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六集

  

第六集

  

我们都知道善星比丘随佛二十三年最后还是要堕地狱,何以故?常谤佛故。龙女虽是畜生之女,但因把自己的生命,所谓的摩尼宝珠,自己的珠子,生命之珠供养于佛,瞬间能于他方示现成佛之教化。

  

所以圆顿之教都是如是说,常随佛学,要依佛所学,依佛教所行,发起相应,才能产生功德。若不如是,虽随佛,一样可以堕落。我们出家人、学佛人经常走动,要是大家有这么好的学佛、学法因缘,不能依教而行,多生轻谤、诽谤的这种因缘就会伤害我们的法益,伤害我们的法缘,使我们堕落。那就是所谓的随佛之善星。

  

善星比丘这个故事出自于《大般涅槃经》,许多的法师、出家人、在家居士都看过《大般涅槃经》,这告诉我们佛法要相应才能发起利益,要不然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于佛无益无利,就会诽谤佛法,说佛法无益无利,实际往往是自己的作业。末法时代的人斗争心、妒嫉心、相互的怨恨心比较重一些,这是共业所现,所以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行为 。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与诸佛同一法身,所谓的诸佛如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一切众生究竟处,相比而言,亦无增减。一切烦恼、轮回六道众生,虽然轮回六道,苦不堪言,无明遮掩,与诸佛也没有分毫的减少,于光明的觉性之中,亦无一刻地出离。

  

如大日出于晴空,乌云可遮一方之地,使这一方不见晴空,不见光明,不见温暖,就象我们现在下雨是一样的。其它地方,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大地带来生机温暖。但是一方有乌云的情况下,就是我们的一点执着、是非分别、善恶魔佛、大小种种的分别,象乌云一样,这种无明的乌云会遮蔽我们的心圆光明。使我们不能彻见光明徧照的本体,丢失清净法益。

  

所谓的“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诸佛所证,非是心有所得,只是彻回本源罢了。众生丢失是无所丢失,只是妄执以为差别,或者贡高,或者下劣,或者无记,如是之法,皆不能成就法益现前功用,多是六道无明流转。这六道轮转,或善、或恶、或无记。

  

我们都知道,人、天、修罗,都是持戒行善,或者是十戒、五戒,或者是持戒而瞋恨心大堕入修罗道,或者缘此十戒而堕入人天福报,但这是善法,善法不是无漏,一样是轮回之业;或者破戒、毁戒堕入地狱;或者种种吝惜、种种悭贪堕入恶鬼;种种无记堕入畜生道。

  

我们众生就在这里面流转,所谓的不出觉、受、想、行、识,六根、六尘、六识的发明,就是十八界的摄护,这种依正二报,会使我们不得清净的本来成佛的根本利益——大家本来成佛。这也是佛告诉我们的,也就是佛亲证的果德,也就是说的佛的清净觉地。这是佛的最大的智慧、慈悲、方便的给予,一切菩萨不能如此给予,一切贤圣不能如此给予。

  

凡夫地,大家只能说贪瞋痴、善恶、是非、大小,或者说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只能说禅定,非想非非想如此之类,不能超越,不能发生无漏之智,所谓地广大圆明无漏之智不能得见。

  

诸佛如来亲证于世,诸佛如来出世为了使我们悟入开示佛之知见。开示也是为了我们的悟入,得清净的道业,这个道业是我们本具的道业,皆因我们后天的妄想执着,所谓的后天就是发起的这种无明的执染罢了,遮蔽了我们的光明,使我们不能启用这种本来成佛的根本利益,这正是悲哀之处。

  

佛说“一切众生是佛”,我们看众生处处是众生,这个地方要审视自己。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生死涅槃之说,只是名字合,但因顺应众生而发起的回施,犹如昨日善、恶、无记之梦罢了。有的人自以为自己有善法、有善根,骄傲横行;有的人认为自己不行,怯懦、下劣、卑贱,这都是昨日之梦;有的人无记,不知何作何为,迷闷昏倒,什么昏倒呢?就象昏睡的人一样,不知取向。这三种作业,可以说都是昨日的梦,那生死涅槃亦昨日之梦。

  

“成佛”对众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对佛来说是没有佛可成的,所以说“众生本来成佛”。佛法无一可得,是根本安立,究竟清净法身。

  

现在我们世人学佛法,老认为自己有个什么,别人有个什么,第一义谛的教诲,一听就生怖畏,多生怖畏。生什么怖畏?我们都知道,依渐教来说,根据众生的根性渐次施教。先说三皈、五戒、十善,后讲种种增上因缘,一直到菩萨戒,乃至最终的说无因无果最上乘教诲。

  

最上乘教诲是佛亲证,现在许多人迷闷在此。认为无因无果,妄执此虚妄之词,自己不怕因果,结果堕入因果,而生怨恨,怨天尤人,说佛法不真。佛法就是打破我们的执着的,治我们的病的,但是众生不知,佛这么说就这么执着,那么说就那么执着,所以释迦佛说谁说我说法是为谤佛;大家执着佛没说法,佛说谁说我没说法,是谤佛。所以诸佛如来不说法,但与众生作提携。我们要审视这个地方,若不然我们就会起迷倒因缘,追忆昨日梦,以梦为真,以幻为实,那就会苦难不堪。

  

于无常中欲求安稳,了不可得;于混浊中欲得清净,无由发起;于颠倒中想得安稳利益,那真是……因为种子不真,果必不真。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

  

是警策我们大家的,出离我们这种混浊的自以为是,或善或恶、或贡高或下劣,这都是一种不善因缘。

  

在佛教之“善”是极善、究竟之善、一乘佛道之善,非差别之善,非世间认为我做好事、我帮人、我对人好、我对人爱戴……如是之类的情感、情计交流的因缘,这非善。所以佛讲“善男子”是对大家讲的,所谓的了生死者为“善男子”、“善女人”。

  

出一切差别者是为“善”。善是完善,非有对之“善”,非善恶之“善”。

  

“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

  

善恶之法、无记之法,亦是无起无灭的。我们众生的轮回颠倒乃至虚妄的作业,也是没法生灭的。只是我们认为所谓的有善、有恶、有无记,在这个里面分别起用,这个地方才有六道轮回的幻相,如昨日梦的发生。

  

若是知一切法包括所谓的生死及涅槃,是两大概念:彼岸、此岸——生死之此岸,涅槃之彼岸。虽说是如是,但都是无起无灭的。这是究竟清净法身所摄,究竟利益所归,识得此处方能学习佛法,这叫发菩提心处。

  

若不如是,最初作业不能发起。最初作业没有,下面的一切功用亦无由发起。即所谓因地不真,果必委曲。你种的都是焦芽败种,想得到圆满的佛果,自欺欺人!真是可怜啊!所以佛希望我们因真,也希望我们果真。这无起无作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圆之心。诸佛所亲证的果德,就是这个无作无起,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说过去禅宗大德让我们参话头都这么参的,“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前念不垢,后念不净。”这叫话头。要不现在人都搞话尾,什么叫话尾?染着一边——或执着“有”,或执着“无”,或说净,或说浊,总在生死轮回圈子里发生有对的因缘。或说彼,或说我,人我是非,四相(编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随身,那是不能发生功用的,不能得见如来,亦不能得入菩萨的自觉觉他的利益。

  

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

  

无来无去

  

逃离王宫,弃位出家,说菩提树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轮,乃至说种种教化因缘,这八个过程都是无来无去的,但因众生所需而发起的回施罢了。什么所需呢?众生本来是佛,是究竟所需,一切众生本来有佛性,这是究竟所需,这是佛的本怀,也是佛出世的根本所在,也是顺性起修的利益。

  

我们众生违逆于本性,无起无灭的本性,无来无去的本性,多发生虚妄的分别、染着四相。我们经常读《金刚经》,许多人读《金刚经》,说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四相若运用此相不名菩萨,不见如来。此是真实说。说若见诸法非相,即名菩萨,即见如来。这不是简单的言辞,这是诸佛亲证的教诲和真实的利益所在。

  

现在许多学佛的因缘把这个当成是一种文字游戏,是一种教条理论,跟自己不相干,不拿这样的教导来指挥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发生一个学佛的正因,结果不得佛法的利益,这真可怜。不能依教奉行,多堕于口舌,真是可怜啊。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

  

诸佛如来并不是说真正有一个烦恼可断,有个生死可了,他真正识得本无生死,本无涅槃,本无轮回,本无佛魔。亲证这个根本利益了,是名佛、世尊,是为如来、是为应供…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