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P16

  ..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呢,還是自己的心佛呢?

  是西方阿彌陀佛來接引,經典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何必再生疑惑呢?但西方彌陀既可說是平素想念的佛,也可說是我心中之佛。爲了不使你誤會,再打一個比方。我與父母遠離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寫信拍電報,摧來相聚,有一天,我的父母突然滿願而來,請問是不是心中的父母來了?這心中的父母難道不也是遠方的父母嗎?

  377.念佛人拖欠債務,到臨終時,不幸還不清,能帶業往生嗎?

  真正無力償還,就沒有貪吝之心,不會妨礙往生。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貪戀世財,賴債不還,想以西方作爲逃債的場所,就不是清淨念佛了,怎麼還談得上往生淨土呢?你說不幸還不清債務,當然就屬于真正無力償還了。

  378.有一天夜裏做完功課後,對菩薩祈求世間的事情,當夜就夢見老師對我說祈壽命,這壽命是當生的壽命,還是西方的壽命呢?

  夢多虛幻不實,本不足以爲依據。因求菩薩,而見別人,或許是菩薩化現,也未嘗可知。告訴你求壽命,是求西方無量壽命,不是教你求世間短暫的壽命。

  379.“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佛位平等,爲什麼又有等級呢?

  這是指度生願力而言,佛在本質上是平等的,在權宜和智慧方面則稍有不同。

  380.淨土帶業往生的說法,似乎與因果道理不相符合,造業的人,只要念佛,就不受罪報,反生極樂,果然如此,還有誰會去做好事呢?

  一切善惡念頭和善惡行爲,總稱爲業。當起念造業時,就是一粒種子印落在第八識田,等到有一天遇到外緣,就會發生作用,形成果報。埋在第八識田的善惡種子,就是業的原動力,牽引衆生六道投胎。一般法門修行,就是專爲消滅這些種子,叫做斷惑,全部斷盡,就是涅槃。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行爲,單提一句佛號,印入八識田,過去的種子無法遇到外緣,就不能發生作用,也就沒有果報了。佛號種子越積越多,臨終時先起作用,所以就往生西方。因爲過去的種子依然存在,所以叫做帶業往生。往生後仍舊必須求得斷除舊業,才能證得佛位。如果以念佛作爲護身符,仍舊造業,那就完全違背念佛的宗旨了,怎麼還談得上往生呢?

  381.一生作惡,臨終十念就能往生,那麼不妨只管作惡,等到臨終時再作十念就可以了,何必天天苦修呢?

  臨終十念往生的人,是前世有大善根,只因一時迷惑而造業。如果不是有大善根的人,在生時尚且不喜歡聽聞佛的名號,何況臨終時四大分離,萬苦千愁,怎麼還能念佛呢?觀經說臨終“至心”十念,就能下品下生,但不要輕看了這“至心”二字。至心就是放下萬緣,徹底專一的意思,一般人到了臨終,都是妄念紛紛,留戀世情,怎麼還能至心念佛呢?這個時候如果能至心念佛的人,一定就是有大善根的人。因此,你不要以僥幸心理,想在臨終十念往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平時的辛勤努力,就無法在臨終安祥往生,沒有耕耘,哪有收獲呢?

  382.念佛時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念完時爲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四字呢?

  先緩念,後急念,急念時四個字容易一些。

  383.念佛與研究佛理、救度衆生的關系應該怎麼處理?

  發菩提心是淨業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廣學法門,度人是下化衆生,這叁個內容都是菩提心,都要尊重。

  384.普門品中說:“若有女人想要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的男兒;想要求女,便生端正有相貌的女子。”菩薩度衆往生西方,爲什麼還送子呢?

  生西一定要聽法去修行,才能成就。很多衆生,只要人天福報,不發出世大心,自然就不能超出娑婆。菩薩隨順衆生,也滿那些求男求女的人的願,這是行一時方便,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引導衆生解脫六道輪回。

  385.淨土宗依《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叁經爲宗,我們是愚夫愚婦,因爲事忙的關系,不能讀誦前面兩種經典,專讀《阿彌陀經》和念佛,臨終是否能夠往生?

  淨宗叁經,各有作用。《無量壽經》講廣修六度萬行,《觀無量壽佛經》講心作觀想,《阿彌陀經》講一心念佛。研究時不妨廣學,修行時貴在專一。果然能夠依照《阿彌陀經》一心念佛,持之以恒,一定能夠往生。若能念到一心不亂,就千穩百妥了。

  386.念佛人因爲疑惑未斷,信不堅固,往生邊城。如此往生,是不是也有佛來接引呢?

  化佛來迎接,蓮花暫不會開。

  387.持名念佛要再加觀想佛像莊嚴嗎?

  持名和觀想,原來是兩碼事。古人曾經主張兼修,後來漸漸主張分離,就是持名不再作觀想。你說單單觀想相好光明,也很合理。

  388.念佛兼觀想,如果佛能示現,就是定中見佛,這不是和觀經相同嗎?

  對,只不過沒有觀經詳細罷了。

  389.《阿彌陀經》中“今現在說法”一句,是不是要隨時隨地念到甯靜地步,觀想經中妙境,就是聞法?

  《阿彌陀經》沒有教你作觀想,這句話只不過說明今天阿彌陀佛正在極樂世界說法。

  390.念佛果然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

  這不一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即使得到神通,也不是念佛本旨,這種求神通的心理千萬不可存。

  391.有念佛的人因爲生産病死,是否可以往生?

  只要正念分明,當然能夠往生。仔細捉摸一下你的原意,也許是認爲産婦身體不幹淨,佛嫌她汙穢,而不來接。這是很糊塗的想法。人不生産也同樣不幹淨,人是一個臭皮囊,九孔流出來的都是汙穢的東西,只不過産婦表現的汙穢明顯一些罷了。佛是否來接,全由人的心做主。如果單單講人身,人身本來就是由叁十六種肮髒物體假合而成,沒有一處是幹淨的,那麼平時沐浴敬佛,實際上哪裏就真的洗幹淨了呢?但由于我們心存潔淨,就可以擺脫身體的不淨,與佛感應道交。心靈的垃圾一旦清除,身體的垃圾也就不存在了。

  392.佛教徒發願往生西方,但不去救脫衆生,是不是自私,有違釋尊慈悲宗旨?

  這樣的小心人,並無菩提心,當然有違釋尊慈悲宗旨,即使精進往生,也品位不高。

  393.叁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及其極樂國土阿彌陀佛,是不是同一阿彌陀佛?

  既然同名同號,怎能不是一個呢?這是釋迦牟尼世尊教人省時而念多佛的一個辦法。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遍滿虛空,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雖是一個,卻可分身千百億。

  394.不去學習歌贊,只管念佛可以嗎?

  歌贊只不過是一種禮儀罷了,念佛才是修道的主體。

  395.往生西方,身體既然是化生,用手去摸,不知是否有形體?

  經中說在八功德水中沐浴,用衣物盛各種妙花供養諸佛,足托蓮花,飛越樓閣,難道不是有形體的嗎?摸起來當然是有感覺的。好像夢中的身體,雖然是意想出來的,但行動觸摸,都是很實在的。

  396.念阿彌陀佛是借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爲法藏比丘,曾經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土莊嚴之相,修習五劫,才造成極樂淨土,並發四十八願專門接引念佛衆生。請問你居士的淨土在哪裏?要往生到哪裏去?如果說希望往生極樂淨土,那麼你念自己的名字就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違背,怎麼能夠往生呢?

  397.念佛有疑的人,往生邊地,五百年可以見佛,如果即時開悟,是否可以隨時見佛?

  五百年是說生到邊地的最長時間,例如說人生百年,其實一歲、二歲、十歲、二十歲等等都有。生到邊地的衆生,如果果然開悟,就隨時可以花開見佛,不必要滿五百年。

  398.生到邊地的人,蓮花胎生,是不是與人類一樣呢?

  胎比喻不自由,實際上仍然是蓮花化生。

  399.造善惡業,一定得果報。爲什麼人死後念佛念經,就能超度,轉業往生呢?

  業因如堅冰,佛經如陽光,冰遇陽光照射,總要溶解幾分。但自己不修,光憑死後超度,就想往生,沒有這樣容易的道理。

  400.往生西方一定蓮花化生,如果往生其他佛土,是否也是蓮花化生?

  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世尊的佛土,人都是胎生的。其余的可以類推。

  401.地藏菩薩度衆生,是度往西方,還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隨衆生的願望,不限于西方。

  402.蓮宗初祖慧遠大師,得念佛叁昧,在定中看見佛,又看見先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人隨從在阿彌陀佛的旁邊。西方衆生蓮花化生,形貌沒有差別,爲什麼能認出他們呢?

  雖然形貌相同,但都有神通,怎麼會不認識別人呢?形貌相同,但又可以變現形貌不同。

  403.娑婆世界有國界及十法界,極樂世界也是這樣嗎?

  極樂平等自由,世界大同,只有阿彌陀佛宣教,沒有分疆立界,只有四聖,沒有六凡,雖有人天的名字,只是順從我們的習慣方便罷了。

  404.淨土法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如果大家只管念佛,不去研究經典,不懂佛法,那麼大家就“各人自掃門前雪”了,將來還有誰來弘揚佛法呢?連淨土法門也沒有人知道了。

  無量壽經說往生正因是發菩提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四弘誓願,還要守戒,作十善業,孝順父母,至誠忠信等等。觀經主張慈心不殺,嚴守戒律,讀誦大乘經典,理會教義,相信因果等等。彌陀經提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以上叁經,是淨宗的根本經典,並沒有教人不研究經義。本宗更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即求生蓮邦的目的爲了趕快覺悟,回到娑婆,普度衆生,根本不是去自求享受。衆生根器不同,有些人不能研究經典,只要一心念佛,也能得到自了。

  405.我們衆生業障深重,念佛往生這樣容易,佛陀爲什麼還要說出其他許多法門呢?

  飲食口味,各有不同。有什麼樣的衆生,就說什麼樣的法門。

  406.念佛往生西方,如果念其他佛是否也能往生西方?

  種瓜不能結豆。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精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