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ft">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现在我们要是打着学佛、出家的旗号来贪这个欲,真是冤枉了自家,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自己的身家性命啊!对不起自己周围的因缘,更对不起佛教。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若证得平等法性,远离爱憎,贪、嗔、痴都是无由了,生死无本了,即得成佛道。

  

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

  

师者,以佛为师;师者,依究竟善知识为师。

  

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

  

随顺菩萨的愿、诸佛的愿,不要随顺自己那个占有的愿、虚妄的愿、自以为是的愿、爱恨的愿,那不是愿,那叫欲!叫染欲、爱欲,是生死本,与菩萨的愿差别很大。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菩萨摩诃萨皆是以大悲愿力而示现入生死的,自己没有爱欲的因缘,没有发起爱欲的因,何以故?为度脱众生故,欲予众生清净的法益故,欲予众生清净的解脱知见故,何有爱欲呢?没有自我标榜,因为这个地方是无我的。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你把这个爱见一断,放得下,超得越,平等法性自然现前,大圆满觉也自然能运用。若不如是,堕爱见魔,受无量的生死苦报!

  

六、清净慧菩萨启教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清净慧菩萨来启发大家的这种清净的根本利益。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

  

这样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啊!看着很简单,若没有诸佛的教诲、菩萨的启示,我们大家如聋如盲,不得听闻。是故读此经典,当生稀有想、难遇想,那就会发生增上的利益!

  

本所不见

  

因为啥呢?众生未证此处,故不能得见,诸佛宣化方使我们得见,为我们开秘密藏!

  

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

  

佛苦心惠予,善心诱导,

  

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

  

重宣,为何要重宣呢?欲使大家发起清净慧,光知道发清净愿而没有清净行,不行!有清净的行就会发起清净的慧,所以前面引导我们发愿,远离爱憎,知道菩萨的因地,皆是以大愿而归向一真,示现入生死因缘,非为爱欲而来生死之中;众生皆因爱欲取舍轮回不休,这差别很大。

  

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渐次者,因为诸佛如来的教诲是圆满的、平等的和盘托出的,一次性的给予,但是,能入还是依渐次发起的。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渐次因缘呢?为了给我们一个下手的方便。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

  

若是我们得清净的慧,也会欢喜奉行。

  

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这告诉我们真切得很。一切菩萨皆证圆觉是真实教化,一切众生皆得往生是真实教化,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真实教化,也就实无众生及诸菩萨这样的差别,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所以诸佛如来所证果德,非取证而取证,实无所证,是为真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彻还本源。这个地方一定要深深地去维系、认识。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

  

这个平等是假说,为什么呢?本无平等者,若有平等,即有不平,因为世间的有对因缘往往会发起,虽然佛说的第一义谛不离俗谛,是在有对中运用无对教化,实际还是摄归于无对。即无诸菩萨及诸众生,摄归方便,使大家得清净安稳。

  

未能除灭一切幻化

  

所以在这个地方显现菩萨、众生差别,显现净土、浊土差别。

  

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若真正的发起这种功用,断除爱、有、取、舍,那于寂灭海中不见寂灭相。过去有个典故说小鱼问大鱼:“长者,何处是海?大海是何相呢?”大鱼说:“我不能为你说,因为生活在大海中,无以说大海,不知大海!”就象人类生活在空气中,不知道空气所在;鱼游于大海中,亦不知大海之相;真正地入法益之中,也不知法益相!

  

实无寂灭及寂灭者,这是真实利益,真正的入法,所谓地若行起,那解就决掉了!任何言辞也就没有功用了,没有意义了。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

  

依、正二报。以妄想我,以五蕴音声为我,以张三李四为我,以种种虚名为我,以六尘为心。我爱别人,别人爱我,缘缘和合罢了。

  

(注:录音中无“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一段正文及开示,因此注明)

  

耽着五欲

  

下面讲的几种随顺觉性。

  

若遇善友

  

恶人教我们的是爱憎,善友教令我们什么?

  

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我们这个运用的因缘都是劳虑,什么叫劳虑呢?无意义的东西,反复劳作。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

  

我们知道无我、我所,我、我所皆是幻相,必不可得,这个地方会劳虑永断,得法界净。

  

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