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安心法门▪P9

  ..续本文上一页而得这人身是白得,他们得了人身就享受人生,造了一辈子的业就完了。你们听到佛法,闻到佛法而且接受以后,所作的业就是善的。世间法的善有超过孔圣人的善吗?出世间法之善有超过佛法的吗?你们听的不是孔圣人的就是佛的,你的印象跟外头的人印象就不一样,你们的功德大了。但是你得发真心,每到星期三晚上七点,就上图书馆听经,请问:这个心是什么心?这是初发心,每星期三到了钟点,这个心一动,就与千万人大不相同,就是每星期来此种一回善根。

  心在一时之间只出一个,一个心念出去就有若干生死种子,可怕吧!念佛是了生死的种子,这是佛法的正用处。其余都是方便法,用来慢慢地接引。法华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法只有一个,没有两种,人只有一个性,没有两个性,也没有三个性,不过,方便有多门。有云:净土宗不是方便法吗?净土宗也是方便法,方便得特别,别宗的方便法都是断多少惑,证多少阶位,譬如一根竹子,虫要一节一节的竖著出去,净土宗是横著走,在旁边咬破,很快便钻出去。所以他宗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净土宗也许只要一个月就成功了,可是得会用方法。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等著你,等著你到极乐世界去断惑,这是难信之法,愈学过佛的愈不信,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要想知道净土法门的情形,你成了佛才知道,等觉菩萨也不懂得,而我们是那一尊菩萨?所以只有跟著圣言量走才能成功。

  回向发愿心的“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下头有二句“真实深信,愿生彼国。”真,是一点不假,实,是不打妄语,说的话,做的事,实实在在,一切都是真实的。相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生死成佛,一点都不假。

  丙二、愿生彼国

  第二句是愿生彼国,自己所作的善,随喜他人所作的善,一切功德,不作他用,专为往生西方。假使不往生西方,做这些功德就成了有漏法,这种人念佛就是知见不正,怎么会成为有漏法呢?念佛人还求长寿,求没灾病,求发财,这些都是有漏法,享受完功德就没有了。净土法门教你念佛生到彼国,是无漏法,无漏法了不得,天眼通、天耳通等五神通都不能解决生死,唯有得了无漏法,证了漏尽通,才能了生死。而得真正无漏法的只有佛一人,净土法门就是希望我们专求无漏法,不做别用。得无漏法是很难的,净土宗亦求无漏,那要不要断惑?要断,生到莲花中以后在西方断,莲花开后见佛便悟无生,证得无漏法,莲花若不开,即使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也见不到佛。下次再讲回向发愿心的第三段。

  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

  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人总认为开悟才能了生死,没开悟能了生死,谁信?然而,净土宗的妙处就在不开悟也能了生死——先找个保险的地方,不再落入六道轮回,再求断惑开悟。

  其实,净土宗也要开悟,要开悟就得断惑,但是净土宗不在此地断惑开悟,要在这里开悟,我们办不到。所以往生西方是带业往生,带著迷惑往生的,现在有人提倡消业往生,这就是异见,扰乱修行人,破坏念佛人的信心。

  带业往生是带著惑的,有分别心就叫惑,若不迷惑了还分别什么,宋朝的永明禅师有一首四料简可作证明。头一首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禅净双修的人,好比带角的虎,老虎虽然厉害,若头上再长出像牛羊的角,那老虎更厉害了。

  第二首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法门什么人修,什么人就能当生往生。有人说:“现在有很多人念佛啊!”事实上,现在并不见得有很多人真正修净土的,光嘴修而已,原来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不作他用,专接引往生,但是今人念佛却不如法修行。有人会怀疑:“单纯修净土,什么也没有,就行吗?”永明禅师这首偈子不就肯定专修净土,就能万修万人去吗?只要往生极乐,见得阿弥陀佛,还犯愁不能开悟吗?而在净土的莲花分九品,莲花开后就悟无生,莲苞开花有一年就开的,有几年后才开的,乃至多劫都不一定。要是在此界就开悟的,生到西方净土就是上三品;在此半开悟,生到那里,就是中品;没开悟而往生的就是下品。有人又会怀疑:在此地开悟不好吗?在此地能开悟,当然好,往生就是上品,但是开悟不容易,在此道场听经三十多年了,请问;有人开悟了吗?没有。在娑婆世界因为有惑业苦三种障碍,所以悟不开,只得带这三障往生西方,生到净土见了佛,断这三障就容易了。

  其实听经学佛也要会悟,例如二个五是十,三加七也是十,二加八还是十,如果只知二个五是十,三加七,二加八,变个说法就不知是十,这就是糊涂,古人说:一悟百悟。一条悟了,其余就通通悟开了,若一窍不通,就永远糊涂。有人认为佛经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就自作主张说消业往生,否定不断惑业也能往生的事实。试想:现在一般人的毛病就是有贪嗔痴,这三种毛病叫惑,有惑就会造业,造业就要受果报,如果开悟,就无惑了,无惑就不会造业,不造业还受什么报,便脱离生死的轮回。所以贪嗔痴是障碍,不能往生是这三条的缘故,修通途法门不能成佛也是这三条,所以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若无贪嗔痴便往生,成佛了,还有什么好谈的呢?今天大家若能立即把贪嗔痴去了,不但往生而已,还可成佛。

  唯识家认为未成佛的众生都有心识,识就是分别,分别就是有烦恼,只要一起分别就叫“惑”,这句话若听不明白就得去体验。对一件事情还看不明白就是迷惑,看不明白才要分别,看明白还起什么分别?例如在此摆两根蜡烛,一看就知是蜡烛,这叫现量,若说成是两桶水就不是现量。凡夫不分别怎能知道是蜡烛还是水桶,这都是障碍。诸位之心即第八识,静止才是本性,烦恼一动,本性便成心识,只有说“动心”,没有说“动性”的,这道理要到一定程度才能说,程度不到说了,他就起烦恼。例如他本来对念佛能带业往生没有分别心,你却跟他说消了业才能往生,他便心生烦恼,他的烦恼,是你给他加上去的,所以古人说:“修道时话不传六耳。”向一个人说法时,要摒退左右的人才说法,免得旁人生出烦恼。

  净土安心法门的回向发愿心第三条要“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破坏”我在这儿讲经,我只按照祖师的注解讲,当个录者带照著说出来,你说我有功夫,我可不敢承当,我的功夫我自己知道,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碗水,我在喝,你问我是热是冷,我没法答覆你,我说热你拿去喝还嫌冷呢,我说冷你喝了可能还嫌热呢,冷热是你自己分别,分别就是迷惑,就是生死种子。尤其是净土法门更不能分别,别的经有佛说、有菩萨说、还有罗汉说,佛说阿弥陀经里头的话全是佛说的,句句都是圣言量。下等根器如乡下老太婆还容易成功,像我这种人就麻烦了,我总得分别分别,而分别就起烦恼。

  分别有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三种,什么叫自性分别?佛什么都知,佛还会动心吗?佛不动心,无能分别的心,也无所分别的对象,众生一动心却有能分别的心和所分别的对象。所谓自性分别,自性是天然的,在本性中什么都有,我们叫“分别”,佛叫“照”,只有说:佛光普照,没说:佛光普动的,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就是自性分别,自性如何分别,这不能讲。整个佛性之自性分别是天然的,与镜子相似,自然光明,李太白有一首诗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镜子一点缝也没有,里面却有光明照得见如霜的白发,霜是从那里进去的呢?找不到却清清楚楚,那就是自性分别,自性分别不著相。

  其次是计度分别,计度是见一物就给它一种名称,例如现在看到东西,为什么叫它蜡烛,为什么叫它纸,你按现量起分别,这都是生灭种子,起惑的原因。过去的事物应该过去就算了,但是仍起分别,这叫“随念分别”。过去多少年的事,早已没影子了,有时还会想起那一年干了什么事,俗话说:“眼前穷不念当年富。”从前已过去了,再想也没用处,若还想,这叫“随念分别”。过去、现在、未来无时不起分别,无时不起烦恼,无时不造,无时不受果报,人生就是苦到这种样子。

  又,惑有见惑与思惑,有俱生的惑和分别的惑,俱生的惑是自己多生多劫带著来的习气,分别惑是因为遇见坏环境、邪师、邪教等这伙人,邪说横行,乱讲一口,你就信了他的话,思想就不纯正,所以佛法讲“正知正见”。思惑不是一时断得了的,见惑则随著增加,例如学佛听经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一个人一个心,一个人一个见解,某人讲的话,见解跟佛的知见不同,而误以为是对的就糟糕了。这里所谓异见就是与佛不同的见解。异学则是学佛偏不学佛,却学些别的东西。别解是他有另一种解法,如以禅宗的方便法作净土的方便法,拿来掺在一起,乱七八糟,非禅非净,杂菜汤一般。别行是学佛不为成佛,却求长寿,为了多活几年,为了得好儿孙,为了升官、发财,这都是别行。这些都是见惑,增加分别,增加烦恼。所以说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会造成动乱破坏,难以一心不乱。

  丙一、心若金刚

  丙二、愿生极乐

  金刚最坚固,能破坏一切,别的东西破坏不了它,俗谚说:真金不怕火炼,火也变不了真金的本质。发愿往生的誓愿也如金刚一般,不被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所动乱破坏。须知净土法门必得专修,必得有信有愿,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做别用,是专为往生极乐之用的。

  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

  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

《净土安心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