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公師訓集錦▪P3

  ..續本文上一頁則高興萬分,隨口贊歎。見有壞事,就哀聲歎氣,表示遺憾。他講經時勸大家要“時時隨喜”;講論語時則勉勵學生要“恥獨爲君子。”由此可略窺 雪公平素之存心。

  不強人所難

  文:和光

  雪公老師在臺中,創設有不少慈善機構,這些機構均須有人加以發心護持,始能推動。但 雪公向不強人所難,勉強某人發心。老人家凡事均率先身教,犧牲奉獻,施財、施法。于是大家深受感召,善芽發冒,就這樣形成一股道義結合,人人樂于行善。

  火中蓮

  文:淨持

  初學佛,佛在眼前,總是急切地想要擺脫火宅,對于俗務,極爲不耐;于是,從臺北來到臺中,以爲臺中是個清涼池,應當更有利于修行。沒想到,尋獲教職,依然是煩心事多,工作壓力不減于前─想起追隨老人的時日無多,爲何偏向這些無幹的塵緣裏厮混?便興起辭職專修的念頭。某日,傍晚時分,也是接近學期尾聲時,筆者乃叩門求谒,禀告自己的想法。老人在聽完傾訴之後,只道聲:“孩子!你知不知道有所謂的“火中蓮”?”筆者當下心中一震,以爲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不容再問,便只向前一拜,帶著深思的神情告退。出來時,天色已暗,卻見遠近燈火輝煌。而今,每逢困境,便想起這句“火中蓮”,而不敢妄生退卻之意─原來清涼也者,不在職務清閑,乃在師友提攜。

  不發脾氣

  文:敬德

  雪公雲:“好學而能有結果,首爲不發脾氣,儒家懲忿窒欲,佛家戒嗔心,嗔乃根本煩惱,如起嗔心,火燒功德林,修道決不成功。”

  通達人情事故

  文:海珊

  數年前,後學課業告一段落,准備踏入社會工作時,曾前去請示 雪公老恩師,今後立身處事,應注意那些事項?

  老恩師言道:“在社會上,要注意不要跟人家不一樣,要內佛外儒通達人情事故。”

  在 雪公走後這兩周年,每憶師訓,總是無限追思。

  遠離名利

  文:弘安

  雪公叮咛弟子:“你們不能藉佛法開佛店,貪名圖利。儒家之書言“士”,有上士、中士、下士。下士求名,中士隱名,上士逃名。凡是沾上名利,道就減損。然而農、工、商、法、醫,自食其力者,不算爲貪。”

  貪則近貧

  文:淨毅

  雪公雲:“貪是愛的極點,凡事到了極處,就生變化,好比大寒之後,即是立春,大暑之後,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貪字,離倒楣便不遠了,貪則近貧,中國曆代皇朝,除堯舜讓位外,夏朝以後,均不得好結果。”

  隨緣消業

  文:智安

  雪公老師說:“人沒有不是帶業而來的,沒有一位是不造業的,所以不免長病。孔聖人尚且長病,何況凡夫!一般人長病就怨天尤人。我們念佛令叁業清淨,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罪業如果未消,仍是要長病。如果罪業消了,病就會好。”

  一點也沒用

  文:安素

  今人之毛病,不求種因,但希得果。 雪公曾雲:“念佛不如法,如空中寫字─一點也沒用。”(點乃雙關語)

  一諾千金

  文:芹生

  雪公老師說:“凡事萬別逞能,要辦的事情先計劃好,一旦答應人家的事就得辦,並且要辦得有始有終,這就要靠毅力了。我年輕時,就有這脾氣,即使碰破頭,也得幹下去,務必把事情給解決了。”

  碰釘子

  文:淨廬

  雪公雲:“大家要學禮,學察言觀色,你們讀書爲著要能開悟。在這世間,處處會碰釘子,吃虧都能長學問,好漢吃了虧不退,碰了多少釘子,還是往前幹。不是人才一碰釘子就不幹了,要知道即使你不碰釘子,上了棺材還是要碰釘子的。碰釘子是要碰到死〈入殓〉的啊!所以大家要通達人情事故。”

  給人家高興

  文:張慶祝

  早年跟著 雪公老師學辦事,有一次老師請進蘭師姐和本人到某蓮友家中幫忙,當時本人一聽到是到某蓮友府中,便向老師說:

  “老師!我們不要去,那位蓮友對我們不好!”

  雪公沈吟半響然後說:“爲什麼不給人家高興呢?”

  “給人家高興?”── 老人家常常就是這樣,用最簡單易懂的詞句,告訴了我這頑冥的衆生,原來學菩薩道就是要忍辱,就是要不念舊惡,就是要布施歡喜啊!

  每下一筆

  文:江逸子

  本人好丹青,每有作品,常向 雪公老師請益,老人雖不寫畫,然每一指點,都要言而中肯,某次,告訴本人說:

  “逸子啊!每下一筆,都是想到,這是要藏諸後世,留傳千古的啊!”

  如今每一執筆,思及老人家以“存心”“器量”,給本人殷切的勉勵,總無限感恩與緬懷!

  燈燈相傳 綿延不盡

  文:簡智果

  記得十多年前,有一次在臺中蓮社,舉辦大專佛學講座的惜別會上, 雪公老師也在座,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是“無盡燈”。節目主持人發給每個人一根蠟燭,然後把會場的電燈熄掉。

  在一片漆黑之中, 雪公老師點燃了手中的蠟燭,接著其他的師長,拿蠟燭向老師引火,接著,同學們再向師長引火,點亮自己手中的蠟燭,就這樣你傳給我,我傳給他,他又傳給別人,一傳二,二傳四,四傳八,八傳十六……一會兒工夫,整個會場一二百人手中的蠟燭,全都亮了起來。

  這時, 雪公老師說話了,老人家說:“一盞燭光,雖然很微弱,都能夠點亮幾百盞蠟燭,把黑暗的會場,照耀得如同白晝一樣的光亮。諸位同學,我們從佛經、從中國書當中,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就好像我們從“佛陀”從“孔夫子”那裏點亮了自己心中的蠟燭一樣,我們還要把這些佛法與優良的中華文化告訴別人,也點亮了別人心中的蠟燭。這樣子,大家就不會在黑暗中摸索,在五濁惡世中迷失了方向。”

  每當教師節的時候,我們會特別感念自已的師長,而如何來表示對師長最高的敬意與感恩呢?就是把心中已點燃的光亮,不斷的傳遞下去,讓它燈燈相傳,綿延不盡。相信這是做老師的,最感到安慰與快樂的事了。

  接受衆生的考驗

  文:蘇愛

  雪公在臺中慈光圖書館,講了將近二十年的華嚴經,華嚴經上講到菩薩的階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階位,當時便去問 雪公老師:

  “老師啊!爲什麼做菩薩,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和階位,才能成佛呢?”

  “因爲菩薩要接受衆生的考驗啊!”老師回答。

  雪公往生了,每當個人遇到逆境時,便想起“菩薩要接受衆生考驗”這句話,它會使我興起悲心,煩惱頓消。

  事忙先上帳

  文:淨德

  雪公言道:“從前生意人,每天招呼生意,非常忙碌,但是心中一定把握著二條規矩,即是“事忙先上帳”和“動物歸原”。再怎麼忙,也要把帳目記清楚。動過的物品,一定要歸回原處。生意人尚且如此,汝等讀書人,怎能不如此呢?”

  衆生啊

  文:莊貴

  民國四十年左右, 雪公初來臺灣,老人家一面施醫一面弘法。當時本人因膝下無兒無女,聽經聞法十分自由方便。後因舍妹産下一女嬰,擬送人領養,正好送給本人,當時曾抱此女嬰請 雪公看病,並禀告老人家想收爲養女之事。

  老師聞罷,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搖搖頭,歎了口長氣道:“衆生啊!”

  叁四十年後的今天,吾老女亡,非但養兒無法防老,還要撫養女兒二位遺孤。想想自己,若非愚癡至極的衆生,今日何以至此!

  淨土宗的特別處

  文:芹生

  雪公言道:“淨土宗的特別處,是先離輪回而後才證果。沒有證果就先離六道輪回,這個誰也不信啊!所以是難信之法。”

  將相和

  文:淨毅

  雪公雲:“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團體,要上下一心,和睦相處才會興盛。曆史上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將相不合,趙國就會遭到外侮。學佛的,叁賢十聖尚且忍中行,我下世後,大家無論如何只有“忍”字。”

  不耍大派頭

  文:任弘

  雪公常交代辦事同修:“大家默默的幹,但求真心實意。不耍大派頭,不作虛場面,受人之托,得忠人之事。凡事不要急急忙忙,要冷靜。不要讓道場變質。”

  何謂善惡

  文:願西

  雪公言道:“大家學佛,必須深信因果,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有人說善太多了,什麼才是善呢?惡太多了,什麼才是惡呢?學了佛就要守戒律,戒也很多,五戒是根本戒。凡是心一動,說話、舉心、辦事,都是爲公,爲大家,這樣就是善。完全私心滔滔,討人便宜,這就是惡。最大的惡—貪、嗔、癡,是根本煩惱,貪心,發脾氣,愚癡不信因果,都會害人。大家記住這點,就幫助了善根。”

  放下

  文:弘廣

  “老師,某人對不起我!”有弟子向 雪公訴苦。

  對得起又有何用?他愈對不起你,你就愈遠離他,少爲他操心。念佛須將眼前的名利是非,統統放下,放下心裏就幹淨,心裏幹淨,才可以與阿彌陀佛感應啊!

  怕吃苦之人

  文:張慶祝

  學人親近 雪公恩師將近四十年,四十年來,老人家在臺中施醫濟貧,講經說法,興辦慈善事業,造福無數的衆生,功德很大,但所受的委屈也多,每當逆境來時,老人家是愈挫愈勇,從不退轉菩提心,反而提振弟子們說:“我什麼都不怕,就怕肯吃苦的人。”

  肯吃苦的人,有什麼好怕?其實這是一句反顯的話,老人家對肯吃苦、肯犧牲的蓮友,總是愛惜有加,多方體恤,並慈語道:“好好幹,自有你的功德。”

  獨立

  文:弘超

  十六年前大學即將畢業,想到就要離開 恩師去服兵役,不知何時才能再聞師訓,心中實在難過非常。往後該怎麼做人處事?如何學佛念佛?對于人生應何去何從?真是千頭萬緒、彷徨無依,于是請示老人家,懇請爲中區大專佛學社團即將畢業的同學開示,老恩師一口氣答應,當下約了時間、地點在老蓮社小講堂。

  期盼著,這一天終于來到,晚上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小雨來了,心想下雨天老人家怎麼來?就帶著傘,趕到正氣街去接老師,走啊走的,在合作街和信義街交叉口,忽見一長者撐著傘,慢慢地走過來,連忙往前一看,那不就是老師嗎?趕緊走向前叫著說:“老師,您老…

《雪公師訓集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