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叁集
不知愛者,真生死故
愛是生死根、生死本。你還被佛法、涅槃、開悟、悟、證所左右,所惑亂。很多人對世間已經漠不關心了,但是一聽有什麼大法、大利,能叁天成佛,眼就發光,還是被人惑亂。說達摩祖師西來,爲了覓一個不被人惑亂的人,這個不被人惑亂的人,就是運用清淨平等法性的人,不被人左右。
善導大師在他的著作中講得極爲簡單,他把淨土法門開顯得極爲簡單。說有人信得往生利益,信得淨土法門,歸向淨土法門,乃至說來一賢聖說我有更殊勝的法來施教,亦不爲所動,那麼這就是法性的不可動性,不爲人惑亂的真實;乃至說一菩薩、一佛、一化佛、一報身佛,乃至無量報身佛來勸化亦複如是。這個地方是不被任何東西惑亂的。因爲法身佛都說的清淨法益,平等法益,無有差別。所以,人不知金剛心而欲成金剛身、成金剛果,那是決定不可能的。現在的人心識飛揚、妄想紛飛,那怎麼能于無上道發起利益呢?
所以《無量壽經》叁輩往生,都離不開“一個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話。一切大乘教義都離不開發菩提心、依菩提心來行持。
淨土法門來看這個菩提心,特別透徹、明了。但以其它法很難看,不是偏贊淨土,十方諸佛都偏贊淨土。《無量壽經》說,阿難,十方無量如恒河沙諸佛皆共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這不是我稱贊,四惟上下亦複如是,一切諸佛莫不贊歎,不光諸佛莫不贊歎,一切菩薩、一切賢聖莫不贊歎。若是證得菩薩、證得賢聖位,不贊歎淨土者,非佛、非菩薩、非賢聖,這是決定無疑。很多人小視淨土,根本沒有佛法法益,不管他是哪一類的大德,這是決定無疑的。因爲淨土是諸佛法的受用、安穩處罷了。
“不知愛者,真生死故”,愛就是真生死,那你愛個什麼,我們現在一般的學佛人,普遍的就是愛佛法,不見得是真愛,只是相對的,似似乎乎的愛,實際上還愛生死。
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這種有對的發起,就是善惡、就是是非、就是輪回。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
微證就是相似份,叫微證。現在的人少有所證、少有所得,這個得是相似得,就是說在受覺上比以前有一些差別了,有一些改變了,就沾沾自喜,到處炫賣。
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老是以爲自己清淨了,很多人學佛法看不起不學佛的人,這樣的人不如不學佛的人,不學佛者反而學佛,你反而沒學佛。何以故?你生一份額外的驕慢、額外的邪知,自以爲是學佛的。
我在昆明遇見一個人民大學畢業的學生,現在做記者,他以前跟我說他要好好學佛,我說幹什麼呢?他說他要發財。我說可以,後來他遇到我說我現在不學佛了,我說怎麼啦?他說,不光不發財,飯反而沒有吃的了,我說太好了。他說我現在不學佛了,財源滾滾,我說太好了。我說你過去學佛時間、向往佛法的時間,是在相似學佛,你現在不學佛,可能真正學佛了。學佛也不是財源滾滾,也不是沒有飯吃,你要以財源滾滾和沒有飯吃來對比學佛的因緣,可能那是沒有學佛,學的財吧!
現在人對佛法的誤解是極大、極大。不妨這樣說,佛法的確有這樣的利益,第一個可以消除世間的痛苦,可以使人得種種善緣。
好比說我們持戒,不殺、不盜、不妄、不淫、不酒。你不說妄語,你眷屬就多,大家就會感到你可靠,說誠實言;你不說惡口,大家就會感覺你清淨;不說绮語,大家就會感覺你這個人平實;不作兩舌,大家就會感覺你這個人能消化矛盾;不偷盜,你的財富增長,種種運用安穩;不殺生,健康長壽。就是光簡單的持五戒,這個相似因緣,都可以發起世間的善護,要真正地學習無上道,的確現世的種種苦難得以自然地消除,人生得以順利。但這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非佛法了。
它有這樣的利益,使我們在人間遠離種種苦難,爲啥呢?你不染著故。所以說逆順甘擔,承擔故,它自然就順暢,遠離愛恨、遠離愛憎,自然地得所謂地通達,自然生智慧。所以,學習佛法的確有世間之樂,有出世間之勝益。但這一執著,就不是佛法了。
許多人學佛的目的就是爲了這個,求人天福報。就是“我今發願,我爲自求人天福報”,那就不是菩提心了。這個地方是相對性的,你有順暢的時候,也有違緣成熟的因緣,那你違緣成熟,你認爲佛法沒有利益,那我就不學佛了。那不叫學佛,那叫學的人天福報,這個差別大得很。
我們聽這樣的提問是最多的、最普遍的。包括在家的、出家的都是一樣。一張嘴就是爲我,我要幹什麼,我要成個什麼,我要度衆生,我要怎麼樣。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
大家要好好看看這一段,這都是要命的。要是贊歎他,他拿命給你都可以,真是人逢知己,人爲知己亡啊,這都是愛根。
所以佛有四種法界觀的教義,說佛在說法時,一切衆生茫若無聞,不生歡喜,諸佛不爲之憂傷,何以故?諸法不垢不淨故;一切衆生聞法歡喜無量,證得種種聖果,諸佛不爲之歡喜,何以故?諸法不增不減故。佛說法有四種法界觀,就是有四種觀察方便。那爲啥有些經典說,佛看見一些因緣也掉淚,不是,那是衆生感召罷了,佛無此假作,如是假作但因衆生所需罷了。所以佛不用愛憎,愛憎亦是因衆生而發,這都是方便教義。
以法界觀來說,一個衆生不聞佛、不聞佛法,佛直取大般涅槃,生大自在,歸于大休息;你都成佛道,他也是大休息、大安穩。無有增減故,一切衆生本來圓覺故,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故。在他那地方就是這樣,決定沒有差別的。
不能因爲你有個惡夢,佛就坐在那個地方替你憂傷。所以說佛實無憂傷,但爲度脫憂傷衆生、迷茫衆生,示現其情、示現種種差別相、示現隨順,都是個度脫方便罷了。所以叫隨順說。
一般人的人說你這個法了不起,磕磕頭合合掌,就生歡喜,便欲度脫別人。
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
當時東北有個居士寫篇文章是贊歎我還是誹謗我,我也不知道。有人跟我說,你還沒有什麼的,我說那不是我的法,如果是我的法,我一定起嗔恨心,我說這是佛的法,我們贊歎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他隨便誹謗,對不對?他越誹謗,阿彌陀佛執持力的越大,他不是誹謗我呀,我還是愛憎很分明的,但是佛法的確沒有愛憎。人一般喜歡順耳的話,這都是愛憎的根沒有斷。根沒有斷,生死未了,法無所依。
淨土法門沒有我們自己的修證,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依靠佛的圓滿果德,作爲自己整個生命的歸向,來運作有余的生命,接度一切有緣,同生極樂。以此因緣,沒有啥誹謗的,也沒有啥贊歎的,沒有啥痛癢的地方。別人說好,他得利益;別人說壞,他受傷害,但是都沒有意義。好,利益也沒有意義,不利也沒有意義,何以故?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早已成就,一切衆生早已證圓覺。
好比說,這一個房間的人都睡著了,我醒過來了,我看大家睡著了就拍拍大家說醒來,天已亮了,你不能說我有什麼功德,這沒有什麼功德。也有人說,去,我要睡覺,連眼也不願睜開,那他還繼續作惡夢也好、作善夢也好,那是他個人的事情,我們也沒有什麼可憂傷的,對嗎?他在夢中就是再掙紮,我們也不會爲他害怕,何以故?他在作夢罷了。他願意醒來就醒來,醒來你也沒有啥功德,你有啥功德呢?佛不過是喚醒我們這些夢中人罷了。醒來了,你還是你的全體,非有什麼新的收獲,但是的確是可以走出惡夢、走出善夢、走出無記夢,得自在力。
你不能說我度你了,這個地方不存在度,只是喚醒罷了。現在人不知道這個是愛憎根,認爲有衆生可度。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做一點事,就給別人記著賬,以求回報。我給你磕個頭,我供養你,我給你端杯水,你應該聽我的指揮,你得回報我;我給你一分,你得回報我十分,這是買賣關系,這不是佛法。
現在這樣的因緣,還是比較多,這都不是佛法,這樣的人你不敢違背他,違背他,嗔恨心馬上就蹦起來了,可以把你腦袋拿下來,愛得越狠的人,嗔恨心越大。對…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