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命終時”的真正含義
你們在打坐瞌睡的時候,自家跑到哪裏去了呢?是否能夠看到自己這個“四大”坐在下邊打瞌睡呢?在座的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縱然你有這個境界,那麼當你離開“四大”的時候,看著你在打瞌睡的這個東西,它是否知道自己的去向呢?有人修到這個程度,但還是不知道自己往哪裏走。
明師、佛菩薩接引的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我們還不能夠修到脫離“四大”的話,明師怎麼接引你呢?佛菩薩更沒有辦法接引你!那就只有等到死的時候、當脫離四大的時候,才能來接引。除此之外,在活著的時候,明師、佛菩薩是接引不了我們的!
《彌陀經》上有一句話講到:“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才能接引我們。那麼大家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呢?通常大家都是“以文解義”,把它理解爲“人到死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我們”。因爲經上寫的是“臨命終時”!實際上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許多人都把它理解錯了。
佛法真正的精神是注重“當下”!也就是說注重活著的時候,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死後。如果你活著的時候解脫不了,指望臨終解脫,把握性是太小、太小了!
過去也確實出現過“中陰身”得度、“中陰身”成就的人,但是究竟有幾個這樣的呢?可以說如同鳳毛麟角!我們不能夠拿著鳳毛麟角來理解爲是佛法的精神。
《彌陀經》上講到“五濁惡世”,“五濁”也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這是一種順序排列,爲什麼把“命濁”放在最後,而把“劫濁”擺在第一位呢?前面四濁我們不講它,講最後一濁——命濁。
何爲命濁?也就是我們通過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妄念的“根”斷絕了,煩惱降伏了,四相超越了。一個超越了四相的人,他已經沒有煩惱了,他生死的根已經沒有了,他也就超越了“命濁”。真正的臨命終時的含義,就是超越了“命濁”!絕對不是指臨死咽氣的時候。
超越了命濁的人,彌陀自然現前,那也就沒有生與死、來與去。若有來、去的不是佛,更不是道!佛與道是無名無相、無來無去。如果一個人“命濁”結束了,他已經跳出了叁界。
大家是否還記得上次到我們這裏來的“老齋公”?當初我們見到他的時候,問他多大歲數了,他回答說“兩歲”。當時好幾個人說他是個“瘋子”!在胡言亂語。也有的人從側面去理解:何爲“兩歲”?生一歲,死一歲!意思是說我已經超越了生死。他看出大家不理解他的意思,他馬上又說:我八十歲了。大家都相信!他經常罵那些到他身邊來的人,因爲大家不懂他在說什麼,他只能裝瘋賣傻罵大家!
爲什麼讀經書的人大都是以文解義?因爲你沒有內在的實證功夫,只能從字面的意思去推敲。而所有的經書是聖人悟道後的思想心得,是他們對佛、對道的認識。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講,還沒有入道、更沒有證果,來讀那些證了果的聖人的作品,怎麼能夠讀得懂呢?只能憑著我們的小聰明,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所以佛說:依文解義,叁世諸佛都在那裏喊冤枉啊!
大家把《彌陀經》都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如果我們在念佛時能夠達到一心不亂,而且能夠保持七天的話,還要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幹什麼呢?我們自己就去了,就解脫了。而我們現在是連七分鍾的一心不亂都達不到!
這麼說來佛是不是給我們出難題呢?他明明知道我們七分鍾都不能達到一心不亂,可是他偏偏說:如果有人念佛能夠達到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才能夠往生淨土!
實際上如果你能夠在一念之間達到一心不亂的話,必然還會出現第二個一心不亂;能夠出現第二個一心不亂,就會出現第叁個……大家可能會說“一念”不亂,還不容易嗎?難道我們連一秒鍾的一心不亂都達不到嗎?達不到。根本達不到!所以《地藏經》上面講:“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也就是說閻浮衆生念念都處在散亂當中。
既然是這樣,我們生平的修學怎麼能夠儲存在阿賴耶識裏面呢?既然沒有把修學佛法的種子儲存進去,也就無法帶到來世受用!爲什麼我們這一世能夠聞到佛法、對佛法深信不疑呢?正是因爲在過去的某一世中,一念之間與道相應過,把這個種子種進了阿賴耶識裏面了,所以能夠帶到這一世受用!當我們聞到佛法的時候,內在的種子慢慢地就萌發了。
一個修學佛法的人,要想把這個種子種進去,除非你超越“四相”。《金剛經》裏講“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你有人我是非的存在,就意味著你永遠在煩惱堆裏面轉來轉去。
如果大家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不去聞、不去問,哪裏會有煩惱是非呢?爲什麼大家做不到呢?因爲沒有超越“四相”。
四相中爲什麼把“我相”擺在第一位?因爲超越了“我相”,後面的叁相是很容易超越的。如果“我”都沒有了,哪裏來的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呢?就像是六度裏的第一度“布施”一樣,如果大家把“布施”這一法修好了,後面的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隨之而來!
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我相”了,“布施”這一法你就修成了,爲什麼我們不能夠“布施”呢?就是“我相”太重!“布施”不僅僅指施舍財物,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列到布施中來。吃飯的時候,我讓你先吃;走路的時候,我讓你走在我前面;你罵我的時候,我不還口、讓你罵;在辯論的時候,我不跟你辯論,這些都是布施。有個師父在這裏講法,你來聽,這也是布施。
正是因爲這一法太容易修了,所以我們都修不好!都喜歡去修一些高難度的。爲什麼大家都喜歡修高難度的呢?都是“我執”太重!因爲你接觸一個高難度的、超越一個高難度的,就認爲是自己勝利了!從表面上看,你的確是勝利了;從實質上講,你的“我執”又膨脹了一次!
不敢布施的人,是因爲有“我相”;我相沒有超越的人,是因爲“命濁”沒有突破。也就是怕死。一個命濁超越了的人,就是一個已經超越了生死的人。一個已經超越了生死的人,還會有“四相”嗎?既然沒有四相,“布施”這個境界,他早已經突破了。真的能夠達到要左眼給左眼、要右眼給右眼,以“身、口、意相供”,那不值一提!
回想起當時我對拉蒙師父講到供養身、口、意的時候,他哈哈大笑!把我搞得莫名其妙,很不好意思。現在回憶起來,我當初真是說大話!敢把身、口、意供養給佛菩薩的,或者說能夠把身、口、意供養給佛菩薩的,他必然超越了“四相”、超越了“五濁”,“六度”早已經修好了!
你們可以想一想,五濁、六度、四相都超越了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這種人,才能夠達到把身、口、意供養給師父、供養給佛菩薩、施舍給衆生!
前些日子有一位女信徒來到這裏,說要拜我做師父,她說要把身、口、意供養給我,希望我給她皈依!我叁天沒給她說皈依,結果跑掉了。他的願力不輕哪!能夠做到把身、口、意供養給我!結果給她皈依晚了一點,就跑掉了!
你們以後出去弘法,碰到這樣的信徒怎麼對待呢?你們是否願意在這種信徒身上下功夫呢?這種信徒,早晚都會得罪他,不值得在他身上下功夫!
心量太小的人,根本沒有辦法成就,不管你幹哪一行,學佛還是不學佛,乃至說你做世間上的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成就。因爲你沒有這個“量”,沒這個容器!想幹多大的事,必須要有多大的容量。也就是說要有多大的承受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打著“學佛”的幌子,但是我們很少想過,我們打的這個“幌子”太大了,我們舉不起來。我們都打錯了,結果使自己活得很累!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僧不僧、俗不俗。如果打的是出家人的牌子,那你還活得輕松一點、自在一點。因爲出家人未必就想成佛嘛!只是出家而已。
也許我們學佛的人跟社會上的人相比,名利心比他們小一點,可是我們在另一方面的名利心、欲望,一點也不次于世俗上的人!雖然彼此追求的不一樣,但是這兩種追求都是欲望、都是理想。而且我們的欲望比俗人的欲望更大,想“成佛”!想“了脫生死”,這種欲望還不大嗎?
社會上的人只想賺點錢、發點財,生活過得好一點。他們才是活在當下,而我們卻是活在未來、活在理想的王國裏面!可是佛法對于上上根器的人來講,是沒有來世、沒有叁世的,只有這一世。這一世也沒有,只有當下!對于中根器的人來講,是有這一世;對于下根器的人來講,有叁世。甚至有四世、五世、六世、更多世!
好,現在大家可以在自己內心問一問自己,你相信幾世?你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哪一世?你們心中的答案,就是你們的層次、就是你們的根器!
密宗講的“即身成就”、禅宗講的“當下頓悟”,淨土宗講的“自性彌陀顯現”、“心淨即佛土淨”,這些指的都是今生今世,就是指“當下”!沒有講來世。如果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臨終,肯定你臨終成就不了;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注定這一世一事無成!這就好比我們把今天的工作放在明天,希望明天能夠完成,那你今天肯定完不成。等到了明天,明天你也完成不了!因爲還有明天複明天。
佛經裏面講到“劫無定數、以心超越、以心而定”。往往我們把劫理解爲很長的時間。因爲一個小劫就是一萬六千八百萬年,何況一個大劫呢?!可是無論“劫”有多長,我們一念之間就可以超越!因爲“心念”完全可以超越時空。爲什麼還要等來世成就呢?
佛經上明明告訴我們“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曆僧祇”就可以獲得法身。何爲“十地頓超”呢?,意思就是說當下之間、一念之間就可以超越十地菩薩。不經叁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
我要問大家一句:你怎麼知道這一生不是最後一世來成佛的呢?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已經修了叁大阿僧祇劫了?怎麼不認爲這是最後一劫的最後一生、一世呢?爲什麼大家不敢這樣想、這樣認爲呢?因爲你不是這個根器!…
《降伏其心 二 “臨命終時”的真正含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