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共有十六本,現在才講到第七冊,這還只是粗枝大葉的講而已,細講那就不用說了,個人也沒細講的學問。目前華嚴經講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這和淨土法門的叁種安心有關,故特別來研究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所注解的淨土安心法門。今天講回向發願心的第四條:生彼國已回入娑婆教化衆生。
生彼國已,生這個字,真正懂局的人,看到這個字,帶業往生的道理就可以不必講了。因爲生是生出來,不論是有情衆生,或是無情的植物礦物都是因緣生出來的,有生就有滅,有生就是不了之局。只要還有惑業,就不能不生不滅,不論生到那個地方,生到西方還是叫做生,可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帶著業往生的。
彼國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若就生這個字說,生到西方,仍然會滅。若生到西方一樣會滅,那生到東方,生到南方不是都一樣嗎?在那裏生,就在那裏死,然而爲什麼要專求生西方呢?因爲生彼國已,這個“已”很有關系,因爲往生到那裏以後,就另有辦法。生到那裏與生到這裏不一樣,在這裏有見思、塵沙、無明惑,就在這迷惑顛倒上生生滅滅。往生是生,當然就是帶著惑業去的,但是生彼國已就有辦法一步一步解決未斷的惑業。
在娑婆世界斷惑,第一步是斷見思惑,再斷塵沙惑,最後是斷無明惑。這得慢慢斷,要叁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斷惑的時間要很久才可斷盡。斷惑的層次也有一個比喻,好比今天在屋內擺上一桌酒席,歡迎大家來吃,是站著一碗一碗的吃,也不知道吃多久。還有一些人來吃,是坐在地上吃,比站著吃舒服多了。另外還有一種吃法,是擺一張桌子,飯菜都擺在桌上,坐在椅子上吃,這更舒服了。在娑婆世界斷惑好比站著吃宴席,到了八地菩薩如同擺上桌子坐在椅子上吃。到了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淨土斷惑,也像坐著椅子,菜都在桌上,吃一點鍾也好,吃上兩點鍾也行,很舒服,這叫做無有衆苦。往生極樂是生,根本無明惑可還沒斷,那在極樂還有生死嗎?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既然也是生,有沒有辦法從此就不生不滅呢?若往生極樂也和生到別處一樣,有生又有死,那在這裏講經幹什麼,所以必得另有辦法。
佛法分大乘、中乘、小乘叁乘,小乘羅漢斷見思惑,中乘緣覺斷見思習,大乘菩薩斷塵沙惑、根本無明惑。把惑由根本抛棄,好比刨斷樹根,樹的枝幹花葉還會繼續生長嗎?根本無明惑破除後,一切的惑也就隨之去除,也不生了也不滅了。而斷惑必得要開悟,原來是迷惑顛倒的,開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斷了見思惑,對見思惑必得要開悟,原來是迷惑顛倒的,開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斷了見思惑,對見思惑這些毛病明白覺悟了,中乘則先斷見思惑的習氣,後斷塵沙惑。破了塵沙惑才能斷根本無明惑。沒斷見思惑,不懂塵沙惑、無明惑,則你跟他談塵沙、無明惑是說廢話。又對治惑,又分斷惑和伏惑,伏惑是未斷惑之前,用臨時的辦法,當心中生起煩惱迷惑時,暫且把它伏住,如草被石頭壓住,暫時長不出草來。但是時間久了,遇到因緣條件夠時,它又會慢慢地從旁邊長出來。要是根本刨掉就是斷惑,大家現在一時不能斷惑,能伏惑也好。
功夫不好的伏惑,功夫好的斷惑,斷了見思惑就是羅漢,羅漢就不生不滅了,在佛法稱作小乘,但另外有一個不好的名號叫掉入涅槃坑,掉入不生不滅的大深坑,永遠在坑裏頭自己修,他只解決分段生死而已,還有變易生死尚未斷。只有佛一人斷了根本無明,業盡情空,業盡便不造業,爲何不造業?因爲不起惑,而造業才有生死,不起惑造業,那還有什麼生死呢?
生彼國已,就了脫分段生死,只要再經一番變易生死,便成佛。這方法很簡單,但是人人不信,所以佛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有些老太婆倒是能信,她什麼都不懂,你跟她說什麼,她就信。比如,你拿一樣東西,你說它是金條,一般人會認爲你在胡說八道,欺騙人。向老太婆說,這是金條,她就認作金條,那她就能成功,這你辦得到嗎?我辦不到,我既不是上智的人,也不是下愚,我是中間那個搖擺的人,這是倒楣處。大家甯可做個老太婆,信聖言量學淨土法門,就能成功。
往生極樂彼國是帶著業去往生的,有人認爲經上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啊,殊不知阿彌陀經上句句皆是說帶業往生,文字或許不同,只是換個說法而已。只有業盡情空的佛不造業,才夠得上說是業已消,業消成佛了,還需要往生嗎?這個道理,上回已經談過了,有人會懷疑:成佛不是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很久嗎?那念佛往生的人,成佛是不是也要這麼久?淨土宗不必長劫修行,易了生死,生死了了,成佛就快了。因爲成佛的障礙減少,惑斷得快,阿彌陀經句句都在宣說在極樂世界斷惑如何方便。
生彼國已,乘願再來,乘願再來是乘著個人的願力再回來,回來幹什麼呢?回來度衆生以便斷塵沙惑。對佛法的道理不清楚就是塵沙惑,光是在極樂世界享受,塵沙惑斷不了。例如你擁有一座銀行,天天享受不盡,就舍不開了,爲了斷塵沙惑,必得舍開,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度衆生。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就斷除了見思惑,見思惑斷了就得他心通、宿命通等六種神通,進一步要斷塵沙惑,要斷塵沙惑必得上娑婆世界這壞地處來,因爲在極樂世界所見所聞都是好事,壞事不懂得,壞事不懂如何度衆生,而衆生做的事十之八九又都是壞事。
例如要度小偷,你得懂小偷那一套,在極樂世界沒有小偷,小偷的勾當無從得知,要是到臺灣幾天就會了,和小偷混個十天八天就懂了。做賊的有叁句行話:偷風偷雨不偷雪,咳嗽不下床,聞叫不出房。小偷最喜歡陰天黑夜,臺風下雨的天氣,可以掩飾小偷的行徑,不被人發現。若遇到下雪天,可不能偷,因爲雪地會印下小偷的足迹,容易被人查覺。進入房子以後,若只聽見主人在房內的咳嗽聲,可以放膽偷,主人害怕得連下床也不敢,只是咳幾聲嚇嚇人而已,這叫做咳嗽不下床。如果只聽見主人在房間大喊大叫有賊來了,那也可以盡管偷,主人嚇得不敢出門,這叫做聞叫不出房。若聽見屋內有棍棒聲,就得預備了。幹那一行都有內行的,都有一套格式,不是行家就做便是冒失鬼。我說這一套,不是宣傳小偷的方法,破塵沙惑必得回入娑婆,在這種壞地處,人情事故一經練習便懂得。所以佛法的出家戒律不許叫在家人看,不只是怕在家人用出家戒批評出家人,而且在家人不容易守戒律,沒看過戒律或許不會學壞,看了戒律就學壞了。在家人看了出家戒,才知道有這些壞事,便會想去試驗,那戒律不是成了宣傳品嗎?但是若不懂這些人情事故,什麼事情也不會辦,就只是一個書呆子而已。
斷惑、開悟,諸位有一條就行了,你們開悟了嗎?斷惑了嗎?我知道你們沒開悟也沒斷惑,你自己對事情虛妄分別,一分別就是沒有開悟,就會起惑造業。這好比一面玻璃鏡子,蓋上塵土,去除多少塵土,就放多少光明,斷惑才能開悟,現在我們只要能伏住惑就能往生。
淨土安心法門(十叁)
乙五、憶持不忘無分時節常作此願
學佛修淨土的人,無分時節,憶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衆生的大願。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給別人小小的幫助,不能全部地幫助,因爲沒有那個大學問;小乘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死,不管別人,這是叁乘的分別。
就經典而言,小乘法只說本世界的事,譬如咱們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對小乘人只說娑婆世界的事,不談娑婆以外的事;對中乘人,除了說本地的事,還可以說說外面的世界;大乘法則說無量無邊恒河沙數的叁千大千世界,那淨土宗是大乘,還是小乘呢?這個自己要弄明白。
淨土叁經都是要人往生西方,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裏去;有人會懷疑極樂世界有人住嗎?在這個世界上,有人上到月球,或某一個星球,看一看沒動物,並非沒動物,是他們的眼看不到那些胎、卵、濕、化的動物。有人說:這屋裏只有人啊!事實上,這屋子裏盡是動物,有人說:我們沒看見。你沒看見是你的眼不行,上過學校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不能說看不見,就說沒有。
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人說:九萬億,八萬億不行嗎?不行,說多少就得算多少,爲什麼呢?這是從少數說。譬如你問我手有幾根指頭,我就得一個、二個、叁個、四個、五個的數,一個是起碼,十萬億佛土是起碼,叁千大千世界叫一個佛土,合小千、中千、大千爲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起碼有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愈說愈多,這個帳算不開來,其實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阿彌陀經除了此土釋迦牟尼佛宣說之外,還有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盡虛空、遍法界的佛都在宣揚贊歎阿彌陀經,可見這部阿彌陀經真是了不得啊!
上次講“生彼國已回入娑婆教化衆生”。你在這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那裏去,不能算完了,生彼國已還得回入娑婆。因爲還沒有往生時曾發願,心中有願力,往生得到好處後這才乘願再來。到西方極樂去享福,別忘了本,你得回來度化這裏的衆生。生到極樂世界,每天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十萬億佛分布在東南西北上下中間七方的無量世界,供養佛,聽佛說法,就和那一尊佛有關系,佛便會護念你。護是一切加被,把你攝受起來;念是心觀照你,永遠不忘記。原先到十萬億佛土供養佛,受到十萬億佛的護念,以後還得回去十萬億佛土去度十方的衆生,回去報恩。請問,這淨土宗是小乘還是大乘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供養十方佛,蒙十方佛的護念,再往生十方去度衆生,這就是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在還未成佛前,必須到十方度衆報恩,你看這個責任重要不重要呢?
只要不成佛就有念頭,起了念頭才去往生;成了佛則不起念頭,不起念頭就是用佛性觀照,就如鏡子安住不動,但是什麼東西都能照進去,所以叫做大圓鏡智。萬法分有漏和無漏,有漏就…
《淨土安心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