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高兴万分,随口赞叹。见有坏事,就哀声叹气,表示遗憾。他讲经时劝大家要“时时随喜”;讲论语时则勉励学生要“耻独为君子。”由此可略窥 雪公平素之存心。
不强人所难
文:和光
雪公老师在台中,创设有不少慈善机构,这些机构均须有人加以发心护持,始能推动。但 雪公向不强人所难,勉强某人发心。老人家凡事均率先身教,牺牲奉献,施财、施法。于是大家深受感召,善芽发冒,就这样形成一股道义结合,人人乐于行善。
火中莲
文:净持
初学佛,佛在眼前,总是急切地想要摆脱火宅,对于俗务,极为不耐;于是,从台北来到台中,以为台中是个清凉池,应当更有利于修行。没想到,寻获教职,依然是烦心事多,工作压力不减于前─想起追随老人的时日无多,为何偏向这些无干的尘缘里厮混?便兴起辞职专修的念头。某日,傍晚时分,也是接近学期尾声时,笔者乃叩门求谒,禀告自己的想法。老人在听完倾诉之后,只道声:“孩子!你知不知道有所谓的“火中莲”?”笔者当下心中一震,以为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话,不容再问,便只向前一拜,带著深思的神情告退。出来时,天色已暗,却见远近灯火辉煌。而今,每逢困境,便想起这句“火中莲”,而不敢妄生退却之意─原来清凉也者,不在职务清闲,乃在师友提携。
不发脾气
文:敬德
雪公云:“好学而能有结果,首为不发脾气,儒家惩忿窒欲,佛家戒嗔心,嗔乃根本烦恼,如起嗔心,火烧功德林,修道决不成功。”
通达人情事故
文:海珊
数年前,后学课业告一段落,准备踏入社会工作时,曾前去请示 雪公老恩师,今后立身处事,应注意那些事项?
老恩师言道:“在社会上,要注意不要跟人家不一样,要内佛外儒通达人情事故。”
在 雪公走后这两周年,每忆师训,总是无限追思。
远离名利
文:弘安
雪公叮咛弟子:“你们不能藉佛法开佛店,贪名图利。儒家之书言“士”,有上士、中士、下士。下士求名,中士隐名,上士逃名。凡是沾上名利,道就减损。然而农、工、商、法、医,自食其力者,不算为贪。”
贪则近贫
文:净毅
雪公云:“贪是爱的极点,凡事到了极处,就生变化,好比大寒之后,即是立春,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贪字,离倒楣便不远了,贪则近贫,中国历代皇朝,除尧舜让位外,夏朝以后,均不得好结果。”
随缘消业
文:智安
雪公老师说:“人没有不是带业而来的,没有一位是不造业的,所以不免长病。孔圣人尚且长病,何况凡夫!一般人长病就怨天尤人。我们念佛令三业清净,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罪业如果未消,仍是要长病。如果罪业消了,病就会好。”
一点也没用
文:安素
今人之毛病,不求种因,但希得果。 雪公曾云:“念佛不如法,如空中写字─一点也没用。”(点乃双关语)
一诺千金
文:芹生
雪公老师说:“凡事万别逞能,要办的事情先计划好,一旦答应人家的事就得办,并且要办得有始有终,这就要靠毅力了。我年轻时,就有这脾气,即使碰破头,也得干下去,务必把事情给解决了。”
碰钉子
文:净庐
雪公云:“大家要学礼,学察言观色,你们读书为著要能开悟。在这世间,处处会碰钉子,吃亏都能长学问,好汉吃了亏不退,碰了多少钉子,还是往前干。不是人才一碰钉子就不干了,要知道即使你不碰钉子,上了棺材还是要碰钉子的。碰钉子是要碰到死〈入殓〉的啊!所以大家要通达人情事故。”
给人家高兴
文:张庆祝
早年跟著 雪公老师学办事,有一次老师请进兰师姐和本人到某莲友家中帮忙,当时本人一听到是到某莲友府中,便向老师说:
“老师!我们不要去,那位莲友对我们不好!”
雪公沉吟半响然后说:“为什么不给人家高兴呢?”
“给人家高兴?”── 老人家常常就是这样,用最简单易懂的词句,告诉了我这顽冥的众生,原来学菩萨道就是要忍辱,就是要不念旧恶,就是要布施欢喜啊!
每下一笔
文:江逸子
本人好丹青,每有作品,常向 雪公老师请益,老人虽不写画,然每一指点,都要言而中肯,某次,告诉本人说:
“逸子啊!每下一笔,都是想到,这是要藏诸后世,留传千古的啊!”
如今每一执笔,思及老人家以“存心”“器量”,给本人殷切的勉励,总无限感恩与缅怀!
灯灯相传 绵延不尽
文:简智果
记得十多年前,有一次在台中莲社,举办大专佛学讲座的惜别会上, 雪公老师也在座,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无尽灯”。节目主持人发给每个人一根蜡烛,然后把会场的电灯熄掉。
在一片漆黑之中, 雪公老师点燃了手中的蜡烛,接著其他的师长,拿蜡烛向老师引火,接著,同学们再向师长引火,点亮自己手中的蜡烛,就这样你传给我,我传给他,他又传给别人,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八传十六……一会儿工夫,整个会场一二百人手中的蜡烛,全都亮了起来。
这时, 雪公老师说话了,老人家说:“一盏烛光,虽然很微弱,都能够点亮几百盏蜡烛,把黑暗的会场,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的光亮。诸位同学,我们从佛经、从中国书当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就好像我们从“佛陀”从“孔夫子”那里点亮了自己心中的蜡烛一样,我们还要把这些佛法与优良的中华文化告诉别人,也点亮了别人心中的蜡烛。这样子,大家就不会在黑暗中摸索,在五浊恶世中迷失了方向。”
每当教师节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感念自已的师长,而如何来表示对师长最高的敬意与感恩呢?就是把心中已点燃的光亮,不断的传递下去,让它灯灯相传,绵延不尽。相信这是做老师的,最感到安慰与快乐的事了。
接受众生的考验
文:苏爱
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
“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能成佛呢?”
“因为菩萨要接受众生的考验啊!”老师回答。
雪公往生了,每当个人遇到逆境时,便想起“菩萨要接受众生考验”这句话,它会使我兴起悲心,烦恼顿消。
事忙先上帐
文:净德
雪公言道:“从前生意人,每天招呼生意,非常忙碌,但是心中一定把握著二条规矩,即是“事忙先上帐”和“动物归原”。再怎么忙,也要把帐目记清楚。动过的物品,一定要归回原处。生意人尚且如此,汝等读书人,怎能不如此呢?”
众生啊
文:庄贵
民国四十年左右, 雪公初来台湾,老人家一面施医一面弘法。当时本人因膝下无儿无女,听经闻法十分自由方便。后因舍妹产下一女婴,拟送人领养,正好送给本人,当时曾抱此女婴请 雪公看病,并禀告老人家想收为养女之事。
老师闻罢,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摇摇头,叹了口长气道:“众生啊!”
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吾老女亡,非但养儿无法防老,还要抚养女儿二位遗孤。想想自己,若非愚痴至极的众生,今日何以至此!
净土宗的特别处
文:芹生
雪公言道:“净土宗的特别处,是先离轮回而后才证果。没有证果就先离六道轮回,这个谁也不信啊!所以是难信之法。”
将相和
文:净毅
雪公云:“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团体,要上下一心,和睦相处才会兴盛。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将相不合,赵国就会遭到外侮。学佛的,三贤十圣尚且忍中行,我下世后,大家无论如何只有“忍”字。”
不耍大派头
文:任弘
雪公常交代办事同修:“大家默默的干,但求真心实意。不耍大派头,不作虚场面,受人之托,得忠人之事。凡事不要急急忙忙,要冷静。不要让道场变质。”
何谓善恶
文:愿西
雪公言道:“大家学佛,必须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人说善太多了,什么才是善呢?恶太多了,什么才是恶呢?学了佛就要守戒律,戒也很多,五戒是根本戒。凡是心一动,说话、举心、办事,都是为公,为大家,这样就是善。完全私心滔滔,讨人便宜,这就是恶。最大的恶—贪、嗔、痴,是根本烦恼,贪心,发脾气,愚痴不信因果,都会害人。大家记住这点,就帮助了善根。”
放下
文:弘广
“老师,某人对不起我!”有弟子向 雪公诉苦。
对得起又有何用?他愈对不起你,你就愈远离他,少为他操心。念佛须将眼前的名利是非,统统放下,放下心里就干净,心里干净,才可以与阿弥陀佛感应啊!
怕吃苦之人
文:张庆祝
学人亲近 雪公恩师将近四十年,四十年来,老人家在台中施医济贫,讲经说法,兴办慈善事业,造福无数的众生,功德很大,但所受的委屈也多,每当逆境来时,老人家是愈挫愈勇,从不退转菩提心,反而提振弟子们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肯吃苦的人。”
肯吃苦的人,有什么好怕?其实这是一句反显的话,老人家对肯吃苦、肯牺牲的莲友,总是爱惜有加,多方体恤,并慈语道:“好好干,自有你的功德。”
独立
文:弘超
十六年前大学即将毕业,想到就要离开 恩师去服兵役,不知何时才能再闻师训,心中实在难过非常。往后该怎么做人处事?如何学佛念佛?对于人生应何去何从?真是千头万绪、彷徨无依,于是请示老人家,恳请为中区大专佛学社团即将毕业的同学开示,老恩师一口气答应,当下约了时间、地点在老莲社小讲堂。
期盼著,这一天终于来到,晚上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小雨来了,心想下雨天老人家怎么来?就带著伞,赶到正气街去接老师,走啊走的,在合作街和信义街交叉口,忽见一长者撑著伞,慢慢地走过来,连忙往前一看,那不就是老师吗?赶紧走向前叫著说:“老师,您老…
《雪公师训集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