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P12

  ..續本文上一頁知是什麼緣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還是多世以來應該受報應的業障都提前到今世來了,一生受報完後,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正是因爲縮短了時間,一生受報,所以才感到比以前有了更多磨難。

  268.西方蓮池、蓮臺、蓮花化身,或者很多佛菩薩都腳踏蓮花,到底蓮花有什麼奇妙的地方?與佛教有什麼關系?

  佛法有權有實,或者爲權而顯實,或者廢權而立實。必須權實同提,才不落兩邊,合乎中道。蓮花爲花中的特別品種,一生出來就同時有花有果,顯示權實互融,合乎中道的意思。第二,娑婆世界爲穢,西方世界爲淨,蓮花顯示清淨,一塵不染,說明西方淨而不濁。第叁,蓮花雖然清淨,但出于汙泥,顯示菩提從煩惱所轉,佛法從世間而來。第四,蓮花雖然亭亭淨植,但仍然不離泥沙,顯示西方固然清淨,但總不離汙穢的衆生,象征乘願再來的意思。

  269.信願行叁資糧具足,但是要緊在臨終一刹那間念頭,如果遇上水火災難或者發生車禍,這樣就沒有預備念佛,能夠往生嗎?

  念成習慣後,自然脫口而出。我們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會呼天呼地,喊爹喊娘,這是與生俱來的習慣,念佛念到純熟時,不也是這樣嗎?

  270.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所看見的佛菩薩以及一切寶物,是否與我們娑婆世界的東西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呢?

  看得見,也摸得著。經上說寶池沐浴,衣物供佛,如果摸不著,怎麼能夠去沐浴、供養呢?

  271.常常聽老師說九品往生,下品下生要在蓮胎裏待很久,等到花開,才能見佛。花沒有開以前,在蓮胎裏自由嗎?

  一花之大,有十裏或者幾十裏,怎麼能夠拘束行動呢?但不見莊嚴,不聞法音,不免沈悶。他們原是十惡五逆衆生,偶然遇到善知識的指引,臨終念佛往生。我們沒有造五逆之罪,並且又整天修行,如果往生,一定不在下品了。

  272.平時信仰觀世音菩薩,只念菩薩聖號,臨終時觀世音菩薩能接引往生嗎?

  念阿彌陀佛往生,這是由阿彌陀佛的本願而來。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觀音智慧多方便多,普門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雖然衆生念觀音專求往生,也能隨觀音化身生到淨土,但是淨土叁經都叫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不如依教奉行,聽從佛陀的教導爲好。

  273.現在釋迦牟尼佛是在哪一個世界呢?如果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佛的慈悲願力都是平等的,爲什麼還要往生淨土呢?如果說我們這個世界穢惡,爲什麼除了叁惡道以外,十方佛土或天界都清淨快樂,唯獨我們這個世界穢惡呢?

  第一,佛有叁身,法身遍滿虛空,凡夫眼睛看不到,應身隨緣顯現,度化衆生,自從釋迦牟尼世尊滅度後,我們這個世界就沒有再出現過。第二,佛佛都慈悲平等,佛土卻有淨穢的分別,淨土樂,穢土苦,所以要離苦得樂,就要往生西方。第叁,佛的願力各有不同,釋迦牟尼佛的願力,專向娑婆世界普度衆生,地藏菩薩的願力,專向地獄普度衆生。第四,天界不是究竟快樂,欲界天有五衰,色界天有叁大災,無色界天仍舊生死輪回,怎麼能夠真正談得上清淨快樂呢?第五,衆生居住淨土或者穢土,由衆生的業力所感現。

  274.念佛一定要念回向文嗎?我想到臨終時,痛苦煎熬,四大分散,神識昏沈,恐怕難以念回向文,不知怎麼辦?

  回向文是平時所發的一種願力,臨終時不必自己念,這個時候只要淨念相繼,就具備了信願行叁資糧了。

  275.權教和實教的意思是什麼?彌陀經是權教還是實教?

  實是真實不虛,權是善巧方便。彌陀經教人念佛往生,萬修萬人去,極樂世界確實存在,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不離,事理清晰,是真實中最真實的宗教啊!但沒有深究心法的人,難以看透其中的含義,所以佛說是難信的法。

  276.已故父母生前吃長素念佛,敬奉觀音,享壽七十四歲,他們是否能夠往生西方?如果想要超度,應該用什麼辦法最好?

  一定要深入淨土法門,修其因,然後得其果。如果能夠吃素念佛,但專爲求福報,就只能得人天的果。如是因得如是果啊!你想要超度先人,只能專修淨土法門,如果令尊令堂果然在人天,就能依賴你的力量往生極樂,如果已經往生極樂,也能依賴你的力量增加蓮品等級。

  277.每次功課念佛六百,觀音聖號二百,大勢至菩薩二百,清淨大海衆菩薩叁聲,大悲咒七遍,請問這樣做是否可以?

  這樣做未嘗不可,但能夠增加念佛的數目就更好了。如果沒有時間,不妨減少念菩薩的時間,改爲念佛。

  278.佛法即將滅盡之時,一切經典相繼消失,最後只有六字洪名現在虛空,衆生如果肯念,就能往生,那真是太便宜了。那個時候是人,這個時候也是人,佛既然大慈大悲救度衆生,爲什麼不現在就顯現在虛空,使人念佛往生呢?反而要優待法盡時的衆生呢?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現在各寺都寫在牆壁上,男女老幼,盡人皆知,這不就是等于顯現在虛空嗎?何況今天還有經典,很多衆生還能自覺念佛,難道不是佛優待今天的衆生嗎?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善知識弘揚正法,增加人們的正信,這難道不是今天比未來更便宜嗎?

  279.在我們這個世界,貧富貴賤非常懸殊,很不平等,到了西方世界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百川歸海,只要流到了大海,就全部稱爲海水了,往生西方也是這樣。雖然有九品蓮花,但最終都是候補佛位,只不過是在修行時間上有差別罷了,絕對不像世間貧富貴賤的差別,生死輪回,痛苦無窮。

  280.有許多精進專修淨業的人,臨終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業難移;第二,守戒不嚴,偶然破壞,自己不知,也無人提醒,沒有忏悔;第叁,做募化、推銷、贈送等工作不慎,種下了惡因;第四,臨終時有惡緣幹擾。

  你所說的四個方面,可以歸納爲兩點:第一,定業難轉;第二,守戒不嚴。你要知道,這兩點固然能阻礙往生,但往生的主因是正行,即是念佛,正行精進,助行也會隨之而來。如果能夠一心一意念佛,定業怎麼不會轉移?能夠一心念佛,就會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怎麼還會破戒?長期如此,必然以自己的誠心感動阿彌陀佛的願力,輕而易舉地往生西方。你說不能往生的人,一定是信願行不充足罷了,不是其他原因。

  281.念佛怎麼才能做到無妄念呢?

  淨念相繼,妄念自無。以後不要問妄和不妄的問題,只管在不工作時或者做不費心力的工作時,莫把六字洪名丟了,就是精進不退。

  282.某法師說願生生世世爲法師以弘法利生,不願往生安養。我認爲這種願力固然可以敬佩,但某法師也是凡夫,一氣不來,生到那一道去,還實在沒有把握,那麼後果不是非常可怕嗎?他的說法是不是自誤誤人呢?

  往生安養,正是爲增長智慧神通,乘願再來,弘法利生,這是淨土宗的根本教義。如果認爲是去做自了漢,那就完全錯誤了。你所說的某法師,具體情況我不太了解。他是不是會自誤,我還難以預測。但他的這個說法會誤人,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283.阿彌陀佛爲佛中之王,也是咒中之王,這個說法不知出自什麼經典?

  彌陀身爲法界藏,光芒、壽命、悲心、智慧無邊無際,發四十八大願度盡衆生,功德超過一切佛,所以說他是願王。阿彌陀不翻譯,因爲是秘咒。只一個阿字,就是一切發音的母音,八萬四千陀羅尼都從這裏面出來,叁藏十二部修多羅都從這裏面演說,所以稱爲王。這個問題不必拘泥于經典。

  284.甲乙二人同修淨土,甲發願說:“我命終時,一定要求得上品上生,如果是銀臺和銅臺來迎接,就決不往生,願意再生娑婆。”他的理由是在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修一年。乙發願說:“我不求品位高低,眼前能夠往生就先往生。”他的理由是菩薩都有隔陰之迷,先了生死,才是最穩當的計策。請問這兩個人願望,誰最可取?

  乙最可取,甲好說大話,還不懂得淨土的含義。他錯在再生娑婆,去取金臺,不知道一生西方就不退轉,一生候補佛位,怎麼還會憂慮取不到金臺呢?如果引懷玉大師爲例,那就要知道大師誓取金臺,仍然在當生。

  285.修淨業的人想要延長壽命,以求得成就念佛叁昧,增高往生的品位,所以每天在功課中加念觀世音菩薩和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祈禱加持,是否可以如願?合乎佛法嗎?

  只宜精進,求得一心,就會生到上品。如果要停留娑婆修上品,不但是“身見”,而且又落“壽者見”,這個心不是太亂了嗎?身見就是執著色身不放,壽者見就是執著延年益壽,不肯往生。

  286.修淨業的人深深慚愧一生難以報答親人的恩情,就在每天的功課中加念地藏王菩薩聖號,默默祈求爲父母超升、加持,這樣行嗎?回向文是否要稱念前世所有的父母?

  淨業本來就不是爲了自了,念佛一定要回向衆生。今世父母的恩,前世父母的恩,無窮無盡,修淨業的人怎麼能不回向他們呢?要念地藏菩薩聖號回向,可以在定課以外,另發別願。

  287.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又說:“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兩種說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業障?

  前面的說法是對六道衆生輪回受報原因的普遍概括,衆生不能覺悟,當然就只能隨業力輪回,有什麼因必然得什麼果。業因不亡,遇緣受報,那是衆生放逸任運,最後自然自食其果。後面的說法是衆生因念佛而由迷轉悟,由凡轉聖,有念佛的因就必然得成佛的果。所以說念佛一句,滅罪多劫。凡夫變聖人,就如手掌翻覆之間。關鍵是看你願不願翻轉過來。兩種說法沒有一點矛盾,各有不同的含義。凡夫學佛,就是走向了覺悟之路,佛菩薩也由凡夫而來,學佛怎麼不會消除業障呢?不能消除業障,那怎麼成佛呢?

  288.每天念佛回向外,其余念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聖號數百…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精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