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觀》第二講
隋 智顗 撰
悲華禅師 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
南無智者大師!南無智者大師!南無智者大師!
大家中午好!昨天我們講了天臺小止觀的要想具足坐禅法要首先必須具緣第一。外具五緣第一是持戒清淨,今天接下來講的是第二衣食具足者。我們來看經文。
“衣法有叁種。一者如雪山大士。隨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遊人間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葉常受頭陀法。但畜糞掃叁衣不畜余長。叁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叁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須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次食法有四種。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叁維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爲青目女說。叁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四者于僧中潔淨食。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我們來看這裏所說的,什麼是衣食具足者?前面第一點講到作爲一個修行坐禅的人很重要一點是持戒清淨,這是首要之首要,其次是講到衣食具足。因爲我們這個色身在世間上他要吃要穿,那怎麼的吃穿具足才是我們所要具備的善緣呢?是不是說衣食條件要非常的豐足才能夠修道呢?就象現在很多的人說的我現在沒有條件來坐禅,等我錢賺得多多的等我條件很好的時候我再來坐禅。不是這樣的,衣食具足者這裏面是講如法具足。我們首先來看這裏面講的衣法。衣法第一種這裏講的是雪山大士,他是在條件非常艱苦的雪山修行,這些大行衆生稱爲大士,他隨便得到一衣蔽體就可以了,他跟人間幾乎是隔絕的,不遊人間,爲什麼?他的堪忍力成就,他能夠忍耐這些惡劣的環境氣候,他具備有這種能力。佛陀時代有很多這樣的修行者。但是要注意,今天我們末法時候的衆生根器很劣,這個色身的力量也不足,堪忍力意志力各方面都不如以前,所以這種人極少,這是第一類。二者就象迦色尊者那樣行頭陀法,頭陀法大家印象當中就是那種屬于苦行的人。這裏講到的第一種苦行的人是雪山大士,其次才是象迦色尊者這樣的受頭陀法。頭陀法具體怎麼樣稱爲頭陀這裏就不多說了,大家有機會去查一些資料。頭陀法對衣食是怎麼個做法呢?這裏說“但畜糞掃叁衣”,我們出家人以前只傳叁衣,叁衣具足即可。有的公案這樣講,佛陀在深夜打坐感覺到冷,然後叫侍者再披上一衣,然後再往下打坐到深夜又感覺到冷,又披一衣,佛陀說如此叁衣則具足已。這就告訴我們作爲出家人修道人對衣食並不是一種貪愛,夠用就行,只要是爲了防寒受凍。記得我遇到緬甸的蘇亢尊者的時候,當時剃度我出家收我爲徒的時候,他跟我講的第一個就是所謂的穿衣爲了什麼,爲了防寒受凍爲了遮形蔽體以度世間饑嫌。那麼在在房子裏面是爲了什麼?主要是爲了能夠安全地在那裏修道,如此而已了。所以說頭陀行者但畜糞掃叁衣,糞掃叁衣比如說丟在垃圾堆裏人家扔掉不要用的破破爛爛的都可以穿,“不畜余長”,其他的衣服他都不做儲備。不象我們現在家裏的人春夏秋冬什麼樣的衣服都有,衣服非常的豐足。但是對于修行人來說是一種浪費沒有必要。不畜余長就是這個意思。第叁種人就跟我們有關系了。“叁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你看象我們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夏天我們很多地方又非常的炎熱,這些環境氣候比較惡劣。我去過緬甸這些地方,北緬甸氣候非常的宜人,我們這邊很多氣候是比較惡劣的,具體的環境不一樣。還有一種就是忍力未成者,他堪忍的力量不夠,他不能忍耐這種惡劣的環境,這樣的行人來修行,“如來亦許叁衣之外。畜百一等物。”他也開許在這正常所需要的叁衣之外儲備一些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但是你“要須說淨”,“說淨”這個是屬于出家法裏面的內容,大家簡單的理解就是說這些東西雖然可以蓄,但是不清淨物不可以儲蓄,不是說所有東西都可以儲蓄。這些東西的儲蓄應該是以適宜修道夠用爲度,而不應該漫無節製地進行一種儲蓄。還有一些不清淨之物也不可以進行儲蓄,所以稱爲“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你想想你整天到晚把房間裏面的東西擺來擺去,如是折騰就已經去掉一下上午一個下午一個晚上,而且爲了計較這些物品的好壞等等,心已經在俗了,所謂心亂妨道,妨礙你修道。這是講到衣法有叁種情況,第一種很難做到,你必須具備這種堪忍的力量,所謂雪山大士。第二種就屬于那種比較正常的比如說出家人一樣,但是不可過于貪求積聚,否則心亂妨道。前面這兩種合起來詳細分爲叁種,我們就屬于第四種。屬于環境比較惡劣多寒國土堪忍力沒有成就的人,他的標准是知量知足。
食法也有四種。“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這個跟前面是一樣的。雪山大士吃個水果喝口山泉就能生存下來,他的特別就是住在深山密林裏人迹罕至之處,跟這個城市是完全地隔絕,這種情況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這裏講到頭陀乞食法,行頭陀行,通過乞食來維持這個身體。這裏講到這個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那什麼叫四種邪命呢,經上有講,這種邪命當然能夠障礙聖道。“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叁維口食。四方口食。”這些都是邪命之相。我們來略爲了解一下這四種邪命之相指的是什麼。一仰口食就所謂仰觀星宿推步迎虛以此求食稱爲仰口食。二下口食爲種植田園。叁方口食所謂的通使四方結交豪貴。四維口食爲蔔算禍吉。此之四事在家人得爲之出家人所不應爲,所以應該遠離這四種邪命。這個仰口食大家好理解,如算命替人看相看風水象仰觀星宿推步迎虛等等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來維持自已的生計。出家修行者整天不務自已的正業,正業就是不去看經演教修禅打坐、勸人向善行佛法,而是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並且以此爲生來養活自已,這是邪命。下口食所謂種植田園就是指比如出家人是根據信衆的供養去安心辦道,去種植田園者,比如說有條件去生活的卻非要下到地裏去幹活如挑糞澆菜,這些事情也有很大的問題,比如有的人這樣去做會感覺出家的日子不悶,那麼漸漸漸漸時間長了就感覺和俗家人沒什麼兩樣。說到這裏大家也許會說,以前百丈立清規的時候不是有說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嗎?不是都有種田種地嗎?現在出家人也有這樣的,是不是都屬于下口食呢?這個大家不能這樣機械地認爲,百丈立清規當時有它特殊的曆史條件,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佛教不容易保留下來。象我們現在的寺院很難找到一種供養,在特殊的情況下特殊的因緣情況下也采取這種農禅並舉的方法,戒律在特殊的情況下我們在家人不要過于執著這一點,要知道佛法很深微妙,要看具體的情況。所謂的下口食是指這種情況,把很多的時間花在去營作上面來維持生計,這不是頭陀行者所應做之事。好了,叁方口食這個好理解, 也就是四處結交好友,專門跟這些豪貴結交,跟這個也認識跟那個也認識,平常把很多的時間忙于人際關系上來打轉轉,這樣來獲取他的飲食這樣就稱爲方口食。還有一個叫維口食,維就是維持生計,去做生意去販賣物品等等。作爲一個頭陀行者他將遠離這些,把這四種謀食方法稱爲邪命。這四種方法在家人這樣去做尚且情有可原,出家人不應所爲。第二種這其實屬于出家頭陀乞食法,大家稍微了解一下。下面再看第叁種,叁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阿蘭若處就是寂靜的地方,沒有人幹擾的地方,檀越就是施主,護法的這些人給你送食物,比如說有的在家裏的人條件非常好,家裏人都信佛,比如說他妻子他家裏人護持他進行修行,還給他送食物,這種緣都有助于專心地進行修禅,這種緣在今天的這種時代都不是那麼容易地獲得的,我們的福報都不見得這麼大,實際上有種種的外緣幹擾,很難成就這種修禅的殊勝聖緣。比如說我到山上去修行的時候在亞青都是自已來煮東西吃的,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在煮吃上,沒有辦法,自已得起火生竈自已去買東西等,這樣花的時間很長,我們一邊煮東西吃一邊修禅,正念反觀。比如說燒柴挑水煮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行動當中念念不忘修習禅定。第四就是僧中潔淨食。僧中潔淨食比如說出家人統一地過堂,在僧團裏有人專門地安排這種飲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條件。比如說我們住到叢林裏,叢林裏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大家能夠安心辦道,僧中潔淨食就是屬于這一類的。“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吃和穿要先解決,不能解決就不能安心辦道。“何以故。無此等緣則心不安隱于道有妨。”這說得很清楚,無此則不能安心辦道。我們注意到沒有,象前面說的雪山大士頭陀苦行這一類的他們是怎麼面對這些情況的?他們把外在的條件的具足降到最低位,這樣他的心就能安穩,他就能夠修道,少欲知足,這是真正的安心辦道之法。如果我們一味地只是尋求外在環境的具足,那就很難辦道。比如說我們今天很多人誤解生活並不平凡,我們少欲知足這點就非常不行了,其實家裏的條件也好自已現在目前的條件也好其實早已足夠來修道了,可惜的是他無心修道,而且他還覺得這個條件還不具足,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根本就不是。所以有時候應想想雪山大士,雖然我們的攝力有限,堪忍力未成,想想頭陀苦行者,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向他們學習,盡量地向他們看齊,那麼是否對安心辦道的這種要求會有所改變呢?大家應該叁思這樣一個問題。前面具緣第一講了第二要衣食具足。下面講到第叁處所。第叁得閑居靜處,我們來看下…
《童蒙止觀 第二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