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殺生現報錄(江慎修原著)

  放生殺生現報錄

  (江慎修原著)

  序

  古德雲:「禍福無門,惟人自招」,這是因果相循不變的道理;而佛法所謂「衆生平等」、「衆生皆有佛性」,即是說明世上所有生命皆平等一如,沒有任何優劣、高下之別。所有有情衆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所有生命都值得被愛惜與保護,這就是尊重生命的基本精神,也是一種最美好的道德情操。

  本書的原作者乃是清代經學家江慎修居士,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大儒者,不但對佛法素有修持,亦有仁民愛物之胸懷。這本約在清康熙年間成書的《放生殺生現報錄》,即是由江慎修居士編著.印光大師鑒定,記載中國曆代以來各地所流傳之放生與殺生現世得報的真實故事,旨在廣勸衆生「戒殺護生、多行善法」。作者編撰著本書,使之流傳廣布、遺芳後世,即是護生行善的最佳典範,功德無量自不在話下。

  本書依江慎修居士之原著,分爲【放生救物篇】與【殺生惡報篇】。其中前篇又分爲延壽、愈疾、免患、得子、得智五種,也就是戒殺護生的五種善行善報;而後篇則分爲屠宰、食牛戒牛、暴殄、殘害四種,也就是四種傷生害物的惡行惡果。

  由于原文乃以文言文撰寫,行文晦澀難懂,故將原文重新白話潤飾並配合插圖。潤飾後的故事沒有艱深的論述,可讀性強,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其中放生故事,有不少使人溫馨感動,例如:救蟻延年的小沙彌、憐龜卻病的黃叔達、鳥伸冤獄的陸善人等,都具有相當值得學習的護生精神;而殺生故事則警惕世人,例如:嗜肉成豬的南京舉人、膿瘡療饑的杜章、射鹿中子的吳唐等,他們好肉殺生所得的惡果,值得大家引以爲鑒。

  印經協會印贈此書的目的,即是希望透過真實的因果業報故事,讓讀者深入了解爲何人人都應該戒殺護生?爲何佛教要倡導素食?原來這麼做不但可發展慈悲心,斷除人民心中的貪欲和瞋恚,戒殺護生除了避免與衆生結惡緣,更是爲了維護動物生存的權利。

  凡是有情皆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有幸得此人身,更應以無私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切生命。戒殺與護生乃是一種自利利他、爲地球帶來幸福與和平的最佳行動;戒殺與護生就是尊重生命、愛護生命與發展慈悲心的最佳體現。只要人人心中有善念,不存傷害他人之心,則能免除世上刀兵劫難,希望讀者皆能從閱讀本書獲得無量利益。

  

  放生殺生現報錄——上篇

  第一篇 放生善報篇

  第一章 放生救物延壽

  1.福星擁護的陳元植

  宋朝時,有個名叫陳元植的老人,家境寬裕,平日喜歡默默行善,就是家禽、小蟲也經常得到他的幫助。每次到了吃飯時間,數百只的鳥兒都會從四處飛來,等待老人的喂食。他這種善行一直維持了十多年。

  某天晚上,老人夢見一位身長叁尺多的紅衣人,對他說:「您這一生積了許多陰德,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因您而過得很好。本來您的壽命並不長,不過因爲積了這些陰德,所以壽命可以延長至九十九歲。」

  這樣又過了幾年以後,一天晚上,老人獨自在家時,突然從他的衣袖中跳出一個影子,瞬間,那位叁尺高的紅衣人又出現在老人面前。他先拱手作揖後,說道:「原本您的壽命只有不到四十年,但是因爲行善所積的功德很大,因此上天派我來保護您。現在您已經百歲,應該是回到天上的時候了!」紅衣人說完這些話後,就消失不見了。

  老人聽了以後,便交代子孫幫他選一塊墓地。到了下個月時,老人無疾而終,安詳地過世了。

  2.廣生益算的楊序

  宋朝宣和年間,有個名叫楊序的生意人,廿八歲時曾夢見一位神仙對他說:「你的壽命再過十五天就到了,除非去救一萬條的生命,才能化解此劫。」

  楊序聽了便著急地問:「時間這麼快就要到了,要救一萬條的生命談何容易?我該怎麼辦才好?」

  神仙回答:「佛教大藏經裏面說,魚卵如果沒有經過腌漬,叁年之內都還是活的,還能孵出小魚,你何不往多救魚卵這方面去做呢?」

  楊序醒來以後,便馬上將神仙所說的話寫下來貼在大街上,請大家不要腌魚卵;另外,看到有人殺魚時,也趕緊將魚卵買來放回河裏去。

  這樣過了一個多月以後,一天晚上,楊序又夢見神仙來告訴他:「你救助的生命已經超過一萬以上了,壽命可以繼續延長。」

  後來,楊序一直活到了九十歲才過世。

  3.善因續命的俞一郎

  在荊南地方,有個人名叫俞一郎。他生平最喜歡放生以及雕塑佛像,後來因病往生了。

  往生之後,他不知不覺地來到一條路上。走著走著,他竟看見路的二旁擠滿了許多動物列隊在歡迎他,又有一千多位出家師父前來爲他引導帶路,排場非常的隆重莊嚴。

  不久之後,師父們領著他來到一個大殿之中。原來這裏是冥府的大殿,殿上的閻王看到俞一郎,便命令身旁的二位判官查看他生前究竟做過什麼事?

  判官們查了以後說:「啓禀閻王,這個俞一郎此生做了許多放生救命的功德,應該讓他延長廿四年的壽命。」

  閻王聽了,便馬上命令屬下帶他回到陽間。俞一郎死而複生,衆人皆認爲這是他放生積德的善報。

  4.體物全愛的張從善

  有個十五歲的少年張從善,某日抓了一條魚,想嘗嘗活魚的味道。結果一不小心,手指被魚鳍刺傷了,他痛得當場叫了出來。

  摸著疼痛的手指,他腦中也同時閃過了一個念頭:「我只是被刺到手而已就這樣難受,平常魚兒們被殺時都是被剝開魚鰓、剖開肚腹,又被削掉鱗片、切斷尾巴,那種痛苦是多麼可怕啊!簡直無法想象!」

  想到魚兒們的痛苦後,張從善頓生不忍之心,于是馬上將所有的魚都放回到溪裏,並且從此不再傷害任何動物了。後來張從善一直活到了九十八歲才過世。

  5.積善報親的林承美

  福建人林承美,從小由母親獨自扶養長大,到了少年時母親也過世了,他就成了孤兒。長大成年以後,他經常因爲思念父母而傷心哭泣,對于無法報答親恩感到遺憾與痛苦!

  後來,有位禅師便對他說:「思親的孝子啊!光是哀哭懷念的話,對父母是沒有幫助的。惟有不殺生、並且時常放生,多爲父母做功德,才能報答親恩!只要你還活在這個世上,父母是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所以若你能行善的話,不但會使父母高興,也對父母有益;若作惡的話,便會使父母擔憂。」

  承美聽了禅師所言,頓時恍然大悟,了解到行善積德才是感懷親恩、報答父母的最好方法,于是便立下不殺生的誓願,並且時常勸人放生,又廣行善事。後來他活到了九十六歲,而且許多子孫都當了官。

  6.慈心增壽的蕭震

  平陽人蕭震,年少的時候曾夢見一位神仙,說他的壽命只有十八年。到了十七歲時,父親要率領軍隊至四川打仗,他想到夢中神仙的預言,因此很不願意跟著去,卻因父親的強迫而不得不參加。

  到了四川以後,某日當地的將軍來訪。爲了招待將軍,廚房照例要做「玉筋羹」這道菜來款待客人。

  「玉筋羹」這道菜肴主要是取母牛的乳汁來做,也就是先以熱鐵鉗住母牛的乳房,讓乳汁被擠出來而凝固在鉗子上,重複幾次後就成爲一道美味的佳肴了。

  那天蕭震偶然經過廚房時,看見一頭母牛不斷地向他叩頭求救。他向廚師問明原因後,不忍心母牛要受的苦,便急忙去向父親請求,希望當天能取消這道菜,並且又拜托父親以後都別再做這道菜了!

  到了晚上,蕭震又夢見那位神仙對他說:「好孩子!你做了有功德的事,因此不但可以活過十八歲,而且還會延長很久的壽命。」後來,蕭震果然一直活到了九十多歲才過世。

  7.護生有福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時,是位廣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不但經常施行仁政,在個人行爲上,更懷有護生的仁慈之心。

  相傳他即使是去便溺時,也會小心顧慮到不要傷到螞蟻或小蟲:不但不會對著蟲蟻踩踏或澆水,甚至還會將它們驅趕到較安全的地方。因爲有這樣仁慈的心,所以不但國家在他治理下相當強盛,後來他也在位了很長的時間。

  

  8.救蟻延年的小沙彌

  從前有位高僧,某日在禅定之中,知道寺裏有個小沙彌再過七天就要死了。因此就要小沙彌回家去探望父母,並且交代他過八天再回來。小沙彌回去之後,過了八天之後竟然平安無事地回來了。

  這位高僧感到很意外,便再次入定觀看。這時他看見小沙彌正在回家的路上,經過路旁有個蟻穴,就快要被水流侵入了,小沙彌看見了便趕忙脫下身上的僧衣,將蟻穴旁的土推高,讓水無法流進去。蟻穴免了水淹毀壞之厄,穴中的千萬條生命也因此得以保全。

  這時他才知道,小沙彌就是因爲這樣的護生功德,而能延長十二年的壽命啊!

  9.放魚增壽的屈師

  有個名叫屈師的人,某日在旅途中來到元村時,恰巧看見一條被人捉來的紅鯉魚,魚身又大又鮮亮,眼睛還仿佛有著求懇之色。

  「這麼漂亮又有靈性的魚,若被人買去宰殺可真是可憐!」他因爲一時心生善念,便將紅鯉魚買來放生了。

  後來有一晚,屈師在睡夢中夢見海龍王邀請他到海龍宮去遊玩,並且對他說:「本來你的壽命已經到了,但是因爲救了小龍,因此壽命將會延長十二年。」

  第二章 放生救物愈疾

  10.神雀還救的趙履幹

  明朝永樂九年,在北京發生了饑荒,皇帝便下令發放糧食赈災救濟。有個名叫趙履幹的鄉民,他們一家八口也幾乎全都要餓死了。但是趙履幹因爲背部長了毒瘡,渾身痛到動彈不得,所以無法出門領取糧食。

  這一天,突然有十幾個人帶了許多米糧來到趙履幹家中,領頭的一位對趙履幹說:「現在皇帝正在發米糧,我們聽說您生病了,所以特別代您去領取並把米糧送來。」

  「請將這顆藥丸配水服下,您的病就會好了。」另一位神秘訪客也拿出一顆藥丸遞給趙履幹。趙履幹道謝收下後,這十幾個人突然間全都變成鳥兒飛走了,家人們看到都是目瞪口呆!

  趙履幹將藥丸配水服下之後,背部的爛瘡果然就痊愈了。

  「那些人究竟是誰呢?」趙履幹想了又想,突然想起在好幾年前,有一天他去買米時,看見十幾只的麻雀被關在籠中,失去了自由,于是便以叁升的米將麻…

《放生殺生現報錄(江慎修原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