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t">雖然得法界淨,反而成障了。這個障從哪兒說呢?從如來覺性中看到的,非衆生知,衆生不知道這樣的覺性。因爲衆生得到這個法界淨,知道法界本一體光明,這個勞慮就永斷了,思考啊、設計呀、勞慮呀就沒有意義了,他就會放下這個東西,放下呢反而成障,這個地方看漸次了。什麼叫漸次?

  

故于圓覺而不自在

  

那還不能發生究竟的圓覺,

  

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這也是不可思議啊!不要認爲這個凡夫隨順覺性沒有啥了不起,不是!我們大家若能入這個覺性就會得法界淨,就會入佛法義。雖然不是最上道,但亦是不可思議的人了。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爲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爲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爲礙,雖斷解礙

  

看到法界淨的這種因緣,淨解爲礙,“雖斷解礙”,把這個解礙放下。

  

猶住見覺,覺礙爲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這是第二種隨順覺性,這種隨順覺性,我們可以對照自己的心理狀態,看自己是哪個隨順覺性,希望大家同入如來的隨順覺性,也可以隨順下面的種種隨順覺性,建立法益。

  

未入地者就是未入初地,不到歡喜地乃至第十地,這樣的稱爲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複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複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

  

覺照亦名礙,何以故?

  

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

  

人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了,你不能說是這個人自己斷自己的頭,爲什麼呢?他已經消亡了,已經不存在這個因緣了,所以說“無能斷者”。象鑽木取火是一樣的例子,因爲火已把木焚燒盡了,那木盡火也就亡了,所以說也不能說有燃者。

  

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

  

所謂佛所說的一切契經了義教。

  

如標月指

  

“如標月指”這在禅宗中用得比較多一些。“標”,我們都知道,你要到哪個地方都要有個路標,指個方向。“月指”,我們看到月亮,低頭人、盲人不能知啊!要開你的眼目,讓你擡擡頭,給你指月,但你不能說指是月啊!

  

若複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才知道指不是月,不過是個方便罷了。現在認指爲月者多,認法爲究竟者多,不知法皆是過渡,法如筏喻。産生法執、法我,從人我中走出來了,反而墮入法我。那你說依法護法是不是法我?不是!依法者只是隨順法度,護法者發生方便回施罷了,接度衆生罷了。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複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入地的菩薩就會有這樣的隨順覺性了、這樣的覺知。這個覺知是隨順佛性而發起的,順性而發起的,這個順性是菩提少份、多份、大份,但不是究竟份。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這是大威德說,這叫圓覺說、如來覺性說。

  

得念失念,無非解脫

  

這是獅子吼!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這是金剛地!

  

智慧愚癡,同爲般若

  

這是大光明藏!

  

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這是無上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爲什麼要加“無上”呢?它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是大菩提、一乘菩提!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這是不二法門。一切凡夫若鈍、若利,同成佛道,不二境界!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

  

此是殊勝圓滿行願,普賢大行,具足之行。

  

衆生國土,同一法性

  

這是頓攝入無上的教化,使我們頓入不動之地啊!

  

地獄天宮皆爲淨土

  

同生、同生!無一遺漏!蜎飛蠕動皆因此法而得度脫,這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一切衆生本來成佛!諸佛親證,如實之說。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煩惱幻化,善法幻化,諸佛菩薩乃至一切差別必不可得,所謂地畢竟解脫。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這是最上乘教誨,也是最根本的利益,諸佛的行持之處,諸佛在這個地方行持。諸佛看衆生聞法解脫,圓滿佛果,不生喜!看衆生幻化輪回,不生憂!何以故?法界不增減故,法界不垢淨故,法界不來去故。這叫法界觀、實相觀,真實利益所在。

  

諸佛菩薩顯現喜怒哀樂亦隨順衆生罷了!是接度方便,非諸佛自有這樣的喜怒哀樂的因緣。諸佛無有愛憎之本,這個地方我們要善思惟的!要不然,我們把佛、菩薩與衆生的差別——無差別的差別分不清楚,我們就沒有出離的正因,究竟解脫的善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善男子!

  

下面是告訴我們的作爲的。

  

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這是口訣。我當初看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雖然)沒有昏過去,反正是抱著頭,頭疼了好半天,要是十年前,遇到這個事情,那真是不出家了,我給一切人去讀這個文字去,啥也不幹了!不擱在那麼多因緣上去糾纏不清。這一段文字夠用了!不是斷滅佛法,真是太稀有了!

  

這段文字我們要是用得好,真是現下利益不出刹那,不出此座就可以得到!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那你說不行,我要起妄念,那下面就告訴我們。

  

于諸妄念亦不息滅

  

你說這不太可怕了嗎?不!這是最上乘的教誨啊!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這是大無畏說!于妄想境不加了知,這真是安穩之地啊!不分別之地啊!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