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九▪P22

  ..續本文上一頁惡見惡行。

  “此名”爲利用“日月”相“薄蝕”時所發出之“精氣”之力,而附于“金玉、芝草” 之鬼神,及“麟鳳龜鶴”等,得彼精氣之滋養,乃得以“經千萬年”而“不死”,而成“爲”精“靈,出生”于“國土”(世間),成爲物仙、禽仙、獸仙等;此等諸仙,“年老”之後,爲魔王所錄用,而“成魔”使,今奉魔王之命而來“惱亂是人”修行正定;俟此行者之戒定慧體皆已破盡,破壞修行之目的已達,此妖魔即“厭足心生”,而離“去彼人”身“體”;于是貪求深空之“弟子與”爲魔所附之“師”,以邪行不能自已,“俱陷王難”,受國法製裁。

  阿難,“汝當”令末世修行人,預“先覺”知此種魔事,則不爲所惑,方能超越生死,而“不入輪回”;若“迷惑不”自覺“知”,受其惑亂,破戒定慧,隨魔而行,來世當“墮無間”地“獄”。

  ⑽貪求長壽——遮文茶、毗舍遮來撓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裏,瞬息再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衆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幹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注釋】

  “心愛長壽”:“長壽”,此處所說的長壽,不是如世俗所說的八十、一百歲,而是如長壽仙人之百千萬歲、綿長的壽命。

  “辛苦研幾”:“研”,研究。“幾”,幾微,即細微。指想陰微細之動相,此即想陰之本。

  “永歲”:“永”,即長。“歲”,即壽。

  “棄分段生”:“分段生”,即凡夫的分段生死。謂想要立刻能舍棄凡夫的分段生死。

  “頓希變易”:“頓”,立即。“希”,希望。“變易”,變易生死,爲叁乘賢聖斷見思二惑,了分段生死之後,所入微細的變易生死境界,于其中,無有粗的生滅,唯有八識中的微細生滅之變異,故稱變易生死。蓋小乘聖者入于涅槃,及大乘之菩薩摩诃薩,皆是處于如是境界中。

  “細相常住”:謂此行者希望此微細之生滅相,得以常住不壞;以貪愛此八識之微細動相爲我,是我壽命之徵,故欲其長遠如此不變,即是保我壽命永世不絕。

  “十方衆生皆是吾子”:即謂我是衆生之父,此即與印度教之大梵天王、及耶教之耶和華所說皆同。

  “我生諸佛”:此魔癡惑之心忒大,竟然說他是諸佛之父。

  “我出世界”:“出”,出生。外道之神若說他出生世界及一切衆生,則有兩種分別:一種是“一體說”,即“出生說”,如印度教的梵天計世間之有情無情,都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如婆羅門系他的頭、首陀羅是他的腳等。另一種是“創造說”,如希伯萊的猶太教、耶教,希臘的“丟石頭說”皆是,此種則與彼神身體無幹,其“出生”即如藝術家或工匠之創造、製作。

  “我是元佛”:“元”,元始。謂我是最初的第一尊佛,而一切其他諸佛皆是我所生;當然這是謬妄之說。

  “出世自然”:我雖能生諸佛,但我自己卻不是任何人生的:我是自然就有,本來就有的;此即“無因生論”,或“自然論”,皆是外道所執邪見,如耶教之天父,你不能去問一位天主教或新教之牧師:“你們的天父的父母是誰?”他會認爲你冒犯了他們的神聖。此即佛法阿毗達摩藏中所說的:外道計執有造物主能生一切,然而此“能生”者但生他,而不爲“所生”,乃自無因生。邊在論理學上說是不通的。

  “不因修得”:謂魔自稱其無上正覺是本來就有的,不是修來的,而且也不能從修行而得。此即是倡“修行無益論”,令衆生退墮一切正修行,甘受魔遣,希冀他賜與解脫、菩提。

  “住世自在天魔”:“住”,住持或住著。“世”,塵世,指欲界。以欲界第六天之上,另有魔王居處,屬他化自在天所攝,但此天魔與天王有別,居處亦別。以此魔王自以爲欲界衆生皆屬于他統領,爲他所有,故自稱他爲“住持世間”;以其貪著世間,故實是“住著世間”。且因他自以爲統領一切,在欲界中,威德自在,爲所欲爲,猶如人間國王,故稱之爲“自在天魔”。

  “遮文茶”:役使鬼。

  “四天王毗舍童子”:“四天王”,指屬于四天王統轄之下者。“毗舍童子”,啖精氣鬼。

  “未發心者”:指未發菩提心之鬼神。

  “利其虛明,食彼精氣”:“利”,利用。“其”,指修定者。“虛明”,指此行者的定心之虛通明徹。以虛通明徹,故魔亦出入無礙,因此反得以啖其精氣。

  “稱執金剛,與汝長命”:魔自稱他是執金剛菩薩,能賜給你長壽無盡,永久不壞如金剛。

  “未逾年歲”:沒超過一年半載。

  “肝腦枯竭”:謂此行者的肝腦都被魔鬼所食啖而枯竭。

  “口兼獨言”:“獨言”,喃喃自語。謂口中還常常喃喃自語:因爲肝腦枯竭,心神已喪,故有如喪心病狂之人,喃喃自語。

  “聽若妖魅”:其喃喃自語旁人聽來,就像爲妖魅所著。

  “前人未詳”:“前人”現前之人,指這個被魔所壞的行者。“不詳”,不了知,指不了知自己爲魔所趁。

  “殂殒”:“殂”同“徂”,住也,去也,死之代稱,以古時爲人臣者,不忍言其君死,而言殂(去了,走了),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避諱之說法。“殒”,沒也,落也,也是死亡的另一種避諱語。

  【義貫】

  “又”已經透過受陰十境之“善男子”,已達“受陰虛”融奧“妙”之境(得以離身無礙,見聞周遍);“不”複“遭”受陰所起“邪慮”所惑 ,“圓”通之妙“定”開“發明”顯。然而此行者于其“叁摩地中”,忽起一念貪愛“心愛長壽”不死,于是于定中“辛苦”精“研”深究 “幾”微之動相(即想陰之根本),以“貪求永”世之“歲”壽,而亟欲摒“棄”無常頻仍之“分段生”死,“頓希”得生滅微細難覺之“變易”生死,且欲此微“細”生“相”得以永久“常住”不變,以爲如是即得永恒之壽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貪愛永壽之“便”即“飛精附”于旁“人”,令其“口說”相似之“經法,其人竟不”自“覺知”自己已爲“魔”所“著,亦言自”已己證“得無上涅槃”、菩提等。旋即“來彼”貪“求”長“生”之“善男子處,敷座”而爲之“說”種種長生之“法”。並“好言他方”即使萬裏之遙,亦能“往還無滯;或經萬裏” 之途于“瞬息”之間便可以“再來”(來回)。且“皆于彼方取得其物”,以爲憑信。(此爲顯其神通之“行遠若近”)。“或于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 的短距離,“令其”著魔人雖只“從東”壁“詣至”(走到)“西壁,是” 著魔“人急行,累年” (經年,許多年)還“不”能“到”。(此爲顯其神境通之“令近若遠”)“因此”其“心信”受其言,且“疑”爲“佛現前”。又“口中常說十方” 一切“衆生皆是吾子”(我是衆生之父),而且說“我生諸佛”(我亦是諸佛之父。以上爲言其爲一切凡聖正報之生主)。“我出”生“世界”(故爲一切無情依報之生主);至于我本身之出處,因“我是元”始之“佛”,故我之“出世”系“自然”而得,“不因修”行而“得”成此元佛(以此撥修行無益之邪論,用以混淆真如本有之第一義谛,令衆生迷惑,邪正不分。)

  “此名住”著“世”間之欲界第六天之上的“自在天魔”,敕“使其眷屬,如遮文茶” (使役鬼),“及四天王”所轄之“毗舍”遮“童子”(啖精氣鬼),此等鬼神之“未發心者,利” 用“其”修行者定心中之“虛”通“明”徹易入,而“食彼精氣。或不”須“因”彼爲魔所附之“師”,而令“其修行人親自觀見” 魔王現身,自“稱”爲 “執金剛”大菩薩,能賜“與汝長命”不死,猶如金剛。且“現”爲“美女身”,令行人與之“盛行貪欲”;然而“未逾”一“年”半“歲”,其行人之精血即爲之所啖而“肝腦枯竭,口兼”常自喃喃“獨言”,旁人“聽若妖魅” 附身,然現“前”之“人”(當事人)竟“未詳”審自己爲魔所趁,因此“多陷王難”,爲國法製裁。然“未及遇”王之“刑,先已” 自“幹死”。魔如是“惱亂彼人,以至” 其“殂殒”(死亡)爲止。

  阿難,“汝當”令末世修行人,預“先覺”知此種魔事,則不爲所惑,方能超越生死,而“不入輪回”;若“迷惑不”自覺“知”,受其惑亂,破戒定慧,隨魔而行,來世當“墮無間”地“獄”。

  四、結語:妄稱成佛,以淫爲教,囑令保護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贊歎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爲魔眷,命終之後,必爲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衆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衆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注釋】

  “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長水法師于《首楞嚴義疏注》雲:“此文即同《涅槃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之甘露 目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