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法門系列 四、地藏法門修行自我鑒定及成就次第▪P3

  ..續本文上一頁真正的成就。你修地藏法門有沒有成就,就要看你是否具有以下所陳述的要項。譬如,你已經修了叁百部、或五百部、乃至一千部地藏經,但你是不是地藏法門已經有所成就了呢?何謂修習地藏法門成就?要地藏法門修成就,即須成就九心所謂九心者,茲如下文:

  1、成就同情弱者心

   你若是地藏法門修成就,則同情弱者之心一定會生起來。此心爲地藏法門的根本心,亦是最重要的心,同時也是地藏菩薩的初發心。此地藏菩薩之初發心爲整個地藏法門一切信、願、行成就的總樞紐。因此,你若成就此心,以下八心才可能成就。此心若不成就,其它一切皆如浮萍,飄蕩無常。爲什麼第一成就是同情弱者心呢?因爲地藏菩薩因地所發的願,與禅宗六祖大師的法門大不相同,六祖說:我此法門是爲上根人說,爲上上根人說,爲最上根人說。乃至我們即將要講的金剛經,也同屬這一類法門,是對最上根器的人說的。但是地藏菩薩法門則是爲了度福最薄、最下劣根器的人,度最可憐、最弱勢的人,度最無助、最無奈的人,度最痛苦的人,度善根最不具的人。所以任何人修地藏法門,都不需要任何條件,只要你認識字就可以——甚至有時不識字也沒有關系,用注音,或用國語注音的,也能令你得修此法門。地藏菩薩就有這樣的慈悲威力。而且很奇怪,常常有不識字的人,他也能很自然地就讓你變成會念這部經,乃至于令很多人會背誦此經——不認識字的人居然會背佛經!地藏菩薩的慈悲威力真是不可思議!

   如上所說,地藏菩薩的最根本心就是同情弱者之心。然而此心跟我們一般凡夫的心正好相反:爲何如此說呢?因爲我們的凡夫心通常是把眼睛安在頭頂上,看上不看下。對上面的強人、富人恭敬得要命,對下面不如我們的人,不但瞧不起,還要加以欺負,欺負之外還當加以淩辱、踐踏、剝削、蹂躏——世間種種的苦難即由此而起。乃至大者,從國家來說,大國侵淩弱國;小而言之,強人欺淩、侵害弱者。一切衆生的苦難乃至于許多人間悲劇都是由此發端。在佛法的唯識百法中有一個谄曲,谄曲心與同情弱者心恰正相反。谄曲就是對待處于我們之上的人、比我們強的人,即起谄媚、巴結、吹捧之心;而對于處于我們之下的人,就欺負他、瞧不起他,以身、語、意種種方便來藐視、踐踏他。因此谄曲心就變成修道的障礙,也是障道的根本。谄曲心與何心相敵對呢?就是直心。“直心是道場”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出自維摩诘經。爲什麼直心是菩薩道場呢?因爲道是平平直直的,才能成其道。如果是歪歪曲曲地,就不能成其大道,那就變成羊腸小道,那也就不是正道、直道。所以修行人應該是直道而行—身語的行爲應直道而行,心行更須直道而行;因爲唯有直道才能通暢無礙。你的心道若是彎彎曲曲的,就好比一條水管,假使它是彎彎曲曲地,便很容易卡住東西;心管亦如是,若是彎彎曲曲地便容易阻塞。心管阻塞則造成心路無法暢通如流:心路不能暢通時所阻窒的東西就是煩惱。種種煩惱、業障都是因爲心路不直、不暢、阻滯所引起的。所以修行首先須修直心:心直之後才能令之通達菩提道。同樣是一條道路,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你的心行之路若是彎彎曲曲的,你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走到菩提道的終點?菩提道的終站已經夠遠了,你還這樣彎彎曲曲地迂回繞著走冤枉路,怎麼了得?修行者之所以會走冤枉路的原因,完全是你自己的心在不斷拐彎、兜圈子使然。所以直心才能夠通達道場,直心本身才能成爲修道的場所,且通往無上菩提道。衆生就是因爲心不直,才會起谄曲之行。而谄曲之目的何在?主要是爲了圖己之利。否則他爲什麼要巴結你,就是想從你那裏得到好處。這個好處也不一定要很大,有時或者只要你稍微重視他,他就覺得達到目的了。所以谄曲之所圖不一定是錢財方面的。因此以不直心討好他人都是不善的。是故修行人,即使要稱贊他人,也定要符合實際的狀況,像亂戴高帽、灌迷湯等這類事情就作不得。一般凡夫很容易谄上欺下,學佛之人若有這種心,就須趕緊去除掉。如果你修地藏法門,這種谄曲心就自然會越來越淡薄,而且對于弱者不但不會瞧不起或欺侮他,反而會自然而起同情心、憐恤心,這就是修行地藏法門的真實成就。何以故?行者之心、識、業皆已轉,轉不善心爲善心,轉不善業爲善業。因此,同情弱者之心若已發起,即是修習地藏法門的第一種實法成就。

  2、成就憫念衆生心

  修地藏法門的第二種成就是跟隨著第一種成就而來的;憐憫衆生苦之心若發起時,即是修地藏法門的進一步真實成就。我們一般凡夫在一生中幾十年之間,來來往往,勞勞碌碌,種種奔忙打拼,卻很少爲別人想——連忙自己的事情都來不及了,那有余暇爲他人著想?因此能憫念他人的這種人實在很稀有。若是自己的父母、師長都能夠憫念得到的,已經是很不錯了!乃至于能擴及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六親眷屬的,就更加難得了。至于能夠憫念到跟自己沒有任何親屬關系的陌生人,既不是親朋、也不是好友,對他若能也有這種憫念衆生苦之心生起,即是修行地藏法門有屢實成就。而所謂憫念衆生苦是指那些苦呢?那主要是指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種苦。常常觀察這些衆生的苦相:衆生界的實相就是苦相;能夠于此起信解、悲憫之心,這就是修行地藏法門有所成就。所以從此點來看,地藏法門就是爲了讓你究竟發起大悲心作准備工作。因爲大悲心不是說發就能發的。爲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有一句很差勁的話:人都是自私的,而事實上這句話對世俗的情況而言卻是正確的,沒錯。但是你不應說因爲凡夫性都是自私的,所以我便可以自私或應該自私。又有一句話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則更是似是而非,惡毒至極。首先提倡這句話的人恐怕就真的會遭天誅地滅。人的自私性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凡夫心態,凡夫心確實是自私性的,唯有憑著修行之力,才能去掉這種自私性。世人的一切痛苦、煩惱也都是由這自私性而起,乃至于一切衆生的生死煩惱也都是由自私性而來,由此私我而來。然而修行若想要真正發起悲心,則一定要達”無我”。所以你看大悲法門高不高?真的好高、好深!你必須要真正無我,才能正起大悲。否則所言大悲便只是口號而已,與實際不相應。憫念衆生苦之心若已生起,即是悲心發起的初門,其後會進一步産生更加增上之心。

  3、成就度最苦衆生之心

   因爲地藏菩薩的本願是要度盡地獄衆生;而這個地獄不僅指實際的地獄,而且也是一種象征性的地獄;換言之,只要是十分痛苦的境界,都可以稱爲是地獄。有句話說:好像活在地獄裏一樣,所以,在人生中,只要是覺得非常痛苦,那就有如在地獄了。地藏菩薩有此願力要度最痛苦的衆生,你若是有這種度苦之心起來的時候,就是修習地藏法門有所成就之征。因爲一般凡夫並不如是,他們看到別人受苦,反而常常會幸災樂禍,對不對?譬如:看到有人在雪地裏滑一跤,跌得四腳朝天,就覺得很好笑,等等;這只是一種輕微的幸災樂禍的心態表現:因此可知衆生的心是很奇怪的。我以前在金門服兵役的時候,會有一次放假時,我們整個連隊的人一起去玩,在一個湖上劃船。有一位同志他的手表不小心掉到湖裏去,正好那湖下面是爛泥巴。那只手表看來還蠻貴的,于是他就下船去找。雖然那個湖水並不是很深,站起來只到膝蓋這麼高,但是下面的爛泥卻到腰部這麼高,好像是荷花池那一類的泥巴,結果他撈了牛天還是找不到。正好那天天氣又很冷,後來我也下去幫他找。此時有另一位同志站在岸上,正大聲地在講些風涼話。我就說:你要不然就下來幫忙找,否則不要在那邊講風涼話。所以,有些人就是這樣奇怪,不幫忙也就罷了,還說風涼話。我常常忍不住會做這種雞婆的事情,然而我不是故意的,就是某些情況一出現,不思議地,我就會不忍心地去做。

  4、成就代衆生受苦心

  如上所說,地藏法門要成就的第叁個心是度最苦衆生的心;接著,由欲度最苦衆生的心,再生起代衆生受苦之心,這也是普賢菩薩心之一。菩薩道法門中第一個法門是地藏菩薩大願法門,第二是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第叁是文殊大智法門,第四是普賢大行法門。這四個法門系依如是次第,且亦如是一線貫串。若依究竟而言,第一大願法門成就之後,應可直通普賢大行法門。所以地藏法門若修得真正有成就,其精神即足以上通以上諸門。因此你地藏法門若真的修而有成,我也可以就傳給你普賢法門。當然你一定要發起代衆生受苦之心。

  所謂代衆生受苦,怎麼個代替法呢?這是以願力而言。亦即:一切衆生所造極重惡業之罪,及其所受之業報,我皆願代受。你敢不敢呢?實在太恐怖了,是吧?你恐怕會想:我自己所擔的業都已擔不了了,那還能爲別人擔?所以你看,上面所講的通相及別相的境界,已經很不得了了,而現在更是越來越深。這些都不是言說戲論所及,不是光憑嘴巴說說就可以的。又代衆生受苦心還有另一層意義,即你從初發心修行,爲度一切衆生,于其中間雖受盡無量挫折、失敗、痛苦、煩惱,你都無怨無悔,仍一心精進,只爲成就菩提,廣度衆生。因此你所遭受的一切苦,等于是爲了衆生而受,此即代衆生受苦之深義。

  5、成就孝順心

   這也是地藏菩薩根本心之一,如果能夠發起孝順心,就是修地藏法門另一個真實成就。事實上此孝順心不是這一世才開始修的,應是累世都在修。孝順心分爲兩種,先講孝順父母之心。若人不能孝順父母,而能修持地藏法門有所成就者,無有是處,可說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根本上,你一定要是個孝順你的生身父母之人。所言孝順父母,現在不提傳說中的二十四孝那種,雖不定要孝順到那種地步,但根本上須有孝順心才行。有時候跟父母頂頂嘴可能是難免的,…

《地藏法門系列 四、地藏法門修行自我鑒定及成就次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