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因爲佛在世時,也可以這樣的因緣的,現在南傳佛教還是這樣的因緣,大家都很歡喜,當時。沒有人明顯地表示反對,因爲我一個一個說的。後來,我說誰剃呢?大家說還是您老人家來剃吧!剃就剃吧,然後把叁衣一搭,大家唱個贊,拈個香,莊嚴一點,這一唱不當緊,唱到一半,大家不唱了,就是因爲這個—心生嫉妒!不唱了!但是在下面都是說可以,可以,初發心我們都贊歎、隨喜!但是到事上就不行了,當時我拿著刀子,也不知道是笑還是不笑,反正是說出來那個味道。
佛是如語者。這不是指責哪個人,這個時代的因緣就是這麼個樣。我們平時還不在乎,但一到事上,事一現前,一看別人討便宜了,就受不了。
今年來了幾個初發心,好幾個出家師父都給我說:不能讓他們這麼便宜。我說那怎麼辦?讓他受叁年苦?吊他叁天?他們發心剃頭,作個行同沙彌。大家種種心態表現得熾盛得很,啥呢?不能跟我一樣,我要比他勝一籌,跟我一樣那還了得?出家人人能出,只要發心、只要六根具備,都可以出。但是現在的人不喜人向善、增上啊!種種阻攔,種種善巧幹擾,其實就是妒嫉,心生嫉妒。
由彼衆生,未斷我愛
什麼我愛呢?我有聖法,別人不要學。末法時代的人占有心極強,世間占有不能成就了,要占有佛法了,那可能嗎?更不可能!你這個夢做得大了!
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谄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
你看跟淨土法門相應了,跟《大集經》相應了。佛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希望成道,無令求悟”,不要讓他開悟不開悟的,不要在這個地方引導他。
唯益多聞
要給他說開悟,他光在多聞上下功夫,何以故?
增長我見
徒增口舌,我老感覺我自己有這麼一個罪過、過失,常想閉口。念南無佛法僧,念諸佛的教誨,給大家讀讀文字,真是不敢發明其它因緣,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
禅那這一法最爲方便了,就是欲入寂靜、至靜,你也可以把這放一放,于諸叁摩缽提幻化自在,你也可以先放一放,直歸斷煩惱方便,就是不染不住,所謂地覺性無著是爲方便,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的運用方法極爲善巧。
念佛法門也是這麼運用的,你念佛,你也不能得到個什麼,你也是沒有什麼開悟的,也沒有什麼理解的,只是說舍報往生,現世安穩,現世你就是一個心念了——我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人天福報我也不求,我也不執著,我也不求開悟,我也不求多聞,隨緣,但以念佛作爲唯一的歸依,往生作爲唯一的成就,不作其它因緣,報佛深恩,知佛深恩,直發菩提心,勸發菩提心——簡單!這個地方煩惱自然地消除,特別快。學淨土法門,斷煩惱的確是很快的。
未得令得,未斷令斷
因爲啥呢?斷煩惱這一法是最直接的。你煩惱是不是薄了,愛憎是不是歇心了,在愛憎上是不是慢慢地淡泊了;人情也淡泊了;種種貪欲,包括對法的貪欲、開悟的貪欲,是不是淡泊了;熱惱是不是減少了?
貪嗔愛慢,谄曲嫉妒,對境不生,
的確,末法時代這些事情真是厲害,貪、嗔、愛、慢熾盛,谄曲嫉妒熾盛得很。不是誹謗大家,我自己感覺亦是這樣,我常觀察這些因緣——見人善者,生喜者少;見人倒黴了、墮落了,龇牙咧嘴笑的人特別的多,情不自禁的人特別多。很糟糕,這個地方就是沒有學佛,這就是煩惱熾盛的人。
彼我恩愛,一切寂滅
寂滅也就是禅那,禅那也可以斷除煩惱,斷除煩惱也就出生死海,末法時代這個最方便了。
淨土法門爲啥單提名號?你單念一個名號、單念一個真言,其它不顧,本來就是寂滅相,就是喜悅相,就是斷除煩惱相,就是超越相。因爲你這個地方沒有嫉妒,也沒有貪嗔愛憎。它沒有愛,這個地方他沒有法愛,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說我愛阿彌陀佛,不可能的,你愛不起來,他沒啥可愛的;你說恨,也沒啥可恨的;念久了,才知道阿彌陀佛盡虛空徧法界,是個光明藏、是個佛性真實、是你心地本源、是無上覺路,是斷煩惱最方便下手處罷了。
佛說是人,漸次成就
末法時代,這個地方最方便。
許多人現在求神通,這概念一發,基本上都會有天魔或者小妖魔鬼怪早就把你記上號了,等因緣一熟,就占有你的生命;有人追求威德、怪異,都被這一類所攝;有的人追求開悟,很多相似的因緣隨之而來就産生了,不入實利呀。
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這樣的人可以作善知識,引導我們斷除煩惱,使我們在斷除煩惱因緣上運用,在遠離愛憎上運用,這樣的可以作善知識,不墮邪見的善知識。
這個地方不讓你往生極樂世界,不讓你斷煩惱,不讓你開悟、多聞,這個地方也可能是方便,也可能是誤區。要小心!末法時代的根性與總體業報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刹,先去貪嗔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刹,先去貪嗔癡。法愛不存心
對法執要消掉,不消掉不行。
漸次可成就
要不然法愛一樣可以成爲恨,人家要壞你的法的。所以在一些傳承教化上就反複地告訴我們,說法之時不要壞人的我、我所,如果壞我、我所,對方就會起嗔恨心。可以使他的我、我所轉化,就是有一個接度,要不然他突然失控了,突然把他的我、我所打碎了,他就會起大嗔恨心,産生誹謗。所以,多作接度。
好比有人喜歡神通,你也可以給他說個真言,說個手印,說念這樣的真言可以得神通,給他個接度;然後告訴他,神通也只是個方便,沒啥意義,也是個幻化的接度,神通不敵業力,你要接度可以。你要直接把這個因緣一壞,或者說直接呵斥,對方就起嗔心!就象他剛蓋好一個房子,你把它扒掉了,外面一下大雨,他會被雨澆掉的,痛苦不堪。這是個接度因緣。
下面這兩句話特別重要。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這兩句話要當口訣念一念,你修法也好,做人也好,那真是煩惱少呢!以前我把這兩句話當作座右銘跟著我,到哪裏都對照。別人罵了,念這兩句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別人贊了,亦複如是。你無有我,贊、謗有啥意義啊!八風無所吹處,任它起!
要不然有個法相、我相、愛相、利相、悟相、涅槃相、如來相,什麼相只要立起來,這八風都能吹得動,八種惡風都可以使你團團轉。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要是這樣的人——遠離愛憎的人,可以作爲親善友。親疏概念,拉眷屬的人不可作善友,這決定是惡知識。小幫派,小體系,有親有疏,那就有占有、就有排斥、就有取有舍,非真實利益。這個地方會破和合因緣。現在的人多搞這種——這個人是我的好朋友,這個…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