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五集

  

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佛在《大涅槃經》上講四種顛倒,講解脫非佛法、涅槃非佛法、智慧非佛法,涅槃、解脫、智慧全體並現是爲佛法,如是說亦爲邪見。所以佛無有言說,但爲引導衆生故,作種種呵護提攜,拔衆生知見之因緣,使衆生入清淨覺海,無所住而生其心。但衆生各個著,總要執一個東西,著一個東西,再好的東西,一著一染,已經非佛法究竟教化了,非利益真實所在了。

  

淨土法門直接得很,象密教所說的教化次第有相似之處,和禅宗大德所說也有相似之處:舍棄今生一切受覺、一切運作、一切理解,但作歸命,但作出離。善導大師在他的五部九卷處把它寫得更爲直接,像那個白道喻,就是不可止步、不可住,住即亡,直接得很,極爲直接。這樣的話,非識得佛法究竟利益者不能言說。

  

最近看了一篇記載有關岡波巴故事的小冊子,看到密教大手印的加持因緣,與我們漢地禅宗和淨土法門的這種說法都是同出一轍,雖然語言各有差異,但內容都是一樣的。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

  

我們能把這四病看清楚嗎?現在的人多以病爲法,雖也有佛法相似處,或者少份佛法。但這裏是以究竟圓覺而發明的,所以呵斥這種病。

  

密勒日巴尊者有呵斥四種空性的因緣,說若人妄執空,依空爲消除煩惱因緣,是爲一病;妄執有空,以爲一切皆空不可得,是爲一病。說四種病,但那都是除學佛的善巧處,但要一執著,亦稱爲病。這是以究竟覺來發明的。

  

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這在我們末世衆生心地來說,很難跳出這四種病,能不能?久習也可以有善巧。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複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

  

因爲佛的戒律是沒有人情的,佛的戒律是沒有取舍的,但有隨順。所以戒律就是汝等大師!什麼叫善友呢?能行持戒、宣化戒、護持戒者,都可以作善友,這是決定無疑的。不是自以爲是,它是護持戒、贊歎于戒、歸命于戒、供養于戒。這個地方跟炫耀自己、護持自己不一樣,跟驕慢不一樣,差距極大、極大。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

  

我們于佛法欲得利益,不斷驕慢,根本沒法學習佛法。很多人以驕慢心、以染著心來學佛法,根本得不到利益,是浪費自己的生命。實際我們每時每刻的生命都在浪費之中,你不能運用就是浪費生命,沒啥好說的。佛這樣勸化,亦是爲了使我們發起利益罷了。

  

若複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

  

大家做念佛之人、或者行持之人,顧不得它了。好比讓你每天念十萬、或十五萬南無阿彌陀佛,讓你舉心動念的因緣都沒有,只有在念這個佛,就是逼你的時間,逆順境界你連看的時間都沒有。你就一個事,我要念佛,我要把這佛號念完,那這個逆順境界,就不會隨順它了,久久地這種熏習,自然地就會超越。所以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念佛的方法是最爲簡單的,在密教中以真言的行持比較多,或者以結手印作觀想、念真言來相應比較多,其實是一樣的。念佛法門但依大量的念誦爲方便,特別方便!曆代祖師都是這麼教我們的,雖然這不是究竟教誨,但也是極方便的善巧教誨,極容易下手,極容易相應。現在人視之爲小法,不知這是無上教誨,看似簡單,甚爲難聞,甚爲難遇啊!

  

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

  

阿彌陀佛在因地教導我們,視一切衆生視若自己,視一切衆生若父母,視一切衆生視若一子。我們可以看自己的舉心動念用在何處?許多不學佛的人跟我都這麼講的,他感到現在所謂學佛的人比不學佛的人要自私得多,我說也不能一概而論,但現在許多學佛的人是不明佛法,執著得比以前還要強烈一些,讓人看到比一般人還要自私。

  

許多人說不要耽誤我這個、不要耽誤我那個,排斥別人,其實這都不是佛法。你可以隨順他,但不妨礙自己修持的,一切處不作取舍,不妨隨順,沒有什麼,傷害不了利益的。

  

如是修持,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

  

說明不得成道的因由,我們阿賴耶識這些種子堆得滿滿的

  

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

  

這簡單得很,說這個四病也不需要用其它方法出離。你視怨家如父母一樣,就可以出離!

  

過去我聽過一法師也講過這個故事,我們漢地有一個大德,他嗔恨心特別地大,他有一個特別不能饒恕的人,就是出家了也不能饒恕這個人。遇到一個善知識就給他說,你要想修法成就只有一條路,就是把這個冤家的像放在那兒,每天去禮拜、誦經回施他、贊歎他,他說我看見他就起嗔心,聽到他的名字我都咬牙,你還要我拜他?善知識說,你不妨試一試,他也就照做了。開始他一看見他就咬牙,慢慢到後來他這個牙咬不起來,叁年以後,看見這像片就歡喜。後來真見到這個冤家了,從心裏喜悅、贊歎,說我這幾年特別想見見你。這冤家還記著仇呢!說你不要給我來這個虛假的。他說的確沒有虛假,後來聽別人說,你不知道,他這幾年都對著你的相片在禮拜,如何如何,對方特別地感激,就去找他說你真是個善知識,說我們本來就沒有仇,以前我們那麼好,結個仇也是個虛假的,心裏特別地暢快,以後再看一切人,最仇恨的人都解決了,一切人的仇恨也就不可得了。

  

這個方法在藏地運用還是比較多的。實際許多方法並不複雜,一法入手,以一個小事情入手,能把它搞真,一真全真,法界全體;一假全假,亦複如是!

  

觀彼怨家,如己父母

  

現在人不但不能視己怨家如己父母,唯恐不離怨家,許多學佛人都是這樣,親的親到那樣子,恨的恨到那樣子。我經常聽到人這麼說,說這個人我可以饒恕,那個人不能饒恕!這根本都不是學佛的人,都是外道,混入佛法之中。佛法沒有這樣的教誨,佛法打脫親疏,打脫差別,這樣自然就消除種種病患、種種執著,拔生死之根。

  

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這個地方我們真是要反複地善思惟。佛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我們多解釋一句話都是多馀的,佛講的法是最直接的了。大家加持我們讀一讀罷了!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

  

不是讓我們自己發的,還是佛引導我們發的,你信得及這個那你真知道什麼叫佛教了。佛教不是你的教誨。

  

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你把這句話拿得起,用得起,邪見永遠不能與你相應,正見永遠隨身。《金剛經》說的是這個話,文殊師利菩薩發的願是這個話。阿彌陀佛發的願是這個話:設我成等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他不說,誰聞我的名號,哪個人聞我的名號,哪個人往生我的國土,沒有這麼說。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他的號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接度一切。跟這個願言是等無差別的,十方諸佛種種宣化,根本無差別!

  

盡于虛空…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