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我的親人,那個地方的我反對。所以我們過去出家人要求:出家要離家千裏,幹什麼呢?先把親疏因緣從我們心理上去掉,再視一切衆生爲親人,你就有善巧了。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你要有所求,有所取舍,非無上道業。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同生,光明遍照,這是阿彌陀佛名號的本來功德。

  

釋迦佛在《阿彌陀經》上講何爲阿彌陀——彼佛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是故號爲阿彌陀。這個講的都是同等利益,平等利益,清淨利益,本來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本身,就是南無菩提心,就是運用菩提心,運用平等智,運用這種功德。所以不假修持,自得善利。直接得很,遠離愛憎,不離親疏成就無上道業,舍棄差別,直歸平等覺!

  

十、普覺菩薩啓教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說禅病

  

上面講四相,現在說禅病。

  

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佛法的確是使我們得一個大安穩,大休息,大利益!

  

“普覺”,這樣的名詞多好啊!

  

世尊!末世衆生,

  

末世衆生,講我們這個時代。

  

去佛漸遠,賢聖隱伏

  

到我們這個時代,賢聖少有出世,這是必然的。

  

邪法增熾

  

這不是我們說的,佛在經典上都是這麼授的記,是這個時代的象征。

  

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

  

這都是要命的地方,這都是我們下手的地方。越講越直接,把一些理論的東西,慢慢都篩完了,現在幹脆直接給你講怎麼做就對了!

  

令彼群盲

  

不是罵我們,人不獲大般若之智、平等智,兩眼就是盲,睜著眼睛看不見路,鬼打牆。

  

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令彼衆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

  

普覺菩薩,哪個普覺啊?哪個菩薩呀?問問自己。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谘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

  

何爲無畏?知道依什麼樣的人學法,學什麼樣的法,怎麼樣修行,去什麼樣的病,發什麼樣的心,這就是無畏道眼。把這些都搞明白了,你的確能生無畏。爲啥呢?不墮邪見故,不走邪路故,成就正果故。這樣的文字,的確對我們末世衆生太重要、太重要了!

  

令彼衆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贊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叁菩提。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住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

  

什麼叫現塵勞呢?生活在這種煩惱的末世,與末世衆生同一運作。《楞嚴經》講四種清淨明誨,佛呵護諸阿羅漢、諸大菩薩,亦是這樣的住于末世,對衆生實施教化。

  

示有諸過

  

並不是完人出世了,不是,還有種種的過失,但是主要的因緣是贊歎梵行,對種種清淨行持贊歎

  

不令衆生入不律儀

  

即不令衆生破威儀戒。有些人說沒有戒,跟這個是背道而馳的;有的人說,做什麼,隨便做什麼,甚至佛法,都是背道而馳的;這不叫善知識,是剜人眼目。這個要依經教,若不依經教根本沒有個標准的。

  

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我們都知道,出家人的戒律都是威儀戒、叁聚戒。末法時代的人一般要沒有律儀,沒有威儀攝護,自己說自己有佛法,早已不知驕慢、狂妄到哪裏去了。

  

釋迦佛反複說,“我滅度之後汝等依婆羅提木叉爲師,此是汝等大師,如我住世無疑”。但是現在人說沒有戒、沒有佛法,就要滅釋迦佛。釋迦佛說,汝等以戒爲師,現在人說沒有戒,就是扼殺我們的師,使我們學法無由。

  

末法時代最強的,就是這樣的一類魔眷屬,先破佛法的根——戒根。爲什麼呢?戒爲無上菩提本!若喪失菩提心一切善法都是魔業,《大方廣佛華嚴經》反複講這句話,說喪失菩提心一切善法也是魔業。那你怎麼護持住菩提心呢?戒律是菩提之本、菩提心之本。現在人欲滅佛法,先要剜根本啊!

  

末法時代,這樣的眷屬——波洵眷屬,用佛法、相似佛法來害人眼目的人極多、極多。象在密教來說,無論哪一類的菩薩修持,以哪一類的因緣修持,不依別解脫戒——七衆解脫戒(編注:菩薩戒是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衆戒之外的別解脫戒,它涵蓋了七衆戒;又超勝了七衆戒)你都不能出離生死苦海,這是決定的,沒有任何懷疑的地方。但現在許多學佛法的人,一張嘴根本不要戒,說我心裏幹淨就對了,你幹淨個什麼?自我標榜我相,愛憎分明就是幹淨?破佛律儀,看人持守律儀,就說人是小乘,說人被戒纏縛,種種誹謗就現前。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說得很簡單。毗尼藏者,是佛法壽,毗尼藏住,佛法亦住。

  

現在學佛法不要根,但求末梢,不要律儀、不要戒律,單去求法,不知道法必然建立在戒律的因緣上才能行持,若不如是無法可行,皆是邪法罷了。若沒有戒律,佛法如何區別于外道?我們好好地審視、審視。

  

戒律有威儀戒,有攝善法戒,有攝衆生戒,從根本上一說,都是無差別的。攝衆生戒,主要是菩薩戒所顯發。攝善法戒主要是我們的本分戒,好比說居士有居士戒,在家菩薩戒有在家菩薩戒,出家菩薩有出家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奴各自有各自的戒律。這種戒律就是各自的本分。這種本分,依本分而行,可以生種種善法,使衆生遠離誹謗。若不如是,法益無由、解脫無由,你怎麼能生善法呢?現在經常聽到有人說狂言狂話:我不要戒,我不受戒我也有戒,狂得很。

  

佛法不是這個,佛法不是驕慢的東西。佛法是真打真的,平平等等、清清淨淨、光光明明的,無有高下,但這決定于嚴格的戒律行持才能發明的。那你說我不要戒能不能發明呢?不要戒,本具戒的人那是大善根人,這樣的人有沒有呢?不具戒而不出其規,還是行戒。

  

藏地有活佛,有喇嘛,他們轉世之後,還要嚴格地施教。這次去麗江,見一個活佛,這活佛已經轉世十世了,我們就問過這個事情,我們不太知道藏地轉世的因緣,請他給我們講講這個轉世施教的因緣。他說,進寺簡單得很,先磕個頭,念個什麼,磕個頭,拿個鞭子打你,往死裏打,管你活佛不活佛,你過去的善根是過去的善根,這一生還得好好從頭學起,一點都不差!他們五六歲、七八歲就被選爲這種因緣,就來施教,嚴格得很!許多活佛都不幹,不願意幹,說活佛不如修行,太苦了,就是這個意思。後面的一般都看到他們榮耀了,給他磕頭供養,不知道他受的因緣、行持的因緣,他們都用過功夫的,受了些苦難。

  

但我們漢地狂妄的人多、自…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