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五集

  

第五集

  

“覺圓明故”

  

“圓明”,圓明無礙,普及十方,稱爲“不有”。這個“有”非是生滅之“有”,是無有之“有”,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之“有”。

  

“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

  

假如心清淨,你再看好壞、是非、佛魔不生怖畏、不生取舍、不生愛憎,那就不一樣了,那見塵也就清淨了。這是我的親人,這是我的冤家,這是我的對頭,那是佛,那是魔,叫見不淨。心地清淨,見亦清淨,這是必然的。因爲諸垢消除故,得無方清淨,所以六根都會由此而清淨。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

  

這是六根六塵,加上六識,所謂的十八界的幻化,得以十八界的清淨。

  

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

  

六根、六塵、六識幻化的十八界皆得清淨,也就是法界清淨。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裹叁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

  

這就講五蘊了,色聲香味觸法。

  

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六根、六塵、六識發生清淨運用,歸于四大清淨。如是法界全體清淨,叫無方清淨,垢塵消除。這真是稀有之語、難聞之教、光明藏之回施。如是大寶庫,我們大家能拿到這個鑰匙,就太好了;拿不到這個鑰匙,也不要急,你已經有這個因緣了,了不起!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這是佛法描寫我們這個法界的因緣的言辭。

  

“十二處”,佛教十二因緣,從無明生起。所謂緣覺觀十二因緣可以成就辟支佛,可以成就獨覺。

  

“十八界”是六根、六塵,六識。

  

“二十五有”,是一切世間的衆生相,發生種種差別的輪回業流。包括四生所産生的種種幻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産生的種種幻化差別業流。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清淨

  

“十力”,是佛的成就。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清淨。清淨者,是不可得之意,是廣大發起運用之意,不可得不是斷滅,是要運用,運用是不留住,不留住是無礙,無礙是自在,自在是解脫,解脫知見,成就回施,是爲佛教,是爲清淨。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八萬四千是針對衆生八萬四千種煩惱而說八萬四千法,也就說百法明(編注:在百法明門裏,佛將一切法,即萬事萬法歸納爲一百大類。這一百類,八個是心法,五十一個心所法(心理作用),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十一個色法(物質),統統是有爲法),也就說種種說法的差別,八萬四千陀羅尼也是針對之教,八萬四千總持教化,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

  

我看大家都是清淨的,承佛的清淨力加持吧,大家看法界也是清淨的。這樣引發自己的心地的歸向,不是有所得,也不是說這樣的知見,是這樣的運用與發起。

  

“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裹叁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法界本體光明。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圓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原來我們的本心是如是相貌、不可得之相貌、假說之相貌,但爲了引發我們大家的隨順漸次,所以說此相貌,此相貌亦覓之不可得,但爲法身因緣,使我們有個切入善巧,所以假說此名詞,叫做“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原來無量的運作,亦是平等的,無作無起的,所以佛在世時說,誰說我說法,是爲謗佛,就是如是說。說諸法性無動無作,無作無起,但順應衆生實施教化,假于運作,提攜衆生,幻化業力,使衆生出離幻化,所以說本身是無作無起的,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亦是平等不動的。

  

“善男子!覺性徧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徧滿法界”

  

我們六根、六識、六塵亦徧滿法界,衆生一切貪瞋癡慢疑,一舉心,一動念,亦徧滿法界。這個地方你害怕不害怕呢?

  

你一貪,法界都是個貪相;你一瞋,法界都是瞋相;你一怒,法界都是個怒相。你害怕不害怕呢?一切世間都能知曉。一淫,法界就是個淫相;你罪惡,法界就是個罪惡相;你墮落,法界是個墮落相。你害怕不害怕呢?

  

我們要真知道這個地方,我們真是會生大怖畏,再也不敢作罪惡了。過去說叁尺之上有神明,這不是神明了,這是法界一體,法界圓明,法界徹照,法界全體顯現。一濁,法界全體示濁,所以說過去的大威德者一舉,法界爲之震動。

  

我們知道佛說法時,法界爲之震動。大勢至菩薩一動,法界都會震動,十方國土都會震動,實際說我們念佛之人,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徧照,光明照于法界,究竟無礙,同攝一切有緣,同歸光明藏,入無差別不動根本利益,所以法界都在震動。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都會震動,你說我不知道,我沒有感覺到,那你又墮入六根、六塵、六識了。墮入這裏面,就會被幻化所左右,被境界所左右,你不見這樣的境界,你認爲我沒有證道,那你永遠不能超越自己現在的這種心地的虛妄的封閉——無明的業流,不能得見清淨的法界、法益。

  

“根徧滿故,當知六塵徧滿法界。塵徧滿故,當知四大徧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徧滿法界”

  

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陀羅尼門教化,亦徧滿于法界!那你念殺、盜、妄、淫亦徧滿法界!這時候你害怕不害怕?所以善惡舉起之時徧滿法界。說一人作善,法界衆生皆能知曉;一人作惡,法界衆生都來爲你作證;所以果報絲毫不爽啊!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徧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

  

原來一切作業無摻無雜。我們在這個地方好好地審視,我們念佛也好,做什麼事情也好,我們就有抉擇了,應做不應做。才知道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生起,一舉就是全體法界,因爲法界無動無轉故,無增無減故,不垢不淨故,所以說舉起全體即是。

  

舉得起嗎?舉得起來我們念佛就會生大歡喜,你知道覺察貪瞋癡也會生大歡喜。何以故?在這個地方,知道貪瞋癡也是覺性圓明之處、運用根本所在,不會被貪瞋癡所左右、所流轉,就是有法性親證真實利益,你也不會墮入所謂地“清淨墮”、“善法墮”,也不會執持這個因緣,皆得無礙智,見惡不謗,見善不喜,一時不動,是爲光明藏。

  

這是無畏說,這不是斷滅說,斷滅者…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