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與悟道
佛教徒都知道,道教修行比較注重身體,實際上佛教修行也要修身體,而道教的修煉最後也是歸到修心態上來。可是因爲許多人在修身體這一階段都沒有辦法完成,所以往往會誤以爲道教一直在修身體,根本沒有在心態上修。
佛教是以修心態爲主,附帶修身體,因爲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我們的身體是不究竟的,是個軀殼、是四大假合,百年之內必須把它扔掉。道教比較偏重修長生,所以在修身體這一方面,下的功夫比佛教要多一些。
今天我們就講一講身體的精、氣、神與修道的關系。
藏傳佛教也是比較注重修煉身體,尤其是對精、氣、神這方面論述得比較多。人們往往一聽到“精、氣、神”,總誤以爲是後天的精、氣、神,尤其是練氣功的人。實際上密宗以及道教所講的精、氣、神,指的是先天的精、氣、神,並非指後天能生育的精子,也非“呼吸之氣”。後天的精、氣、神,對修道而言,沒有多大幫助。即便是要強身健體,修煉的也是先天的精、氣、神。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精、氣、神充足的話,平時的手腳(尤其是冬天)都是暖融融的。在夏天呢,手腳是一種清涼,絕對不是手腳出汗!也有許多人在修到某個階段的時候,手腳都出汗,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好的現象,是體內的濕氣排出來了。
當一個人體內的氣脈暢通以後,手腳都軟得很!即便你是一個老人家,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可以做到。一般認爲老人家的手腳不靈活是骨頭硬了,實際上這只是現象,根本原因是精、氣、神沒有了,失去得太多了,身體裏面筋骨的生命力不足了,腎水不足了,沒辦法滋潤筋骨了,所以它就老化了,變得比較僵硬了。
我們佛教裏面有句話叫做“皮包血肉筋纏骨”,當一個人的生理機能衰老了以後纏著骨頭的這條筋就萎縮了,所以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做不出來了。摔一個跟頭,幾個月過去了身體還在痛,甚至容易摔壞。而一個小孩兒呢?天天都摔跟頭,爬起來就跑,什麼問題也沒有!
因爲一個小孩子的精、氣、神,一點也沒有漏失掉。也就是說他保持著先天的、最原始的精、氣、神。當我們修煉到一定的程度,返老還童了以後,摔在地上也像小孩子一樣,爬起來照樣走,不容易被摔傷。
爲什麼有的人的關節、脖子、腰很容易扭傷、很容易脫臼呢?就是體內的精、氣、神不足了。纏著骨頭的這條筋,猶如松弛了的彈簧一樣,沒有彈性了。所以動不動就把脖子扭了,“落枕了”,腰扭傷了。
爲什麼小孩子沒有這種情況呢
因爲小孩子的筋骨就像彈簧一樣,非常有彈性。我們通過修煉,體內的精、氣、神充足了以後,首先是身體裏面的暖流自然就會産生。當這股暖流産生以後,傳遍了全身,身體得到滋潤了,我們身體的彈簧,也就是連接肌肉和骨頭的這條筋得到滋潤了,又回複彈性了。
如果你修煉得好的話,即便你是八十歲,身體的元氣——精、氣、神,仍然如同青少年一樣!爲什麼過去那些大修行的人,他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一直用不完?他一個人的工作量可以相當于十個人、甚至一百個人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知道疲勞!因爲他本身的精、氣、神比較充足,再加上他對事業的專注,把身體的能量全部用到事業上去了,沒有被身體的欲望消耗掉。
昨天來了幾位道教的居士,向我提了幾個問題,他說:叁十歲以前,沒結婚的時候,精力那麼充沛,也沒有夫妻生活釋放掉,精力都到哪裏去了?等到結婚以後,夫妻生活很頻繁,精力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他問的這個問題很現實,我們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出家人;有一部分是在家人,而且有過家庭生活。我不知道你們有過家庭生活的人是否注意過這個問題?
後天的精、氣、神,原本是不存在的,正是有了後天的欲望,先天的精、氣、神,才變成後天的精、氣、神。也就是說你後天的精、氣、神消耗得越多,越會影響你先天的精、氣、神。你修行的層次也會一直上不去!因爲後天的精、氣、神,它是先天的精、氣、神降下來的。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水蒸氣降下來變成水,水遇到低溫又變成了冰。修行就是把冰化爲水,把水再變成水蒸氣蒸發上去。
道教、密宗裏面一直提到任、督二脈與修道的重要關系,還有中脈與開悟的重要關系。我們漢傳佛教和禅宗很少提到,即便是提到,也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語言。對于那些沒有入道、沒有悟道的人來說,他們根本聽不懂!
爲什麼過去的禅師們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道呢?就是爲了避免不明白修道的人來誹謗。還有就是怕修道的人對身體、對精、氣、神去執著。因爲真正修大道和身體沒有絕對的關系,和精、氣、神也沒有絕對的關系。身體和精、氣、神只是修大道的一個基礎,修完四禅八定,這個肉身和精、氣、神就用不上了。
可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幾個人是修完四禅八定的?有幾個人是把精、氣、神修好了的?道教裏講的精、氣、神,勉強相當于漢傳佛教的四禅八定,實際上四禅八定的境界,要比道教裏面講的四個階段的境界要高得多。
道教裏面的四個階段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入虛、煉虛入道,勉強可以和佛教的四禅八定靠近,密宗修完了左、中、右叁脈,跟四禅八定、跟道教的四個階段都非常接近,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出入。
現在的許多修行人,因爲沒有把身體修好,所以你就沒有辦法把身體空掉。要想把身體給空掉,首先身體要通、要透,否則的話,這個色身就沒有辦法空掉!你的色身空不掉,你就沒有辦法讓心靈入道。我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感覺最明顯的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肉體存在,而且還痛得不得了,我們的心態怎麼能入道呢?
你要想空掉這個色身,首先你的氣脈要暢通,在氣脈暢通之前,精、氣、神先要充足。精、氣、神不充足,全身的氣脈怎麼能夠暢通呢?就像一條水管,要暢通,首先要保持水流不斷。
如果說一條水管子裏長期沒有水的話,管子就容易生鏽、堵塞,一旦有了水,剛開始的時候就難以暢通。你必須要把它敲敲打打,把裏面的鐵鏽渣滓給排出來,管子才能夠暢通。如果水管子裏面長期保持有水的話,就不容易堵塞,即使偶爾堵塞了,很快就會沖通了。
修行以及入道、得道,靠的不是“氣”,但它在最初階段又確實與氣——先天的元氣,並非呼吸之氣——有關系。真正入道是靠“光”,但是入道以後,光也靠不上,和光也沒關系了。而且這也只是修道的一個階段,不是修道的全過程。爲什麼許多練氣功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你要想上去的話,除了修佛家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真正的密宗是禅宗,你修密的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要想圓滿成就,你必須回來落入禅宗上,方爲究竟圓滿,否則的話,你都是在四禅八定中轉來轉去,在你的色身上用功。
我畫的這個圖,這條線相當于前胸的任脈,這一條線相當于後背的督脈,中間的這條線,相當于密宗和道家講的中脈。如果這叁條線不暢通,你想入道、開悟、成佛確實不可能。
但是我要對大家說清楚,你就是任、督二脈以及中脈暢通了的人,未必能夠開悟成佛!但是真正開悟成佛的人,他的任、督二脈以及中脈,絕對是暢通的!就是這麼奧妙。
爲什麼靜坐的人要氣沈丹田?氣沈丹田只是修行最初的一個階段,千萬不要把氣沈丹田當作修行的始終方法,一百天就修完了,就超越了。氣沈丹田,也就意味著能量沈丹田。前面的能量沈入丹田以後,它就從下面往後跑到尾巴骨的地方,從背後升上來,升到頭頂,又還精補腦了。
可是有幾個人能達到氣沈丹田(即能量沈入丹田)而又不從前面漏掉呢?往往是能量一沈入丹田,性欲就會旺盛,凡夫根本管不了自己!如果說自己修道的心比較強烈、願力比較大的話,當這個能量到了下面,就容易從後邊尾巴骨順著脊柱升上來,就沒有欲望了。
在道家,這個地方(會陰穴)叫做“叁江口”,也就是任脈、督脈、中脈彙集的交點。能量就是從這個地方漏掉的,也就是說夫妻生活頻繁的人,能量就全部從前面漏掉了。
這個代表男女生殖器,男女在做夫妻之間的事情時,男同志釋放陽氣、女同志釋放陰氣,陰陽二氣一碰撞、一結合,身體裏面就會有一種快感。當我們把初禅修完了以後,進入二禅了,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渾身會有一種欲醉欲仙的感覺!那種感受不知道要比凡人做那個凡事的感受要強烈多少倍?!這就是爲什麼修禅定的人到達一定的時候,他根本就不需要夫妻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超越。
四禅八定,初禅叫做“離生喜樂地”、二禅叫做“定生喜樂地”、叁禅叫做“離喜妙樂地”、四禅叫做“舍念清淨地”。“喜”是指心理的感受,“樂”是指生理的感受。
如果說你的能量沒有從下邊漏失掉的話,“精”就變成一種熱量。人體的熱量是由精産生的,這個“精”指的是先天的精,不是指後天能生育的精子。
如果你能保持先天的“精”不變成後天的精子的話,它就能變成一種氣。這種“氣”是元氣,絕對不是呼吸之氣。你通過繼續修煉,它就變成一種“神”了。或者通俗一點說,變成一種光了,它在胸部以上這一帶,就是神,也即一種光。
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像爲什麼身上都有光呢?因爲能量在胸腔到肚臍眼兒,是一種“氣”——並非呼吸之氣,是元氣,肚臍眼兒以下膝蓋以上,是一種“精”,有許多人一到冬天,膝部、手腳都冰涼,就是他的“精”不足。這裏說的精是指先天的精,不要理解成後天的精。當你通過修煉後,精就變成一種熱量,氣就成了一種力氣。再繼續修煉就化成神,這個神就變成一種光。
它在體內的正常運作是:我們攝入五谷雜糧,通過胃的消化吸收,産生了一種能量儲存在我們的丹田裏面。也就是說變成了“精”。這個時候的精,還是先天的精。通過修煉以後,它就順任脈開始往下走,走到下面“叁江口”這個部位。
如果說你是禁欲的或者說是節欲的,通過修煉他就轉到…
《降伏其心 叁 修身與悟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