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法門系列 四、地藏法門修行自我鑒定及成就次第▪P4

  ..續本文上一頁但是也不能太離譜,要有順父母之心,常欲令之歡喜。自己有沒有孝心,自己應該最清楚;然而孝順之人,絕不會說自己很孝順,唯一可以這麼稱說的人是你的父母。不過父母有時候也會偏心而判斷錯誤。而且當父母向旁人說這個孩子很孝順的時候,他可能不是在稱贊孩子,而是在稱贊自己,等于在向別人宣稱“我的教育很成功,所以孩子們都很孝順”,希望贏得別人的羨慕而覺得很有面子。不過有一種情形倒是比較可靠的,如果婆婆稱贊媳婦很孝順,那位媳婦必定是很好的。所謂孝順心不只是孝順自己的父母,也應包括孝順配偶的父母。男衆方面要孝順嶽父、嶽母,女衆則要孝順公婆,這應都包括在內。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只有一對父母,結婚以後變成兩對,而且都要孝順。所以我極不贊成拜幹爹、幹媽的習俗,因爲既然拜了,就應孝養,而一輩子孝養兩對父母都已經難以周全了,哪有余裕孝順第叁對?所以拜幹爹幹媽常只是有名無實。其次,第二種孝順心,是指孝順諸佛。若人在世間能孝順父母,在出世間才可能孝順諸佛。因爲父母多半是世間凡人,要孝順他們比較容易。而佛是聖人,要孝順他們,標准比較高,就更難做到了。如何是孝順諸佛呢?——如諸佛教,或隨順佛教。佛教你做什麼,你就欣然應諾:若有不解之處,也應先是、是,唯然世尊。所以佛說什麼,你就當下信受承當而說是的。若有不能信受之處,則先肯定是由于自己業障重,現在並未能信受,非是佛言不周。對于仍無法信解者,最好不要去懷疑佛說的對不對;因爲依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既然是佛口親宣的道理,應該都不會有錯,若有不明白處,通常都是我自己智所不及。反之,若他所宣說的法跟我的理解來作比較,結果是我對、而他卻錯了,那麼應該是我成佛了才對!所以于諸佛教敬順無違,這就是孝順心。接下來講孝順師長。師長就是師父,對于師長也是要有孝順之心。但這只是附帶講一講而已,毫不勉強,也不敢勉強。所以修行地藏法門成就,所發起的孝順心是指孝順父母、孝順諸佛、以及孝順師長。

  6、成就報恩心

   報恩是跟著孝順而來的。有報父母恩、報佛恩、報衆生恩(含國王恩)、報師恩四種。關于最後這一條報師恩,你們不用報我,只要好好修行就行。其實所有的報恩心的要義所在就是要好好修行,只要好好修行,便一切恩全都報了。如果能修令衆生歡喜就是孝順諸佛,要命衆生歡喜實在很難,唯有大菩薩的修行才做得到。大菩薩能令一切衆生皆生歡喜,因爲他能于一切衆生不生瞋恚,不惱、不害。這樣,越講越深,再講下去,你恐怕就不敢修地藏法門了!上次我在密執安州講大悲法門,講到最後的時候,就有人說:若是這樣,我就不敢念大悲咒了!本來我念大悲咒,雖然只是隨便念念就好,但在念的時候感覺也不錯,聽師父您這麼一講,它居然有這麼深的道理,我都不敢再念了。所以有些人就是這樣奇怪,跟他講那法門的好處,他反倒害怕了,因此可知佛法真是難信解。承上所說,如果你修地藏法門有所成就,在此階段中便得成就第六報恩心,欲報答一切有恩于我者,不論凡聖。

  7、成就長遠心

   修持地藏法門至此,長遠心便得生起。地藏菩薩本身不是發願衆生度盡,方成菩提嗎?其義即是長遠發心。事實上,持地藏法門時所發的這個長遠心,我們若加以推衍一下,不是和普賢菩薩心一樣嗎?普賢心是盡未來際修行之心。具體言之,亦即如普賢十大願中禮敬諸佛章所言: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所禮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就是普賢的長遠心。所以據實而言,地藏心跟普賢心乃至跟觀音心、文殊心,這中間都是相通的。因此只要地藏心得以成就,其它皆能一一次第成就。不過,斫應知者,即普賢法門的灑蓋範圍更大,更廣、更深,有如大海一般,凡心凡智不能徹其底,故其境界易令人生敬畏。也就是因爲這樣,所以初心行人最好從地藏法門開始,漸次而修,從比較小規模、低階層開始,否則你若一下子就進到普賢菩薩的盡虛空遍法界的無邊境界,恐怕會嚇壞了。所以諸佛以大智方便教化衆生、修行成就大乘菩薩道,先從地藏法門開始,慢慢增長、成熟。當你閱讀華嚴經的時候,那種無盡法界的心胸、氣魄,那樣深廣的境界,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對不對?那種無量無邊的境界,恐怕凡夫之人一下子消受不了,所以你就必須要從地藏法門開始打基礎。地藏之義爲何?如前所說:心地寶藏名爲地藏。而且地藏菩薩又是我們本土(娑婆世界)的菩薩(所謂本土者,本自有之也,此亦密義也。),而觀世音菩薩算是從西方世界來旅遊的。因爲地藏菩薩是在地菩薩,所以更加容易親近,而且其法門真的是比較容易成就。比起其它菩薩的法門較易成就。若你于此法不能有所成就,而想要修其它大乘法冀望有成,可以說無有是處,難上加難。爲什麼呢?因爲末法時期一般人連基本的信根都不具足,福薄智淺。因此,持地藏法門便能令人從增長成就信根開始,而成就悲愍心、孝順心等,乃至成就長遠無上菩提心,你看,這有多好。

  8、成就荷擔佛志心

   修持地藏法門,于長遠心生起之後,又能令人成就荷擔佛志心——佛志即佛的志向,亦即如來志。此即佛經所說的如來家業;故荷擔佛志即是荷擔如來家業。何人能如此行?即是所謂佛的孝順之子,儒家所說的克紹箕裘之人,克紹箕裘的人就決定不會是敗家子,就是佛的真子,能夠光大如來的門楣,昌隆如來家業,紹隆佛種。這個佛子就是法華經中所說的是,佛之真子,是真的“從佛口出、從法化生”的如來親子;不是撿來的,也不是收養的,或過繼的,更不是小老婆生的庶出(二乘),而是正室的(大乘)、嫡傳的(一佛乘)。法華經中說菩薩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故是如來真子,堪紹如來家業,能夠繼承如來家業這句話很有密法的味道,不過這是法華經中的句子。一切菩薩都稱爲佛子,因爲一切菩薩都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所以如果是真的佛子,既如是而生,他不成爲肉身菩薩也很困難。現在佛教界有一個好現象:很多人在提倡地藏法門。但我此法門稍稍有點不同。禅宗六祖大師于有人去參訪他時,他會問:你師父怎麼說?參訪人回答後,也會問六祖大師:大師您怎麼說呢?六祖常會回答:你師父所講的真是不可思議;但我此法門又別。別是差別、不一樣的意思。所以,我這地藏法門又有別于一般所說;雖然同樣是地藏法門。我所說的地藏法門,于其究竟成就時,便能令人成就荷擔佛志之心,亦即荷擔如來家業之心,爲真佛子。果真得如此成就,則于世間一切法有何恐怖?更不會怕死,佛祖即是爾父,何懼之有?佛祖既是你親父,而不是義父,則有究竟之依怙,故能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在臺灣有很多人給觀世音菩薩做養子,其實養子沒什麼地位,要做就做佛的真子,繼承他的志業。這是什麼意思呢?換言之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成就之後就能得法王灌頂;這雖是密法,但顯宗華嚴經等也講法王灌頂。所以會修的人,一個法門就可直通其它法門——乃至直趨無上菩提,不是彎彎曲曲、拐彎抹角的。這是持地藏法門所成就的第八心:成就荷擔佛志心。

  9、成就如法修行心

   在這階段中,可說是返本還元。雖然曆經長久修行地藏法門,而成就不可稱量的八個心,此八心即代表無量的“心成就”;以其每一個“心成就”都有很多的因緣輔助它,才得成就此心。于無量的大善心成就之後,最後便須成就這個心——“如法修行心”,返本還元,還求根本。雖然已經成就無量的大善心,但還須繼續如法修行,以期究竟成就無上菩提道。亦即:並非于成就“荷擔如來家業心”、“荷擔佛志心”之後就沒事了;相反的,接下來才是修行更上一層境界的起點。

  以上爲修持地藏法門所成就的九心,茲再覆迤一次,以爲複習:

  成就同情弱者心。

  成就憫念衆生心。

  成就欲度最苦衆生心。

  成就代衆生受苦心。

  成就孝順心。

  成就報恩心。

  成就長遠心。

  成就荷擔佛志心。

  成就如法修行心。

   菩薩道行人可以此九心作爲磅秤,自我稱量,勘驗你所修地藏法門的成果如何?如果這九心盡皆成就,方可說“我地藏法門已修圓滿了”,然後才能請示師父:我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法門修了?當然你若只是修滿遍數,要換法門也可以。因爲我會如是應許你們,故一定要兌現才行,不能“退票”;所以依此而言,你也是可以再請別的法,因爲我了解修行的成就不是一蹴可就的。換言之,如果你修地藏法門能具足地發起這些心,成就這些心,那當然是最好;如果能有少量的成就也很好——如果絲毫都無動靜,那恐怕要再多修一些比較好。倘若連一點點效用或受用都沒有,那麼就必須加倍繼續努力才行,不要只是修滿所定的遍數。甚至退一步言,假使你善根很好,修了一百部,乃至于只修了四十九部,就能具足發起這些心,那就最好了!如是,你便不一定要修那麼久,可以立刻往上修。至此,“地藏法門修行鑒定以及成就次第”,介紹到這裏告一段落。

  乙、隨機答問

  慧乙:師父,我們在請地藏法門的時候,看到師父在地藏法門儀軌後面附有忏悔法。能不能請示師父:在誦經的時候,當我覺得自己有不專心、散亂心的情況出現時,此時應該如何忏悔?能不能請師父開示。

  師父:假如在修法的時候,不是不知所雲,有一點點散亂、有一點點雜念、有一點點妄念,沒有關系。但是如果是不知所雲,而且因爲經文已經念得很熟了,因此有時變成好像只是口一直在念:心則完全不在焉,幾乎已經變成一臺念經機了,念經變成機械動作:心中毫無所覺。接著,念了半天之後,才忽然想到“我在念經!”才發覺自己已經念到那一章節。如果常常這樣,而且次數很多,就要好好地忏悔了。關于忏悔,我現在開示這個法門,請長跪合掌聽:忏…

《地藏法門系列 四、地藏法門修行自我鑒定及成就次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