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往生否?有影響家族否?(邱福來)
答:念佛之人,決不可再作殺生職業,不能因臨時之身命,牽害永久之慧命。若家中人營此業者,宜勸其改。一時辦不到,也須慢慢設法,以求達到改業爲是。在未改業前,可代爲念佛忏悔,若自己不作種種之殺,無礙往生,共業共受,各業各受。
問:讀“禅話與淨話”後恍然大悟,決修淨土,兼學佛家禅,惟後學前曾進××道,立有重大誓願:“……叛道離師五雷劈身……”等,茲若歸依釋教,則前我立誓言,是否會報麼?(樓永譽)
答:外道立誓,皆系欺騙愚衆,既知其非,自宜改邪歸正。前立之誓,乃系邪誓,今歸之途,乃系正途。未聞棄魔向佛,改邪歸正,而有受惡報者。信其邪誓,而不敢改,佛法中名“戒取見”,是邪見之一。信佛德能,毅然歸依,前誓果靈,佛代受之。
問:宇宙之大,吾人可相信,除地球外,其他星球必有相仿之動物,故西方極樂也必有其地。吾人初生西方時若無禅功,則必淨染俱備,或雖淨多染少,然西方因富裕極樂之故,且男女均有,則是否會因飽暖之故,而雜染種子繼續出頭之危險?(樓永譽)
答:生西之衆,識田雖帶染汙,但西方並無男女之相,亦無惡緣,染汙種子,只有消滅,絕無再起現行之理。祈以淨土叁經讀之,自能了解也。
問:吾人八識田中既備十法界種子,且也俱熟,待外緣引發,決生現行。茲設若有大善人終身信奉基督,念念不入地獄,求進天堂,因該人識田中既無十惡種子,將來臨終自無地獄現行,然而沒有天堂,沒有上帝,阿彌陀佛可否憐他而引往西方?(樓永譽)
答:撒豆種而忽生瓜,理講不通。生西條件,須具“信願行”叁種要素,如缺其一,便不感應。佛雖慈悲,彼人無願,道既不交,何能接引。
問:阿彌陀佛眉間常放白毫光,釋尊及一切諸佛,亦有常放之毫光否?其所放之光爲何色?(大寬)
答:釋尊眉間之毫,亦系白色,各經都有說明;今舉其一,如法華序品中記載是也。既彌陀釋尊皆爲白毫,諸佛眉毫,凡無特別記載者,均可以此例之也。
問:“慈雲淨土文”有“願以淨光照我”之語,這淨光是何色?其景象如何?贊佛偈有“光中化佛無數億”之句,這光是不是即如“觀經”第八觀所說“其光金色”?(大寬)
答:佛身之光不一,不問眉毫白光,身臂金光,或其他光,只是佛光,便稱淨光,何必定拘一色。
問:釋尊示現之形,其如“觀經”所示紫金色,抑亦閻浮檀金色?(大寬)
答:隨衆生所感而現,並不一定。以上數問,實無關宏旨,讀經似不必沾沾于此也。
問:“觀經”第七觀之蓮華臺,其爲“其光如蓋七寶合成”之摩尼珠光之臺欤?抑爲承荷此寶華之臺欤?抑二者皆非而另有解釋欤?(大寬)
答:此觀先說蓮花,其次說花內之臺,次第分明,不可相混。其說花時,言蓮花之葉(即花瓣)間,有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猶如傘蓋,覆于蓮花之上。言花至此爲止,言臺乃系下文。
問:“彌陀經”內極樂國土七重欄楯……皆是四寶周幣圍繞,這四寶是否即爲下文金銀琉璃玻璃?又欄楯是什麼?(大寬)
答:四寶即如所雲,欄楯即是欄幹,橫者稱欄,豎者曰楯也。
問:生在極樂世界的人,既是實相,必是四大和合,哪能不空,還可享受無量壽?(施好學)
答:來問五句,中間叁句,不免有誤解名句之處。細味所問,或疑生到極樂,仍是四大假合之身,哪能享得無量壽命。按投生一事,皆系神識,有胎卵濕化四種。生極樂者,乃系神識往彼蓮中化生。生彼以後,此神識之化身,漸漸轉迷成悟,證到大圓鏡,此智即是真如,不生不滅,故雲壽命無量。
問: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否蓮花一開,就成形體上之大人?還是要經幼少等階段才能成年?又生到極樂之人的面貌是否與在人世間相同?(施好學)
答:花開出現,便是叁十二相。廣大金身,並不如此世須經年歲漸漸長成,亦不如此世之卑劣醜態。
問:一切法是衆緣和合而成,西方極樂國土莊嚴,是否能例外?若不能例外,一切法是無常,哪能供給無量壽的諸上善人住下去?(施好學)
答:萬法依衆生心幻起之假相,本無自性,故生滅無常。覺心乃如來藏證得之真空,如如不動,故恒常不變。娑婆穢土,乃衆生妄心幻生,不免成住壞空,極樂淨土,乃彌陀真心神通宏願結成,故劫壽無量。緣衆生心有生滅,而所現之土,亦隨之而生滅,彌陀心只恒常,而所結之土,亦隨之而恒常也。
問:鄙人每日誦阿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各一遍,往生咒數遍,持珠念佛千聲,不知長此念去可否求生西天?(桂引杏)
答:持往生咒或叁遍七遍二十一遍,以有定數爲佳。他課無不合,長此念去,不休不斷,決定生西。
問:鄙人妻兒均在難中才每日禱念佛號懇求保佑,是否違佛法普救之旨?(桂引杏)
答:人在難中,代爲祈禱,並不背理。但能普爲大衆回向,功德益大。一燈之光,照一人與照百人光並不減,而益者則有廣狹之別矣。
問:聞淨土宗中亦可帶業往生淨土(靠佛之力)如是淨土有業,淨土不淨有漏,終久亦必毀壞,然否?(支世榮)
答:帶業往生,乃淨土宗專有之法。不能雲爲“亦可”。業是起惑造惑之果,更是受報異熟之因,若到業盡情空,便是成佛,業情不盡,便是凡夫。再察起惑之由,多因環境惡劣使然,所謂“心本不生因境有”,西方莊嚴清淨,無造業受苦機會,見佛聞法,有開悟斷惑助緣。惑業如病,西方如醫院,入醫院求愈疾病,生西方爲斷惑業,若以爲藏垢納汙,是逋逃之數,則大誤矣。
問:釋尊未出世度生以前,那時的衆生死就不能往生嗎(施湘痕)
答:生于佛前佛後,即系遭難,以不聞佛法,無由解脫也。惟釋尊來此娑婆度衆,已經七八千次,倘在前次應化,說過淨土法門,而經教未滅時,彼時衆生,當能往生。否則法門尚不曾聞,安有往生之理。
問:聽了大乘起信論,確知修淨土之穩當,但念佛一事,最要在心與佛合,才能了生死。可是業障深重,妄念勝于佛念,有何辦法?(周慧德)
答:常觀身受皆苦命在呼吸,妄念自能漸少矣。
問:印老文鈔內有一段:“待至同生淨土以後,用大圓智鏡攝彼蓮池海外之影,普贈苦海之同胞”,但自聽經以來,未聞這樣的話,請師指示!(周慧德)
答:此乃印老悲憫一般苦惱衆生,業重障深,不知淨土法門,縱有知者亦不深信,而發此願。用自己圓智之鏡,作爲攝影之機,攝照極樂世界,而將此照片,普贈衆生,希他眼見而起信也。
問:淨土文所示“九品蓮花爲父母”,是真由蓮花內出生嗎?抑是或喻蓮花出于汙泥而不染之清高,以比我佛門弟子之清高?(鄭至善)
答:此二兼有之。
問: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蓮宗諸祖法語集要合編一書之中,善導和尚專修法門有雲:“或問念佛生淨土耶,導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乃自念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于百光亦如之”,此一節之意思,是否念佛的每個人都有光明從口出?但在心中想念之人有其光明否?(李永茂)
答:此系功夫問題,非人人能爲,亦非人人不能爲。
問:地藏王菩薩發願雲:“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果到地獄空之一天,六道衆生是否全都往生?(黃媽惜)
答:地獄乃六道中之一道,果至空時,自是彼一道空耳。于彼五道何幹?而超出地獄之衆生,亦非遽生極樂。
問:釋迦牟尼佛的洪名,曆史上都有記載,何以阿彌陀佛的洪名大家都要稱念,獨于曆史上無記載乎?(林景星)
答:一個國家成立,有職官記載國家之事,後人再據之編纂史書,世界各國,中國最古,史書所載者,亦不過四千余年耳。釋尊降世,距今僅二千五百余年,故史有記載,彌陀成佛于今十劫,史書何能知其事耶?
問:彌陀經上:“從是西方……”的“是”字,既系指世界而言,則天文學雲:“太陽乃恒星,永不移動,地球繞太陽而自轉。”若果如是,則早晚用何判別西方?(樓永譽)
答:西方之名,本依所居之處而假定,此爲便于言說,非實有也。經意原系借此,使人攝散心于一處,果能製心一處,無事不辦矣。明乎此,但當依經所教,以日落處爲西,不起分別,即得受用,待得經教漸明,功夫漸深,此等問題,便有著落。
問:帶業往生西方後,是成爲五十一階級內之菩薩?或爲階級外之凡夫菩薩乎?(奚子爲)
答:既雲菩薩,安有階外?經雲:生皆不退,一生補處。但能往生,不愁不成菩薩。
問:已然念佛求生西方,是求不受生死苦,若是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這能得生西否?(慧貴)
答:行善至敬神四事,只是有漏善業,僅得福報而已。至雲沒有念佛能生西否,請思不求種因,而希得果,有是理乎?
問:念佛是念心,敬佛敬神是表現敬意,如此,豈是佛神時時刻刻在寺廟佛像神像之前嗎?有人教叁二日爲一期,規定集合來拜誦經,這豈不是團體湊熱鬧?如此有什麼功德?也能消災嗎?(慧貴)
答:佛之法身,充滿虛空,不限于廟;無始無終,有感斯應,不限于時。神則未證法身,當然拘于一處,不能與佛同時並論。叁二日集合誦經一次,自比一天經也不念者好。能否消災,更須視誠敬若何而定。
問:多拜佛拜神功德較大?或是多聞法多念佛功德較大?(慧貴)
答:此四者以念佛功德爲最大,爲其是無漏正道,能證涅槃也。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過對他方一種恭敬而已,無他益處也。
問:彌陀成佛至今十劫,故史書不能記其洪名,那麼世人何以知彌陀佛的生日?(葉慶春)
答:宋代永明大師,有彌陀化身之號,後人即取大師之誕辰,而紀念彌陀,此系借用。
問:站在人類中,好壞份數,就有六分壞,如果誠心念佛,在可能中罪障消盡,否則能往生西方否?(戰覺力)
答:有意者多爲罪,無意者多爲過,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只求不造新業,便…
《佛學問答類編(淨土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