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三种安心有关,故特别来研究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所注解的净土安心法门。今天讲回向发愿心的第四条: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
生彼国已,生这个字,真正懂局的人,看到这个字,带业往生的道理就可以不必讲了。因为生是生出来,不论是有情众生,或是无情的植物矿物都是因缘生出来的,有生就有灭,有生就是不了之局。只要还有惑业,就不能不生不灭,不论生到那个地方,生到西方还是叫做生,可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带著业往生的。
彼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若就生这个字说,生到西方,仍然会灭。若生到西方一样会灭,那生到东方,生到南方不是都一样吗?在那里生,就在那里死,然而为什么要专求生西方呢?因为生彼国已,这个“已”很有关系,因为往生到那里以后,就另有办法。生到那里与生到这里不一样,在这里有见思、尘沙、无明惑,就在这迷惑颠倒上生生灭灭。往生是生,当然就是带著惑业去的,但是生彼国已就有办法一步一步解决未断的惑业。
在娑婆世界断惑,第一步是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最后是断无明惑。这得慢慢断,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断惑的时间要很久才可断尽。断惑的层次也有一个比喻,好比今天在屋内摆上一桌酒席,欢迎大家来吃,是站著一碗一碗的吃,也不知道吃多久。还有一些人来吃,是坐在地上吃,比站著吃舒服多了。另外还有一种吃法,是摆一张桌子,饭菜都摆在桌上,坐在椅子上吃,这更舒服了。在娑婆世界断惑好比站著吃宴席,到了八地菩萨如同摆上桌子坐在椅子上吃。到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断惑,也像坐著椅子,菜都在桌上,吃一点钟也好,吃上两点钟也行,很舒服,这叫做无有众苦。往生极乐是生,根本无明惑可还没断,那在极乐还有生死吗?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既然也是生,有没有办法从此就不生不灭呢?若往生极乐也和生到别处一样,有生又有死,那在这里讲经干什么,所以必得另有办法。
佛法分大乘、中乘、小乘三乘,小乘罗汉断见思惑,中乘缘觉断见思习,大乘菩萨断尘沙惑、根本无明惑。把惑由根本抛弃,好比刨断树根,树的枝干花叶还会继续生长吗?根本无明惑破除后,一切的惑也就随之去除,也不生了也不灭了。而断惑必得要开悟,原来是迷惑颠倒的,开悟以后就不迷惑。小乘断了见思惑,对见思惑必得要开悟,原来是迷惑颠倒的,开悟以后就不迷惑。小乘断了见思惑,对见思惑这些毛病明白觉悟了,中乘则先断见思惑的习气,后断尘沙惑。破了尘沙惑才能断根本无明惑。没断见思惑,不懂尘沙惑、无明惑,则你跟他谈尘沙、无明惑是说废话。又对治惑,又分断惑和伏惑,伏惑是未断惑之前,用临时的办法,当心中生起烦恼迷惑时,暂且把它伏住,如草被石头压住,暂时长不出草来。但是时间久了,遇到因缘条件够时,它又会慢慢地从旁边长出来。要是根本刨掉就是断惑,大家现在一时不能断惑,能伏惑也好。
功夫不好的伏惑,功夫好的断惑,断了见思惑就是罗汉,罗汉就不生不灭了,在佛法称作小乘,但另外有一个不好的名号叫掉入涅槃坑,掉入不生不灭的大深坑,永远在坑里头自己修,他只解决分段生死而已,还有变易生死尚未断。只有佛一人断了根本无明,业尽情空,业尽便不造业,为何不造业?因为不起惑,而造业才有生死,不起惑造业,那还有什么生死呢?
生彼国已,就了脱分段生死,只要再经一番变易生死,便成佛。这方法很简单,但是人人不信,所以佛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有些老太婆倒是能信,她什么都不懂,你跟她说什么,她就信。比如,你拿一样东西,你说它是金条,一般人会认为你在胡说八道,欺骗人。向老太婆说,这是金条,她就认作金条,那她就能成功,这你办得到吗?我办不到,我既不是上智的人,也不是下愚,我是中间那个摇摆的人,这是倒楣处。大家宁可做个老太婆,信圣言量学净土法门,就能成功。
往生极乐彼国是带著业去往生的,有人认为经上没有“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啊,殊不知阿弥陀经上句句皆是说带业往生,文字或许不同,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只有业尽情空的佛不造业,才够得上说是业已消,业消成佛了,还需要往生吗?这个道理,上回已经谈过了,有人会怀疑:成佛不是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很久吗?那念佛往生的人,成佛是不是也要这么久?净土宗不必长劫修行,易了生死,生死了了,成佛就快了。因为成佛的障碍减少,惑断得快,阿弥陀经句句都在宣说在极乐世界断惑如何方便。
生彼国已,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是乘著个人的愿力再回来,回来干什么呢?回来度众生以便断尘沙惑。对佛法的道理不清楚就是尘沙惑,光是在极乐世界享受,尘沙惑断不了。例如你拥有一座银行,天天享受不尽,就舍不开了,为了断尘沙惑,必得舍开,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往生的人在极乐世界就断除了见思惑,见思惑断了就得他心通、宿命通等六种神通,进一步要断尘沙惑,要断尘沙惑必得上娑婆世界这坏地处来,因为在极乐世界所见所闻都是好事,坏事不懂得,坏事不懂如何度众生,而众生做的事十之八九又都是坏事。
例如要度小偷,你得懂小偷那一套,在极乐世界没有小偷,小偷的勾当无从得知,要是到台湾几天就会了,和小偷混个十天八天就懂了。做贼的有三句行话:偷风偷雨不偷雪,咳嗽不下床,闻叫不出房。小偷最喜欢阴天黑夜,台风下雨的天气,可以掩饰小偷的行径,不被人发现。若遇到下雪天,可不能偷,因为雪地会印下小偷的足迹,容易被人查觉。进入房子以后,若只听见主人在房内的咳嗽声,可以放胆偷,主人害怕得连下床也不敢,只是咳几声吓吓人而已,这叫做咳嗽不下床。如果只听见主人在房间大喊大叫有贼来了,那也可以尽管偷,主人吓得不敢出门,这叫做闻叫不出房。若听见屋内有棍棒声,就得预备了。干那一行都有内行的,都有一套格式,不是行家就做便是冒失鬼。我说这一套,不是宣传小偷的方法,破尘沙惑必得回入娑婆,在这种坏地处,人情事故一经练习便懂得。所以佛法的出家戒律不许叫在家人看,不只是怕在家人用出家戒批评出家人,而且在家人不容易守戒律,没看过戒律或许不会学坏,看了戒律就学坏了。在家人看了出家戒,才知道有这些坏事,便会想去试验,那戒律不是成了宣传品吗?但是若不懂这些人情事故,什么事情也不会办,就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
断惑、开悟,诸位有一条就行了,你们开悟了吗?断惑了吗?我知道你们没开悟也没断惑,你自己对事情虚妄分别,一分别就是没有开悟,就会起惑造业。这好比一面玻璃镜子,盖上尘土,去除多少尘土,就放多少光明,断惑才能开悟,现在我们只要能伏住惑就能往生。
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
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为没有那个大学问;小乘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死,不管别人,这是三乘的分别。
就经典而言,小乘法只说本世界的事,譬如咱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对小乘人只说娑婆世界的事,不谈娑婆以外的事;对中乘人,除了说本地的事,还可以说说外面的世界;大乘法则说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那净土宗是大乘,还是小乘呢?这个自己要弄明白。
净土三经都是要人往生西方,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里去;有人会怀疑极乐世界有人住吗?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上到月球,或某一个星球,看一看没动物,并非没动物,是他们的眼看不到那些胎、卵、湿、化的动物。有人说:这屋里只有人啊!事实上,这屋子里尽是动物,有人说:我们没看见。你没看见是你的眼不行,上过学校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能说看不见,就说没有。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人说:九万亿,八万亿不行吗?不行,说多少就得算多少,为什么呢?这是从少数说。譬如你问我手有几根指头,我就得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的数,一个是起码,十万亿佛土是起码,三千大千世界叫一个佛土,合小千、中千、大千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起码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愈说愈多,这个帐算不开来,其实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阿弥陀经除了此土释迦牟尼佛宣说之外,还有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尽虚空、遍法界的佛都在宣扬赞叹阿弥陀经,可见这部阿弥陀经真是了不得啊!
上次讲“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你在这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不能算完了,生彼国已还得回入娑婆。因为还没有往生时曾发愿,心中有愿力,往生得到好处后这才乘愿再来。到西方极乐去享福,别忘了本,你得回来度化这里的众生。生到极乐世界,每天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十万亿佛分布在东南西北上下中间七方的无量世界,供养佛,听佛说法,就和那一尊佛有关系,佛便会护念你。护是一切加被,把你摄受起来;念是心观照你,永远不忘记。原先到十万亿佛土供养佛,受到十万亿佛的护念,以后还得回去十万亿佛土去度十方的众生,回去报恩。请问,这净土宗是小乘还是大乘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供养十方佛,蒙十方佛的护念,再往生十方去度众生,这就是带业往生,乘愿再来。在还未成佛前,必须到十方度众报恩,你看这个责任重要不重要呢?
只要不成佛就有念头,起了念头才去往生;成了佛则不起念头,不起念头就是用佛性观照,就如镜子安住不动,但是什么东西都能照进去,所以叫做大圆镜智。万法分有漏和无漏,有漏就…
《净土安心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