多人不信,不信?因果上看!

  

我這個地方是深信不疑的,我也希望大家能深信這個地方,深信這個地方就會有法益,就會把佛作爲我們的父母一樣看待,把師長、善知識當我們的父母一樣看待,不會誹謗輕慢,也不會産生其它的怨恨,法益就會迅速的成就。若不如是,就會迅速傷害自己的善根,以至善根的散壞,出現種種業障、磨難。

  

善知識非哪一人,但是如法者、順法者。所以觀察善知識可以依經教,依經、律、論來審視,依了義來審視,如法、非法,決非哪一人,哪一事。

  

我們都知道近代的弘一法師,一個十叁歲的孩子給他寫一封信,老人家就閉關了。這個孩子就是善知識!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善知識,如果我們發菩提心,周圍的一切衆生都是善知識,包括贻害你的人也是善知識,這是決定無疑的。

  

我經常遇到別人這麼問,說你看看你周圍的這些因緣,我說是啊!大家都是善知識,從正反兩方面來提攜我們罷了。是不是這樣呢?如果我們能發菩提心,于無上道業作歸命,其它因緣皆是善知識的相,這是決定無疑的。

  

在這個地方,《大方廣佛華嚴經》善財童子就給我們末世衆生作了一個參學的方便的標志、榜樣。他五十叁參,參的什麼樣的人都有,但都是善知識,有時他也生退墮心,認爲這樣的人可能是外道,或者說是這麼殘酷,或者說是罪惡之人,那麼佛菩薩就呵護他,說:善男子,莫作此想,就來勸化他,去隨順這樣的善知識,依止這樣的善知識,迅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我們現在人往往認爲這個是惡知識,那個是罪人,或者以自己的分別心,隨順我的人是善知識,逆著我的人我就誹謗,這樣的人不得善知識,不得佛法利益,這樣的人不過是世間的占有者罷了,世間的貪嗔癡慢疑的行持者罷了,這樣的人沒有佛法。所以我們學習佛法與世間法的差別極大、極大的。雖然佛法不離世間法,在沒有究竟成就之前與世間法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那完成真正的法益之後,一真皆真,處處是菩提,處處是道場,處處是菩薩,處處是佛!

  稽首十方諸佛名字

  

就象叫爸爸、媽媽、哥哥、妹妹一樣,叫師長一樣,這個呼喚之力量是最直接的,我們大家都能體會到。諸佛如來是一切學佛者的父母、善知識、導師,若呼喚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加持必然現前。你能真誠不疑的相信,那就是真誠不疑的加持;你要以疑心,將信將疑之心,或者以輕慢誹謗之心,你就是呼喚,多不起作用,雖不起作用,也起個遙遠的因緣,但現前的作用不能發起。

  求哀忏悔,遇善境界

  

因這我們經常呼喚佛菩薩的名字,忏悔自己無始以來的種種過失作業,就會遇到善境界。比如過去的夢是一種境界,多是種種過失或恐怖;而現在就會夢到種種稀有的形象、聖相、光明相,見種種七彩,見琉璃寶地,見種種帶光相的這種人相、菩薩相,或者種種大威德,或者種種經書、種種文字來作提攜。這些所謂地善境界,是不能重述的,任何人都不能重述。

  

許多人問說你拜忏後的境界,不要說!沒有啥意思,因爲各人有各人的境界;凡夫心多生驕慢,若遇善境界與別人說,多是驕慢因緣。有時候驕慢特別地細微,有一說十,下面多受虛假的果報。現在有一說十的人比較多一些,誇張,我們經常瞪著眼看的事情,他還給你誇張,誇張自己的善業,危害很大。

  

所以一般拜忏時候的一些善境界,不是同志者、不是同法者、不是師長,一般不能說。同志者,就是大家在一起修持;是同意者,大家不管怎麼說,對方也不會産生疑問、或者說誹謗、或者說輕慢,就是你再好,他不會有什麼感覺到對你向往,你再劣他也不會産生誹謗,這樣的同志者、同意者,都是可以相互交流的。這個交流是在一個平等的因緣上建立的。

  

或者是師長,自己遇到一些境相,不明確,可以去問一下,這個問,沒有驕慢的因緣,所以不會帶來傷害,因爲善知識會打脫你的相,說如是境象,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什麼壞事,但可作個標志,這是個階段;就象我們要到西安,已經走到鹹陽了,但你不留步,還要往前走。他會打脫你這個因緣,不會讓你留步的。

  

要是不是善知識,或者有過失的人,他說,哎呀,了不起!這一贊歎,一生驕慢,就把人給害了。許多人害人根本是不知道因緣的。我們經常看見到有些出家人、有些居士問他說我有這樣境界、那樣境界,他一聽,說:“哎呀,你真了不起,我們修行多少年都沒有遇到這樣的境界”,對方驕慢心就生起來了,以後就會出現瘋掉、顛狂掉、或者說誰也看不起的驕慢之態。這把人給害了。

  

所以說境界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知道對方的因緣,若不如是,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就象一個人說我有錢,到處張揚,被強盜搶了。有些有境界的人就到處炫耀自己的境界,多被一些魔、被一些鬼神所戲弄,就象有一點財産被強盜搶了是一樣的,被鬼神利用了,特別地可憐,被壞法因緣利用了,不能得增上的利益。這樣的人是很幼稚、很可憐的人。

  

所以遇善境界一定要謹慎,要密護于叁業,要密護。過去一百二十日,或者百日、八十日,這個期限,就是在關內基本上是沒有說的因緣,因此不會受傷害,所以閉關有這樣的好處。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