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是不是指地狱?
世界无穷无尽,这个世界之上,还有世界,所以说天外有天,这个世界之下,也还有世界,所以说地外有地。天外有天,地外有地,仅仅是说明世界之多,并不就是指西方和地狱。
343.楼下搞赌博,开饭店,杀生为业,楼上则作道场,会损害念佛人吗?
初学时不能离相,避开为好。如果一时离不开,只要一心念佛,各干各的事,就没有妨碍,也没有损害。
344.佛说娑婆是苦,西方是乐,为什么众生取苦弃乐?
众生沉迷五欲,以苦为乐,无量劫来的习气,一时难除。他们对佛的教导,难以相信,极乐世界,又无法亲见,所以就永远执迷不悟。正好像蚊子喜臭,从来不敢接近旃檀龙脑等香味。
345.禅宗教人不著相,净宗教人从著相入手,到底最后要不要破相?在什么时候破相最适宜?
初学之人,不明有相无相,往往执空或者执有。要知道有见要破,空见也要破。既然学有深造,就应该知道真空不离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和有是不会分离的。如果你到了非有非空的境界,请问你还要破个什么?奉劝初学者,不要钻进这些“学问”里去,老实念佛,真心求往生,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346.念佛人如果不发慈悲喜舍的大愿,是不是就不能往生?
念佛是大乘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如果只求自己往生,果然能够做到正助双修,功夫精进,也能往生,因净土一法,普被三根,下根者只不过品位不高罢了。
347.正信念佛,念念不断,但中途故意犯了五戒十恶,还能够往生吗?
念佛贵在心与佛相应,存心犯戒造恶,净念就不能相继了。能否往生,这时还不能下定论,哪粒种子先熟,要由临终的因缘决定。
348.《阿弥陀经》念完后,是否还要念咒?念咒不知有什么大灵验?
如果是往生咒,当然就要念。是否灵验,要看是否诚心。
349.念佛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又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哪一种最好?
以前者最好,二者都念也可以。
350.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假使极乐国土中天人寿终后,又堕落三恶道,我就誓不成佛。既然极乐国土的人寿命无量,为什么这里又说寿终呢?
如果想要度生,再回凡世,极乐寿命就终结了。但这时返回六道,已是圣人,像观音菩萨一样以三十二身普度众生,虽身在六道,而心在圣境,故说不再堕落三恶道。
351.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教人专念佛号,往生西方,如果兼修,因心不纯,百中难得一二成功,这个兼修是指什么?
佛法虽有十宗,归纳起来可分为研教和行持两门,禅密净都属于行持,善导的告诫,专指要修净宗,兼是指净外夹禅夹密。
352.修净土法可以带业往生,我想三归依以前所作恶属于旧业,三归依以后所作恶属于新业,新旧业都可带同往生吗?
已经归依三宝,就不应该再造恶业。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造业,就是染净二力互熏,究竟谁胜谁败,现在还很难预料,染胜则三途有份,净胜则能往生,既然已经往生,怎么不带业呢?若不带业,业放何处?
353.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也是三千大千世界吗?
经上说西方有无量寿佛,如此等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此就知道西方也不例外。
354.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二愿中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这普贤是不是指现在的普贤菩萨?如果是现在的普贤菩萨,为什么阿弥陀佛在过去就修习普贤之德呢?
阿弥陀佛从前是转轮王,他的第八王子名叫泯图,在宝藏王所曾经发下大愿,此佛号普贤。现在的普贤也就是当时的泯图辗转而现。
355.《无量寿经》说“此土修行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为善百岁”,如此还何必往生呢?
这里生死轮转,那里摆脱轮回。
356.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到“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与之”,顿时生出疑惑,菩萨已空物我,难道还要物质供养吗?
菩萨确实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各种供养里面,弘扬佛法最为宝贵。观音菩萨在这里,只不过是随顺礼俗做个表示罢了。前代帝王,富有四海,何必还要外国纳贡,因为这是礼节。观音菩萨在这里也是示范教人布施,以破贪欲。
357.阿弥陀佛九品度众生,是指众生分为九品?还是指西方有九品的境界?
往生以后,花开证悟,有迟有早,所以品位不同。
358.西方极乐求衣得衣,求食得食,很不理解。我想,如果还需要衣食,怎么称得上极乐呢?极乐世界是不是有衣食的境界?
这是针对初机还不能解除衣食之见来说的,是西方方便示相罢了。
359.释迦牟尼佛还需要六年苦修,为什么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侍女一闻佛说法,就马上见到了极乐世界和西方三圣呢?
靠佛的神通和威力加持。
360.自从归依佛法,念佛求生西方以来,常常听说临终时候如果有障碍,就不能往生,那么不是白费功夫吗?我想,在世时,最好先有师长或者亲友往生,到我临终时他们就来作证,接引我往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明遍照十方国土,接引念佛众生。难道你以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反不如师长亲友的私爱吗?
361.临终时全家都不哭泣,一心念佛,就能得大利益。离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还要诵什么经吗?用什么方法超度为好呢?
不要起分别心,既然是净宗学人,就只需念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如果还要多念,可加上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加大悲咒,或拜弥陀忏,就足够了。
362.早晚念佛,白天为工作奔忙,又不能吃素,还吃三净肉,不知对修净有什么妨碍没有?
水滴石穿,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早晨功课,与一天的熏习有大关系,非常重要,不可疏忽,早起半点钟后可去作功课,时间紧张,就用十念法,只要五分钟。其他时间可以坚持散念。现在吃三净肉,没有妨碍,但要修慈悲心,最后做到吃素为好。
363.净宗以专心念佛往生为主旨,禅宗离言绝语,专求向上一著,呵佛骂祖,念一句佛,要漱口三天,与净宗的主旨完全相反,到底谁是最究竟的法门?
禅家呵佛骂祖是教化众生时不得已偶然用之的事,并不专门是这样,千万不要误会。禅净两家法门都是大乘了义法门,入手的地方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相同的。
364.什么叫做追顶念佛?
追是追逐不舍的意思,顶是紧接不断的意思,就是前句最后一个字刚刚过去,后一句就紧跟追上,好像奏乐,声调合乎节拍,不能间断。
365.据说命终以后八小时才可移动尸体,如果有把握的人,命终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呢?
众生的命根在第八意识,投胎先来,死时后去,死时什么时候离开,谁能知道?为了防止万一,所以八小时不要动。
366.为什么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每当相逢时,就揖手说“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做了世俗问候之语?还是有其他含义呢?
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这句阿弥陀佛最为吉祥,相逢互相称诵,就是祝福的意思,而且对方一历耳根,第八识田中就种下佛种。
367.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
观经说,佛顶肉髻,生出亿万光芒,无量世界的天人和十地菩萨都看不见。因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
368.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等坐法,我因为年龄较大,全趺、半趺都做不到了,到底应该采用什么坐法最好呢?
跏趺有双、单的区别,双是两腿都盘起来,单是只盘一腿。不论双、单,左腿放到右腿上叫做降魔,右腿放到左腿上叫做吉祥,两手相叠,手心向上,作降魔坐则左手放上,作吉祥坐则右手放上。两大拇指相抵,这叫做定印,安于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可按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久坐麻木,可以换腿。
369.有四种净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会生到哪种净土?
往生到哪种净土,要看修行的功夫,与时代没有关系。
370.晚上失眠,应采取什么办法?
最好采取吉祥卧,就是向右侧卧,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四字,字字清楚,认真细听。即使不入睡,念头集中,也是休息。起来打坐念佛也可以。
371.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
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372.念阿弥陀佛的声音是拖长好还是短促好,每天念多少?
拖长和短促都不适宜,应当像小溪流一样不快不慢,不急不缓。每天念多少应由自己的忙闲去定,但念了《阿弥陀经》后,就应当再念阿弥陀佛圣号数百声以至数千声。
373.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其他宗依托什么为父母呢?
净宗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神识一到极乐,就托莲花化生,到大觉悟后,就直证佛果,再也无所谓生死了。因此,往生和成佛是两个阶段。其他宗竖出三界,断尽各种疑惑,见性成佛,怎么还要依托呢?
374.《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的众生,常常在清晨用衣物盛下各种美丽的鲜花,供养其他世界十万亿佛。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还要供养其他世界的佛呢?
供佛积功德,听法增智慧。如果功德、智慧不圆满,怎么能够成佛?各佛成佛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往生极乐的人,在没有成佛之前,必须上求下化,所以要供养他方诸佛。
375.专一念佛和专一念往生咒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区别。但事忙的人,念咒不如念佛方便,临终时念咒不如念佛容易。
376.临终时,正念在心,接引的佛到底是…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