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

  “叁惑”,我們看看“叁惑”是指什麼?對照對照自己,會不會生這“叁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

  有的人眼中會生“翳”,出現重影,別人看到空中無華,但他會看到,爲什麼呢?就是因爲這個眼翳,是他生眼病,我們衆生的這種差別心、生死心、是非心、你我心、顛倒心,亦複如是。

  

“幻翳若除”

  

做手術將此眼翳除去,恢複正常了,空中無華了。

  

“不可說言此翳已滅”

  因爲這種幻翳是多余的東西,不是人人都有的,是病態,所以不可言說此翳已滅。

  

“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因爲病本來是無有的,無有而妄發起是爲“病”。是衆生妄執病,所以佛爲醫王,治我們的妄想、執著的病罷了,說八萬四千法是對我們的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病,是以佛說無量的法,是對治無量的病。有人把它歸納爲660法——百法,漢地有人歸納爲十種法門,一些大德歸納爲二教——製教、化教,有人歸成顯教、密教,有人歸納爲他力與自力,怎麼個歸法,千說萬說都是治我們的病,我們要是沒有病,佛也就不說法了,所以衆生病是沒有盡的,佛說法也就沒有盡,佛說法因衆生所需。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它是同生的,這種幻化與煩惱是同時生出來的,如是生是無生的,是一種無明産生的幻業罷了,妄業罷了,本不可得,本無起作,衆生以爲有,墮入夢幻境界,自以爲實有而受流轉,我們這個輪回都是虛妄的,虛妄的夢幻,所以說它不是相對的。

  

“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虛空本來不生華,因你眼中有病所以才見第二月或者空華,空本無第二月也無空華,只因爲眼有病罷了,眼病一好,華無有生滅,本無生滅。我們衆生亦複如是,生死輪回本是不可得的,我們若是能覺悟,能醒悟過來,法性平等,不起不作,那生死本來不可得的。所以“佛令無量衆生入無余涅槃而無一衆生得度者”就是此語。本無衆生故,空中本無華故。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空中本來沒有華生華滅的因緣,但因眼病了,看見幻華以爲空中生華,所以衆生以爲生死涅槃亦複如是。

  

“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這種妙覺圓照,徧于法界,沒有取舍,清淨廣大,一切衆生本具,雖然本具,但是不能發起功用,這叫“病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

  

佛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的圓覺性,是爲方便之語,非究竟之教。究竟之教是沒有言語的,言語道斷的,無法言辭的。過去宗下的人說向上一招,千佛不傳,這個不傳是我們本具的,不是給的。永明延壽大師在他開悟後說“知法非從外得,尊重一切善知識”,就是此教。

  

“況複如來圓覺隨順”

  如來的這種圓覺是一種隨順相,我們衆生的覺性也是個圓覺性,但是已經執著了,執著取舍、是非、善惡,對自己的情懷,不對自己的情懷,已墮入不隨順因緣了。

  我們知道普賢十大願王,有“恒順衆生”之願——第九大願。十大願王不會散壞的,這是隨順覺性而發起的,隨順佛性而發起的修持,衆生都是逆性發生的自我的取舍,順我者則喜則取,逆我者則嗔則舍,非爲隨順覺性,就會散壞,包括你的福德、罪業,都是如是。

  

“而爲虛空平等本性”

  舉個例子,象虛空一樣是平等的,無有來去的,無有生滅的,無有增減的,這叫“本性”,或叫“本地風光”,實際谛理。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爲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金礦不是因爲銷才有的,若沒有金礦,你銷也沒有因緣。

  

“既已成金,不重爲礦”

  假如把金礦從礦中通過銷溶、冶煉,使之成爲純淨的金子以後,它不再爲礦了。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方便說,比喻。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沒有金礦,不能煉成真金。方便說,一切衆生本來都有佛性,但通過這些分別的執著,象沙金一樣,就有沙子了,不能運用了,但是在各個覺性點上也在放光,也在執著,也在運用,但不能成就大的法益,多生煩惱,因爲煩惱就不是圓滿的、整體的法性。

  

“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如來的圓覺象金錠一樣,衆生的覺性就象沙金一樣,跟沙攪在一起,不能發生功用了,發生功用也是偏執功用、取舍功用。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

  

菩提也是個名字,“涅槃”也是個名字,這都是對比說,

  

“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這是真實說、究竟說、威德說、究竟安穩平等說,在這地方就是法性,在這個地方能見得到,用得起,是爲發菩提心。我們要審視自己是不是學佛之人,就可以從這樣地方看,不喜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麻木不仁,基本上就沒有學佛。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

  

聲聞、緣覺證于實際,斷滅就是取涅槃的意思。

  

“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

  

他不能得究竟涅槃,所以叫無余涅槃。他不能取親證究竟涅槃,就是究竟的利益,所以叫化城,《妙法蓮華經》有化城之喻,怕衆生怯懦,佛說涅槃,使衆生有一個安住之地,中間休息一下,要不怯懦害怕,說我不學佛了,叁大阿僧祗劫的修持太遙遠了。

  

“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佛在《無量壽經》上反複告訴我們,舍諸勞慮,舍諸思惟,不是斷滅,他是隨順思惟的意思,就是舍棄你妄想的思惟。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螢火有多小,須彌山有多大,大家都知道,螢火蟲大家都見過。以你那個有限的、虛妄的現量去測度佛智、佛的境界,太可憐了!現在許多驕诳的人,未證言證,認爲自己得到了,就去隨口推測佛智,推測佛教,滿口胡謅。

  

說法不順法度,就是胡謅,傷害人的利益。佛法不是推導出來的,聖言量,若沒有證得現量,沒有證得真正的聖量,與聖量不相應的時候,那就是非量!用你的非量,測度佛智,真是滅佛法之人。(編注:叁量分二種,第一種:(1)現量;(2)比量;(3)聖言量。第二種:(1)現量;(2)比量;(3)非量。簡單解釋如下:現量,如五根對五塵。比量,是按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如對岸山上冒煙,推論該山必有人在燒火,萬爲失一。非量:如龜毛兔角,不存在的事物。聖言量:聖者講的話。)現在有許多這樣的罪人,一張口就認爲自己說的是佛法,反正我是離開經本,離開戒律,離開論我不敢講佛法,我講不來,我也沒那個本事,一句也講不來,因爲沒有親證到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只能依教給大家提醒罷了,我只是隨順這個經典的加被,給人做回施罷了,提倡經典就這個意思。提倡佛教,提倡聖言量,引導大家隨順經教的教誨來修持自己。

  

現在的人認爲某個人證出來了,心生向往,祖師之話當聖旨,諸佛的教誨反而輕慢,這是末法時代最可悲的地方!佛與菩薩說法,都是最直接的,到祖師這個地方,有祖師的修證、知見了,有祖師的現量了,與佛的現量也有差別。種相,一切菩薩,一切賢聖都可以證到的,但種子智還是有差別的,究竟智不見得一樣。說傳佛心印,大部分傳的佛的種相教化,就是一切智,象道種智、一切種智是佛親證,或是大菩薩親證,許多祖師是不能傳播的。但現在的人呢,對祖師之教、對某些人的相似之語恭敬頂戴,認爲這個人有修持、了不起,但對佛教——無上的教誨、最清淨最直接的教誨反而輕慢!對經、對這一類的教誨反而輕慢!真是可憐!

  

“以輪回心生輪回見”

  

這是必然的。

  

“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因爲如來大智海,盡于虛空,徧于法界,衆生皆在這裏面,你若不相應,必衆生業流之中,沒有什麼好說的。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這是第一步,要不然下面特別麻煩,這個根本我們不能丟。在《占察善惡業報經》告訴我們這是最初作業。在《楞嚴經》叫“因地”,因不真,果亦不真。所以,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就是先斷有漏、有對,這是生死根。

  

象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包括沙彌十戒都是斷有漏的,避譏嫌、斷有漏,這是根本,無作戒體都是斷有漏的,斷生死根的。但很少人注意這個地方,注意什麼呢?誰不休息,誰不睡覺,誰一坐能坐七天七夜,可笑可憐,誰有神通,誰有宿命,誰能放光,都是非佛法的,妖魔外道橫行于世,怪異惑衆。

  

末法時代人不學佛啊!總學一些怪異,哪個法師能腿一盤坐七天七宿,那就好了,成“善知識”了,其實外道亦能坐。我們知道在窺基大師沒有遇到玄奘法師之前,他坐了叁大劫,不是佛法啊!

  

當年天臺智者大師在天臺宣揚教化的時候,許多聽衆來聽,四衆弟子來聽,當時天正下大雪,就看見一個地方遠遠的沒有雪,大家便問智者大師說,爲何此方無雪呢?智者大師語衆人言,此處有一外道入于甚深禅定,故此處無雪,衆人不信,看不得見嘛。于是,智者大師叁彈指,此外道即時出定,衆人因見其貌,髪須皆長,顔無人色,體態高巨,此人于人壽八萬歲時入于禅定,現在還在那兒坐著,有啥意思?象頑石一塊,但現在的人都認爲這是佛法,有本事啊!

  

由此可見我們應隨順經教,依止佛的教化,不可怪異惑衆,我們應該學佛,何以故?佛法是清淨、平等之教,是解脫、智慧、涅槃之法!

  

我到許多地方人一說就是功夫,一張嘴就是功夫,一合嘴就是神通,一閉嘴就是放光,佛在經典上一喝斥就是怪異惑衆,妖魔鬼怪。《楞嚴經》在這地方喝斥得極爲透徹。我希望大家要學佛,能學佛是你的福報,作魔是你的業力,但是的確要學佛吧!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于佛境,猶如空華複結空果,輾轉妄相,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

  所謂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對比對比,是否跳出這個因緣了,是否被它左右了?況且妖魔鬼怪的法?況且顛倒的法?況且狂妄的法?自以爲是的法?上帝法?邪見法?外道法?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出離不了,其它的就根本不用說了。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八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