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五集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佛在《大涅槃经》上讲四种颠倒,讲解脱非佛法、涅槃非佛法、智慧非佛法,涅槃、解脱、智慧全体并现是为佛法,如是说亦为邪见。所以佛无有言说,但为引导众生故,作种种呵护提携,拔众生知见之因缘,使众生入清净觉海,无所住而生其心。但众生各个着,总要执一个东西,着一个东西,再好的东西,一着一染,已经非佛法究竟教化了,非利益真实所在了。

  

净土法门直接得很,象密教所说的教化次第有相似之处,和禅宗大德所说也有相似之处:舍弃今生一切受觉、一切运作、一切理解,但作归命,但作出离。善导大师在他的五部九卷处把它写得更为直接,像那个白道喻,就是不可止步、不可住,住即亡,直接得很,极为直接。这样的话,非识得佛法究竟利益者不能言说。

  

最近看了一篇记载有关冈波巴故事的小册子,看到密教大手印的加持因缘,与我们汉地禅宗和净土法门的这种说法都是同出一辙,虽然语言各有差异,但内容都是一样的。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

  

我们能把这四病看清楚吗?现在的人多以病为法,虽也有佛法相似处,或者少份佛法。但这里是以究竟圆觉而发明的,所以呵斥这种病。

  

密勒日巴尊者有呵斥四种空性的因缘,说若人妄执空,依空为消除烦恼因缘,是为一病;妄执有空,以为一切皆空不可得,是为一病。说四种病,但那都是除学佛的善巧处,但要一执着,亦称为病。这是以究竟觉来发明的。

  

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在我们末世众生心地来说,很难跳出这四种病,能不能?久习也可以有善巧。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

  

因为佛的戒律是没有人情的,佛的戒律是没有取舍的,但有随顺。所以戒律就是汝等大师!什么叫善友呢?能行持戒、宣化戒、护持戒者,都可以作善友,这是决定无疑的。不是自以为是,它是护持戒、赞叹于戒、归命于戒、供养于戒。这个地方跟炫耀自己、护持自己不一样,跟骄慢不一样,差距极大、极大。

  

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

  

我们于佛法欲得利益,不断骄慢,根本没法学习佛法。很多人以骄慢心、以染着心来学佛法,根本得不到利益,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实际我们每时每刻的生命都在浪费之中,你不能运用就是浪费生命,没啥好说的。佛这样劝化,亦是为了使我们发起利益罢了。

  

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

  

大家做念佛之人、或者行持之人,顾不得它了。好比让你每天念十万、或十五万南无阿弥陀佛,让你举心动念的因缘都没有,只有在念这个佛,就是逼你的时间,逆顺境界你连看的时间都没有。你就一个事,我要念佛,我要把这佛号念完,那这个逆顺境界,就不会随顺它了,久久地这种熏习,自然地就会超越。所以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念佛的方法是最为简单的,在密教中以真言的行持比较多,或者以结手印作观想、念真言来相应比较多,其实是一样的。念佛法门但依大量的念诵为方便,特别方便!历代祖师都是这么教我们的,虽然这不是究竟教诲,但也是极方便的善巧教诲,极容易下手,极容易相应。现在人视之为小法,不知这是无上教诲,看似简单,甚为难闻,甚为难遇啊!

  

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阿弥陀佛在因地教导我们,视一切众生视若自己,视一切众生若父母,视一切众生视若一子。我们可以看自己的举心动念用在何处?许多不学佛的人跟我都这么讲的,他感到现在所谓学佛的人比不学佛的人要自私得多,我说也不能一概而论,但现在许多学佛的人是不明佛法,执着得比以前还要强烈一些,让人看到比一般人还要自私。

  

许多人说不要耽误我这个、不要耽误我那个,排斥别人,其实这都不是佛法。你可以随顺他,但不妨碍自己修持的,一切处不作取舍,不妨随顺,没有什么,伤害不了利益的。

  

如是修持,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

  

说明不得成道的因由,我们阿赖耶识这些种子堆得满满的

  

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这简单得很,说这个四病也不需要用其它方法出离。你视怨家如父母一样,就可以出离!

  

过去我听过一法师也讲过这个故事,我们汉地有一个大德,他嗔恨心特别地大,他有一个特别不能饶恕的人,就是出家了也不能饶恕这个人。遇到一个善知识就给他说,你要想修法成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把这个冤家的像放在那儿,每天去礼拜、诵经回施他、赞叹他,他说我看见他就起嗔心,听到他的名字我都咬牙,你还要我拜他?善知识说,你不妨试一试,他也就照做了。开始他一看见他就咬牙,慢慢到后来他这个牙咬不起来,三年以后,看见这像片就欢喜。后来真见到这个冤家了,从心里喜悦、赞叹,说我这几年特别想见见你。这冤家还记着仇呢!说你不要给我来这个虚假的。他说的确没有虚假,后来听别人说,你不知道,他这几年都对着你的相片在礼拜,如何如何,对方特别地感激,就去找他说你真是个善知识,说我们本来就没有仇,以前我们那么好,结个仇也是个虚假的,心里特别地畅快,以后再看一切人,最仇恨的人都解决了,一切人的仇恨也就不可得了。

  

这个方法在藏地运用还是比较多的。实际许多方法并不复杂,一法入手,以一个小事情入手,能把它搞真,一真全真,法界全体;一假全假,亦复如是!

  

观彼怨家,如己父母

  

现在人不但不能视己怨家如己父母,唯恐不离怨家,许多学佛人都是这样,亲的亲到那样子,恨的恨到那样子。我经常听到人这么说,说这个人我可以饶恕,那个人不能饶恕!这根本都不是学佛的人,都是外道,混入佛法之中。佛法没有这样的教诲,佛法打脱亲疏,打脱差别,这样自然就消除种种病患、种种执着,拔生死之根。

  

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这个地方我们真是要反复地善思惟。佛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多解释一句话都是多馀的,佛讲的法是最直接的了。大家加持我们读一读罢了!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

  

不是让我们自己发的,还是佛引导我们发的,你信得及这个那你真知道什么叫佛教了。佛教不是你的教诲。

  

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你把这句话拿得起,用得起,邪见永远不能与你相应,正见永远随身。《金刚经》说的是这个话,文殊师利菩萨发的愿是这个话。阿弥陀佛发的愿是这个话:设我成等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他不说,谁闻我的名号,哪个人闻我的名号,哪个人往生我的国土,没有这么说。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他的号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接度一切。跟这个愿言是等无差别的,十方诸佛种种宣化,根本无差别!

  

尽于虚空…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