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童蒙止觀 第叁講▪P2

  ..續本文上一頁處,所以我們不必回避,我們要有正確的知見。如果真正地朝著正道去走,那麼這個離欲心會漸漸地升起,那麼我們人生的重擔會漸漸地放下,那麼輪回苦海的根源也就漸漸地截斷了,這是正法正說,應生正見。所以說知其過罪即不親近是名诃欲。下面具體地來說,讓大家達到一個正確的知見。

   “一诃色欲者。所謂男女形貌端嚴。修目長眉朱唇素齒。及世間寶物。青黃赤白紅紫缥綠。種種妙色能令愚人見則生愛作諸惡業。”這是講到色欲,美色不單單指男女形貌端嚴,包括世間種種寶物等等,如美麗的風景等等種種好看的東西都會令愚人生愛,從而爲了獲取他而造種種的惡業。這裏說到,“如頻婆娑羅王。以色欲故身入敵國。在淫女阿梵波羅房中。優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種種過罪。” 如頻婆娑羅王因爲貪圖色欲而不顧一切,自已跑到敵國,非常危險,自已住在淫女阿梵波羅房中,私自藏在那裏,作爲一國之君自已爲了色欲之樂他尚且如此。又如優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種種重罪皆因色欲故。以前古人曾說過一句話“英雄難過美人關”,因爲這個色欲的緣故,國破家亡,身敗名裂者比比皆是。實際上古往今來這樣的公案實在是很多很多,,所謂的汝愛我心我愛汝色恩愛纏綿,實在是無由了期,尤如洪水猛獸毒蛇纏繞傷害凡夫,我們的心隨物轉,茫茫欲海中稱爲恩愛情仇深爲可惡,故應深知而诃責之,不應該認爲去追逐此等貪欲爲人生之正道,認爲可以不舍貪欲即得成就道真,應以此诃責,這是色欲,大家細細觀察這些世間因果即可了知。

   “二诃聲欲者。”聲音是一種極大的誘惑。“能令凡夫聞即染著起諸惡業。如五百仙人雪山住。聞甄陀羅女歌聲。即失禅定心醉狂亂。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聲過罪。”美妙的聲音,特別是世俗中的靡靡之音能令衆生心生貪愛,染著起惡業。這裏說到曾有五百仙人在雪山中修道,聽到甄陀羅女美妙的歌聲禅定力頓然失去成空。以前佛經上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提波然諾仙人,聽到舍之夫人那種美妙的音聲生起一種欲念而頓失神通。好象也有記載說,悉婆達多他本來是具有神通的,因爲貪著女色的緣故,頓然失去神通,神足通消失了,不能升空而去,這種例子非常之多。經書上好象有提到,有個仙人在虛空中飛過,聽到山腰淫女在那裏歌唱,結果失去神通墮落下來,可能被淫女騎頸,這樣整個喪失掉他多年來的神通,所以色欲之害甚爲可悲。古往今來這樣之公案舉不勝舉,這個大家要深思。平常看這些書了解這些例子應當生起正念,色欲之危害聲色之危害無過于此啊。

   “叁诃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開結使門。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大诃責。何故偷我香氣。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這裏講到香味的過患。香欲,對香産生一種貪欲之想。一般來說世間人都會被香氣所謎惑,因爲他不了這香相,所謂香相此乃因六根對六塵生妄而産生六識,如夢幻泡影一般實無真實體性可言,故心生染著,不知道香之實相,所以說聞則愛著。因爲凡夫之人沒有智慧沒有禅定力,所以很容易被其謎惑,所以構成了修道的極大障礙。我們來看這個香。比如說有的男女身體有香,或者有一種自然的身香,這其實都是宿世的因緣。比如說有一個比丘尼她過去有誦經的功德,所以今生她口中經常會冒出一種蘭花的香氣;又比如說修道的人他身中自然會有一種香氣,這是往昔修福所感,這都是宿業所感。或者說種種飲食清香或者是草木馨香,或者是人工所造的種種嬌豔的香花香水這些香氣,愚癡的人不知道如此虛幻之香而心生染著,從此打開結使之門,墮入險坑,他會執著不舍。比如說曾經有一個比丘在蓮華池邊打坐,聞到華香氣心生愛樂,這時候池神就從池中出來大聲诃責他說,何故偷我香氣,這個比丘也不服氣說,你看那些在家人把那些蓮花到處攀折弄得滿地都是,你不去诃責說其不是,我只是僅僅聞一下香味你怎麼诃斥到如此程度呢?池神是一個修道人,池神就對他說:他們這些人是白衣,滿身罪惡,沒什麼好說的,而尊者您是比丘啊,是明禮之輩,就象白玉沒有暇迹,你怎麼可以因爲貪著此香而沈溺呢?然後這位池神就很勉勵地去勸勉這位比丘,這個比丘這才心服口服,足見這種香沈也是不可愛著的,它可以令結使臥者皆起,就是睡著了也可激發起來,會引發我們這種色欲之心貪欲之心。這裏說到一個結使,結就是煩惱和迷惑,它就象神結不能解開,使就是驅使,它驅使著我們迷魂顛倒,所以說應該知道香的過罪而當速速舍之,這是第叁诃香欲香。

   “四诃味欲者。”前面講的這些诃色欲聲欲香欲,其實都配對著五根,前面講的是眼根,後面講的是耳根,鼻根,現在講到诃未欲者講的是舌根。“所謂苦酸甘辛鹹淡等。種種飲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著起不善業。如一沙彌染著酪味。命終之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酪就是奶酪)。如是等種種因緣。知味過罪。”這裏講到一個味的過罪,味罪,這不同于前面所講的聲罪,所謂聲者比如說箜候聲笛絲竹精竹音樂之聲男女歌詠贊詠等聲這些都是耳根上的。舌頭上也會染著,所謂跟吃有關,能夠讓凡夫心生染著,你看外面的館店生意這麼火茂,特別是人心憂慮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想到去吃好好地吃一頓,這都是因爲對吃的染著之心導致的。通過好好地吃一頓讓自已的憂煩之心暫得休息,殊不知如此染著之心它會越來越增盛而且會因之將起種種不善之業。人爲好口服之欲,比如說因爲認爲肉很好吃就會去殺生,所以說任何一種愛染都會使人去造不善業。不善業乃是因爲私欲貪欲所導致,“如一沙彌染著酪味。命終之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這裏說到一個出家沙彌因爲非常喜歡奶酪的味道,所以他死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你們看奶酪中爬的蟲它爲什麼不生在其它地方而生在這裏呢?這個地方跟它有緣,什麼緣呢?往昔生中貪著酪味故受其損,故種種因緣要知道味的過罪。我記得佛經中還有講這樣一個故事,當時阿難尊者跟佛陀一起到海邊去,阿難尊者看到在海水的沙灘邊上有一個美女,長得國色天香,可是他走進前一看的時候他嚇了一跳,因爲美女的臉上爬著一只蟲,這蟲一直在美女的臉上爬來爬去,因爲這美女已經死了,佛陀說,你知道嗎,這個美女臉上的這只蟲的前世就是這個美女轉世而來,因爲這個美女前世非常貪愛她自已的這個身體,覺得自已美色如蘭,所以死後投胎作這只蟲子,想想實在是可怕,因爲愛欲之緣故而承受生之因緣,所以說如是诃責味欲,這是一樣的道理,不管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這些統統是因爲迷惑而生貪著,皆有果報。

   “五诃觸欲者。”觸欲,身體的接觸,觸摸,這個欲望也是根深蒂固。“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愚人無智爲之沈沒起障道業。如一角仙。因觸欲故遂失神通。爲淫女騎頸。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觸過罪。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論中說。複雲哀哉衆生常爲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益薪其焰轉熾。五欲無樂如狗齧枯骨。五欲增诤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賤毒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擊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賊。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舍。後受無量苦惱。此五欲法與畜生同有。一切衆生常爲五欲所使。名欲奴仆。坐此弊欲沈墮叁塗。我今修禅複爲障蔽。此爲大賊急當遠之。如禅經偈中說 。”我們先說到這裏。我們來看一下前面,說到最後一個觸欲,觸欲最難去的就是男女身分之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比方說我們坐在這個凳子上,躺在床上,我們身邊所受用之物,無不跟自已這個身觸有關,凡夫之人貪著好欲執著不舍,愚癡之人沒有智慧將爲之沈沒妨礙道業,爲追逐這些東西我們不知道造下多少的業,然後以此而妨礙修道。比如這裏說到一個角仙因爲觸欲緣故而失去神通被淫女騎在頸上,所以說好端端地修道竟如此破損。所以說種種因緣,知觸過罪。以上所說種種诃欲之法,都出自摩诃衍論中說,智者大師都廣有言說。又說“哀哉衆生常爲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雖然衆生常爲五欲所擾亂,但是依然求之不已,所以這裏說到明明知道不好,這個再說,真的是明明知道不好嗎?他如果真的知道明明不好,他將生起诃欲之心。其實衆生真的是被五欲所擾亂,而且被它害得很苦了,還在對它求之不舍。我們來看一下智者大師說的。“此五欲得之轉劇,如火益薪其焰轉熾。“此五欲你雖然一時得到滿足了,但你的欲望會更加的旺盛,就象一堆燃燒的火,你把柴火丟進去它燒得會更旺,它的火焰更加熾燃。其實五欲是沒有什麼快樂可言的,就象狗啃骨頭一樣,你說狗啃骨頭啃呀啃,啃到最後能啃出什麼來呢?對不對,所以沒有智慧看不破這一點。”“五欲增诤如鳥競肉。”爲了這五欲我們就會互相鬥爭,就象那些鳥類爲了吃那些肉互相爭鬥。比如說對于那些饑餓的餓狗來說,你丟了一碗飯,大家爲了吃這一碗飯打的頭破血流,互相撕咬。你看我們人類社會爲了追逐自已的貪欲你爭我奪,甚至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還不是爲了這個而來。所以說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會燒人,就象我們迎著風拿著一個火把,反過來火是不是會燒我們的手啊。五欲害人就象踩在毒蛇上,五欲沒有實在的東西就象夢中所得,一時好象感覺得到了滿足,可以回過神來什麼也沒有,就象我們做夢,夢中明明有大千,醒來的時候空空如野什麼也沒有,所以心裏惆怅失落,痛不欲生。“五欲不久假借須臾如擊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賊。”這個非常無常變滅不可靠的,就象石頭擊出火花來一閃即去。所以智慧的人思考它時應該把他當作是我的仇人怨賊一般對待,這是仇人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童蒙止觀 第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