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非同幻觀,皆是幻故
乃至幻觀,也是幻!
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叁摩缽提
叁摩缽提,過去叫叁昧耶,翻譯的差別。“如土長苗”,也就是這個地方的法益是慢慢地運用的,一次一次運用才能增長的。所以叁摩缽提的修持,那就要漸漸地發起,我們要多運用大悲心,但是一定要有智慧的根本。沒有清淨無染心這個智慧的根本,你就會大悲魔入心,見人就掉淚,見人受苦就更受不了,痛哭流涕,哭哭涕涕的,見人有一點苦,就趕緊就要幫助別人,這多是悲魔入心。啥悲魔呢?實際受磨難。一般呢,衆生不需,這個地方沒法發起利益。
說佛不舍衆生,那你說淨土法門,不是無問自說的嗎?佛爲什麼又會這樣呢?這其實是因爲大家法性成熟了,佛才無問自說,于智慧第一的人發明這個因緣。但淨土最根本的教誨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還是因爲阿難的啓教,說“世尊啊,今天何以如此殊勝的影暢表裏呢?光明顯耀呢?佛是念他方諸佛呢?還是其它特殊的因緣呢?”這樣問佛,佛方暢佛本懷,宣化教義,實際佛是先說《無量壽經》。(編注:《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曹魏康僧铠譯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顔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顔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因爲《無量壽經》是淨土法門的根本教言,象《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輔助的教言。雖然是無問自說,其實還是有問而說,因爲無問自說是但顯暢佛本懷罷了,非佛無問自說。要不然,我們會墮入邪見中,何爲邪見?自己沒事找別人的麻煩,給別人說法,自以爲這就是暢佛本懷,不是!這不過是暢你的知見。
佛無說而說是爲正說、光明之說!佛不說法,是爲無問自說,是爲暢佛本懷!許多人認爲佛有法可說,自己感覺到給別人說法,就自己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自己有所得,有所利了,這多墮入增上慢,或邪見之中,不能徹底了解佛的教化。
有人讀《無量壽經》上說“爲不請之友”,自己就沒事找事,就給別人說法,不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過去一些禅師、淨土法門一些祖師說法這麼說:呼兄喚朋,扣擊旁門,沒有事他就去敲別人的門,說趕緊念佛啊。這個地方是悲心,這樣的悲心他有智慧的攝護,他有智慧之體,就是無染之體,要沒有真正證得法性,這個人會瘋狂的,是個瘋子,別人一罵他會生煩惱的。
象常不輕菩薩說,“我不輕汝等,汝等皆有佛性。”這樣別人打罵捶打他還是一樣去做,真正證得法性的人,怎麼樣他不會退轉的,不會氣餒的。這樣人可以,因爲什麼呢?因爲他有清淨的佛性真實,親證這種智慧,才可以運用這種大悲。我們要是盲目地習仿,像許多居士、出家人一發心,一聞佛道就到處給別人說,你要好好念佛,你要學佛啊!你不要搞外道——到處都這麼搞,搞來搞去,別人說你是神經病、瘋子!這下好了,自己受到傷害了,生煩惱了,這都是一時認爲自己得法了,這沒有實利啊!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真有實利的人,不會這麼驕狂的。
我們好好地審視,這個地方差別還是很大的。我曾遇到一個法師,到處給人講法,我說最好不要講,不是不讓你講法,因緣成熟了,可以說,就象太陽出來了,不用說放光,肯定在放光!不動之智一現前,不用放光,自然放光!你要找別人,給人說法時,一定沒有法。他不信,給別人說,受很多害,被法所害。現在人都不信這個,我們慢慢看。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爲挂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于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衆生壽命皆爲浮想,此方便者,名爲禅那。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
即前兩種因緣都不取,不管是奢摩他也好,叁摩缽提也好,都不取。
了知身心皆爲罣礙
包括淨相,包括幻化都不取。
無知覺明
這個言詞特別深刻。無知者,可判爲無明,亦可判爲正遍知,因爲無取無染,也可以說是無知,但他有覺明,覺明遍照。所以諸佛如來無知而正遍知,是名無知!衆生的無知是一團漆黑,無明無知,自以爲有所知,處處染,有知是爲無知!是無明。
不依諸礙
什麼諸礙呢?寂靜也不依,諸幻也不依。
永得超過礙無礙境
礙境也超越,無礙也超越,礙與無礙皆不挂礙。有人求無礙、求智慧、則被不智慧,被有挂礙的東西所障礙。礙與不礙皆不求索,皆不留礙。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直接地佛法現成!礙與不礙皆不挂礙,幻化境象皆不取著,直奔覺路!念佛法門是這麼用的。汝直來,吾能攝汝。——這是善導大師的話,即什麼也不顧忌,但歸無上道,直接受用現前的因緣,得安穩!礙與無礙都是直接的取用,大地皆是黃金,即所謂受用世界及與身心,這地方也是超越受用世界及與身心,也是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直接啓用了,這個地方講的是佛法現成,都超越了。何以故?無罣無礙故!
善導大師的《白道喻》寫得最明確,于諸幻化境界不作留礙,于諸淨境界亦不作留礙,無得無失,直奔覺路。象《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一樣的,但得念佛叁昧,但得念佛,其它不顧、不問、不旁視、不取舍,若入境界也不作留步。這在密教中是大手印的修持,特別地簡單、明了、痛快!直取無上覺路,其它的不問,有神通也不管,有智慧也不管,有無礙因緣也不管,有解脫因緣亦不挂礙。現在的人有一點善利馬上就取了,一取就留步了,就染著了。所以覺性無住!用“覺性無住”這四個字來表達比較方便一些,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在塵域
就象我們現在相還在這個娑婆世界,早已是淨土中人了。
如器中锽
啪!(法師擊掌)這聲音什麼東西也擋不住,遍于法界。鼓聲從空中發出來都會遍傳于法界,無住無礙,誰也留不住它。
聲出于外,煩惱涅磐不相留礙,
有礙無礙,了無所得,這個地方是最方便、最痛快的地方,叫禅那。這種修持的因緣是最善巧的,這地方也是個路子。這路子是最方便的,直歸無上道,無上覺,特別輕快。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
內發寂滅輕安它不是取證,發起這種輕安罷了。若寂滅取證,那就成二乘法了。這個地方的教化因緣還不一樣,這個地方直破無明,不留礙。
妙覺隨順寂滅境界
妙覺者,非趣于斷滅,它是妙覺隨順寂滅,這個地方是大圓滿的覺相,是不可思議的!它與二乘的教化因緣、攝護因緣都不一樣,差別極大、極大的!這叁種修持跟聲聞教都差得很大的。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這個地方,用身心受覺都是不能及的。唯有到者知,唯有證者知,不可言傳。
衆生壽命皆爲浮想,此方便者,名爲禅那,
禅那——我們都知道的,宗下的大德運用這種方法是最直接的。我們中國禅宗,基本上都是運用這種因緣運用得最多。我們知道很多禅堂的人說“隨他去,隨他去”這樣的教化,或者是“油壺倒了,你不能去扶”這麼個教化,直歸覺路的教化。
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刹那頃隨順修習。
善男子!此叁法門
這都是法,教我們的方法,我們看自己用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可以下手。
皆是圓覺清淨隨順,
清淨圓覺,隨順圓覺的善巧。
十方如來,因此成佛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