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們不會對佛法有任何的懷疑。代替懷疑的是,他們連一刹那考慮修佛法的可能性都沒有,就會完全否決它。單只是對佛法是否是真理有一些微的不確定,都會變成你自己輪回之力減弱的真正因素。
《克西禘噶爾巴經》說:如果沒有成就叁摩地,光只是累積善業,是沒有意義的;心與從心所衍生的將很貧乏。
《金剛烏市尼紗本續》說:假如你把覺識均勻的歇在原本實相中,那兒沒有叁昧耶、沒有咒語念誦、毋須持金剛杵和鈴,你成就了離于那十樣[90]的果。
《大烏市尼紗經》說:禅修法性的深意,一天所得來的功德,大過聽聞佛法很多劫。爲什麼?因爲它使我們遠離生死。
《杉發熱贊揚論》說:藉由真正大手印禅修,偉大禅修者獲得不變大樂本性的全知。在此生達到佛果。
《大力蓮花本續》說:“悉地”不是獨存的,實際上,它指的是菩提證覺心。“悉地”是成就與證悟的顯現。
帝洛巴說:累積了一千劫的黑暗,能被一盞燈驅除。同樣的,在一刹那間,你自心的明光,能夠驅除累積多劫的無明、罪障與蒙蔽。
《月燈叁昧經》說:一個能維持寂靜叁摩地的行者,能無困難的得到佛陀殊勝的大小印記與相好、佛的十八種品質、大力、無畏和(證悟的)事業。
《叁布特大本續》說:簡短的說,要無數百萬劫方能得到的佛果,能夠在此生達到體驗無上的大樂。你能達到金剛持境、一位世界之帝王或八種大悉地成就。此外,你會得到心裏所向往的。
《原本智精要》說:或者一旦棄置身體,毋需費力即可成就“正覺”。
如此,修行有數不盡的益處。最好的情況就是在今生即身成佛,或者是在死亡時,當外在呼吸停止時成就佛的法身。中等的情況是當身體與心分開時,憶起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雙運的意義,而成就與本尊不分的報身佛。據說有二十一種方式是,根據個人的特殊根器可以達到佛果。最次的方式是名“歇于化身淨土中”。據說祈願誕生佛土的話,你將會誕生在那兒。
針對此,瑪幾拉准說:除了極樂淨淨外,沒有達到八地菩薩,就無法誕生在至高淨土中。要到達中等淨土,一個人至少一定要以禅修來去除微細心結蒙障(煩惱障),否則就無法誕生在那兒。至于五淨居天如“色究竟天”與“楊柳宮”[91],一定要已經達到“見道”,也就是在去除我執後,他已經看到法性,否則無法誕生在此處。但即使還沒有到達“見道”,如果一個人沒有破損任何的叁昧耶戒,只要精進于祈禱和累積功德的話,他也可能可以誕生到一個小的淨土如兜率天,但這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一個有心結的人,是完全無望誕生到佛的淨土中。
但是,護佑主阿彌陀佛自己曾經允諾,藉他祈禱的願力,任何人都能夠轉生至他的淨土。所以,你應該以身語意,努力祈禱轉世入極樂淨土。去除疑惑、不確定與靈修惰性,而以宏
大和迅速的肯定與熱忱,憶起極樂淨土的榮耀與益處,並祈禱。極樂淨土有幾點勝于其它佛土:它更偉大,因爲有心結的普通人,能夠誕生在那兒。而且,假如你誕生在那兒,你所期望的事物,在你想到它們時就會立刻成全,你甚至不會被微細心結所染汙,也可以從那兒到別的佛土。因此,它比較殊勝。極樂淨土有不可思議的益處,包括在此處,比在其他佛土更能迅速證得佛果。沒有別的淨土比極樂淨土更近,所以精進祈求轉生,在此是極端重要。
要轉世到最崇高的淨土,一定要達到八地菩薩才行。中等淨土,一個人必須已經去除粗巨和微細的心結蒙障。要轉世至淨居,一個人必須已經無“我執”和“法執”。假如一個人沒有破叁昧耶戒,以純淨願力祈禱,他也許會轉世到兜率天。身爲大圓滿行者,你必須守叁昧耶戒和持續修行,直到你達到“融入法性”,這是大圓滿最終的證悟。在這段期間,你必須持續聽聞與思考佛法、持續禅修,而且注意行爲與業果。你也必須不斷的培養念住、正知與謹慎的良心。
對于有心結的人,還有一個機會能幫助他們轉世到佛的淨土。護佑主阿彌陀佛允諾任何都能因他的祈願之力,而進入他的淨土。因此,以你的身語意,專注在此目標上,例如念誦密乘岩藏法裏的轉世入極樂淨土禱文會很好。西藏佛教四個派別系都有很多這種禱文,中國佛教也有。它們就像已經煮好、可以吃喝的食物與飲料一樣。
以完全的確信與熱忱,憶起極樂淨土的益處,並祈願你能夠投生于彼。你也許在從事世俗事物上很起勁,但在佛法修行上你就很懶散,這是因爲“我執”的關系。我們認爲自己很重要。我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物都很重要。我們甚至會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是爲了幫助衆生,但實際上是爲了自我的滿足。然後,我們遮蓋這個自我中心的想法,說:“這是利他、這是爲了佛法與衆生。”這就像水餃包著腐臭的肉餡一樣。
假如我們觀察印度、中國與西藏的成佛者、學者、成就者、瑜伽士,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是漸進的修持佛法,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修行方法,持之以恒的修下去。佛陀教導八萬四千法門,但他並沒有說,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全部都修。更正確的說,在這個如海教導裏,我們必須確定,什麼才是適合我們的。我們必須找出修哪個法門,才會真正減輕我們的心結。
當你轉世入極樂淨土時,你可以立刻到其他佛的淨土。一旦你到別的淨土,你可以聽聞與修習佛法。然後,你回到極樂淨土,在那裏繼續修持。
如此,《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大寶積經》《阿彌陀佛榮耀經》《妙法蓮華經》《鼓聲陀羅尼》與烏金仁波切的教導,都說,除非你犯了五種無間立墮重罪或者丟棄佛法,只要你專一祈禱誕生在那個淨土,你就能夠轉世至極樂淨土。此外,據說虔誠祈禱十次後,就能誕生到那兒。那是因爲阿彌陀佛祈願之力,所以,祈願往生這個淨土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句西藏格言說,用一個雙頭的針很難縫製任何東西。同樣的,假如你的心有兩個尖端(叁心二意),就很難完成任何事。因此,只要你沒有犯五種無間立墮惡行,或者沒有丟棄佛法,如果你全心全意祈禱轉世入極樂淨土,你就會到那兒。雖然經上說,虔誠祈禱十次後你就會到那兒,但不要以此做爲你祈禱與修行時叁心二意的藉口。不要只禱告一遍或十遍,而是持續在所有時間都禱告。
在西藏羽口區有一位洽摘上師,他指導幾千個比丘。很多比丘都非常精進禅修與閉關。有一天一位瘋癫的比丘,從安鬥區南部來看他。洽摘上師問這位比丘他在修什麼?比丘回答:“大禮拜。”然後他又問這位比丘:“除了大禮拜外,你還修什麼?”比丘回答:“金已經做了幾十萬遍的大禮拜。有時我做大禮拜時,同時向蓮花生大士或阿彌陀佛祈禱。其他時候我
做大禮拜時,同時念誦觀自在菩薩的六字大明咒,或者是金剛薩垛的百字大明咒。我對我的修行有一點擔心,因爲當我向蓮花生大士禱告時,我不曉得阿彌陀佛與金剛薩垛會怎麼想?然後,當我祈請與問候金剛薩垛時,我又擔心蓮花生大士會不高興我那麼叁心二意。”
這個人是在修行嗎?是的,但他的修行不是真的,因爲即使他很用功,但他沒有了悟佛法的要義。簡短的說,這種不專一的態度帶來危險。假如我們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很長,我們可能有時間用這種自助餐式的態度來修佛法。但我們的生命是很短暫的。事實上,我們任何時候都可能死亡。很多狀況,會導致我們的迅速與突然死亡,如疾病和意外事件。當我們回顧自己的生命時,我們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又讓我們成就了什麼?我們好像才剛剛生出來,但時間就飛逝過去了。依賴長期計劃是不切實際的,最後我們的生命就這樣虛擲了。
看中國、鳊和西藏修佛法的乞食者,生活得很簡陋,完全虔敬的修行,最終,他們得到解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些聰明與有才智的人,把自己對名聲、稱贊和權力的欲望,摻雜到他們的佛法修行裏,即使他們再精進,也只會轉世入金剛地獄。阿彌陀佛看到衆生可悲的狀況,以大慈悲心祈禱,讓還有心結的衆生,能夠轉生入極樂淨土。
我們看看自己的自重感、驕傲、自大和自負。這個的根基是什麼?假如我們真正看清自己的狀況、自己是如何被心結製伏,我們就沒有值得驕傲的立場了。實際上,這是值得悲泣的理由,而非高興的事。所以,祈禱誕生在極樂淨土是很重要的。
回向,就像能夠引導禱告之馬的缰繩。回向,徹底的成全利己與利他。
佛法修行就像騎馬。回向修行的功德,就像用馬鞍與缰繩來引導馬,或以一個比較現代的比喻,轉動車子的駕駛盤。當你要轉彎時,重點是不要等到太晚才轉。假如你的馬往山崖邊走去,你不應該等到它已經從峭壁掉下去了,才勒住馬。你一定要預先看好在哪兒轉彎。同樣的,如果你拖延修行,想等到快死之前才修的話,就太晚了。假如你一直到死前,都只是在犯惡業,而沒有修佛法,死亡時你就會被自己的惡業牽著走。它們會掌控和推動你往不想去之處。現在我們有機會修行佛法,爲死亡變遷做好准備。我們已經擁有珍貴人身的五種個人與五種環境的圓滿。我們有八種閑暇。因此,好好的利用這個機緣,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拖延修行。
在加拿大,有一位有成就與才氣的比丘,叁年前他發現自己得到癌症。他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目前他只能喝流質的東西。雖然這些年來,他病得很厲害,但他還是一直在修行。有一些人看到他快要死了,感到很難過。但再想想後,他們會說:“然而,他了解到佛法的價值,並且真正在修行。此外,他會在純淨佛法修行的陪伴下過去。”相反的,人們應該爲我們這些還在追求其他事物,與沒有真正修行的人感到難過。實際上,誰知道我們會不會比他先走?
《大寶積經》說:菩薩,如果布施後爲證悟回向功德,這會利益所有衆生,而且在自我的成就上有數不盡的助力。
假如我們在行善後,爆發出嗔恨心或妒…
《解脫大道 大手印與大圓滿雙融實修教導 第九章 以回向來密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