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獨立自尊,不但超出,而且爲諸天(天決非一個,故說諸天)之師,佛各處講經,天帝還來侍奉護法。請你先生查看佛經,自然明白。差不多的佛經,都有二千年以上的曆史,這可不是爲著對待你先生我去新造的。我們辯論佛天,尚且說不清楚,請暫不要拉扯孔子,再出歧路。
問:請你把基督教,孔教,佛教,回教,道教合起來,簡單的比較一下,到底哪一教是真理?請你說實話!(真理)
答:我沒有這樣大的學問,也不敢這樣妄爲,未曾去深研各教和經典,哪能輕口發表議論。
問:人死了爲什麼要超薦?死人生前作惡爲非,端賴超薦,便可生西嗎?如此大家不妨作惡爲非。蓋只要死後超薦一番便了生死,豈不太便宜了嗎?(懷疑)
答:淨土經典中,只言念佛修福,求生西方,未言死後超薦,便登蓮品。不過佛法威德,不可思議!作佛事自是善事,善因當結善果,既爲所死之人而作善事,死人當受幾分善果。如地藏雲:“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爲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這並不是了生死,更談不到討便宜。
問:求簽問蔔是不是迷信,香灰咒水治病是否有效?如果吃死了人,是不是佛教殺人?(懷疑)
答:占相吉凶,佛教斥爲邪命。廟裏設簽筒,不知沿自何時(佛家雖有占察經但真僞至今爭論未息)。這事好比某鎮用魚肉供觀音,實際上觀音並未教他供魚肉。香灰咒水本無毒質,哪能就會毒死人?未免言之太甚!若問治病有效與否,那也不一定,請問盤尼西林及某某特效藥,治病皆有效否?若說准有效,世上就該不死人。
問:燒紙錠銀箔,是什麼意思?既墮地獄受苦,又怎能使用這些金銀紙箔?(懷疑)
答:這是中國的風俗,佛經裏並未提倡。張叁做的事,您先生來責備李四。本李四只好說句:“對不起,不曉得”。
問:孔子是聖人。爲什麼他不主張戒殺?吾人祀孔,也殺叁牲,豈不罪過?(懷疑)
答:孔子何嘗不主張戒殺,儒書上多有記載,論語裏釣而不網,弋不射宿。禮記裏田獵不合圍、不掩群、不殺胎、不覆巢,士無故不殺犬豚。似這一類的限製,不勝枚舉。不過孔子是世間聖人,只順世法用仁慈來方便限製,非如釋迦世尊,是世出世聖人,直談叁世因果,主張戒絕而已。但世尊對初學亦許食五淨肉,也非不講方便。殺牲祀孔,是前代禮製,今無規定,沿用習俗,似屬不宜。
【附注】上古茹毛飲血,進化到種食五谷,由于肉食習氣太深,一時不能全改。但中國先聖也曾覺到弱肉強食是殘忍行爲。在夏殷兩代禮製中,卻早定了田澤取獵,專爲祭祀享賓之用。是已寓禁止濫殺之義。至問孔子爲何不戒殺?除前文答覆,尚有一說:漢儒鄭康成注釋禮記,曾有“孔子雖有聖德,不敢改先王之法”之語,而孔子亦自己說述而不作。這是孔子治學取的標准。
問:丹霞燒佛,還有罪過否?(叁叁)
(按:來稿署名“叁叁”,正不知是前叁叁,或是後叁叁?是法師,抑系居士先生?使我無法稱呼。忽然想起瑜伽焰口中有“歎骷髅”偈一則。開首雲:“昨日荒郊去玩遊,遇見一個大德骷髅”,我便有了辦法。一個骷髅,男體女體,尚不能辨。那裏再分析出法師居士先生來?故取大德二字,籠統恭維,比較圓融;我依此例,稱以大德,亦述而不作之意)
答:此番功德尚無處安住,遑論其他。我要反問一句,大德見佛燒了不曾?
問:觀經雲:是心作佛。黃檗雲:不可以心更求于心。聽東的話對,還是聽西的話對?(叁叁)
答:君強分皂白,我不辨東西。
問:淨土是何境?(叁叁)
答:問境只管向外去問,何必來牽扯淨土?
問:經雲:供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怎麼解?(叁叁)
答:大德多管閑事!
問:聞人說:唯識不了義,般若太籠統;這是互謗語,是真實語?兩宗優劣之處,請略言之!(叁叁)
答:能轉八識成爲四智,這不能說是不了義;斬斷葛藤,一絲不挂,還說甚麼籠統?諸法平等,偏逼我說優劣,我與大德並無冤仇,何苦拖我謗法造罪?
問:教家說華嚴爲經中之王,淨家又說阿彌陀經是群經指歸;兩經的最精華處,請舉一二!(叁叁)
答:曾聞古德楊仁山居士有兩句話說:“教遵賢首,法尚彌陀””此語可味;更在阿含中見到稱贊佛經說,初妙中妙竟亦妙。(手中無書是否爲竟字待考)據此,區區心中,凡屬佛經,通體都是精華,所謂譬如食蜜,中邊皆甜,那能指一指二。
問:四谛中的道谛四行相,一時想不起來,辭典中亦未載,祈告!(叁叁)
答:道如行出。
問:八萬四千煩惱,我想此數當如一念叁千,必有數目比倍而成,不是流行成語,然否?(叁叁)
答:十使互具成一百,曆十法界成一千,身口七支業成七千,叁世共成二萬一千;末那識之癡見慢愛四惑各具此二萬一千,合爲八萬四千法數。
問:現在是科學時代,佛法會能救國救民嗎?佛法講得雖然天花亂墜,我不相信能比原子彈有效用?(梁拳石)
答:我不解尊意所說之救國及科學範疇?只好揣摩風氣,代擬其說。尊意或謂救國救民須科學,而科學必限于聲光化電機械原子彈。若果這樣主張,所有立法考試司法監察教育醫學農業文學藝術會計等製度,皆不是聲光化電機械原子,那便一例不能救國救民。何獨來責佛學?但尊意所問我亦有個疑點,就是“救”之講解,不知是要人活?是要人死?若是要人活,我也不相信原子彈會比佛學有效用。
問:印度是佛教策源地,竟致亡國若幹年,中國梁武帝最崇佛法,也鬧了一個國破身亡。這些事實足見佛法治國沒有用。(梁拳石)
答:國家問題,原系多種機構配合,不是單靠某一部分推動。梁武帝若不背盟收納侯景,安有臺城之厄?而背盟納叛,究于佛學何幹?此真同裁縫做壞了衣裳,卻向廚子身上問罪。先生既認佛教誤國,又熟讀曆史,如漢明帝唐太宗俱崇佛法,其國威遠震,亘古罕有,晉之懷愍,宋之徽欽,均不奉佛,爲何也鬧了一個亡國,且被俘虜,遺漢族之奇恥,卻避而不談。佛學原非政治,然與治道亦非無關,明代俺答小王子之役,清代蒙藏邊疆,多賴佛教之力而內向。遽斥治國沒用,也非正確之論。至印度問題,請參閱前面已有答問。
問: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佛學專講求福求壽,今生求之不已,又求來生,其表面雖雲清淨寂滅,實則貪欲更大。(梁拳石)
答:佛陀說法鑒對方根器分爲五乘,最下者爲人天根器。以其知見不過福壽來生,若與談第一義谛,直等向夏蟲而說冰雪。爲方便計,在小乘典中,偶一說之。然無不以爲貪嗔癡爲指歸,誣以大貪,誤解甚矣。
問:孝爲萬善之首,佛不遵父命,潛逃出家,此于孝道,似有所虧,雖雲心行慈悲,究無補于首善問題,然否?(梁拳石)
答:伯夷叔齊,違父命讓國遠逃,舜不告而娶,溫峤絕裾而去,皆從權成其大者,人皆稱之。佛爲大事因緣出現于世,示八相以誨衆,更不同世間之小功業。然其成道以後返國省親,化衆出要,度父超升,其教爲大千尊仰,孝之究竟,尚有過于此者乎?
【附注】本欄原爲初機同人質疑而設,並非作爭辯之用。梁先生所問,皆是辟斥口吻,原不擬答。然佛法如栴檀,頭頂足蹙,皆染香氣。茲本斯義,而興慈憫,希啓其心?凡後再有類此質問,爲免辭鋒或傷情感,恕不作覆。
問:佛教真義四大皆空,把心底裏的欲望一絲一毛掃得光光;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必須達于六根清淨。請問人若無欲望,哪能促進人類社會生活進步?佛教是以何法解釋?怎樣使人類謀進步?(白存成)
答:人類根器不同,欲望各異,孔子刪詩訂禮,無終食之間違仁,朝聞道夕死可矣,顔淵箪食瓢飲,曲肱而枕,樂在其中,此以謀道爲欲也。大禹寸陰不息,手胼足胝,而卑宮室,菲飲食,此以功業爲欲也。石崇何曾輩,粉白黛綠,日食萬錢,上不致君,下不澤民,此以聲色貨利爲欲也。謀道者恥心功業,故許由聞堯讓位而洗耳。求功業者,恥聲色貨利,故有楊震之卻金。今人欲望,只是下等之聲色貨利耳。與其說生活進步,毋甯說道德退步,影響所及,是以有來日大難也。下等之欲,其害如是,世法聖賢豪傑尚能洞而擯之,況佛法乎?
問:青年學佛,把心掃空,無欲望存在,不是要失了進取心,誤了前程嗎?只以精神上之“自度度他”偏于精神一面,于現實生活有何益處?(白存成)
答:大道功業,發心進取,是君子上達。聲色貨利,發心進取,是小人下達。果講生活,應論必需,非謂縱欲分外奢求。學佛並非不講生活,只是不應縱欲耳。應知進求享受之人,作世間忠臣孝子,尚無其分,出世間了生脫死之大法,更無其分。然佛家自有大享受,必須放下手中所執,方能再撿,俗雲一手不能捉二魚也。
問:如最近獲諾貝爾獎金之吾國青年李君等,設他們心裏無存欲望,豈有今日之成就?(白存成)
答:第一答中,亦曾分說,人類欲望各個不同。李君固然成就,大禹難說未成就乎?孔子能說未成就乎?譬登山者,必學抓攀,入海者,必學泅泳,各成就矣,使抓山者抓海,泅海者泅山,能成就乎?學佛有學佛之欲望及途徑,發財有發財之欲望及途徑,臺端既以李君發財爲羨,請申其義,可惜李君所發之財,是小者凡者,不久長者,不知佛家有大聖財,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者在。
問:我聽說佛法能以解答一切問題,我很相信。但是有人問我,先有雞呀,還是先有蛋呀?我不能回答請問怎麼說說才對?(采撷)
答:故意問難,早已聲明概不置答,茲爲隨順,破例一次。區區提一譬喻,可以了然。試問先有女子,抑是先有“月經?”自然是先有女子!因“月經”乃女身所出,且單有“月經”決不能便生兒女也。明乎此,可以白,先有雞而後有蛋!因蛋爲牝雞所生。實如雞之“月經”,須知單純之蛋,若無雄雞之乘,亦不能孵出雞雛。空蛋既不能生雞,而牝雞卻能生蛋,是以…
《佛學問答類編 (質難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