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公師訓集錦▪P2

  ..續本文上一頁天,亦可變化氣質。

  吾等學佛最大目的是“了生死”,有學問發大心者,可學大乘,一切犧牲自己利益衆生,辦一切事皆爲令衆生得好處。如華嚴經回向品所說。若能力不夠,則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深信因果,老實念佛,亦能了生死。

  學佛交朋友,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看那個不守戒律的則敬而遠之,否則日久薰習,隨之學壞矣!咱就算沒職業,也要保住人格,賣土豆、要飯都可以,武訓乞丐都成功。因此不論錢有多少,學問如何,有人格即是善知識。

  余之功課,無論多忙,必定要做。汝今學佛眼前求消災免難,將來則須求得一結果,若眼前不能消災免難,將來不得往生,則是一場胡鬧。”

  多言傷人

  文:芹生

  雪公言:“古人有言:“多言傷人”說好話說多了,好話也傷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沈默,孔子也言:“敏于事,慎于言”口爲禍福之門,“口”是出大毛病處啊!”

  人必自侮而後人悔之

  雪公說:“你們讀曆史,舉凡國家要滅亡,都是內部先出問題,先壞在自己身上。唐太宗,他那麼能,也是亡在內部。”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一個團體或國家的興衰存亡,都是如是發展衍生的。因此 雪公當年爲弟子們講曆史,講到楚漢相爭鴻門宴,樊哙帶劍擁盾入,嗔目視羽,頭發上指,目眦盡裂之神情姿態時,便感慨道:“國之將興,連販夫走卒都有帝王氣象。”

  省其心察諸行

  雪公雲:“衆生有身,擡手舉足,無不是罪。省其心,察諸行,無可慚愧時,便是消業的消息。”

  吃虧即是占便宜

  雪公雲:“我實在有特別的經驗。我渾身是瘡疤,一生吃了不少虧,但到後來卻占便宜了。我學佛這幾年,那一條害過人?我有叫你們害人去嗎?我不只一次遇到極困苦之事,到時都化險爲夷,這是天理人生啊!你們都是有用之才,只是受的教育不行。而人人果能都如法,也就用不著聖賢了。凡有自己懂,別人不懂處,此時要多加諒解,世間不懂禮的人太多了,總要加以原諒!”

  一天不死一天幹

  文:司晨

  雪公太老師在七十四年明倫美術班結業典禮的時候,告訴結業的同學們說:“學習是沒有畢業的,永遠不畢業,活到老,幹到老,一天不死,一天幹。沒有休息的。”雪公太老師就是這樣用各種的語氣,來做爲學生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心中有了歇止的念頭,學問、道業都將停滯不前,而有所退轉。

  要用“好的給大家吃”

  文:弘超

  每年四月八日佛誕節遊行,蓮社都會准備一、二千份便當與蓮友結緣,而老恩師必定會參加遊行,除了看遊行隊伍並勉勵蓮友外,都會到終點站,關心的垂詢:“今天的便當有什麼菜?”因爲末學忝爲便當組,趕快打開一個請老人家過目,老恩師總會說:“好!”“要用好的給大家吃”,才笑咪咪地招呼大家,然後離去。

  今年佛誕節後二日,正是 老恩師生西叁周年紀念日,想起老人家平日對每一位蓮友的關懷,希望大家吃得好,吃得衛生。這就是 老恩師慈悲的心懷。“要拿最好的給衆生”,也是儒家素來對人要厚道的仁心。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嗔癡

  文:德因

  雪公雲:“修行離開戒、定、慧,當生不能成就。淨土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如果修淨土宗不守戒,也不入定,將來怎麼成就?” 雪公一生弘揚西方淨土念佛法門,而不時勉勸大衆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帶業往生 乘願再來

  文:慧願

  雪公雲:“淨土宗是大乘法呢?還是小乘法?小乘是光管自己,自己成功了,就不管別人,成就的局面小,羅漢、緣覺就是小乘。淨土宗爲大乘法。大乘法有大乘的條件,什麼條件?大乘法必得廣度衆生,因此淨土宗有兩句話,大家必得記住,即“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帶業往生,不叫“證果”,叫“往生”。乘願再來,是說得有一個願力,永遠回來度衆生。我在此也只是當錄音帶,談不上度衆生,自己還是一團糊塗,什麼也不懂得,如何度衆生?若是往生西方以後,到那裏斷惑、開智慧,再回來,才是乘願再來,才能永遠度衆生。這是大乘了吧!”

  念佛有祝禱歸依 加被救度之意

  文:富枝

  雪公恩師曾雲:“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有祝禱、歸依,求佛加被我,求佛救度我之心。存至誠恭敬的心理念佛,必定靈驗。”

  去繩捆索綁

  文:富枝

  雪公恩師又曾雲:“世間一切物,皆是累贅,皆是繩捆索綁,無一物真實寶貴。凡夫看不開,舍不得,放不下,因此身心受累,不得解脫。行菩薩道,度化衆生,布施第一,無論何物,一概舍得布施。即是去累贅,去繩捆索綁,去塵沙惑,才無牽挂,臨終心無挂牽,才能解脫。”

  沒有壞學生

  文:安素

  雪公說:“我的學生沒有壞學生,凡是不聽我教誨,變了質的,就不是我的學生。”每當耳畔響起 雪公殷殷的叮咛,就深恐自己的言行,沾汙了 雪公恩師的令名。

  做人應有血性

  文:淨清

  有一次錢地之老師拜訪 雪公,錢老師談及他個人在抗戰時之熱血表現後, 雪公隨即轉謂旁弟子說:“記住,人要有血性才能成功,要沒血性,連做賊亦不成。”末學聽後深感之。

  強哉矯

  文:頑石

  有一年臘八, 師要同學們各作一首詩。 師在寒夜中駕臨蓮社爲我們講評。末學作了一首律詩呈交上去。

  師評曰:“你很用心。可是有一層很要緊。我跟你說,年輕人不可有衰喪氣。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至死不變強哉矯。越是困難,越要振作。” 師的當頭棒喝,令末學此生難忘。

  今 師已往生,要再與 師共聚一室聽經論道,已不能再得。但 師卻已用他的一生爲“強哉矯”做了最佳的诠釋,留下了最好的典範。緬懷 師恩,但覺 師那慈祥而莊嚴的音聲仍萦于耳際,聲聲叩入心扉;而當時情景,亦猶在目。

  從小地方規矩起

  文:智安

  雪公教導弟子說:“你的飲食起居都亂,你的心能定嗎?你念佛能一心嗎?大家平素要訓練自己物有定位,一張紙放在那裏,都要有個定處,從小地方規矩起,念佛才能得到一心。”

  君子儒

  文:智安

  雪公說:“小人儒不爲利,只爲名留後世。

  君子儒爲了道,注重正心修身。”

  爲誰辛苦爲誰忙

  文:韋中

  每次 雪公講經授課,弟子們均深爲不忍,覺得老人家太辛苦了。 雪公雲:“我站著講辛苦得死!不辛苦也得死!只要你們大家後來都成了佛,那我也就很高興了。”

  專念佛號

  文:茂原

  後學第一次拜見 雪公老師談話錄:

  師:汝學佛幾年了?看了什麼經?專念佛號嗎?

  答:吾專念地藏菩薩聖號兼念觀音菩薩聖號。

  師:汝念阿彌陀佛,就等于念了一切。

  答:吾已誦過很多遍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很久了,一下子改過來,恐不太習慣。

  師:汝可專念彌陀聖號,兼念地藏菩薩,專念的可以增加,兼念的不必增加,後來漸漸的就會專念阿彌陀佛了。汝念阿彌陀佛,地藏菩薩也會高興,地藏經也勸人念佛的。

  汝應專持彌陀洪名,不可參雜或兼修,否則臨命終時用不上來。譬如兩軍打仗,敵人來了,武器這麼多,不知拿那一件好,一猶豫就完了。

  師:汝早晚課做了嗎?

  答:做了,但做的不好。

  師:汝怎麼做課?

  答:吾念往生咒一百多遍,打算以後念至千遍。

  師:不必!不必!汝專念佛號就可以,有時間的話,功課可以這麼做─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叁或七遍,再專持彌陀聖號。

  問:汝看了那些經?

  答:〈吾看了……經〉。

  問:看佛書不可雜。最初可看淨土叁經,徹底看。阿彌陀經可看彌陀要解講義〈圓瑛法師著〉,多看幾次。再看行願品與勢至圓通章,淨土五經研究了,再有余暇可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注〉,若想弘法,應看之書以後有機會再說。

  中國人應讀中國曆史

  文:永芳

  在 雪公恩師座下,最被感動的一句話是“凡是中國人都要讀中國的曆史”,這句話充分表現出民族意識,而且若能照著去做,收獲會很大,“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曆史是一面鏡子,讀曆史可以明白興亡得失的道理,可以了解中國人特有的忠義精神,可以增加許多膽識和經驗,眼光會看得更遠,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會看得更清楚、更透澈,自然也更有使命感。身爲中國人,能不讀曆史嗎?

  言必行

  文:靜舉

  記得前年,曾與中原慧智社學長一同拜見 雪公恩師。 師曰:“凡事,說了一定要做,做到了才可說”這句話一直深印在心,尤其身爲 雪公弟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時時回回

  文:美津

  某日,侍 師于車座內,停駛于慈光圖書館前,勝陽兄入內辦事。當時,有一女學生,從館內走出,忽見 雪公坐于車內,便從手提袋裏,取出鋁鉑包裝之牛奶一瓶,虔誠供養老師, 雪公慈祥接受後,轉問後學女生何名?後學答:“不知也。”不久,勝陽兄回到車內, 雪公再追問他:“那女生是誰?”答:“林XX” 雪公點頭說:“好!回去再給她回向。”原來,老人家再叁追問女生姓名,是要將那包牛奶帶回家供佛,並回向給那位虔誠的女生。 雪公老師平素凡有可用、可食之物,無不先供佛回向後再使用,即便是一小包的牛奶,亦複如是,此即老人平日所教“時時回向”也。

  贈言

  文:淨宏

  民國七十年暑期的明倫講座,第一次在 雪公恩師座下,親沐法雨。記得老恩師在結業典禮上,以叁句話贈別與會同學。第一、遠離鬥诤;第二、謙恭去慢;第叁、去疑生信。這叁句話實在是處于當前時局,處世修學的叁件法寶。

  立定腳跟

  文:蓮平

  雪公雲:“人人均念念不停留,起念即隨緣。佛亦起念隨緣,而佛所隨皆菩提緣,吾人則隨煩惱緣,此怎行?汝等須記住:立定腳跟,則社會有汝之地位,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汝之地位。”

  時時隨喜

  文:聖揚

  雪公每天亦看報紙,以知天下之事,每當看到報上載有好事,…

《雪公師訓集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