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這是決定無疑的。這樣的教誨才叫了義教,才叫圓教,也叫頓教,也叫不可思議的教誨。
我們對《圓覺經》的學習一定要珍惜,天地在助我們,天氣不熱,還稍微有些涼意,在這個熱惱世界給我們帶來一絲涼爽,佛法是清涼地、是安穩地、光明地,能消除衆生的愚蒙、熱惱、昏暗,消除衆生的不安穩、無常,使我們得到一個安穩地、光明地、清淨地,也叫自在解脫地,所以大家學佛要生殊勝難遇想。
我們每天都唱《開經偈》,過去我聞到《開經偈》常常會掉淚的,這倒不說明個什麼,感覺到的的確確每個言辭都是誠實之語,盡于無量俱胝劫難得難聞,要是今日得聞不能相應,不能解如來的真實教誨,可惜!還是希望大家把這個因緣作一個慎重地、難遇地殊勝因緣吧!
上卷的下半部分釋迦佛爲我們開示四種隨順覺性:一是凡夫隨順覺性,二是菩薩未入地隨順覺性,叁是菩薩入地隨順覺性,四是如來隨順覺性。以四種隨順覺性來說,以如來隨順覺性最爲圓滿、究竟、不可思議,使一切衆生頓入如來大寂滅海,得以自在解脫,無牽無挂,遠離怖畏,遠離生死憂難。
從四種覺性來說能入凡夫隨順覺性,也可以得自了漢子,也可以破除所謂地勞慮,所謂的事障,事障得除方能得法界淨這種解,這個解也就是可以破除事障,也可以消除我們生死的壓迫,得一個安靜處。雖如是,非佛正教,非佛了義之教,只是方便的提攜,所以要發起這種增上的利益,就會出現未入地菩薩隨順覺性。
如是隨順覺性使我們有覺有照,使我們得以所謂地法用自在,可作意,如是作意,能入菩薩之地,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雖不是究竟之利,雖不是究竟利他,但也可以發起相似之利,利他,相似法忍,相似的一相一形,雖是相似,那凡夫隨順覺性已經不可及了,這樣會出現六度萬行的相似之行,或者說這種利益。雖如是,亦非真正的覺性,真實所在!
下面有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入地菩薩得自在,知一切法皆是方便說,皆如筏喻,如標月指,非是真實處,所以消除法執,乃至空執。
前二個,有一個是所謂的人我,人執已破,得法執,如菩薩有覺有照,可以使人破除所謂法執;法執一破,還要空執,這個空執叫根本無明,也叫無始無明。
一些大德這麼判,我亦隨順說。我感到這個說法,比較條理一些。這樣的因緣,入地菩薩可破除空執,空執一破,法執、我執皆破,可以入如來隨順覺性。
這個覺性呢,雖然不得究竟,但是已經發起相似利益,所以說等覺、妙覺如是教化,或者說入地菩薩如是教化。初地菩薩可以生大歡喜,因爲徹見佛性故,知佛性無始以來無生無滅,無作無起,光明徹照于法界,在這個地方徹見,會頓生大歡喜,遠離一切怖畏,一切覺照都不可得,一切覺照歸于寂滅,在這個地方,得究竟安穩,那這個覺性已經徹見佛性了。
下面如來隨順覺性,是究竟地隨順、運用、圓滿這個佛性,那叫圓滿覺性,唯佛親證啊!叫如來隨順覺性。
對四種覺性的隨順,的確若沒有如來深刻細微的發明,我們衆生不能覺曉。凡夫隨順覺性尚不能知曉,況且如來隨順覺性呢?!如是秘密藏,非佛出世,我們真是如聾如盲啊,不能見聞。
所以諸佛的這種大恩大德的確是使我們未證而得,稀有啊!是恩惠啊!這個地方要生感恩想,人就會得法益;沒有感恩想,就會麻木不仁!
七、威德自在菩薩啓教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
欲得威德,欲得自在,若不知恩者,無由發明,所以威德自在菩薩是知恩之人。我們看是怎麼知的恩?
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難以發明啊,菩薩不能徹知徹見,不能徹證。所以說是如來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
就是前面所講四種隨順覺性——凡夫隨順覺性、未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入地菩薩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這四種隨順覺性都是隨順覺性,以隨順覺性故,發起不可思議的利益,不可思議的解脫。不管是證得聲聞,雖然還有法縛,但已得事障的超越,就是“我”的這種破除。
我執一破,雖然還有法執,但這已經超出生死輪回,入聖道不可思議教化!過去叫內凡。(編注:“內凡”別教:以“菩薩璎珞本業經”所說五十二位爲其位次。然將五十二位歸納成“信、住、行、向、地、等(覺)、妙(覺)”等七科,又將七科總結爲凡、聖兩大項。即于五十二位中,以十信爲外凡位(止伏叁惑中“界內”之見惑、思惑;界,指欲、色、無色等叁界),而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爲“內凡”位(以至止伏“界外”無明惑),以初地以後爲“聖”位。又聖位中,以十地與等覺爲聖位“因”,以妙覺爲“果”。)因爲這個地方含很多賢善之教,雖然不能稱究竟法益,但已入法益少份,已入菩提份,真是不可思議的教誨。那有覺有照就能使得法味無窮!也可以破除人、法二執,得自在,但根本無明還沒有破除,所謂地無始的無明的破除,還有一分障,所以到入地菩薩的覺性,佛的隨順覺性,如是四種分別,唯佛親證。
令諸菩薩覺心光明
若我們在這個地方以無挂礙心,也不依凡夫的隨順覺性爲自己的心性,也不依未入地、入地、佛的隨順覺性爲自己的心性,廣大光明,處處無礙,那這樣,菩薩的覺心是光明,這樣的廣大隨順,這四法皆含,四法不拒,所以稱爲如來隨順覺性。
承佛圓音
如是圓音是萬德之音、光明之音、威德之音、成就之音、不思議之音,非我們凡夫的這種虛假的音響,是真實正音、真言之音、陀羅尼之音。
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善哉!這真是威德自在菩薩所能宣化,所能贊歎!這樣的贊歎言辭是甚爲稀有的!不以修持而得善利,這叫惠利,這叫佛力之教,加持之教,給予之教,灌頂之教,不入灌頂位不能明此教,不能明此法,不能闡述此利,不能真實行贊歎。
承佛圓音,我們衆生的聲音不圓滿,我經常到一些地方,大家都說,法師你能不能講慢一點,我們聽不懂,我慚愧,我們真是業障所纏縛凡夫啊,不能說普通話,地方語遮大家這種學法、聽法的因緣,現在說法都很難,許多人到藏地求法,由于語言障礙,不能徹底地接受對方的施教。這都不是圓音。
因爲如來說法,衆生各個隨類而解,隨類而聞,隨類而得,決定無疑的,都能解的,象我們念的總持陀羅尼,若真是法明,一切聽聞者鹹得饒益,它叫真言故,圓音成就。真是我們現在末法時代,衆生業障具足得很。不因修習而得善利,我們要審視這個地方的。
龍樹菩薩給我們闡述二種法門:一個是自力修持法門,一個是他力回施法門;一個是易行道,一個是難行道。在末世的人,許許多多的因緣都知道自力修持這個因緣,不知道佛力回施。在密教的傳播,現在還有少份的因緣,大家還知道灌頂、加持之說。在我們漢地基本上一聽,這都是迷信!都認爲迷信。
象我在其他地方說,因爲佛的威神加被,我們才能說出來一些佛教的相似之語,別人說我們是封建迷信!還都是大居士!現在就是末法時代,的確是學一言片語,不知道佛法的廣大圓滿教誨,不知道有八萬四千法,或者無量法益!自己認爲自己聽了一點就是真實的、圓滿的,別人說的都是邪知邪見。
佛的法門是無量無邊的。末法時代若不提倡佛力,我們是窮漢子,福慧不具足,很難修持的。末法時代真正正修行之人極少、極少的!能歇心,能坐下來歇心的人都很少!能作個平常人都極少!不相信你試一試,你坐一坐,坐一天,看看能不能行,能不能靜下來?這不是言說的東西,沒有確實的行爲,根本不能發生,末法時代都是熱惱衆生,包括修法者,到處奔波,心地熱惱,煩惱熾盛,是非分明!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
本來修法是歸元無二路,方便的確是有多門,這是比喻。
一切菩薩莊嚴佛國
菩薩皆因依法修法、依法護法、依法行法、依法住持的因緣,能使人得見這種佛國莊嚴!
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無量菩薩摩诃薩,皆因無量的方便,歸入一乘覺道!
唯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
因爲方便是無量無邊的,真實只有一個,佛性只有一個,那差別性也是無量無邊的。
並修行人總有幾種?
使我們大家有一個對照,啥叫修行人?現在人說這個是修行人,那個是修行人,說這個人精進啊,那個怎麼樣怎麼樣,這都是佛法少份,或者是一種外相貌,內涵上的我們要發明,怎麼辦呢?要依經教,是經教要依聖言量。量者,可以測出非量,比量,可以知現量,要正量。若不知四量,末法時代修法無由的。(四量:現量、比量、非量、聖言量)
現在人認爲自己修佛法了,結果不得利益,他說佛法不行啊,他不知道他是非量行的,不知道如來的正量與聖量。有人在比量中,就是少份相似之中,認爲自己得到佛法了,所以未證言證,出現過失。要知聖量,所以說要有聖言量才能真正的測度聖量,運用聖量。
我們末法時代學佛一定要依聖言量,依聖量才能跟我們現量有個對比,才知道我們的確是非量!發起所謂地現量的、正量的修持,于聖量漸次地靠攏,或者是歸向,或者是成就。要不然,在非量中打轉,還誹謗佛法。許多人誹謗別人也是這樣産生,以自己少份因緣去誹謗別人。我們也不能用聖量去誹謗別人。你沒有必要,因爲什麼呢?你誹謗別人的時候,就是拿手電照別人,自己不得利益!反而因爲別人的過失與煩惱生過失生煩惱,墮入輪回業流。因爲別人罪惡自己墮落,這真是可憐啊!末法時代此因尤爲熾盛,就是以別人的過失成爲自己墮落的正因!現在人的眼睛都象手電筒一樣,兩眼灼灼看別人的過失,因別人的煩惱自己生煩惱,就是被境轉啊!因別人的過失而生過失,生誹謗,墮落。
所以末法時代的人息鬥爭,遠離鬥爭,心平氣和就會得善利!迅速地得善利!現在人以鬥爭爲本事,以戰勝別人爲佛法,象修羅一樣。現在知道這些因緣依圓覺性來看都是不可得的,夢幻的,都是實相真如,都是法性,都是光明!那空中幻華是無根的,不可取的。
令此會菩薩
即我們大家,學佛之人,現前大衆。
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
求大乘者,大乘不向往,無以發起利益,所以立誓標心、立願標心才能發生功用,要不然就沒有歸所的,沒有所向,流離失所啊!所以立向標心是學習佛法的第一步方便。下面佛勸我們立願。
速得開悟
這是佛的加持,令我們開悟。這種佛力的灌頂與回施,不象我們想象的東西。佛在世的時候,說“善來比丘”就證阿羅漢果,俱足戒體。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一說法無量的菩薩頓入十地、八地,入歡喜地的菩薩,頓入證四果的、初果、二果、叁果的比比皆是!一聽就成,的確是不假修持而得善利,現在的人根本不相信,真是可憐啊!
我經常聽到有人這麼誹謗,怎麼誹謗?你不修行怎麼能成呢?他不知道佛的給予,一樣是說無上的善利,就象王位一樣,太子居太子位之時,王可以把王位讓與太子,這個讓位就是給予,不是篡黨奪權,也不是修來的。你生王家,必定得王位。那你要是太子,什麼是太子?要發大乘心,發大乘心就入太子位;你不發這個心,不求無上道,你就不願做太子。不願做太子,你就不能壓群臣,所以發無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隨順佛教者就是法王子,就能接法王位。你說法王還會讓位啊?不是,法本來無讓位因緣,釋迦佛要示現滅度,彌勒佛要降世,示現讓位,順應世間故,順應俗谛故,這八相成道是順應示現。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