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叁 信佛與學佛▪P2

  ..續本文上一頁輪!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把心轉到我們做人做事方面來觀察,你就會發現:你喜歡的事,你也留不了多久;你厭惡的事,你也不需要回避,去趕它走,因爲它自然會很快走掉。一切都是無常的!你的心只要不隨境轉進去,就不會被境牽連 。你只需要保持平靜的心態,站在旁邊去看它,用心去觀察它就行了。我不知道講這些你們聽懂了沒有?(答:聽懂了。)

  你們來到東華寺,你想學習佛法,可是這裏的條件比較差,你說不適應,那你就被東華寺的環境淘汰了。你說是萬行把你淘汰了,那你就冤枉萬行了!你如果適應這裏的環境和條件,就可以住下來。譬如說再過叁年,又是一種新的環境,你來了以後,還是要適應,你不能適應,還是要被環境淘汰掉。

  人啊,永遠是要去適應環境的,而不是環境來適應我們,別想,永遠不可能!譬如天氣熱了,我們就把衣服脫掉一層;天氣冷了,就再穿一層。你不能說一年四季就穿一層衣服,讓老天爺來適應你,這怎麼可能呢?只有我們去適應天氣變化、適應老天爺!道理就這麼簡單。

  學佛、做人就是這樣,永遠是我們去適應他,而不是讓他來適應我們。我們適應他,我們就生存,就活下來,就可以發展,結果還是他適應了我們。第一步,是我們去適應他,但是最後還是他適應了我們,他爲我所用。

  當我們兩個僵持不下的時候,我退步,結果我們兩個達成了協議,最後我的理想也達成了。你說是誰適應了誰呢?如果我們兩個僵持不下,我就是不讓步,結果雙方不能達成協議,最後兩個人的理想都無法實現,都失敗了。

  我們做人、做事,不能夠因爲一點點不和、一點點意見不一致,就不交流了,不去做事了!有時候雖然雙方有不同的意見、有分歧,但是更多的還是有相同的意見,我們爲什麼不把那多的、相同的先做完,把那些不合、不同的先放到一邊呢?我們不能因爲一件小事談不來,大事情也不做了。

  譬如我們拜一位師父,或者看一位師父的書,可能會因爲師父說的某一句話不符合你的思想、你不喜歡聽,就把這位師父全部否認了,把這一本書給扔掉了,把他的整個理論都否認掉了。也許你覺得不中聽的這句話,對別人來說恰恰點中了自己的要害,又是至理名言!道理就是這樣。

  我們學佛的人有一個通病:說佛多麼偉大、多麼了不起!實際上這只是對佛教徒而言,人家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道教徒,不說釋迦牟尼佛偉大,是不是啊?人家說耶稣、上帝偉大,說太上老君偉大。可見偉大不偉大,都是站在我們自己的立場上、自己的信仰上來講的。如果抛棄我們信仰的框框和範圍,再來看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對的!

  學佛要把過去的成見,就是已經形成的概念,打破掉,跳出來,這樣你就解脫了!所謂的沒有解脫,不是誰把我們束縛、捆綁起來的,都是我們固有的成見,原來形成的概念把我們套得太深了!

  譬如說我們佛教裏面有一個規矩:和尚不能跟別人握手。我當初落發的時候,我師父就告訴我說:當和尚有許多規矩的,不能夠這樣,不能夠那樣,不能握手的!我說我學佛第一步就不遵守這個規矩,所以我這個和尚也握手、也合掌。只要是對方把手伸過來,我絕不會回避,我絕對不會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和尚不能握手!”只要對方把手伸過來,我馬上也把手伸過去。你合掌,我也合掌;你伸手,我也伸手。

  還有一種學佛的人,自己吃素,要求家裏的人也都吃素;自己的筷子、碗,不讓別人碰,別人碰了以後,就氣得要死!這樣,你周圍的朋友怎麼會接受你呢?我不知道,碰了你的碗、碰了你的筷子,你就把我罵一頓!或者嘴上沒罵,肚子氣得鼓鼓的,心裏還在抱怨。帶著這種心態來學佛,就學不好,別人也不會跟著你學佛!佛就是替衆生消業障的。

  因爲人家不了解佛,只能通過你這個學佛的信徒來了解佛。實際上我們學佛,從某種意義上講就代表佛的形象,代表佛的手、佛的口、佛的心!人家不了解佛,只能夠通過我們佛教徒來了解佛。

  譬如說你是我的徒弟,人家不了解萬行,要通過他的徒弟來了解萬行,如果你這個徒弟了解師父,你講出去,有可能人家就了解了你的師父;如果你自己不了解師父,人家通過你嘴巴裏了解到的這個師父可能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了解佛,如果你了解得不對,就容易引導周圍的人誤解佛教!

  好了吧,今天就講這麼多,我也不知道自己講得對不對?!

  ……

  問:叁界未成的時候,也有很多生命,如果這個生命原來就是叁界內形成的,不是在叁界外形成的,那他修行有沒有可能突破叁界呢?究竟有沒有生命是在叁界內形成的呢?

  師:我們叁界以內的生命力,它也是從叁界以外來的。從叁界以外來到這個地方,又把叁界以內的給帶走掉。它互相在這裏轉,一個力量在轉,轉到下面是叁界以內,再轉到上面,就是叁界以外,就這樣轉。所謂的“六道輪回”,就是這樣轉!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轉來轉去,這個圓形的東西,就這樣轉來轉去,你想停都停不住!

  問:那這樣我們不知道自己以前是誰,如果它是叁界以內形成的,修道也出不了叁界,不就白修了嗎?還修得了嗎?

  師:修得了,修得了!

  問: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希望了?

  師:都有希望、都有希望!我們本身就是來自叁界以外的生命體,我們來到這個叁界以內、這個娑婆世界幹什麼呢?就是要淨化這個娑婆世界、加持這個娑婆世界的!可是由于長期留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自身形成了很多習氣,貪、嗔、癡的習氣,結果忘掉了自己的使命了!

  譬如說,你們本來是要到東華寺來做義工的,可是你來到這兒以後,看到東華寺的人都很懶、不幹活,你們也不幹活了,你們忘掉了自己最初來東華寺的目的是幹什麼的。你們是來幹活的,不是來跟東華寺常住的出家人、常住的居士來攀比的。結果你看到我們這裏的人不幹活,你們也不幹活了,就是這個道理。

  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你們被境所轉!如果說你的靈性沒有完全睡著,還處在一種蘇醒狀態,你來到東華寺,哪怕是這裏的人都不幹活,你一個人還是幹活,因爲你知道你來東華寺的目的是幹什麼,你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自己最初的動機、出發點是什麼!凡夫呢,本來是帶著很強烈的心到這裏來,結果一到這個環境,就被這個環境同化掉了,忘掉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我們從叁界以外,來到這叁界以內的目的,就是爲了加持娑婆世界、淨化娑婆世界、喚醒娑婆世界的衆生。也就是說,我們本來是要度衆生的,反被衆生度了!

  問:出了叁界以後,那些高層次的生命,除了您剛才說的是來加持這個叁界以內的生命的以外,有沒有因爲它變壞了、發沈了而掉下來的呢?

  師:沒有變壞的。就是說我們在座的將來必須還要回到叁界以外的天。叁界以內有天,叁界以外也有天。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就是叁界以外的天!爲什麼我們現在走不了,就是因爲沾染叁界以內的習氣太重了,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你對什麼放不下,就會因什麼而輪回!

  你放不下你的丈夫,就因爲你的丈夫而輪回,還要來;你放不下你的子女,那麼下一次還要來;放不下你那100平米的房屋,也還要來!爲什麼輪回呀?就是因爲你有所住、有所貪戀、有所放不下!你對什麼放不下,就會因爲什麼而輪回。

  你對娑婆世界的東西有一樣愛好,就會因爲這一樣愛好而輪回,還要來!你的理想多、抱負大,如果你這一生的理想、抱負沒有達成的話,還要回來實現你的理想、實現你的抱負!譬如說我要建東華寺,如果我這一輩子建不成,還要回來建東華寺。可是我現在不是這種心態,我活著的時候建,死了就不管了!我就不會因爲東華寺沒建好,我再來輪回。

  

《降伏其心 叁 信佛與學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