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八集

  

第八集

  

因爲佛有止答之答法,我們知道佛有叁種答四種答之說,一問一答的答法也有,反問答的答法也有,止答的也有,什麼止答?不理你,你問的是非問。說十四難不答,止答。

  

有一比丘跟佛這麼說,說:“世尊,你對十四難不作答,我認爲你不是一切智者,我不跟你學了”,釋迦佛也不作答。因爲什麼?這叫非問,非問若一回答就墮入非問之虛妄的作業之中,那佛的確不是一切智者,佛的確是迷悶者。教下的我們有因緣看一看教,才知道所謂的十四難問。

  

“爲諸菩薩開秘密藏”

  

也叫“金剛藏”,唯有金剛藏菩薩能提出這樣殊勝的問題啊!如沒有這樣的問題,秘密藏不能打開的,金剛藏不能打開,我們沒有鑰匙。你要進入寶庫得有打開寶庫的鑰匙。

  

“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

  

修多羅教,亦即了義教,所謂殊勝對機,契機契理的教誨。

  

“了義法門”

  

佛在給我們講法,並不是給我們談玄說妙,搞文字遊戲。

  

“永斷疑悔”(注:錄音中無“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一段正文及開示,因此注明)

  

我們衆生貪瞋癡慢疑,末法時代的人這個疑根特別深厚,我這幾年被一些人猜,被一些人疑,被一些人謗啊贊啊,都是在疑中。許多學佛人都是了解這個人,實際說人了解不了解呢?拿經教最好了解,不需要了解任何人。

  

現在的人疑根特別熾盛,貪嗔癡慢疑是五條毒根,佛住世時,貪瞋癡叁毒根,現在慢、疑、惡見又加上了,六條毒根都纏縛起來了,厲害得很呢!

  

“汝今谛聽”

  

你要好好地去思惟呀!審視這個因緣。

  

“當爲汝說”

  

爲汝開許、悅可,使你的心胸通達,是爲“說”。解你的心結是爲“說”,“說”有悅可之意,有喜悅之意,開除衆生疑惑的意思,叫“解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

  

奉教者,知道自己有打開秘密藏的因緣了。爲一切衆生,爲末世衆生,爲諸菩薩打開金剛藏的因緣了,所以說會奉教歡喜,這些菩薩真是爲我們而引發的因緣,他們早已度生死,是古佛再來,不需要問這些問題,但是爲了我們末世這些不知道怎麼來問法、怎麼來學法的人,來提出這樣的問題。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隨順金剛藏的因緣叫“默然”。默然而住,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

  

我們知道,一切世界都是成、住 、壞、空之相,

  

“前後有無”

  這都是有對,“始終”是一對,“生滅”是一對,“前後”是一對,“有無”是一對。

  

“聚散起止”

  

這又是兩對,

  

“念念相續”

  這是世界相、幻化相、有對相,就象我們這個世界的男女、是非、善惡、天地、陰晴都是有對的,這叫“世界相”,這是“俗谛相”,也叫“因果相”。

  

“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明確地告訴我們“種種取舍,皆是輪回”,一切世界相、因果相、差別相,都是輪回相。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

  

沒有出輪回的人,這種覺性想辨別圓覺。

  

“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我們凡夫心,用流轉的這種有對的心性來辨別圓覺性,圓覺性亦流轉,法身隨順衆生的虛妄作業,法身也是流轉業。所謂地法身流轉于五道是名“衆生”,不名爲“佛”!祖師這麼開示的,這跟經典的話是無二無別的。我們現在的人總識自己的心,所以釋迦佛在很多經典上反複告訴我們不可識心,汝意不可信。未證阿羅漢果之前,汝意不可信,汝心不可識。現在的人不光自己識心,還要叫別人識他的心,罪惡累累啊!過失無量啊!果報現前的時候,自己承擔。

  

“若免輪回”

  那你真正出叁界,得清淨的法益了,與大菩提心發生所謂地菩提心行,得見一切法無起無作,無有分別,不垢不淨,本來安住,在佛不增,在凡夫不減,以此因緣發起所謂地不動智,種相現前,一切智現前,那圓覺性就可以啓用了,可以思惟,可以運用,要不然沒法發起。

  

“無有是處”

  你要依這種所謂輪回的相、輪回的業、輪回的心來辨圓覺性,那圓覺性也是輪回的,也是流轉的,輪回的業也是無有出離的,再裝腔作勢也沒有用,再狂妄也沒有用,再強執也沒有用,再自大也不行,根本不沾邊,沒有意義!但受虛假果報、輪回果報。

  

“譬如動目”

  

佛舉了一個例子,就如眼睛轉動。

  

“能搖湛水”

  

水不動,我們眼在轉的時候,你看的這個境界也在動。這很好實踐。

  

“又如定眼,猶回轉火”

  

那你定著的時候,你的眼睛定了,別人在轉火輪,還是在轉,我們不斷這個輪回的業流的時候,就是說不斷起作的因緣的時間所發的因緣都是相應的,都是輪轉的,包括我們這個圓覺性也在轉,老在取舍之中,一會兒這個好,那個壞,一會兒這個是,那個非,都會發起,順著自己的心的就認爲是“好”,就會護持它,就會認爲如法,都是隨轉性。

  

“雲駛月運”

  

這都是舉的例子

  

“舟行岸移”

  

這都是有對的,因爲世間的這些有對的法,可以說無量地有對都是輪轉相,我們知道有轉相,不知道法界清淨平等之時都會運用這種有對的。所以法性也會流轉,這個地方,佛就要啓發我們的法性,要我們念念歸入法性,依法性來起作、運行,所以要順性起修,也要發菩提心起修。

  

我經常聽到人說這個人好那個人壞、這個人對那個人錯、這個如法那個不如法,這都是拿自己的心性來對照的,法性不能如是,但人情就是這樣,就是是非、善惡,沒有休息。因爲我們沒有發起心性這種平等、廣大,徧于法界的真實之前,都會這樣做的,也都會這樣認爲的,今天張叁好,明天李四壞,總在變化,即所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兩岸的風景也在變化,水也在變化,自己的心也在變化,隨著境界在變化,叫“隨境轉”,是爲“衆生”,是爲“業流”,轉化相。諸佛菩薩、一切賢聖,不被境轉。何以不被境轉?他知法界本不生滅,本不動搖故,所以一切流轉相也歸入清淨,得安穩、得利益。衆生不知,所以以流轉心、變異心,所以說常被境轉,常被八風所左右,生死不休。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故汝等,便生叁惑。

  

“善男子!諸旋未息”

  

就是有對的因緣,沒有停息之時,

  

“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

  

從根本上來說,種種幻化相、輪回相、變異相,就是你現前所依止的這個標准,也是不可得的,況且在生死輪回的夢幻呢?況且善惡是非大小佛魔這些差別相呢?畢竟是不可得的,但是大家在這個地方捕風捉影啊,作真作假、作垢作淨,不能休息,不能歇心。

  

“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

  

你要是垢心沒有清淨,怎麼能觀呢?

  

“是故汝等,便生叁惑”

  這樣的因緣會産生“叁惑”,叁種惑亂,現在我們在這個惑亂中特別熾盛,有的人學一點相似的東西,不光惑亂自己,還惑亂別人,使別人苦不堪言。我也如是審視自己。由于我們的垢心未清淨之前,不知道法性平等之廣大圓滿的這種真實之前,往往就會觀佛圓覺,雖不複轉,但往往就會生叁惑,叁種惑亂。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