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杀生现报录
(江慎修原著)
序
古德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这是因果相循不变的道理;而佛法所谓「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即是说明世上所有生命皆平等一如,没有任何优劣、高下之别。所有有情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所有生命都值得被爱惜与保护,这就是尊重生命的基本精神,也是一种最美好的道德情操。
本书的原作者乃是清代经学家江慎修居士,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大儒者,不但对佛法素有修持,亦有仁民爱物之胸怀。这本约在清康熙年间成书的《放生杀生现报录》,即是由江慎修居士编着.印光大师鉴定,记载中国历代以来各地所流传之放生与杀生现世得报的真实故事,旨在广劝众生「戒杀护生、多行善法」。作者编撰着本书,使之流传广布、遗芳后世,即是护生行善的最佳典范,功德无量自不在话下。
本书依江慎修居士之原著,分为【放生救物篇】与【杀生恶报篇】。其中前篇又分为延寿、愈疾、免患、得子、得智五种,也就是戒杀护生的五种善行善报;而后篇则分为屠宰、食牛戒牛、暴殄、残害四种,也就是四种伤生害物的恶行恶果。
由于原文乃以文言文撰写,行文晦涩难懂,故将原文重新白话润饰并配合插图。润饰后的故事没有艰深的论述,可读性强,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其中放生故事,有不少使人温馨感动,例如:救蚁延年的小沙弥、怜龟却病的黄叔达、鸟伸冤狱的陆善人等,都具有相当值得学习的护生精神;而杀生故事则警惕世人,例如: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脓疮疗饥的杜章、射鹿中子的吴唐等,他们好肉杀生所得的恶果,值得大家引以为鉴。
印经协会印赠此书的目的,即是希望透过真实的因果业报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为何人人都应该戒杀护生?为何佛教要倡导素食?原来这么做不但可发展慈悲心,断除人民心中的贪欲和瞋恚,戒杀护生除了避免与众生结恶缘,更是为了维护动物生存的权利。
凡是有情皆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有幸得此人身,更应以无私的慈悲心来对待一切生命。戒杀与护生乃是一种自利利他、为地球带来幸福与和平的最佳行动;戒杀与护生就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与发展慈悲心的最佳体现。只要人人心中有善念,不存伤害他人之心,则能免除世上刀兵劫难,希望读者皆能从阅读本书获得无量利益。
放生杀生现报录——上篇
第一篇 放生善报篇
第一章 放生救物延寿
1.福星拥护的陈元植
宋朝时,有个名叫陈元植的老人,家境宽裕,平日喜欢默默行善,就是家禽、小虫也经常得到他的帮助。每次到了吃饭时间,数百只的鸟儿都会从四处飞来,等待老人的喂食。他这种善行一直维持了十多年。
某天晚上,老人梦见一位身长三尺多的红衣人,对他说:「您这一生积了许多阴德,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因您而过得很好。本来您的寿命并不长,不过因为积了这些阴德,所以寿命可以延长至九十九岁。」
这样又过了几年以后,一天晚上,老人独自在家时,突然从他的衣袖中跳出一个影子,瞬间,那位三尺高的红衣人又出现在老人面前。他先拱手作揖后,说道:「原本您的寿命只有不到四十年,但是因为行善所积的功德很大,因此上天派我来保护您。现在您已经百岁,应该是回到天上的时候了!」红衣人说完这些话后,就消失不见了。
老人听了以后,便交代子孙帮他选一块墓地。到了下个月时,老人无疾而终,安详地过世了。
2.广生益算的杨序
宋朝宣和年间,有个名叫杨序的生意人,廿八岁时曾梦见一位神仙对他说:「你的寿命再过十五天就到了,除非去救一万条的生命,才能化解此劫。」
杨序听了便着急地问:「时间这么快就要到了,要救一万条的生命谈何容易?我该怎么办才好?」
神仙回答:「佛教大藏经里面说,鱼卵如果没有经过腌渍,三年之内都还是活的,还能孵出小鱼,你何不往多救鱼卵这方面去做呢?」
杨序醒来以后,便马上将神仙所说的话写下来贴在大街上,请大家不要腌鱼卵;另外,看到有人杀鱼时,也赶紧将鱼卵买来放回河里去。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以后,一天晚上,杨序又梦见神仙来告诉他:「你救助的生命已经超过一万以上了,寿命可以继续延长。」
后来,杨序一直活到了九十岁才过世。
3.善因续命的俞一郎
在荆南地方,有个人名叫俞一郎。他生平最喜欢放生以及雕塑佛像,后来因病往生了。
往生之后,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一条路上。走着走着,他竟看见路的二旁挤满了许多动物列队在欢迎他,又有一千多位出家师父前来为他引导带路,排场非常的隆重庄严。
不久之后,师父们领着他来到一个大殿之中。原来这里是冥府的大殿,殿上的阎王看到俞一郎,便命令身旁的二位判官查看他生前究竟做过什么事?
判官们查了以后说:「启禀阎王,这个俞一郎此生做了许多放生救命的功德,应该让他延长廿四年的寿命。」
阎王听了,便马上命令属下带他回到阳间。俞一郎死而复生,众人皆认为这是他放生积德的善报。
4.体物全爱的张从善
有个十五岁的少年张从善,某日抓了一条鱼,想尝尝活鱼的味道。结果一不小心,手指被鱼鳍刺伤了,他痛得当场叫了出来。
摸着疼痛的手指,他脑中也同时闪过了一个念头:「我只是被刺到手而已就这样难受,平常鱼儿们被杀时都是被剥开鱼鳃、剖开肚腹,又被削掉鳞片、切断尾巴,那种痛苦是多么可怕啊!简直无法想象!」
想到鱼儿们的痛苦后,张从善顿生不忍之心,于是马上将所有的鱼都放回到溪里,并且从此不再伤害任何动物了。后来张从善一直活到了九十八岁才过世。
5.积善报亲的林承美
福建人林承美,从小由母亲独自扶养长大,到了少年时母亲也过世了,他就成了孤儿。长大成年以后,他经常因为思念父母而伤心哭泣,对于无法报答亲恩感到遗憾与痛苦!
后来,有位禅师便对他说:「思亲的孝子啊!光是哀哭怀念的话,对父母是没有帮助的。惟有不杀生、并且时常放生,多为父母做功德,才能报答亲恩!只要你还活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所以若你能行善的话,不但会使父母高兴,也对父母有益;若作恶的话,便会使父母担忧。」
承美听了禅师所言,顿时恍然大悟,了解到行善积德才是感怀亲恩、报答父母的最好方法,于是便立下不杀生的誓愿,并且时常劝人放生,又广行善事。后来他活到了九十六岁,而且许多子孙都当了官。
6.慈心增寿的萧震
平阳人萧震,年少的时候曾梦见一位神仙,说他的寿命只有十八年。到了十七岁时,父亲要率领军队至四川打仗,他想到梦中神仙的预言,因此很不愿意跟着去,却因父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参加。
到了四川以后,某日当地的将军来访。为了招待将军,厨房照例要做「玉筋羹」这道菜来款待客人。
「玉筋羹」这道菜肴主要是取母牛的乳汁来做,也就是先以热铁钳住母牛的乳房,让乳汁被挤出来而凝固在钳子上,重复几次后就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了。
那天萧震偶然经过厨房时,看见一头母牛不断地向他叩头求救。他向厨师问明原因后,不忍心母牛要受的苦,便急忙去向父亲请求,希望当天能取消这道菜,并且又拜托父亲以后都别再做这道菜了!
到了晚上,萧震又梦见那位神仙对他说:「好孩子!你做了有功德的事,因此不但可以活过十八岁,而且还会延长很久的寿命。」后来,萧震果然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才过世。
7.护生有福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时,是位广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不但经常施行仁政,在个人行为上,更怀有护生的仁慈之心。
相传他即使是去便溺时,也会小心顾虑到不要伤到蚂蚁或小虫:不但不会对着虫蚁踩踏或浇水,甚至还会将它们驱赶到较安全的地方。因为有这样仁慈的心,所以不但国家在他治理下相当强盛,后来他也在位了很长的时间。
8.救蚁延年的小沙弥
从前有位高僧,某日在禅定之中,知道寺里有个小沙弥再过七天就要死了。因此就要小沙弥回家去探望父母,并且交代他过八天再回来。小沙弥回去之后,过了八天之后竟然平安无事地回来了。
这位高僧感到很意外,便再次入定观看。这时他看见小沙弥正在回家的路上,经过路旁有个蚁穴,就快要被水流侵入了,小沙弥看见了便赶忙脱下身上的僧衣,将蚁穴旁的土推高,让水无法流进去。蚁穴免了水淹毁坏之厄,穴中的千万条生命也因此得以保全。
这时他才知道,小沙弥就是因为这样的护生功德,而能延长十二年的寿命啊!
9.放鱼增寿的屈师
有个名叫屈师的人,某日在旅途中来到元村时,恰巧看见一条被人捉来的红鲤鱼,鱼身又大又鲜亮,眼睛还仿佛有着求恳之色。
「这么漂亮又有灵性的鱼,若被人买去宰杀可真是可怜!」他因为一时心生善念,便将红鲤鱼买来放生了。
后来有一晚,屈师在睡梦中梦见海龙王邀请他到海龙宫去游玩,并且对他说:「本来你的寿命已经到了,但是因为救了小龙,因此寿命将会延长十二年。」
第二章 放生救物愈疾
10.神雀还救的赵履干
明朝永乐九年,在北京发生了饥荒,皇帝便下令发放粮食赈灾救济。有个名叫赵履干的乡民,他们一家八口也几乎全都要饿死了。但是赵履干因为背部长了毒疮,浑身痛到动弹不得,所以无法出门领取粮食。
这一天,突然有十几个人带了许多米粮来到赵履干家中,领头的一位对赵履干说:「现在皇帝正在发米粮,我们听说您生病了,所以特别代您去领取并把米粮送来。」
「请将这颗药丸配水服下,您的病就会好了。」另一位神秘访客也拿出一颗药丸递给赵履干。赵履干道谢收下后,这十几个人突然间全都变成鸟儿飞走了,家人们看到都是目瞪口呆!
赵履干将药丸配水服下之后,背部的烂疮果然就痊愈了。
「那些人究竟是谁呢?」赵履干想了又想,突然想起在好几年前,有一天他去买米时,看见十几只的麻雀被关在笼中,失去了自由,于是便以三升的米将麻…
《放生杀生现报录(江慎修原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