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我們都知道善星比丘隨佛二十叁年最後還是要墮地獄,何以故?常謗佛故。龍女雖是畜生之女,但因把自己的生命,所謂的摩尼寶珠,自己的珠子,生命之珠供養于佛,瞬間能于他方示現成佛之教化。
所以圓頓之教都是如是說,常隨佛學,要依佛所學,依佛教所行,發起相應,才能産生功德。若不如是,雖隨佛,一樣可以墮落。我們出家人、學佛人經常走動,要是大家有這麼好的學佛、學法因緣,不能依教而行,多生輕謗、誹謗的這種因緣就會傷害我們的法益,傷害我們的法緣,使我們墮落。那就是所謂的隨佛之善星。
善星比丘這個故事出自于《大般涅槃經》,許多的法師、出家人、在家居士都看過《大般涅槃經》,這告訴我們佛法要相應才能發起利益,要不然我們就會感覺到自己于佛無益無利,就會誹謗佛法,說佛法無益無利,實際往往是自己的作業。末法時代的人鬥爭心、妒嫉心、相互的怨恨心比較重一些,這是共業所現,所以我們要審視自己的行爲 。
“始知衆生本來成佛”,一切衆生與諸佛同一法身,所謂的諸佛如來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與一切衆生究竟處,相比而言,亦無增減。一切煩惱、輪回六道衆生,雖然輪回六道,苦不堪言,無明遮掩,與諸佛也沒有分毫的減少,于光明的覺性之中,亦無一刻地出離。
如大日出于晴空,烏雲可遮一方之地,使這一方不見晴空,不見光明,不見溫暖,就象我們現在下雨是一樣的。其它地方,太陽照耀著大地,給大地帶來生機溫暖。但是一方有烏雲的情況下,就是我們的一點執著、是非分別、善惡魔佛、大小種種的分別,象烏雲一樣,這種無明的烏雲會遮蔽我們的心圓光明。使我們不能徹見光明徧照的本體,丟失清淨法益。
所謂的“始知衆生本來成佛”,諸佛所證,非是心有所得,只是徹回本源罷了。衆生丟失是無所丟失,只是妄執以爲差別,或者貢高,或者下劣,或者無記,如是之法,皆不能成就法益現前功用,多是六道無明流轉。這六道輪轉,或善、或惡、或無記。
我們都知道,人、天、修羅,都是持戒行善,或者是十戒、五戒,或者是持戒而瞋恨心大墮入修羅道,或者緣此十戒而墮入人天福報,但這是善法,善法不是無漏,一樣是輪回之業;或者破戒、毀戒墮入地獄;或者種種吝惜、種種悭貪墮入惡鬼;種種無記墮入畜生道。
我們衆生就在這裏面流轉,所謂的不出覺、受、想、行、識,六根、六塵、六識的發明,就是十八界的攝護,這種依正二報,會使我們不得清淨的本來成佛的根本利益——大家本來成佛。這也是佛告訴我們的,也就是佛親證的果德,也就是說的佛的清淨覺地。這是佛的最大的智慧、慈悲、方便的給予,一切菩薩不能如此給予,一切賢聖不能如此給予。
凡夫地,大家只能說貪瞋癡、善惡、是非、大小,或者說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只能說禅定,非想非非想如此之類,不能超越,不能發生無漏之智,所謂地廣大圓明無漏之智不能得見。
諸佛如來親證于世,諸佛如來出世爲了使我們悟入開示佛之知見。開示也是爲了我們的悟入,得清淨的道業,這個道業是我們本具的道業,皆因我們後天的妄想執著,所謂的後天就是發起的這種無明的執染罷了,遮蔽了我們的光明,使我們不能啓用這種本來成佛的根本利益,這正是悲哀之處。
佛說“一切衆生是佛”,我們看衆生處處是衆生,這個地方要審視自己。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生死涅槃之說,只是名字合,但因順應衆生而發起的回施,猶如昨日善、惡、無記之夢罷了。有的人自以爲自己有善法、有善根,驕傲橫行;有的人認爲自己不行,怯懦、下劣、卑賤,這都是昨日之夢;有的人無記,不知何作何爲,迷悶昏倒,什麼昏倒呢?就象昏睡的人一樣,不知取向。這叁種作業,可以說都是昨日的夢,那生死涅槃亦昨日之夢。
“成佛”對衆生來說是有意義的,對佛來說是沒有佛可成的,所以說“衆生本來成佛”。佛法無一可得,是根本安立,究竟清淨法身。
現在我們世人學佛法,老認爲自己有個什麼,別人有個什麼,第一義谛的教誨,一聽就生怖畏,多生怖畏。生什麼怖畏?我們都知道,依漸教來說,根據衆生的根性漸次施教。先說叁皈、五戒、十善,後講種種增上因緣,一直到菩薩戒,乃至最終的說無因無果最上乘教誨。
最上乘教誨是佛親證,現在許多人迷悶在此。認爲無因無果,妄執此虛妄之詞,自己不怕因果,結果墮入因果,而生怨恨,怨天尤人,說佛法不真。佛法就是打破我們的執著的,治我們的病的,但是衆生不知,佛這麼說就這麼執著,那麼說就那麼執著,所以釋迦佛說誰說我說法是爲謗佛;大家執著佛沒說法,佛說誰說我沒說法,是謗佛。所以諸佛如來不說法,但與衆生作提攜。我們要審視這個地方,若不然我們就會起迷倒因緣,追憶昨日夢,以夢爲真,以幻爲實,那就會苦難不堪。
于無常中欲求安穩,了不可得;于混濁中欲得清淨,無由發起;于顛倒中想得安穩利益,那真是……因爲種子不真,果必不真。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
是警策我們大家的,出離我們這種混濁的自以爲是,或善或惡、或貢高或下劣,這都是一種不善因緣。
在佛教之“善”是極善、究竟之善、一乘佛道之善,非差別之善,非世間認爲我做好事、我幫人、我對人好、我對人愛戴……如是之類的情感、情計交流的因緣,這非善。所以佛講“善男子”是對大家講的,所謂的了生死者爲“善男子”、“善女人”。
出一切差別者是爲“善”。善是完善,非有對之“善”,非善惡之“善”。
“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善惡之法、無記之法,亦是無起無滅的。我們衆生的輪回顛倒乃至虛妄的作業,也是沒法生滅的。只是我們認爲所謂的有善、有惡、有無記,在這個裏面分別起用,這個地方才有六道輪回的幻相,如昨日夢的發生。
若是知一切法包括所謂的生死及涅槃,是兩大概念:彼岸、此岸——生死之此岸,涅槃之彼岸。雖說是如是,但都是無起無滅的。這是究竟清淨法身所攝,究竟利益所歸,識得此處方能學習佛法,這叫發菩提心處。
若不如是,最初作業不能發起。最初作業沒有,下面的一切功用亦無由發起。即所謂因地不真,果必委曲。你種的都是焦芽敗種,想得到圓滿的佛果,自欺欺人!真是可憐啊!所以佛希望我們因真,也希望我們果真。這無起無作就是我們一切衆生的本圓之心。諸佛所親證的果德,就是這個無作無起,不垢不淨,不來不去。
說過去禅宗大德讓我們參話頭都這麼參的,“前念不生,後念不滅,前念不垢,後念不淨。”這叫話頭。要不現在人都搞話尾,什麼叫話尾?染著一邊——或執著“有”,或執著“無”,或說淨,或說濁,總在生死輪回圈子裏發生有對的因緣。或說彼,或說我,人我是非,四相(編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隨身,那是不能發生功用的,不能得見如來,亦不能得入菩薩的自覺覺他的利益。
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無來無去
逃離王宮,棄位出家,說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轉*輪,乃至說種種教化因緣,這八個過程都是無來無去的,但因衆生所需而發起的回施罷了。什麼所需呢?衆生本來是佛,是究竟所需,一切衆生本來有佛性,這是究竟所需,這是佛的本懷,也是佛出世的根本所在,也是順性起修的利益。
我們衆生違逆于本性,無起無滅的本性,無來無去的本性,多發生虛妄的分別、染著四相。我們經常讀《金剛經》,許多人讀《金剛經》,說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那四相若運用此相不名菩薩,不見如來。此是真實說。說若見諸法非相,即名菩薩,即見如來。這不是簡單的言辭,這是諸佛親證的教誨和真實的利益所在。
現在許多學佛的因緣把這個當成是一種文字遊戲,是一種教條理論,跟自己不相幹,不拿這樣的教導來指揮自己的行爲,指導自己的行爲,使自己發生一個學佛的正因,結果不得佛法的利益,這真可憐。不能依教奉行,多墮于口舌,真是可憐啊。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
諸佛如來並不是說真正有一個煩惱可斷,有個生死可了,他真正識得本無生死,本無涅槃,本無輪回,本無佛魔。親證這個根本利益了,是名佛、世尊,是爲如來、是爲應供…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