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雖是少數,既不聽從,也得道幾句歉!作人要面面周到,是很不容易的!因爲這件事煩勞各方推的推止的止,自己心中爲公爲私,實在也發生了幾次矛盾,寫到這裏,言雖有盡,意實無窮!特寫一首偈子,要求各方諒解!
偈曰:
自慚老瘦減容光 短鬓飛鋪滿鏡霜
已謝筆花應聚冢 未還文債尚盈箱
乾坤不惜名千載 風雨猶留客一堂
也識節勞延歲月 爲他無計避心忙
菩提樹月刊一周年紀念感言
本刊誕生到今日,整整已是一周年了。在此一周年中,雖然本著初發的心願,向前邁進!今日吹吹法螺,明天擂擂法鼓;希望先看到本省現一個圓滿的瑞相,得點安慰!但畢竟得到的並不十分理想。因著本刊每一次的發動,所得到反響,雖不是毫無收獲,但往往如昙花一現,隨著又沈寂下去了。縱也見到些好征象,把整個的環境總括起來說,好的收獲可以說是渺乎小矣。
佛法不是閑情逸致,他是宇宙人生最切要的問題,說的露骨一點,若是佛法到了滅期,就是宇宙人生的毀滅日子!他的本質,權說有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但這兩層有表裏因果相互的關系;雖可以說是二,實在還是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兩句話說的最爲明徹,在讀這兩句話時,要明白主旨在“覺”之一字,是要用智慧了覺萬法虛假,不可被他誘惑!不可爲他顛倒!不可被他纏縛!要一心作主,照破一切,轉移一切,能以識得假,就是真實;能以破得黑暗,就是光明!這便是世間覺,這便是佛法。並沒有說佛法離開現實!要知覺之一字,是人人應需要的;換句話說:佛是人人應該學的。因爲人不求覺,不但是打不破自己的惱亂;一舉一動,又能惱亂社會!
爲求世間公共安甯,出世正等正覺,自必本著大乘教法自覺,還須要覺他!所謂同居樂土,同登彼岸,試看本省衆生的表現,對于國家社會,有甚麼新的貢獻?還不是依舊的我執堅固,自私自利?每一個角落裏,皆有殺盜淫妄的電影向外反射;在一般被殺盜淫妄所害的衆生,感覺到無力抵抗;或是感到來往的報複,只有加重苦惱。在這一轉念間,將放光明之時,本來是很好的因緣,可是衆生夙障深重的關系,反而招了邪魔。這些邪魔,都伸著手,大聲喊著:“這裏好!這裏好!來能得救!來能得救!”真是不歸楊則歸墨,可憐一個一個的悲哀衆生,這邊剛爬出了深淵,那邊又跳進了火坑。本刊何嘗不大吹大擂,也擠到群魔中大聲喊叫,無如法弱魔強,救出來的衆生,有限而已。慚愧慚愧!
有人說:聽你這樣講話,是要人人都去學佛。這心地就未免太狹隘了!決非決非!我不承認狹隘的話,其實這正是平等無量大慈悲心。何似呢?因爲衆生原有兩個生命,一個是“身命”,一個是“慧命”。身命生死人人易曉,暫且不去講他。我今只把慧命(就是本性)的生存,向大家說一說:
慧命的生存,是要擺脫一切的纏縛,獨立自由,方能永生。佛家叫作“涅槃”。若是信了邪魔外道,就像人吸了嗎啡鴉片一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得了安慰,其實是受了麻醉。衆生誤信邪魔外道,他那慧命,便墜在煩惱海,入了邪見網,等于身命吸進了嗎啡鴉片;爲期望普救一切衆生的慧命,所以願衆生都去學佛,這並不是多貪眷屬,何能算心地狹隘呢?處處爲衆生得度著想,這正是無量慈悲!
或有人疑:衆生學了邪魔外道,固是受了纏縛,學佛就不是纏縛嗎?我請大家認識清楚,佛字當覺悟講,學佛就是教衆生明了宇宙萬有一切真相,(連自己也在內,)而能打破纏縛,獨立自尊。不是多神教,也不是一神教;不崇拜神,更不崇拜天;睥睨一切,無所依賴!而能常樂我淨;而有智慧德能。若要澈底認識,須進佛門,作一番研究,非是叁言兩語所能明了。世俗及外道嘴裏批評的佛法,真是群盲摸象,大是可笑!
本刊工作的不力,自己卻也曉得。第一是未周歲的小孩子,力量不充,信用未孚,說出話來,一般人未必肯聽;有時說話緊張些,就有人來責備說失了佛徒的風度,有時低聲下氣的說幾句,又有人來責備說太不起勁!文言的稿子多了,有人嫌太深,讀了不易懂;語體的文章多了,又有人嫌太淺薄,不夠水准。雖然來加責備的,都是愛護之意,可是本刊要學從谏若流,直弄的手足無措,罔知所從。結果說話之間,反形成摸棱兩可的樣子。第二是這條陣線上的戰友太少,同魔軍開了火,自感寡不敵衆,所以也不敢輕易向魔軍進攻,致被魔軍俘擄去的衆生,未能搶救出來,這都是本刊在這周年迫近的今日,自己檢討出來的罪過!
既然衆生的心理,仍是貪嗔癡慢,在社會上表演的仍是殺盜淫妄;其間有些聰明衆生,要想求覺門道,不幸又誤入了岐途!這樣說,世間法光明大道尚未建築起來,出世法恐怕更是陽焰及乾闼化城吧!這話固是不錯,但也不必絕對的把這兩法打成兩橛,前邊已經說過,這世法與出世法,是二還是一?真心順從佛言修出世法的,沒有敢輕忽律聚的條文,會再將世法作錯的。本刊弘揚的出世法,是專主淨土;此法有正助兩行,正行是四法念佛;助行是叁福五戒十善六度,如鳥雙翼,缺一不飛。正行之極,能得一生補處;助行小施,就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譬如種樹,只要希望結果實吃,未有不先愛護花蕊的;若要摧殘了花蕊,是不會再結果實的!
說到這裏,本刊還不算完全失敗,去年的今日,發刊只有壹千分,以後逐漸增加,到得今天,已增至叁千余分。這都是應各地來信訂購而增加,從許多訂刊的信裏見到的話,多半是新發心之士,就在這個新增讀者的數字上看,在這一年過程中,雖說有罪過,尚不到一敗塗地,就打對折說,新入佛門的也可以有千數之譜;只希望衆生肯入佛門,深信出世法,明白因赅果海果澈因源的道理,自然世間法的光明大道,就會實現的。若這樣的推行下去,還不甚悲觀。
第二周年開始了,要多少的改改作風,因著孩子一年小二年大了要挺挺脊梁,撒撒喉嚨,把阘茸的氣象少微轉變的振奮些!披上忍铠,提起智劍,向黑暗叢中沖去!還望諸山大德,社會正士,與以同情,或是指教,或是協助,各將法幢高高樹起,遙爲聲援,看我小孩子本著夙願,再來周旋一番。
兩周年本願重申與立場檢討
自從臺灣光複以後,臺灣的佛教,因環境的關系,自然也另換了一番氣象。佛教刊物,雖不算發達,卻也逐漸萌芽。在本年的今天,本刊已經是兩個周歲了,從表面上看,固是後起,其實他的因素卻不止如是。因著本刊編者作者,這批人員,皆是辦理過幾個佛刊的舊同事,追求起來,他們在五年以前,先從編印“覺群”結合,後來又改辦“覺生”,直到二年前的今天,覺刊另有大德們去刷新,才從覺生社退下來,又開辟了這個“菩提樹”。這樣一追求,本社的名相雖是新出,辦事的卻還是那批舊人,不過好像一個神識,出胎入胎,經過了幾次輪回一樣。所以他雖改變了外形,可是秉性依然,夙靈不昧,他的誓願,總是絲毫未改,一切一切,還是本著夙願來做。
不昧夙因,不改本願,這是本刊編著作者,大家一致的信念。這本願無他,就是“弘揚淨土法門,建設人間佛教”。古德說過:“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禅成就,末法時期淨成就”。今值末法,要想“行持”速得利益,也只有遵從古德的訓示,度量自己的根器,自行化他的弘揚這一法門,其他自有專家去推廣。說到這一法門的好處,從事一方面來講,行持是最感容易的,所謂“叁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修萬人去”。雖然等覺菩薩在圓成佛果以前,還要借這一門作個增緣。但是那些目不識丁的,聽叁五句話都記不清楚的,卻也都能依他成就。從理一方面來講,若求澈解,那就太不簡單,恐怕說盡叁藏,方知這個。所以又說:“惟佛與佛,乃能突盡”。請看《華嚴》及《法華》這兩部大經,一稱經中之王,一是一乘實相,更是世尊說教起點與結局的兩大鎖鑰”。(《涅般》等于遺囑自當別論)這兩大經,對于淨土,無不苦心引導。清代楊仁山開士,他是中興佛教的龍象,本是治《華嚴》的,曾主張說:“教崇賢首,行尚彌陀”。臺宗泰鬥谛老的法嗣倓虛大師,這是法華的正宗,也主張說:“教演天臺,行宗淨土”。到了太虛大師更主張說“禅律相密,皆攝入淨”。所以本刊爲速利一切衆生故,遵從古今大德的指示,行持一端,專崇淨土!話雖如此,而在弘教方面,還是平排的向前宣傳,因爲整個佛法,本來圓融,行解權實事理等,實不可分離故。
佛教就是佛教,爲何加上“人間”兩字呢?這是因著佛法廣大,普被六道,不得不加以分別。因著人類所讀的佛經,其中的教義,多量是爲人類設施的。其他五類,當然另有一番言語,或是一音設法。我們既是人類,就應遵從世尊在人間爲人說的一切教法;提前腳踏實地,依教奉持。總括起來說,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分析起來說,就是從叁皈五戒,進到十善,再進到六度,以至四等、四攝。使做一個真菩薩;假若不能,也要做一個真善人;最低限度,也須養成一個正知正見,不背因果的正人!必須這樣,因地才是正確,自己才有好的結果,衆生才能受到我的利益。退一步說,衆生才不至受到我的損害。試看今日社會弄成什麼樣子?衆生苦到什麼程度?這卻被一般看不慣的人,開口的流行語,就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固然也是事實,不過說這話的人,他自己的行爲確實怎樣呢?這還須待研究。筆者以爲我們佛教徒,卻不必沖動的隨著發牢騷,要發牢騷,須要自己先檢討一番,今日社會惡濁,人心陷溺,有沒有佛徒加的成分?果肯不護短、不自欺,自然真相就清楚了。若發現了自身的教義不遵,叁業不善,還不也是一個同流合汙的,甚至還是一個推波助瀾的。我也既是這樣,怎麼好把一切罪惡,都推到他人身上去?我國的佛教徒,幾乎占了全國人數的叁分之二,假如真的遵行佛陀教義的話,早就轉五濁變成淨土了。今日既有這樣不景象…
《叩鳴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