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P3

  ..續本文上一頁整個人生,一個人的業緣、習氣和心境,這叁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業緣呢?就是前生造什麼業,今生就感什麼果。比如說我們今天擁有的這個色身,是業力所感得的,因爲前生前世造了做人的業,才有今天的血肉之軀。什麼是習氣呢?就是我們的習性、習慣性的行爲反應模式。人都會做夢,夢裏面所經曆的許多境界,都是自己習氣的反映。人一生當中所經曆的一切,就如同做夢一樣,也是內心習氣的一種反映。什麼是心境呢?有情無始以來輪回六道,在內心裏面已經建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色身是我”的概念。色身是我,我就是這個血肉之軀,這種概念非常地堅固,長期串習就形成了一種心境、業力,在業力的驅使下,我們會日以繼夜地不停奔波,一直到死亡時都是這樣。因爲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小乘佛教中開示不淨觀,說我們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是個臭皮囊。他爲什麼要這樣講呢?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對自己的色身産生貪戀和執著,從而讓弟子們真正能夠走上解脫道。唯有如此,才能夠在寺院當中、在家裏好好地熏修用功,否則單單貪戀這個色身就能夠把我們拖住,讓我們不能夠出離生死。《大智度論》說:“複次,行者遠離五欲,出家學道,既舍世樂,未得定樂,或時心生憂念,如魚樂水,心相如是,常求樂事,還念本所欲。行者多生是二心,是故佛說當除貪、憂,說貪即是說世間,喜以相應故。初觀不淨者,人身不淨,薄皮覆故,先生淨相,後生余倒,以是故初說不淨觀。複次,衆生多著貪欲、取淨相,瞋恚、邪見不爾故,是以先治貪欲,觀不淨。”(卷第四十八)

  對于色身的看法,大乘佛教的說法又有不同。在大乘佛法中,佛陀沒有說這個色身不好,也沒有講這個色身很好,而是說借假修真。因爲靠這個色身能夠做很多的善事、造很多的善業,通過自己的色身去用功、修行,然後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解脫道、菩提道,生生增上,直至成就圓滿的佛果。在經典中講到,菩薩如果擁有具足八種異熟功德的圓滿身,便能夠快速成就佛果,如《(四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爾時善財童子,白妙德圓滿愛敬吉祥岚毗尼園主林神言:聖者,菩薩雲何住最後身,要生于此大族姓中?林神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薩將成正覺住最後身,皆生王宮,或生大族婆羅門家。何以故?爲能成就種種利益,調伏自他令成熟故。善男子,能利自他,有叁種法:一者、異熟因果,二者、福德因果,叁者、智慧因果。雲何異熟?謂有八種:一者、壽量圓滿,二者、色相 圓滿,叁者、種族圓滿,四者、自在圓滿,五者、信言圓滿,六者、大勢圓滿,七者、丈夫相圓滿,八者、勇力圓滿。善男子,雲何菩薩壽命圓滿?所謂壽命長遠,久住世間;雲何菩薩色相圓滿?所謂形色端嚴,相好殊勝,人所樂見,心無厭足。雲何菩薩種族圓滿?所謂生于豪貴,刹帝利種,婆羅門家。雲何菩薩自在圓滿?所謂得大財位及大眷屬,所作隨心,人所宗奉。雲何菩薩信言圓滿?所謂出言誠谛,人必信受,理諸诤訟,心無高下,凡所決斷,如執權衡,言行無違,無求無谄。雲何菩薩大勢圓滿?所謂名稱高遠,勇猛精進,志性柔和,毀譽不動;工巧藝業,無能過者;處大衆會,鹹所尊重。雲何菩薩丈夫相圓滿?所謂具丈夫相,離諸殘缺。 雲何菩薩勇力圓滿?所謂報力殊勝,身常無病,心力勇健,有勝堪能。如是八法,是爲菩薩異熟圓滿。”(卷第二十六)

  擁有具足八種異熟功德的圓滿身,對于修行的好處何在呢?經中繼續說:“善男子,雲何菩薩異熟果耶?謂由菩薩壽量具足故,能得長時無間修習,所有善根積集增長,能久住世自利利他,是爲壽命圓滿之果。又由菩薩色相端嚴、衆生愛敬故,一切大衆鹹來歸仰,凡所發言無不樂聞,既聞法已皆悉順行,是爲色相圓滿之果。又由菩薩種族真正故,世所宗重,令諸衆生隨順菩薩所有言教,精勤修習,速疾舍離諸不善業,修諸善業,是爲種族圓滿之果。又由菩薩自在圓滿、具足財位故,能以種種珍寶仆使給施群生,隨其所須鹹令充足,以此攝取,然後調伏而成熟之,是爲自在圓滿之果。又由菩薩成就實語故,能以愛語攝諸衆生,調伏成熟,令其信受,皆得解脫,是爲信言圓滿之果。又由菩薩豪貴自在、有大勢力故,能令衆生感德從化,心生慚愧,尊重愛樂,凡所出言隨順不逆,是爲大勢圓滿之果。又由菩薩具足圓滿大丈夫相,諸根成就,無有殘缺,是故堪爲勝功德器,精進勤求一切智境,得無所畏無障礙行,能大饒益一切衆生,所作隨心皆無障礙,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無能譏毀,是爲具足大丈夫相圓滿之果。又由菩薩成就勇力故,普能積集一切善法,安樂成就諸衆生界,勇猛精進成就智通,是爲勇力圓滿之果。 如是名爲異熟因果。……是故菩薩能大饒益一切衆生,于諸佛刹大衆會中而爲師首,普能隨順一切諸佛轉正*輪,能自調伏,亦能調伏一切衆生,令其速入一切智道。菩薩成就如是種種殊勝因果,即能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菩薩的長相都非常莊嚴,比如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都很莊嚴。佛就更不用說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羅漢的長相跟菩薩就不好比,更不能跟佛比了。同樣都是聖者,色身莊嚴程度的差別,就體現了修行心境的差異。小乘人急求個人解脫,觀色身不淨,證悟空性,出離生死成阿羅漢;大乘人就不同了,爲救一切有情出生死海,誓願成佛,圓滿自利利他,因此靠色身借假修真,生生增上,直至圓滿佛果。

  大小乘佛教對于色身的看法和認識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在行持上都有共同的准則,就是深信業果、調伏煩惱、嚴持戒律。對于業果法則的深信,依著業果行事是很重要的,因爲根本無明是每個人都有的,如何從十二因緣的流轉中跳脫出來,我們的行爲就很關鍵了,它直接關系到來生和無限生命。

  佛陀告訴我們:業果甚深,業力不可思議。真正講起來,業是很複雜的,但總攝其主要部分,就是十善業和十惡業。如《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中說:“又此身語意叁業,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善業道,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诳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善者即十善業道,謂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離間語、離粗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見。”(卷第四)善、惡業的果報如何呢?比如:殺生最大的果報,就是墮地獄受苦;如果出地獄後再投生到人道,壽命就會短暫,生活就會有種種的坎坷,並且內心裏面容易産生瞋殺之念。反過來說,如果對生命很愛護,經常放生、護生,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周圍的環境會很好,壽命也會長,內心也會很慈悲、柔和。所有這些都是跟業有關系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卷第四)裏講到業果有四大原理:

  第一個原理:業決定一切。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所有快樂和痛苦的果報,都是相應的善因和惡因所感得的,善因會得到快樂的果報,惡因則得到痛苦的果報。就好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什麼種子就收什麼果實。你種下去是甜的東西,收回來的就甜,種下去是苦的東西,收回來的就苦,種下去是辣的東西,收回來的也就辣,這是一定的。如《福蓋正行所集經》中說:“若諸有情,畢竟樂作非法黑業,于惡趣中,定受苦報;若諸有情,畢竟樂作清淨白業,于人天中,定受樂報。”(卷第十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有的人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卻非常地聰明;有些人看起來四肢非常發達,可頭腦卻很簡單,這些差別都跟業有關系。有些人相貌非常莊嚴,那是因爲前世造過這種業,比如向佛供花等等,但有時候說話也許會嚇你一跳,聲音很難聽;而有些人雖然長相不美觀,但聲音卻非常悅耳。這就是說,人的聲音和相貌,有時候會不匹配。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奇奇怪怪的事情非常多,這是因爲過去生在造業的時候,善惡夾雜,今生感果時也就苦樂參半了。別別造業,感別別果,因果報應,毫厘不爽。如《福蓋正行所集經》中說:“若諸有情,所作之業,善惡相參,雜受其報。”(卷第十一)在《賢愚經》中就記載了一個長相醜陋、聲音悅耳的比丘的因緣:

  “時波斯匿王大合兵衆,躬欲往討鴦仇摩羅,路由祇洹,當往攻擊。時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極痤陋,音聲異妙,振聲高呗,音極和暢,軍衆傾耳,無有厭足,象馬豎耳,住不肯行。王怪顧問禦者:何以乃爾?禦者答言:由聞呗聲,是使象馬停足立聽。王言:畜生尚樂聞法,我曹人類,何不往聽?即與群衆,暫還祇洹,到下象乘,解劍卻蓋,直進佛所,敬禮問訊。彼呗比丘,呗聲已絕。王先問言:向聞呗音,清妙和暢,情豫欽慕,願得見識,施十萬錢。佛告之曰: 先與其錢,然後可見,若已見者,更不欲與一錢之心。即將示之,見其形狀倍複痤陋,不忍見之,意無欲與一錢之想。王從座起,長跪白佛言:今此比丘,形極短醜,其音深遠,聲徹乃爾,宿作何行,致得斯報?佛告王曰:善聽著心。過去有佛,名曰迦葉,度人周訖,便般涅槃。時彼國王,名機裏毗,收取舍利,欲用起塔。 時四龍王,化爲人形,來見其王,問起塔事,爲用寶作,爲用土耶?王即答言:欲令塔大,無多寶物,哪得使成?今欲土作,令方五裏,高二十五裏,極使高顯可觀。龍王白言:我非是人,皆是龍王,聞王作塔,故來相問,苟欲用寶,當相佐助。王歡喜言:能爾者快!龍複語言:四城門外,有四大泉。城東泉水,取用作墼,成绀琉璃;城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皆成黃金;城西泉水,取用作墼,墼成就已,變成爲銀;城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變爲白玉。王聞是語,倍增踴躍,即立四監,各典一邊。其叁監所作,工向欲成,一監慢怠,工獨不就。王行看見,便以理責:卿不用心,當加罰谪。其人懷怨,便白王言:此塔太大,當何時成!王去之後,敕諸作人,晝夜…

《深信業果 依法行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與現代生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